中藥與懷孕
懷孕期間孕婦一般不敢擅自用藥,就算醫生告訴她可以安全服用或藥品說明上未標明孕婦慎用還是心存顧慮。一些孕婦往往採用硬抗的方式挺過去,害怕用藥對胎兒有一丁點傷害。這種無私的母愛雖然讓人感動,卻不是明智之舉。你要知道,只有准媽媽有良好的體魄,肚子裡的寶寶才能在健康的壞境下長大。准媽媽孕期用藥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要讓藥物對胎兒的影響降到最低。
孕期用藥原則
服用任何藥物前都應該向醫生諮詢,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切忌自己濫用藥物或聽信“偏方、秘方”,以防發生意外。
能少用的藥物絕不要多用,能不用的藥物最好不用。
新藥和老藥同樣有效時應選用老藥,儘量避免不了解的藥。
必須吃藥的情況下選擇副作用最小,治療效果最顯著的藥物。
孕期用藥應嚴格掌握劑量、用藥持續時間,注意極時停藥。
仔細閱讀說明書上的“孕婦慎用、忌用、禁用”字樣。
需注意的問題
很多孕婦用藥是在不知道自己懷孕的情況下發生的,錯把懷孕症狀當做感冒或胃病而吃藥。所以,育齡女性在吃藥前應考慮自己的月經期是否過期,慎重用藥。
有些藥物雖可能對胎兒有影響,但可治療危及孕婦健康或生命的疾病,則應于充分權衡利弊後使用。
外用藥也會被吸收到血液中,而且有些外用藥更易透過皮膚或黏膜吸收。所以,孕婦在使用外用藥時,也要考慮對胎兒的安全性,必須征得醫生的同意。
有些中草藥和中成藥是孕婦禁用的;有些成分不明,缺乏安全試驗不能證明對胎兒無影響;有些含有污染物,所以服用中藥前都需諮詢醫生。
食用有藥物功效的食物及天然補品也需要向醫生諮詢。
孕早期是胎兒腦部發育最重要的時期,這個階段用藥更要慎重,如果早期妊娠期間用過明顯致畸藥物者應考慮人工流產。
如果孕婦已服用某種可能致畸的藥物,應根據孕婦年齡、藥物用量,用藥時妊娠月份等因素綜合考慮處理方案。
孕期用藥原則
需注意的問題
孕期不能服用的中藥
服用中藥需注意的問題
孕期不能服用的中藥
孕期常見病的中藥療法
懷孕期間孕婦一般不敢擅自用藥,就算醫生告訴她可以安全服用或藥品說明上未標明孕婦慎用還是心存顧慮。一些孕婦往往採用硬抗的方式挺過去,害怕用藥對胎兒有一丁點傷害。這種無私的母愛雖然讓人感動,卻不是明智之舉。你要知道,只有准媽媽有良好的體魄,肚子裡的寶寶才能在健康的壞境下長大。准媽媽孕期用藥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要讓藥物對胎兒的影響降到最低。
孕期用藥原則
服用任何藥物前都應該向醫生諮詢,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切忌自己濫用藥物或聽信“偏方、秘方”,以防發生意外。
能少用的藥物絕不要多用,能不用的藥物最好不用。
新藥和老藥同樣有效時應選用老藥,儘量避免不了解的藥。
必須吃藥的情況下選擇副作用最小,治療效果最顯著的藥物。
孕期用藥應嚴格掌握劑量、用藥持續時間,注意極時停藥。
仔細閱讀說明書上的“孕婦慎用、忌用、禁用”字樣。
需注意的問題
很多孕婦用藥是在不知道自己懷孕的情況下發生的,錯把懷孕症狀當做感冒或胃病而吃藥。所以,育齡女性在吃藥前應考慮自己的月經期是否過期,慎重用藥。
有些藥物雖可能對胎兒有影響,但可治療危及孕婦健康或生命的疾病,則應于充分權衡利弊後使用。
外用藥也會被吸收到血液中,而且有些外用藥更易透過皮膚或黏膜吸收。所以,孕婦在使用外用藥時,也要考慮對胎兒的安全性,必須征得醫生的同意。
有些中草藥和中成藥是孕婦禁用的;有些成分不明,缺乏安全試驗不能證明對胎兒無影響;有些含有污染物,所以服用中藥前都需諮詢醫生。
食用有藥物功效的食物及天然補品也需要向醫生諮詢。
孕早期是胎兒腦部發育最重要的時期,這個階段用藥更要慎重,如果早期妊娠期間用過明顯致畸藥物者應考慮人工流產。
如果孕婦已服用某種可能致畸的藥物,應根據孕婦年齡、藥物用量,用藥時妊娠月份等因素綜合考慮處理方案。
孕期生病了對孕婦來說是一種煎熬,西藥不敢用,那中藥就一定安全嗎?事實上一些中藥對胎兒也會產生不良影響的,我們應該瞭解一些孕期藥物的服用原則,以及常見中藥在孕期的禁忌,不盲目服用中藥,也不要諱疾忌醫。
- 服用中藥需注意的問題
- 孕期不能服用的中藥
- 孕期常見病的中藥療法
很多孕婦錯誤的以為“中藥材和中成藥不會致使胎兒畸形”,孕期生病了就考慮中藥治療,但事實上一些中藥對胎兒也會產生不良影響,導致胎兒畸形,更嚴重著發生流產。但孕婦患病也應及時治療,勿諱疾忌醫,更何況在數千種中草藥中,有不良作用的畢竟是極少數。
服用中藥需注意的問題
含有毒性中藥材,絕對禁用。
四大類中藥材應當慎用:活血破氣類、滑利攻下類、大辛大熱類、芳香開竅類。
如果病情需要用藥,應該先權衡用藥的利弊,當用藥時不用,可能對身體傷害更大。
很多中成藥對孕婦沒有明確禁忌,但如果在孕期使用了卻不對症,也會引起極大的副作用。
孕期不能服用的中藥
孕期不能服用的中藥
藥物種類 | 藥物功效 | 不良後果 | 藥物舉例 |
清熱類 | 清熱解毒、瀉火、祛濕 | 胎兒畸形、流產、出生後智力低下 | 六神丸、牛黃解毒丸、片仔癀、犀黃丸、敗毒膏、消炎解毒丸 |
祛風濕痹症類 | 祛風、散寒、除濕上痛 | 有損胎兒、大黃攻下水蛭破血 | 虎骨木瓜丸、大活絡丸、天麻丸、華佗再造丸、傷濕祛痛膏、抗栓再造丸 |
消導類 | 消食、導滯、化積作用 | 活血行氣、攻下之效易致流產 | 檳榔四消丸、九制大黃丸、香砂養胃丸、大山楂丸 |
瀉下類 | 通導大便、排除腸胃積滯,或攻逐水飲、潤腸通便 | 攻下力甚強,有損胎氣 | 十棗丸、舟車丸、麻仁丸、潤腸丸 |
理氣類 | 疏暢氣機、降氣行氣 | 下氣破氣、行氣解郁力強而被列為孕婦禁忌藥 | 木香順氣丸、十香止痛丸、氣滯胃痛沖劑 |
理血類 | 活血祛瘀、理氣通絡、止血 | 祛瘀活血力過強,易致流產 | 七厘散、小金丹、虎杖片、雲南白藥、腦血栓片、三七片 |
開竅類 | 開竅醒腦 | 內含麝香辛香,易損傷胎氣,導致墮胎 | 冠心合丸、蘇冰滴丸、安宮牛黃丸 |
驅蟲類 | 驅除腸道寄生蟲、消炎、止痛 | 易致流產、畸形 | 囊蟲丸、驅蟲片、化蟲丸 |
祛濕類 | 治療水腫、泄瀉、痰飲、黃疸、淋蟲、濕滯 | 化濕利水、通淋泄濁,故孕婦不宜服用 | 利膽排石片、膽石通、結石通 |
瘡瘍類 | 解毒消肿、排脓、生肌 | 活血通經或有毒成份對孕婦不利 | 祛腐生肌散、瘡瘍膏、敗毒膏、百靈膏、消膏、百降丹 |
清熱類
以清瀉裡熱為主要功效的藥物,稱為清熱藥。由於引起裡熱的病因不同,且在病情發展過程中出現種種兼變證,故裡熱證型多種多樣。對應於臨床常見證型,清熱藥依據藥性功效特點可以分為以下5類。
清熱瀉火藥:主要具有清熱及瀉火功效,多用於治療各種實熱證候,典型表現為高熱,煩渴,譫語,甚至發狂,小便短赤,大便乾結,舌紅,苔黃燥,脈洪實有力等。本書列選如生石膏知母蘆根天花粉等臨床常用藥物。
清熱解毒藥:主要具有清熱及解毒功效,用於各種熱毒證候,如癰瘡、斑疹、丹毒、痄腮、瘟疫、毒痢等。本書列選如金銀花、連翹、蒲公英、紫花地丁等臨床常用藥物。
清熱燥濕藥:主要具有清熱及燥濕功效,多用於各種濕熱證,如肝膽濕熱、中焦濕熱、下焦濕熱、濕熱痺證等。本書列選如黃連、黃芩、黃柏、苦參等臨床常用藥物。
清熱涼血藥:主要具有清血分實熱功效,多用於血分實熱證及溫病熱入營血證候,臨床可見斑疹,各種出血徵兆,煩躁,甚至神昏譫語,舌紅或絳等。本書列選如生地、玄參、丹皮、赤芍等臨床常用藥物。
清透虛熱藥:主要具有清虛熱、退骨蒸功效,多用於陰虛內熱證及溫熱病後期餘邪不盡之證,表現為低熱不退,骨蒸潮熱,五心煩熱,口燥咽乾,不寐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等。本書列選如青蒿、地骨皮、銀柴胡、胡黃連等臨床常用藥物。
由於清熱類藥物性多苦寒(燥),易傷脾胃陽氣,苦燥又易劫傷陰津,故臨床使用該類藥物時,應辨清虛熱、實熱,要注意顧護胃氣及陰津,且中病即止,避免克罰太過,而犯「虛虛」之戒。
具有清熱解毒、瀉火、祛濕等功效的中成藥。如六神丸在孕早期服用可能引發胎兒畸形,孕後期服用易致兒童智力低下等後果。而含有牛黃等成分的中成藥,因其攻下、瀉下之力較強易致孕婦流產,如牛黃解毒丸、片仔癀、犀黃丸、敗毒膏、消炎解毒丸等。
升麻 (《本經》) |
柴胡 (《本經》) |
浮萍 (《本經》) |
生薑 (《名醫別錄》) |
荊芥 (《本經》) |
菊花 (《本經》) |
葛根 (《本經》) |
蔓荊子 (《本經》) |
蔥白 (《本經》) |
薄荷 (《新修本草》) |
香薷 (《名醫別錄》) |
半邊蓮 (《本草綱目》) |
地骨皮 (《本經》) |
夏枯草 (《本經》) |
祛風濕痹症類 :
以祛除留著於肌表經絡風濕、疏通經絡、解除痺證為主要功效的藥物,稱為祛風濕藥。風濕痺證主要表現為關節酸痛、筋脈攣急、半身不遂、麻木不仁、下肢痿弱 等。本類藥性偏於辛燥,辛以通絡,燥以祛濕,容易耗傷陰血,故使用本藥時應注意避免損傷陰血。另外,痺證多屬慢性疾患,一般需較長期服藥,且劑型多做丸散 或酒劑服用。
以祛風、散寒、除濕上痛為主要功效的中成藥。如虎骨木瓜丸,其中活血之牛膝有損胎兒。類似的中成藥,還有大活絡丸、天麻丸、華佗再造丸、傷濕祛痛膏等。而抗栓再造丸則因大黃攻下、水蛭破血故孕婦禁用。
木賊 (《嘉祐本草》) |
藁本 (《本經》) |
蒼耳子 (《本經》) |
土茯苓 (《本草綱目》) |
地骨皮 (《本經》) |
白鮮皮 (《本經》) |
黃連 (《本經》) |
桑白皮 (《本經》) |
五加皮 (《本經》) |
桑寄生 (《本經》) |
海桐皮 (《海藥本草》) |
烏梢蛇 (《本草綱目》) |
秦艽 (《本經》) |
蠶砂 (《名醫別錄》) |
消導類:
即有消食、導滯、化積作用的一類成藥。如檳榔四消丸、九制大黃丸、香砂養胃丸、大山楂丸等,都具有活血行氣、攻下之效,故易致流產。
升麻 (《本經》) |
薄荷 (《新修本草》) |
白蘞 (《本經》) |
黃芩 (《本經》) |
瓦楞子 (《名醫別錄》) |
厚朴 (《本經》) |
草果 (《飲膳正要》) |
枳實 (《本經》) |
青皮 (《本草圖經》) |
三稜 (《本草拾遺》) |
山楂 (《新修本草》) |
神麴 (《藥性論》) |
麥芽 (《名醫別錄》) |
人參 (《本經》) |
瀉下
以通利大腸、促使排便為主要功效的藥物,稱為瀉下藥。通過通利大 便,使有形積滯、水飲、無形實熱、邪毒得以從大便途徑清除,是「給邪以出路」的一種重要途徑。根據每種藥的功效及適應症的不同,可分為攻下、潤下、峻下逐 水藥三類。其中除了潤下藥作用相對緩和外,其他大多數藥性苦寒峻烈,臨床使用應十分注意:一不要引表邪入裡,分清表裡層次,避免早下;二要注意顧護胃氣, 避免苦寒傷胃;三要奏效即止,「不必盡劑」,以防「虛虛」之弊。
有通導大便、排除腸胃積滯,或攻逐水飲、潤腸通便等作用的成藥。如十棗丸、舟車丸、麻仁丸、潤腸丸等。因之攻下力甚強,有損胎氣。
決明子 (《本經》) |
青黛 (《藥性論》) |
黃柏 (《本經》) |
商陸 (《本經》) |
大戟 (《本經》) |
大黃 (《本經》) |
火麻仁 (《本經》) |
牽牛子 (《名醫別錄》) |
甘遂 (《本經》) |
芒硝 (《本經》) |
蘆薈 (《藥性論》) |
郁李仁 (《本經》) |
前胡 (《名醫別錄》) |
旋覆花 (《本經》) |
理气类:
以調理氣機,使氣運通暢為主要功效的藥物,稱為理氣藥。 氣機的升降出入保證了機體正常的新陳代謝,氣機不暢則主要表現為氣滯和氣逆兩種情況。氣滯多可見悶、脹、痛,氣逆則多見惡逆、惡嘔、喘息。歸結於臟腑,則 肺主一身之氣,肝主疏泄,脾主升清,胃主降濁,凡七情、六淫、飲食、痰濕、瘀血等多種因素,都可能影響以上臟腑氣機,而發生肺失宣降、肝氣鬱滯、脾胃升降 失司等臟腑氣機紊亂證候,表現出多種臨床證候。
但本類藥物多具行散走竄之性,氣味大多辛燥,容易耗氣傷陰,對氣虛、陰虛者應注意選擇適宜的藥物或配伍。
具有疏暢氣機、降氣行氣之功效的成藥。如木香順氣丸、十香止痛丸、氣滯胃痛沖劑等,因其多下氣破氣、行氣解鬱力強而被列為孕婦的禁忌藥。
生薑 (《名醫別錄》) |
紫蘇 (《本草經集注》) |
薄荷 (《新修本草》) |
皂莢 (《本經》) |
佛手 (《本草圖經》) |
木香 (《本經》) |
檀香 (《名醫別錄》) |
沉香 (《名醫別錄》) |
烏藥 (《開寶本草》) |
玫瑰花 (《食物本草》) |
荔枝核 (《本草衍義》) |
陳皮 (《本經》) |
香櫞 (《本草圖經》) |
香附 (《名醫別錄》) |
理血類
活血化瘀藥
以促進血行、消散瘀血為主要功效的藥物,稱為活血藥。引起血液瘀漆暢的原因很多,六淫外傷痰濕等均能造成血行障礙,形成瘀血,瘀血內阻又 成為多種內傷雜病的致病因素。瘀血證主要表現為位置固定的刺痛或麻木,血腫或血塊,瘀斑瘀點等。並且由於氣與血密不可分的關係,血瘀又常可導致氣滯,臨床 活血通脈的同時常配合調暢氣機,最終恢復氣血和調的目的。
本類藥物專走血分,性多走散,凡有出血傾向者以及孕婦,均應慎用或忌用。
荊芥 (《本經》) |
蔥白 (《本經》) |
厚朴 (《本經》) |
三七 (《本草綱目》) |
乳香 (《名醫別錄》) |
地榆 (《本經》) |
大薊 (《名醫別錄》) |
小薊 (《名醫別錄》) |
延胡索 (《開寶本草》) |
沒藥 (《藥性論》) |
白茅根 (《本經》) |
薑黃 (《新修本草》) |
北沙參 (《本草匯言》) |
開竅類:
具有開竅醒腦功效的成藥。如冠心合丸、蘇冰滴丸、安宮牛黃丸等因為內含麝香,辛香走竄,易損傷胎兒之氣,孕婦用之恐致墮胎
白芷 (《本經》) |
細辛 (《本經》) |
菊花 (《本經》) |
蒼耳子 (《本經》) |
蔓荊子 (《本經》) |
蔥白 (《本經》) |
辛夷 (《本經》) |
防風 (《本經》) |
梔子 (《本經》) |
決明子 (《本經》) |
牡丹皮 (《本經》) |
玄參 (《本經》) |
秦皮 (《本經》) |
苦參 (《本經》) |
赤芍 (《本經》) |
驅蟲類:
以促進排除或殺滅腸道多種寄生蟲為主要功效的藥物,稱為祛蟲藥。蟲寄生於腸道,可見有繞臍腹痛、肛門耳鼻瘙癢、不思飲食或善飢多食、嗜食異物、面黃肌瘦等 症。本類藥物藥性各有所偏,對蟲類針對性強,故臨床使用時最好根據寄生蟲種類選擇性用藥。另外,部分藥物具有一定毒性,需慎用。服用驅蟲藥,最好空腹服,此時藥力較易作用於蟲體,提高療效。
具有驅蟲、消炎、止痛功能,能夠驅除腸道寄生蟲的中成藥,為攻伐有毒之品,易致流產、畸形等,如囊蟲丸、驅蟲片、化蟲丸等。
白鮮皮 (《本經》) |
苦杏仁 (《本經》) |
砂仁 (《藥性論》) |
丁香 (《藥性論》) |
檳榔 (《名醫別錄》) |
苦楝皮 (《名醫別錄》) |
貫眾 (《本經》) |
合歡皮 (《本經》) |
石榴皮 (《名醫別錄》) |
祛濕類:
以祛除體內水濕之邪為主要功效的藥物,稱為祛濕藥。根據其功效途徑,可分為以下兩類。
芳 香化濕藥:脾喜燥惡濕,濕邪阻於中焦,最易困遏脾陽,而使脾胃運化失常,出現脘腹痞滿、泛惡欲嘔、口甘多涎、納呆體倦、大便溏薄等症。本類藥物氣味芳香, 可以醒脾,性辛溫,長於燥濕,故用於濕困脾陽、運化失職證最為適宜。本書列選如蒼朮、厚朴、藿香、佩蘭等臨床常用藥物。
利水滲濕藥:肺脾腎功能失調,水液代謝因而障礙,水濕蓄積體內,排出困難,遂成水腫、痰飲、淋病、濕瘡、黃疸等證。本類藥物性味甘淡,長於清利,能使水濕從小便排出,給邪以出路,從而達到祛除水濕的目的。
但芳香化濕類藥物偏於溫燥,利水滲濕類藥物偏於淡滲,均易耗傷陰液,故使用時應注意顧護陰液,達到「利水不傷陰」的效果。
凡治療水腫、泄瀉、痰飲、黃疸、淋蟲、濕滯等中成藥,如利膽排石片、膽石通、結石通等,皆具有化濕利水、通淋泄濁之功效,故孕婦不宜服用。
浮萍 (《本經》) |
紫蘇 (《本草經集注》) |
蒼耳子 (《本經》) |
土茯苓 (《本草綱目》) |
夏枯草 (《本經》) |
梔子 (《本經》) |
黃連 (《本經》) |
桑寄生 (《本經》) |
海桐皮 (《海藥本草》) |
秦艽 (《本經》) |
防己 (《本經》) |
滑石 (《本經》) |
澤瀉 (《本經》) |
孕期常見病的中藥療法
妊娠嘔吐
Poria 加茯苓
Xiexin 瀉心
Wu Ling San 五苓散
妊娠中毒症
按病情可用中藥當歸芍藥散、五苓散、防己黃芪湯等。中藥可單用或與西藥合用。中藥不會影響電解質平衡,預防妊娠中毒症有一定效果。
Angelica sinensis 當歸
Paeonia lactiflora 芍藥
Wu Ling San 五苓散
DON'T
Astragalus 黃芪
妊娠貧血
用當歸芍藥散可利水及補血,還可用歸脾湯,同時補充鐵劑。
妊娠便秘
可用桂枝加芍藥湯及小建中湯,瀉下藥大部分應慎用,因為可引起子宮肌肉緊張及盆腔充血。
妊娠中的膀胱炎
用當歸芍藥散;有尿道痛時有五淋散、豬苓湯等;有尿閉者用補中益氣湯及五苓散。
More Insights to Herbs and Formulas
清熱類中成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