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dgets




facebook twitter weibo
Register Logout Forget Password

懷孕,每一位女性最期待、最渴盼的幸福時光,擁有一生中最驕傲、最美麗的曲線。 當獲知自己體內有一個小生命開始孕育的那個時刻起,一種由衷而生的激情,一種莊嚴神聖的感覺便會湧上心頭。從此,心頭上有了一份牽掛,生活中有了一種希冀。從此,身體的每一根神經都牽掛于那個在肚子裡慢慢成長的神奇生命。懷孕女人的內心,驚喜和驚愕同在 — 驚喜于一個生命的到來,驚愕于對自己身體的無知。在這美麗動人的 40 周歷程中,相伴准媽媽的不僅是將為人母的喜悅和驕傲,還有很多麻煩和疑慮時時在困擾。怎樣輕鬆、平安、順利地走過孕育小寶貝的生命歷程?這是每一位將為人母者所迫切想知道的。嬌姐伴隨准媽媽從妊娠第一周到最後一周。告訴准媽媽自身的變化、胎兒的生長髮育、准媽媽的日常飲食營養以及在生活中應該注意的事項,全方位細心呵護准媽媽和寶寶一起成長的每一天,伴隨准媽媽和寶寶在妊娠中的每一分鐘。 嬌姐將告訴准媽媽在孕期中不知道的、想知道的、應該知道的一切,打消您在孕育過程中的全部顧慮,使您輕鬆愉快地度過一段奇妙之旅。相信從懷孕到初為人母的這段經歷必將成為您一生中最美妙的回憶。 不一樣的孕育,不一樣的未來! GITZEL GIULITTE FACEBOOK 專頁,同時會有好多各形各色的資訊從中西醫護到格價 和8卦 0野睇嫁任妳選擇, 你一定唔會覺得悶呢 !.... 如果讀者對嬌姐部落格blog尚算滿意, 懇請大家高抬貴手,幫幫手按 LIKE 同時分享比你嘅朋友; 嬌姐從事陪月多年, 擁有各前僱主的推薦信,推薦信內容同時可為閣下提供愚蒙在性格特徵​​技能上的側寫作為參考,可讓閣下作出評估 ,希望取得共識和合作機會。丞蒙閣下賞識與敝人聯絡面談, 定會是敝人的榮幸 。OUR WEBSITE : http://tiny.cc/gitzelgiu PLEASE HELP AND SHARE GITZEL GIULIETTE 。 唔該晒. 嬌姐支持要求政府維護本港醫療、福利及教育資源 。 祝妳快樂!歲歲平安,安居樂業。業和邦興,興旺發達。大吉大利。遊刃有餘,青春永駐。嬌陪月團隊專線 +852-61596793 ! Start | Stop
懷孕 (91) 孕期 (97) 孕初期 孕中期 (31) 孕晚期 (50) 注意項 (124) 分娩 (13)坐月 (46) 孕期检查 (26) confinement recipes (30) 孕前準備 (62)
寶寶 (50) 寶寶照顧 (81) 育兒百寶箱 (70) 親子 (38) Chinese Medicine (18) ADHD (28) 母乳餵養 (3) 人工受孕 (4)食譜 (237)
TOOLS
fertility tools Track ovulation with our fertility chart Find your fertile days with our ovulation calculator Create a TTC ticker and count down to ovulationDue Date Calculator
Pregnancy Tools Create a personalized pregnancy ticker. Track your contractions with our contraction counter. From poppyseed to papaya, watch baby grow! Pregnancy Weight Gain Tracker
大肚婆完美懷孕[月] BALLPOINT CHECKLIST 準媽媽的40週 [週 ] BALLPOINT CHECKLIST 注意事項 : 懷孕期40周280 天 25 孕期檢查項目 CHECKLIST
胎兒 280天 孕婦必備分娩寶典 新生嬰兒必備用品清單 1 TAKE 孕期營養補充品 CHECKLIST


產前講座課堂
產前概述總覽 初生嬰兒護理及奶瓶餵飼 產前及產後飲食與營養 產前孕婦運動 產後護理、健康、情緒轉變、母乳哺飼及月子

Loading



顯示具有 ultrasound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ultrasound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3月30日 星期五

[表列] 準媽媽的40 周 檢查篇





 
 
產前檢查時間表及產前檢查項目應於妊娠20~36週為每四周檢查一次,妊娠36週以後每週檢查一次,即20、24、28、32、36、37、38、39、40週,共檢查九次。高位孕婦應增加檢查次數。

注意:




   1.根據你所在城市及產檢醫院的具體安排,以及你第一次去醫院產檢的孕週或某些特殊情況,你的產前檢查時間和檢查項目可能會與表格中有所差別。
   2.其中定期/特殊產檢項目需要根據你的具體情況由醫生安排,不一定都會進行。


 
產檢頻率 產檢次數 懷孕週數 例行產檢項目 定期/特殊產檢項目 備註
每月一次(懷孕28週以前) 第1次 12週左右 了解病史(年齡、職業、推算預產期、月經史、孕產史、手術史、本次妊娠過程、家族史、丈夫健康情況等)
體重
身高
血壓
宮高
腹圍
四肢浮腫情況
胎心
尿常規
血液檢查(驗血)
· 血常規
· 凝血功能
· 血型(ABO、Rh)
· 甲乙丙肝抗體
· 愛滋病抗體
· 梅毒抗體
· 肝功能
· 風疹病毒
· 弓形蟲抗體
· 鉅細胞病毒等
陰道檢查
心電圖
頸後透明帶掃描(NT,檢測胎兒唐氏綜合徵,懷孕11~13週進行)
絨毛活檢(檢測胎兒唐氏綜合徵,懷孕11~13週進行)
•病歷卡
•預約B超
第2次 16週 體重
血壓
宮高
腹圍
四肢浮腫情況
聽胎心
血常規
尿常規
唐氏綜合徵篩查(懷孕14~20週進行)
羊水穿刺(檢測胎兒唐氏綜合徵,懷孕16~20週進行)
•有些醫院會合併進行第一次產檢時的血液檢查和唐氏綜合徵篩查
第3次 20週 B超(排除胎兒畸形,懷孕18~24週進行)
第4次 24週 糖篩查(一般在懷孕24週進行,如有高危因素可提前至孕早期)
糖耐量測試(唐篩查測量值超過標準時進行)

每2週1次(懷孕28~36週) 第5次 28週 體重
血壓
宮高
腹圍
四肢浮腫情況
聽胎心
血常規
尿常規


第6次 30週 B超(檢查胎兒發育情況並進一步排畸,懷孕30~32週進行)
第7次 32週
第8次 34週

第9次 36週 胎心監護(從36週開始每週一次)
每週1次(懷孕36週以後) 第10次 37週 體重
血壓
宮高
腹圍
四肢浮腫情況
胎心監護
血常規
尿常規
骨盆測量
B超(檢查胎兒大小、胎位和羊水狀況,為分娩做準備,懷孕36週或以後進行)
心電圖(可以門診做,無特殊情況也可在入院待產時做)
•與醫生討論分娩方式

德國麻疹抗體檢查:德 國麻疹的症狀與感冒很相似,因此很容易被孕婦忽略,但是德國麻疹與普通感冒不同的是,它會給胎兒帶來致命的傷害。如果孕婦患有德國麻疹,那麼在妊娠1~4 個月內,胎兒很容易患上白內障、聽力障礙、心臟疾患、發育障礙等先天性異常,因此婦女在懷孕前,必須接受德國麻疹抗體檢查。接種德國麻疹抗體疫苗後3個月 內應避免懷孕,如果在缺少德國麻疹抗體的狀態下懷孕,就必須注意預防德國麻疹。

B型肝炎檢查:
如果孕婦患有肝炎,就很容易傳染給胎兒,因此在懷孕前必須接種肝炎疫苗,並在產生肝炎抗體後再懷孕。B型肝炎疫苗每個月接種一次,總共接種三次,但B型肝炎帶原者不能接種肝炎疫苗,因此必須給剛出生的寶寶接種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梅毒檢查:
如 果孕婦患有梅毒,就會透過胎盤傳染給胎兒。透過血液檢查可以診斷出梅毒,因此在懷孕前必須進行梅毒檢查。如果孕婦患有梅毒,就很容易生出智能不足的嬰兒、 聽力障礙、發育不全等畸形兒,並在妊娠5~6個月時容易流產或死產。如果在懷孕前或妊娠14週以內接受治療,就不會引發嚴重的後果,因此懷孕初期的孕婦, 必須接受梅毒檢查。當然最好同時接受性病或愛滋病檢查。
貧血檢查:在懷孕之前,可以透過血液檢查診斷貧血狀況。如果孕婦患有貧血症,應該接受2~3個月的治療,然後再懷孕。懷孕以後,胎兒所需的血液量激增,因此正常的孕婦也很容易貧血。
如果患有嚴重的貧血症,就會阻礙胎兒的正常發育,並會損害孕婦與胎兒的健康,甚至在分娩時需要大量輸血。輕微的貧血症患者只需要服用2週左右的鐵劑,而嚴重的貧血症患者則需服用2~3個月的鐵劑。




檢查方法 對象 過程及作用

驗血 所有孕婦
  1. 於懷孕初期,測試孕婦血清中的特殊蛋白質含量,例如 PAPP-A及HCG水平。另加上量度胎兒頸皮。
  2. 於懷孕第15-19週,測試孕婦血清中的蛋白質含量,例如PAPP-A及HCG水平。以上測試,有助鑒別唐氏綜合症高危孕婦。


超聲波掃描 所有孕婦 胎兒可透過掃描顯示在螢幕上,醫生便可看到胎兒是否正常生長、生長的週數和預產期是否吻合、胎兒和胎盤位置是否正確及是否雙胞胎等。

抽絨毛檢驗 家族歷史患有遺傳性疾病或曾產畸形、先天性缺陷嬰兒的產婦 醫生用儀器進入子宮,抽下一小片胎盤組織,即絨毛腔外的絨毛細胞化驗及診斷。

羊膜剌穿檢驗 高危孕婦。例如高齡婦或經血液測試而呈異常狀態者 醫生用注射器進入子宮羊膜內抽取羊水樣本化驗,以分析診斷胎兒是否患有唐氏綜合症或染色體是否異常。









Gitzel Giuliette Care













2012年3月15日 星期四

產前檢查重點完全解析




打從孕育新生命的開始,爸爸媽媽無不傾力想給寶寶最好的照顧,期待他平安、健康的成長。隨著醫學的進步與科學日新月異,現代準爸媽有更多元的產檢項目可以 選擇,但這也讓他們不禁開始感到疑惑,280天中的10次產檢到底足不足夠?為了寶寶健康,我們邀請到了專業的婦產科醫師,替您 一次掃除所有的產檢疑惑!

關於產前檢查的迷思

迷思1──10次產檢足夠嗎?

10 次產檢究竟夠不夠?在12週的第1次產檢後,會將孕 婦分為高危險與低危險兩群,高危險群必須配合醫師的指示定期進行檢查,但低危險群僅需在20週、37週、41週按時進行產檢即可。

10次產檢制度而言,已足夠讓一般孕媽咪充分掌握自己和寶寶的健康狀況,但如果母嬰有特殊的狀況,應該根據個別情形和需要遵照醫師的囑咐進行產前檢查,甚至住院治療。


迷思2──你了解超音波檢查嗎?
2D、3D、4D、高層次……超音波的檢查種類這麼多,超音波不僅僅可以滿足父母對寶寶的好奇,更是診斷胎兒疾病時的重要參考依據,可是聰明的爸爸媽媽們,你真的了解每項超音波不同的功用嗎?


目前檢查以2D為主
2D超音波是一種斷層切面的二度空間剖面圖,呈現出來的是黑白、動態的影像,
雖 然大家常將高層次超音波誤認為是3D或4D超音波,其實高層次超音波屬於2D超音波──2D分基礎超音波(levelⅠ)、高層次超音波(level Ⅱ)、和level III(胎兒心臟超音波)三種,但這可不是越多「D」越厲害喔!目前2D超音波是產檢的主力工具,基礎超音波可觀察胎盤位置、胎位與羊水量、胎兒大小等 等,高層次超音波的檢查項目更精細,可以了解胎兒的器官、細部構造,確認寶寶是否有重大畸形或是器官異常等問題。


目前2D超音波是產檢的主力工具

不是越多「D」越好
3D 超音波是將2D畫面組合成立體影像的資料,4D超音波則是加上時間軸成為連續播放的3D畫面,使用一個巧妙的比喻──3D就像一格格的漫畫,而4D則像連 續播放的卡通影片一樣!3D超音波在判斷植入性胎盤、胎兒唇顎裂、確認腫瘤大小等診斷上,可以發揮輔助的功效。

婦產部主治醫師陳震宇提醒,超音波檢查並非萬能,有時亦會受到腹部脂肪多寡、胎兒大小、胎兒姿勢、胎盤位置、羊水量等因素限制成像,再加上有些疾病無法透過超音波被發現,所以超音波檢查有時會和其他檢查相互搭配,才能預防更多異常發生。 


前期重點──確認懷孕狀況
你聽過孕媽咪在懷孕前期必須先通過「三關」的考驗嗎?第一關:以超音波檢查了解胚胎 是否著床於正常的子宮內位置;第二關:確認胚胎是否存活,可以從心跳觀察出來;第三關:滿12週以後的第一次產檢,這個時期胎盤已形成,逐漸進入穩定期, 孕媽咪可以更安心的孕育著新生命成長。

婦產部主治醫師黃文郁表示,懷孕初期進行的超音波檢查重點主要在確認胚胎的 著床位置(排除掉子宮外孕的可能)、寶寶是單胞胎還是雙胞胎(雙胞胎必須確定絨毛膜及羊膜數)、視胎兒大小評估目前妊娠週數和預產期、在懷孕滿8到10週 後觀察到寶寶正常而穩定的心跳,醫師就會將「孕婦健康手冊」交給準媽咪囉!在懷孕11到13週又6天這段期間,孕媽咪可以選擇性進行第一孕期唐氏症篩檢, 以抽血和超音波的方式,推估寶寶罹患唐氏症的風險。


中期重點──胎兒細部構造
步入懷 孕中期後,超音波扮演著觀察胎兒發育和器官構造的重要功臣,在檢查的同時,醫師會評估有無先天畸形等異常狀況。這個時期的檢查重點聚焦在胎兒的器官構造 ──腦部構造、五官結構、心臟胸腔(心房心室、心臟中隔、大血管等)、腹腔(腸胃膀胱等)、生殖系統、脊椎、羊水量等面向上,藉此可以了解寶寶現階段的生 長發育情形。

另外,懷孕中期後可以評估孕媽咪有無前置胎盤問題,因為有時雖然懷孕前期胚胎著床位置較低,但隨著孕期增加子宮擴大,胎盤的相對位置會上升,如果確認是前置胎盤,因為可能引起不預期的大出血,孕媽咪一定要特別留意身體的異狀。


後期重點──進行生產評估
醫師依據超音波影像來判斷胎兒的大小與生長情形,羊水有無不足或過多、胎盤功能與位置等,還可以確認有無胎位不正的現象。這些都關係到生產時機、生產方式的選擇,對孕媽咪和寶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超音波檢查並非萬能
超音波雖然幫助醫師診斷出更多的疾病,但是超音波檢查並非萬能,仍有一些問題無法被發現:

(1)染色體異常。
(2)部份胎兒疾病(比方說胎兒水腫),因為病程的發展可能在懷孕中後期才開始顯現出問題。
(3)寶寶長時間處於握拳、屈膝狀態,不易使用超音波確認有無指(趾)節、足外翻等肢體異常。
(4)寶寶的視覺、聽覺等感官能力是否正常。

因此,超音波雖然是檢查的大功臣,卻非所有的問題都可以被發現,仍有一些重要的檢查項目不可以被省略掉。


迷思3──懷雙胞胎是否需要更多次產檢?
對於懷雙胞胎的孕媽咪來說,同時孕育兩個小生命但肚子空間有限,身體的負擔必定比懷單胞胎更重,再加上多胞胎的妊娠風險、併發症、早產發生機率都較一般人高,所以究竟懷雙胞胎需要幾次產檢才足夠?一直是孕媽咪們共有的疑惑。

黃 文郁醫師表示,基本上懷雙胞胎孕媽咪同樣也是遵照健康手冊上的建議時間進行產檢,除非因為特殊狀況,才會需要在醫師的建議下密切追蹤兩個寶寶的發育大小、 胎盤功能、羊水量、有無明顯血流異常等情況,偶爾也有孕媽咪因為頻繁的不適而提早將產檢的格子蓋滿了,所以懷雙胞胎的產檢次數多寡,會依據個別狀況而有增 減。不過雙胞胎平均的生產週數為36~37週,說不定也可能最後一個月的產檢都不會進行到呢!


10次產檢的重點


依照醫師的建議按時、規律的產檢

或許有的人僅產檢4次就平安產下健康寶寶,但也可能有人產檢十幾次仍然發生異常,這和檢查進行的時機與規律也密切相關,在這邊要提醒孕媽咪,每項檢查應該在哪個時間點進行都有一定的原因,依照醫師的建議按時、規律的產檢,比將焦點著眼於檢查次數更為重要。


陳震宇
學歷:國立成功大學醫學系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工程研究所博士班
現任:臺北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臺北馬偕紀念醫院產房主任
   臺灣早產防治學會監事


黃文郁
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
   國立臺灣大學職業醫學研究所碩士
經歷:馬偕紀念醫院婦產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醫用超音波專科醫師
現任:新店耕莘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輔仁大學醫學系部定講師

 















Gitzel Giuliette Care













2012年2月21日 星期二

4D立體動態彩色超音波紀錄胎兒成長



4D立體超音波不但解析度清晰細緻,而且可以「同步即時」的觀看胎兒動態的立體影像,使肚子裡胎兒的一舉一動,完整呈現,讓媽咪對寶寶的印象不再只是虛擬的想像,而是最真實的影像記錄。

「4D立體超音波」是目前產科最進步的超音波,最新的立體4D超音波以極短的時差來呈現即時的胎兒動態影像,也是醫學診斷科技的一大進步。它除了能夠讓我們看到3D立體影像外,還能看到「即時」的胎兒動態影像。我們在掃描過程中可以調整X、Y、Z軸,如此更能清楚的看到胎兒上下、前後、左右的相關位置。另外準爸爸媽媽們可以利用「4D立體超音波」看到胎兒在子宮內伸伸手、踢踢腳、吸大拇指、打哈欠…等臉部表情,放鬆心情,舒緩即將為人父母的緊張情緒

在一般產檢時所做的超音波只能看胎兒大小、胎位、胎盤位置、羊水量及胎兒較大的畸型,稱為初步的超音波檢查。但是對於有特殊病史的產婦,或是產檢發現有問題時,可以進一步做高層次超音波檢查。通常高層次超音波是以解析度精良的2D超音波執行,必要時用3D、4D或杜卜勒超音波來輔助診斷。此項檢查需由經過特別訓練的醫師專家來執行,檢視許多胎兒更細部的異常,如心臟、腦部、內臟…結構異常等。建議於妊娠20至24週(即懷孕5~6個月)執行高層次超音波最為恰當


有以下情況的產婦,建議進一步做高層次超音波檢查:

1.常規檢查或母血篩檢值異常,懷疑有胎兒畸型者
2.早期妊娠有接觸不明藥物或不明感染者
3.有胎兒生長遲滯現象者
4.羊水量過多或過少者
5.前胎有生產畸型胎兒者
6.懷孕合併內科疾病者,如糖尿病、自體免疫疾病等。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types of ultrasounds done in pregnancy. The old standard was a 2D or 2 dimensional image. In recent years this has been replaced with the new 3D or three dimensional images and now 4D.

2D ultrasound give you outlines and flat looking images, but can be used to see the internal organs of the baby. This is helpful in diagnosing heart defects, issues with the kidneys and other internal issues. The 3D images are used to show you three dimensional external images which may be helpful in diagnosing issues such as a cleft lip. What 4D ultrasound brings to the table is that as the image is continuously updated, it becomes a moving image, like a movie.

Elective ultrasounds are a great way for families to bond with their unborn baby.   Being well-prepared can help you have the best experience possible when getting that first amazing glimpse of baby!

What are 3D/4D ultrasounds, and why is everyone
always talking about them?

As an expectant mother, you’re excited to see your baby at every stage, from the first little dot on the monitor to the sweet kicking baby ready to enter this world. Every ultrasound is a moment to treasure.

Do these services replace my regular OB/GYN visits?

Definitely not. You should still be under the care of your prenatal care provider.

What are the benefits of a 3D/4D ultrasound?

Studies show the bonding experience provided by a 3D/4D ultrasound can help mothers improve their diets, exercise more frequently, and eliminate harmful behaviors such as smoking and drinking.  For fathers and siblings, the chance to see the baby and create a pre-birth bond is instrumental in drawing the whole family closer during this time of change.

What exactly is a 3D or 4D ultrasound?

A 3D ultrasound is performed using the exact same machine as a 2D ultrasound. The difference is that a 2D ultrasound visualizes the baby in planes (or layers) and a 3D ultrasound looks at the surface of the baby. The term 4D simply means the element of motion has been added to a still 3D photo. 4D has also been referred to as “3D Live.”
Is 3D/4D ultrasound the best way to learn the gender of my baby?
It may surprise you to learn that 2D ultrasound is the best way to determine or verify a baby’s gender.  3D ultrasound can, at times, be a bit ambiguous when it comes to gender images.  Other times, it’s quite obvious.  However, the best way to make sure of an accurate gender determination is through 2D ultrasound.

When is the best time to have a 3D/4D ultrasound?

Most 3D/4D ultrasounds are done between 24 and 34 weeks. Prior to 24 weeks, babies have not started putting on brown fat so they won’t have the “Gerber Baby” look.   Around 27 to 28 weeks is usually considered the ideal time, because the baby does have some fat and still has plenty of room to move. After 34 weeks, the baby begins to get a little squished and may be facing the spine, which is the position for birth.

Why does it matter how much room the baby has to move?

First of all, you’ll enjoy the viewing experience more if your baby has room to move around. Often you can watch little hands and feet in motion, toes and fingers wiggling, and see your baby’s face from all different angles. Second, if the baby is in a position that makes viewing difficult (facing the spine or covering its face with hands and feet), you have a better chance of baby repositioning if there’s room for it to move.

What if I want to see my baby in 3D earlier than recommended?

Some moms want to see their babies early on in 3D.  Simply expect baby to be smaller and thinner (as they do not have those fat deposits under their skin yet), but also expect to see more of baby’s body and movements at once, which can be fascinating!

Will I get great pictures like you see on the internet?

Maybe. Several factors determine the quality of the ultrasound photos including:

  • Amount of amniotic fluid: Sound waves travel through fluid to create the images. The more fluid around your baby, the clearer the photos will be.  You can help ensure a good amount of fluid by drinking plenty of water and keeping well-hydrated before you have your appointment.
  • Location of placenta: Unfortunately, the location of the placenta is one factor you can’t change. The placenta can be on the front of the uterus, the back, or the side. When the placenta is on the front, it can block the baby’s face, because the sound waves pick up the placenta as the same type of tissue as your baby.
  • Maternal body tissue: If mom is fuller-figured, the sound waves have more tissue to travel through which can cause grainier looking photos. If this is the case with you, it’s best to wait until around 32 weeks for your 3D/4D ultrasound because the tissue will be stretched out as your baby grows.
  • Position of baby: If the baby is facing your spine, you’ll probably only get a photo of the back of its head or an occasional profile. The technician would then try to reposition the mother in an attempt to get the baby to move. This brings us back to the importance of having plenty of fluid.



Advantages of 3D and 4D Imaging Over 2D


2D vs 3D Imaging and Your First Sonogram - Which is Best?

3D ultrasound technology allows all of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baby's body to be seen, and is just like looking at a photograph. Compare the images below.

Side by Side of 2D vs 3D Ultrasound | UltraBabies.com | Tampa
                          Inside their world                                     32 week face

Click here to see additional 2D vs 3D images.

Advantages of a 3D Ultrasound?

We are often asked, "Why have a 3D ultrasound?"  After seeing the images above it is easy to understand, that with a 3D ultrasound you can see your baby in much more detail. We have found that fathers, siblings, and other family members tend to bond earlier to their new baby once they have seen them in such detail. With a 3D ultrasound you can really put a face and personality to the baby inside the belly.

Determining Gender with a 3D Ultrasound

With our gender determination packages we will give you, your first look 3D sonogram, or "Sneak Peak" of your baby. This will give you a better idea of the capabilities of 2D vs 3D imaging.

Additional 2D vs 3D Images 

Ultrasound of Gender Determination | Pinellas and Hillsborough | UltraBabies.com
                              Girl parts                                           Arm and Hand

2D vs 3D Imaging and Ultrasounds | UltraBabies.com
                     Rubbing eyes                                                  Foot


2011年12月30日 星期五

胎兒280 天成長 進化程





生理變化
營養所需
懷孕 注意事項

第 1~6 周 
‧新生命的起源

從受精卵到胚胎,是一段令人驚奇的變化。
許許多多的小生命,就是從芝麻般大小的胚胎,
逐步開展出成為人類的旅程。
 第一次出現心跳聲
婦產部婦產科主治醫師林珮瑩表示,懷孕的前兩周並不存在真正的胎兒,滿第二周時才真正有排卵,第三周卵開始受精成為受精卵,然後經過5~7天的移動後,才會逐步在子宮內著床。

第五周
小芝麻,身長約2~3mm
一直要到滿5周到第6周的剛開始,才會出現相當微小如「黑芝麻」的「胚胎(embryo)」,長度約2~3mm(約從頭到臀部的長度,以下皆以此測量標示)。這就是新生命的起源。

第六周
小綠豆,身長約2~3mm
從第六周起,開始出現有趣的變化。林珮瑩醫師說明,原先內含的神經管是平的,此時捲起就像一根立體管子;同時,發育出「原始的心臟系統 (primitive heart system)」,開始有血流和心跳。雖然長得還不像人類,但一些臉部的基本結構正發展著。此外,六週末時,胎兒身體部位變得較彎如同C(橫向,開口向 上)的感覺,大小如同綠豆一般。

 葉酸‧合成DNA&降低神經缺損率
胎兒成長初期,雖然仍只是胚胎的狀態,但卻也是各方面發育的重要時期。國泰綜合醫院營養組營養師李佩蓉說明,從受精卵在子宮著床開始,每天都有一丁點的小變化:頭、軀幹、身體雛形、脊髓、神經等;這段期間,尤以胚胎DNA合成與神經發育最為關鍵。

如果母體本身缺乏葉酸,胎兒便無法藉由胎盤取得必須的養分,勢必影響其中樞神經系統的發展,對往後的腦部發育大大不利。
攝取量對胎兒的影響
攝取不足:早產、先天性神經管缺損。

孕媽咪攝取注意事項
雖然含有葉酸的食物處處可見,但其實一般飲食中,不太容易能夠攝取到足夠的量,所以會建議準備懷孕的媽咪們,孕前1~3個月就要開始補充葉酸。

每日建議攝取量:從初期開始,孕期三階段各增加200微克。
攝取方式:空腹吃,吸收最好。
攝取來源:深綠色蔬菜、全穀類、豆類、水果等。
 出血:懷孕初期的提醒&警示
天主教耕莘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黃文郁說明,出血是懷孕初期常見的警示,一旦發生,建議就醫,醫師會以內診,確認出血位置是來自於子宮腔內或外,並了解出血原因,判別對母體或胎兒可能的影響,以便提出後續合適的治療方式。

1 破皮:當子宮頸破皮,或是發炎、糜爛、有瘜肉時,都可能造成出血,這與胎兒沒有任何關係,媽媽無需過於擔心。
2 著床問題:如果確定出血來自於子宮內,需進一步做相關檢查。黃文郁醫師舉例,如果經由超音波檢查,發現胚囊已變形,甚至可能有不可避免性流產、掉了一半的情形,代表有問題;或是胚囊沒變形,但接觸子宮壁處沒有貼合,有一些積血情況,代表著床方面可能有問題。
3 流產:也有可能已經是即將流產的表現。大多數的自發性流產,與染色體異常有關,約占60%~70%,多半是因受精卵情況不理想,造成自然淘汰而排出。
 
第 7~8 周 
‧構築基本雛形

嚴格說起來,這時期仍屬於胚胎的狀態。
但慢慢地,也開始發展出人類的特徵,
如鼻子、眼睛、手腳等等。
新生命努力地以自己的方式,勾勒出獨有的輪廓。
 勾勒出人體輪廓
雖然只有藍莓般大小,但隨著胚胎的成形,慢慢地開始朝著人類的方向前進。最重要的,是整個頭身的比例,有了初步的樣子。

第七周
小藍莓,身長約1.2cm
觀察第七周的胎兒,會更顯著地發現其身體呈C型的樣子。林珮瑩醫師表示,這時候胎兒的身材比例為「1:1=頭:身體」,頭占了整體較大的部分。她進一步說明,往後生長周數愈大的胎兒,頭占整體身長的比例會愈來愈小。

此外,某些器官也在此時逐步發展。林珮瑩醫師表示,第七周的胎兒開始在長鼻孔,並且也慢慢發展出眼睛內的水晶體,手和腳也慢慢凸出;雖然,其實還看不出來完整人類的樣子。滿七周的胎兒外貌有點像雞蛋裡小胚胎,呈藍莓大小,是前一周的兩倍大,約1.2公分。
第八周
小藍莓,身長約1.2cm
第八周開始,胎兒手臂會愈來愈長,逐漸有趨向人類手臂長度比例的感覺。承接著前一周的鼻孔,此時的胎兒也開始長出其他器官──耳朵、眼睛和 嘴巴。林珮瑩醫師說明,從外耳開始,慢慢地出現像貝殼狀的外在輪廓;如果透過影像更靠近一點,會發現胎兒的眼球正在發展著;另外,還可以約略模糊地看到嘴 巴的外形。

此外,林珮瑩醫師表示,第六到七周的胎兒身體彎度很明顯,但第八周就會變得比較直。身長部分,從頭量到臀部約1.4公分,就像毛豆或紅豆般大小。
 維生素D‧強化骨骼&維持皮膚健康
為了強化胎兒的骨骼、牙齒、神經及肌肉,維生素D是不可缺少的營養要素;此營養素還有助於維生素A的吸收,所以能夠間接維持胎兒的皮膚健康。

但李佩蓉營養師提醒,孕媽咪攝取過多,會過度促進胎兒的小腸及骨骼吸收鈣質,胎兒容易患有高鈣血症;而吸收過少,則可能會影響到胎兒的牙齒及骨骼發展,相較於正常值標準來說,會比較不堅硬。
攝取量對胎兒的影響
攝取不足:骨質疏鬆、軟骨症、骨骼及牙齒發育不良

孕媽咪攝取注意事項
自然界中,含有維生素D的食物不多,不過皮膚照射到陽光後,其紫外線會促進體內的物質(7-脫氫膽固醇),自動轉換成維生素D,所以不妨趁著天氣好,外出走走,即可獲得此營養素。

每日建議攝取量:從初期開始,孕期三階段各10微克。
攝取方式:搭配油脂,吸收最好。
攝取來源:蛋黃、魚肝油。
 懷孕初期警示:子宮外孕
如果有驗到懷孕,但子宮腔內卻一直沒看到胚胎的出現,可能是發生子宮外孕。子宮外孕也可能發生陰道出血;且因為胚胎留在輸卵管、卵巢、或腹腔他處,可能會爆掉而造成腹腔內大出血,媽媽可能會休克、甚至影響性命。

如果懷孕的周數,仍符合此階段該看到的情況,此時醫師會給予「安胎」的措施,建議孕媽咪多休息,開立黃體素(助孕酮)服用以幫助胎兒穩定。然而,之後如還是發生流產,多半是因為胚胎本身有問題所致,強留也留不住的。




 
第 3 個月 
‧胎兒正式成形

第三個月,胎兒的形態更顯著,
一旦經過檢查確定無虞,
通常可確定胎兒是能夠穩定繼續成長的。
 體內外構造大致完成
無論是體內各內臟部位,或是體外的四肢和五官,此時的輪廓比起之前更加清晰許多,透過檢查幾乎可看到明顯的人形樣貌。

第九周
長形綠葡萄,身長約2cm
胎兒到第九周時,手臂已經愈來愈長,也有一些骨骼初步發展,甚至能讓手臂彎曲,進而分得出前臂部分。此外,開始在長腳趾、手指等細部之處,而五官中的眼皮和外耳也持續發展著。林珮瑩醫師表示,滿九周的胎兒身長約2公分,就像來自國外、略為長形的綠色無子葡萄。

第十周
金棗,約3cm多
第十周時,胎兒的脖子變得比較長,眼皮也發展成較長且能夠覆蓋眼球的長度。林珮瑩醫師表示,這時候的胎兒身長就像金棗一樣。

第11周
無花果,約4cm
第11周,胎兒的身體會變得比較長,體內的內臟逐步發展,其中肝臟已經開始在製造紅血球。此時的胎兒,儼然更有人類完整的具體外形,從這時開始,他的身體將更快速成長著。

林珮瑩醫師補充表示,嚴格從醫學角度來說,第五到十周為「胚胎(embryo)」,從第十一周開始才叫「胎兒(fetal)」。不過,一般在做說明時,多習慣以胎兒做為統稱。
第12周
無花果,約5cm
從第十二周開始,胎兒有了新變化──性特徵的發展。林珮瑩醫師表示,十二周前,男生和女生的樣子沒什麼太大的差別;從十二周起,才會各自往 不同方向成長:男生是陰莖,女生是陰唇。更特別的是,十二周的胎兒開始長出「指甲」,部分軀體的細部特徵可說愈來愈顯著。此時寶寶大約5公分長,就像是無 花果。

此外,林珮瑩醫師補充,十二周前,胎兒的腸子有部分露在身體外面,到了滿十二周後,全部會慢慢回到其腹部裡,只把臍帶留在外面,保持著和胎盤的聯繫。除非胎兒有先天的腹壁裂,就會發生腸子回不來或因缺陷的洞太大而外漏等情況;這些都能藉由超音波檢查方式察覺到。
 維生素B6‧安定神經&遺傳物質合成
李佩蓉營養師說明,胎兒體內的遺傳物質,需要仰賴維生素B6進行合成;由於維生素B6也是細胞生長發育所需物質,因此適量補充,有助於胎兒體內神經、肌肉等功能的發展與健康。

攝取量對胎兒的影響
攝取不足:貧血、嘔吐、食慾不振、抽筋、唇顎裂。

孕媽咪攝取注意事項
維生素B6具有鎮定神經的功效,懷孕初期有孕吐症狀者,可多補充此營養素。

每日建議攝取量:初期1.5毫克、中後期各1.9毫克。
攝取來源:深綠色蔬菜、酵母、內臟、瘦肉、花生、牛奶。
 產檢:預防胎兒&母體狀況
1 抽血檢查:懷孕3個月左右,會進行第 一次的抽血產檢,觀察MCV(平均血球體積)的值,如果小於80,則擔心胎兒有缺鐵性貧血或地中海型貧血的可能性。此時會先詢問產婦家族史中是否有地中海 型貧血的帶因,同時請先生一同過來抽血;通常會先透過血鐵的檢查,確認是否為缺鐵性貧血;如果確定不是,就要做其他檢查以確定是否為地中海型貧血。

2 愛滋病毒、梅毒血清檢查:這些檢查從一開始就會進行,而梅毒血清的部分到了後期會再檢查,主要是擔心前期因為潛伏期而沒有查出。
3 唐氏症篩檢:此項檢查由孕媽咪自由選擇是否要檢查。 主要分為兩大類:11~14周,會做第一期母血唐氏症篩檢及胎兒頸部透明帶檢查;15~20周,第二期母血唐氏症篩檢,又分為「2指標」和「4指標」兩 種。藉由抽血檢測,觀察血清各指標的濃度,再配合孕媽咪年齡和胎兒頭圍大小,計算胎兒可能患有唐氏症的比率。
4 羊膜穿刺染色體檢查:針對34歲以上孕媽咪所施行,由醫師使用器具抽取羊水(內含胎兒所掉落的細胞),再將其送到細胞培養室進行培養及染色體分析。準確率極高,能幫助及早檢查出孕期可能發生的症狀。






第 4 個月 
‧性別特徵清楚

從十二周開始發展的性特徵,在邁入第四個月後,
更加清楚,甚至在功能方面有進一步的發展。
這都是為了以後出生所做的準備。

 胎兒活動愈發頻繁
除了胎兒各部位的構造和功能愈來愈有進展外,更重要的是開始出現協調性的動作,因此有的胎兒很早就開始出現所謂的「胎動」。

第13周
黃色的萊姆,約6~7.5cm
第十二至十三周,從側面看胎兒感覺很可愛,人類的外形都已兼具,但林珮瑩醫師表示,如果從正面看,會看到凹陷如骷髏的樣子。

在發展方面,骨骼仍持續發育著,漸漸有骨架的感覺。此外,藉由超音波檢查,還可發現胎兒開始發展膀胱的功能,因此常會有排泄小便的行為發生,所以媽媽子宮內的羊水開始變得比較多。此時的胎兒大約6公分左右,就好像黃色的萊姆(外形和綠檸檬很相似)。
第14周
檸檬,約8.7cm
對於胎兒性別相當好奇的父母而言,林珮瑩醫師表示,第十四周是比較能夠得知性別的時候,這是因為性徵變得更為明顯。例如男生外生殖器的外型有明顯凸出的樣子、攝護腺功能開始發展;女生的卵巢也開始成型。此外,胎兒的手臂長度,已經與正常人類的比例無異。胎兒滿十四周時的身長約8.7~8.9公分,就好像是綠色的檸檬一樣。

第15周
小蘋果,約10cm
第十五周後,每過一周,胎兒的成長速度就會愈來愈快。林珮瑩醫師表示,這時候胎兒的骨骼狀況又比之前明顯,只要透過超音波檢查,就能看到白色的骨頭。此外,胎兒頭上的髮旋位置與紋也在此時形成,相當特別。而胎兒的大小就像小蘋果,身長大約10公分左右。

第16周
酪梨,約11cm多
第十六周的胎兒,身體內外的構造和位置更完整,某些功能也開始發展。林珮瑩醫師說明,胎兒的眼球開始會動、神經系統發譽得更好、耳朵在頭的比例位置也都差不多固定;功能方面,不但懂得如何吸吮,也開始能做一些具協調性的動作,因此很多懷第二胎以上的媽媽,這時已經能感覺到胎動。此時的胎兒身長就像皺皺的酪梨一樣。

 維生素B12‧增加鐵質吸收&細胞分化
維生素B12在B群中較為特別,除了幫助吸收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與脂質,轉換成胎兒體內所需的能量之外,也與紅血球息息相關。李佩蓉營養師補充,維生素B12有助於人體吸收鐵質,進而協助紅血球運轉,製造新的血液,對胎兒的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幫手。

攝取量對胎兒的影響
攝取不足:【待確認】。

孕媽咪攝取注意事項
蛋白質及豆類食品中,含有較多維生素B12。豆類是指黃豆製品,如豆腐、豆乾、豆漿等,而紅豆、綠豆歸類在五穀類,不算在豆類食品中。

每日建議攝取量:從初期開始,孕期三階段各2.6毫克。
攝取來源:鈣片、起司、瘦肉、內臟、蛋黃、花生、牛奶。
 分泌物變多‧保持乾爽最佳
黃文郁醫師表示,不只在中期後,從懷孕開始,就會因為荷爾蒙刺激導致子宮頸充血,進而促使陰道分泌物增多。如果分泌物呈白色或透明、沒有血絲、未呈豆腐渣狀(如黴菌)、沒有特別黃、無特別難聞的味道、不會感覺癢或刺或痛,大多只是因為懷孕而造成的生理性分泌物,屬正常現象。

反之有上述特徵,則建議就醫做相關治療,以預防病菌的感染。黃文郁醫師補充說明,如果是輕微的黴菌感染,會建議孕媽咪換穿較為寬鬆通風、棉質舒適的內褲,少穿牛仔褲;假如需要用到護墊,務必保持其乾燥;家中空氣如較為潮濕,可使用除濕機,減少濕氣並保持通風。如此一來,有助於減少陰道分泌物的增加。另外,建議孕媽咪此感染時期儘量少泡澡和洗溫泉。
 
第 5 個月 
‧胎兒更具形體

延續著初期就有的雛型架構,
胎兒在中期更深入發展各部位的精細構造與功能,
也愈來愈能呈現出人類的立體感。
 聽力感覺開始發展
從皮包骨的瘦皮猴,到有血、有肉、有脂肪的立體胎兒,每個變化都讓媽咪們驚豔。更令人高興的,胎兒似乎會對外來的聲音有反應喔!

第17周
小蘿蔔,約12cm多
第十七周的胎兒與之前最大差別,在於其皮下脂肪開始累積得比較多。林珮瑩醫師表示,不同於之前頭大身小、如同瘦皮猴的形象,此時的胎兒感覺比較有肉、有人形立體的樣子。這時候的身長,就如同小根的蘿蔔。

第18周
青椒,約14cm
第十八周,胎兒的耳朵整個立體起來,不再只是緊貼著頭部。林珮瑩醫師表示,曾有研究顯示胎兒此時可能已有聽力,如果以很大的聲音刺激胎兒,他會出現大幅度跳動行為。此時的胎兒身長,如同台灣的青椒。

第19周
大番茄,約15cm多
第十九週,胎兒的皮膚被如同豬油般的「胎脂」覆蓋著。林珮瑩醫師表示,胎脂猶如胎兒身體的保護膜,能幫助他不會因為長期泡在羊水中,而使皮膚總是呈現爛爛的、甚至破皮的狀態。如果胎兒是女生,此時她的子宮和陰道都已經開始形成。此外,十九周的胎兒身長就如同綠色大番茄。

第20周
香蕉,約17cm
第二十周,等於胎兒的成長旅程已經走過一半,這對於媽媽來說,是多麼值得恭喜的一件事!林珮瑩醫師表示,如果是第一次懷孕的媽媽,可能在第二十周到二十五周左右,才會感覺到胎兒的活動力(胎動)。此時的胎兒身長,就如同台灣盛產的香蕉。

 維生素C‧增強免疫力&促進鐵質吸收
維生素C能協助胎兒的骨髓形成紅血球與白血球,且具有抗氧化作用,更能促進鐵質吸收,預防貧血。因此,李佩蓉營養師表示,想增強免疫力、讓胎兒有副健康的身體,建議懷孕初期開始吸收維生素C。

攝取量對胎兒的影響
攝取不足:流產。

孕媽咪攝取注意事項
維生素C的來源大多出自於新鮮的微酸水果,不過,深綠色蔬菜的含量也相當豐富。

每日建議攝取量:從初期開始,孕期三階段各110毫克。
攝取方式:新鮮現處理的食材,馬上食用最佳。
攝取來源:深綠色蔬菜、柑橘類、檸檬、芭樂、草莓、番茄。
 胎動出現‧外觀身材大幅度改變
黃文郁醫師表示,約20周左右,子宮底已經到達媽媽的肚臍處,小腹逐漸隆起,因此媽媽會感覺到明顯的胎動。同時因為荷爾蒙的刺激,會發生黑色素沉積在皮膚的現象,如肚子到腹部的中線會特別顯著。一般常提到的妊娠紋,大多到中期偏後期時才會發生,這與皮膚組織的拉扯有關,如果體重快速地增加、肚子急速地變大,紋路就可能比較明顯;而常見的搔癢感,也與皮膚的擴張、膽汁鬱積、或妊娠搔癢性蕁痳疹有所相關。不過也不能排除一般的濕疹、皮膚炎、食物藥物過敏反應、或接觸動物、蟲蚤等所致的皮膚紅腫搔癢。

身材方面,三圍都會增加,尤其上圍平均增加1~2個罩杯以上。至於許多人最關心的體重,在此時期會快速增加。黃文郁醫師說明,初期增加2~3公斤、中後期各增加5~6公斤;等於中期之後,平均一星期增加0.5公斤、一個月增加2公斤,只要在這個範圍內,都算是控制得宜、合理的增加。




 
第 6 個月 
‧臉形更細緻

在中期接近尾聲時,除了重量與身長外,
胎兒又多了一些進展──
更具個人特徵的毛髮與紋路、
活動力更強、性別構造更加成熟。
 從腹中開始規律生活
對胎兒而言,這趟子宮內的旅程已經走了一半,相信或多或少已經逐漸習慣其中的生活,也慢慢地有著自己的規律活動節奏呢!

第21周
細長紅蘿蔔,約26cm多
第二十一周,胎兒活動的程度更厲害,並且更該使出現「吞嚥(swallow)」的反應。林珮瑩醫師表示,此時胎兒的身長,就像國外進口的那種細細長長紅蘿蔔。

第22周
義大利麵瓜,約27cm多
第二十二周,胎兒的皮膚上開始長出細細的「胎毛」。林珮瑩醫師表示,胎毛能幫忙抓住胎脂,防止被羊水洗掉。此外,臉部開始長出眉毛,整個更顯現出人臉的模樣。這時候的胎兒身長約27公分,大約像國外的一種瓜類「義大利麵瓜(spaghetti squash)」,重量則約400公克。

第23周
愛文芒果,約28cm
第二十三周,胎兒身上開始發展出其他更細微的特徵──指紋和腳紋,個人特色一覽無遺。另外,林珮瑩醫師表示,胎兒的皮膚呈現皺皺的、紅紅的、還帶點透明感,具體的感覺就如同看到「巴掌仙子」一樣。

此時的胎兒,眼睛的動作速度更快。性徵的部分仍持續發展著,縱使大部分的睪丸還留在腹部裡,有些男生的已開始下降到陰囊;女生的子宮和卵巢都已經開始成長,雖然都還不成熟,但往後出生一輩子所需要的卵子,都可說是已經成型、完備(到了青春期,女性的卵子成熟後會排出,稱為月經)。這時候的胎兒,身長就像台灣的特產愛文芒果。
第24周
玉蜀黍,約30cm
第二十四週,胎兒開始長頭髮,外觀更接近出生的樣子。在功能發展上,林珮瑩醫師表示,此時的胎兒已經有很規則的睡眠和清醒時間,生活作息相當規律;而肺部中的肺泡也開始逐漸成型。在身長方面,大概就像還沒剝皮的玉蜀黍。

 鈣‧構成骨骼和牙齒
鈣是構成胎兒牙齒及骨骼的主要成分。有了足夠鈣質,胎兒便能快快長出牙齒,不至於耽誤長牙的黃金期;李佩蓉營養師補充,也唯有充足的鈣質,才能幫助胎兒骨頭逐漸鈣化,形成堅固、支撐力夠的骨架。

攝取量對胎兒的影響
攝取不足:流產。

孕媽咪攝取注意事項
牛奶及小魚肝皆富含鈣質,但李佩蓉營養師建議,以牛奶做為主攝取來源,是較簡單取得、也較易攝取足量鈣質的食物選擇項目。另外,植物性的鈣質對人體來說,吸收率較差,所以只吃深綠色蔬菜也不容易達到孕媽咪體內需要的鈣量。

每日建議攝取量:從初期開始,孕期三階段各1000毫克。。
攝取來源:牛奶、海鮮、蛋、肉類、豆腐、深綠色蔬菜。
 依指示定期檢查‧更了解自己和胎兒
1 超音波檢查:懷孕5個月時,在健保給付範圍內,提供詳細的「一般超音波檢查」,主要內容有:胎兒大小、胎盤位置(是否前置胎盤)、羊水量多少、主要器官(如看到胃代表食道沒有閉鎖)和四肢(手腳掌)等基本發展狀況,如果想了解如心臟、血流功能等較細微處的構造狀況,則需要透過自費的「高層次超音波」才能看得到。

如果是高齡、時常在高危險環境下(如住在工廠附近,易接觸高危險致畸胎物質)、初期肚子曾照過X光(或有其他輻射暴露)、家族史中曾有異常胎兒的出生、曾服用過某些藥物(成分可能影響胎兒)的孕媽咪,黃文郁醫師建議,在20~24周左右,可考慮選擇做高層次超音波檢查,能夠幫助排除到絕大多數構造上的異常。
2 妊娠糖尿病篩檢:24~28周時,孕媽咪可選擇是否自費進行此檢查。黃文郁醫師表示,如果醫師沒有提醒需做篩檢,媽媽無需擔心,這代表孕媽咪尚無相關的適應症。他提醒,如果有家族病史、體重增加過重、胎兒過大(例如較應當周數大了近2周以上)、小便檢查時發現有尿糖,通常會建議做妊娠糖尿病篩檢。








第 7 個月 
‧邁入最後形塑部分

從這個月開始,正式邁入所謂的「第三孕期」。
胎兒一天天長大、變重,而且速度愈來愈快,
各項發育也愈來愈完整。

 肺&腦趨向成熟階段
從前面就開始一步一步發展的肺部與腦神經,此時都已逐漸趨向成熟的階段。胎兒的呼吸更穩定,腦部的運作也更順利。

第25周
蕪菁的重,約34cm
第二十五周,胎兒的反射動作已經在發展。林珮瑩醫師表示,此時期的胎兒會對外來的聲音有反應,而且是以動作的方式表達,媽媽有時候可以感覺得到。這時候胎兒的重量,大約如同國外常見的蔬菜蕪菁(台灣另一俗稱為大頭菜)。

第26周
小黃瓜,約35cm
之前胎兒在第十二周開始長的指甲,大約在第二十六周就已經全部完整成型。此外,林珮瑩醫師表示,胎兒的肺部也開始發育,之前發展的肺泡都已經開始成熟,因此周數愈多,胎兒的呼吸狀況會愈來愈好。她進一步說明,肺泡內必須有足夠的界面活性劑(surfactant);如果因為發展未成熟而導致界面活性劑不足,肺泡容易因而塌陷,進而使體內的二氧化碳不易排出,於是空氣中的氧氣不易進入血管中,進行呼吸作用。

林珮瑩醫師說,這個周數的胎兒比較像長條的小黃瓜,而並非另一種大黃瓜。
第27周
花椰菜的重,約36cm
從第二十七周開始,林珮瑩醫師表示,就算是真正邁入第三孕期。這時候胎兒的肺部和腦神經,都持續地邁入成熟階段,成長的速度相當快。等到快接近二十八周時,胎兒的重量就如同花椰菜一般。

第28周
大白菜的重,約38cm
第二十八周,胎兒開始長出眼睫毛,並且其眼睛已經具備開開關關的能力,但只能部分打開。林珮瑩醫師補充,當胎兒成長到二十八周且沒有後遺症,其存活率高達90%以上。

此外,大約從第二十七到二十八周開始,胎兒常會有打嗝的反應,具規律性。林珮瑩醫師進一步說明,可能有的媽媽吃得比較多,胎兒也會比較有精神而喝了很多羊水,導致胃被撐大而壓迫到橫膈膜,因而打嗝,就像一般人喝一大杯水或吃很多飯會打嗝一樣。
 維生素B1‧能量代謝&預防神經炎
前三個月,胎兒在媽咪腹中,只有模糊的人體雛形,身體器官仍在發育中;到了懷孕中期後,開始長出肌肉,有較明顯具體的外觀,因此許多營養素在胎兒體內頻繁地發揮作用,也正是被大量吸收的好時機。李佩蓉營養師表示,維生素B1的功能關係到能量傳輸及代謝,若攝取不足,可能會影響到胎兒藉由胎盤吸收外來所需營養的能力。

攝取量對胎兒的影響
攝取不足:食慾不振、嘔吐、胎兒發育不良。

孕媽咪攝取注意事項
維生素B1的來源相當多,都可從日常食物中攝取到;在購買肉類的時候,記得挑選瘦肉部分,若肥肉部位食用過多,油脂可能會為孕媽咪身體帶來負擔。

每日建議攝取量:初期0.9毫克、中期至後期各1.1毫克。
攝取來源:豆類、酵母、胚芽米、瘦肉、牛奶、花生、深綠色蔬菜。
 壓迫感:後期的夢魘
到了後期,胎頭下降,使得膨脹變大的子宮會壓迫到恥骨,造成疼痛與下墜感;還會壓迫到骨盆腔,因此會導致後腰部和腿部產生痠痛感;加上重心前傾,為了平衡,孕媽咪必須努力往後仰,因此也加重不適的感覺。

此外,還會使孕媽咪的陰部處充血,而造成 大腿的內側和陰部會有特別的脹痛。黃文郁醫師表示,通常到了懷孕中後期,腰痠、大腿痠痛、陰部的脹痛或刺痛、恥骨痛等症狀,加上容易發生的頻尿,由此可知,幾乎都以骨盆處和腰部的症狀為主。
如果孕媽咪真的很不舒服,建議儘量減少走動、少爬樓梯,平躺、多休息,適時運動(如抬抬腿),或採用輔助工具如托腹帶,幫忙支撐肚子的重量,改善重心,減少腰部和腿部用力的方式。
 
第 8 個月 
‧能夠自我控制

胎兒的軀體發展更加成熟,
而體內系統如中樞神經和呼吸系統,
更是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胎兒可逐步掌握自己的體內狀況。
 調節體溫‧呼吸更順暢
腦部神經仍持續發展著,甚至讓胎兒能夠擁有自行調節能力,以維持恆溫的健康狀態;呼吸的動作持續練習著,為的就是希望出生後能順利自行呼吸。

第29周
冬南瓜的重,約38cm多
二十九周的胎兒,雖然骨骼的發展趨於成熟,但因為其鈣化的情況仍不夠,因此比較軟,並且也比較容易骨折。此時的胎兒重量,大約像國外進口、偏長形和葫蘆型的冬南瓜(butternut squash)。

第30周
高麗菜的重,約40cm
第三十周,胎兒的眼睛已經可以張得很大,但其實他還看不到,只是想動一動而已。林珮瑩醫師表示,這時候胎兒的重量像一顆高麗菜。

第31周
四顆柳丁重,約40cm多
第三十一周,胎兒長期發展的腦部中樞神經,此時已經成熟到可以控制自己的體溫。因此,林珮瑩醫師表示,如果非不得已需在此時生下胎兒時,其實較不需要擔心其失溫的問題。這時候的胎兒重量,大約是四顆柳丁的重量。

第32周
豆薯的重,約42cm多
第三十二周,胎兒的腳趾甲已經發展到可以被清楚地看到。透過檢查,這時候還可以看到胎兒練習呼吸的動作;他可以把羊水吸到肺部後再吐出來,所以部分的羊水是胎兒肺部分泌的東西。

林珮瑩醫師補充說明,當羊水被吸到肺裡,可以刺激肺泡成型和傳輸。如果有些孕媽咪體內的羊水過少,容易影響到寶寶的發育。此外,這時候的胎毛已開始慢慢在脫落;胎兒的重量,則大約像國外常見的豆薯(jicama)。
 維生素B2‧舒緩眼睛疲勞&維持口腔健康
維生素B2和維生素B1相同,都攸關胎兒能量的傳輸與代謝功能。除此之外,李佩蓉營養師表示,維生素B2可強化胎兒口腔、皮膚、指甲、頭髮等小器官的生長,促使它們的功能更完善。如果孕媽咪攝取不足,影響胎兒的皮膚健康外,還可能使其產生口腔炎等症狀。

攝取量對胎兒的影響
攝取不足:唇顎裂、肢體缺損。

孕媽咪攝取注意事項
維生素B2可以多多食用,就算攝取過量,導致尿液顏色較深,也不會有特別後遺症。適量補充,還能避免嘴角發炎。

每日建議攝取量:初期1毫克,從中期至後期各增加1.2毫克。
攝取來源:深綠色蔬菜、酵母、內臟、瘦肉、花生、牛奶。
 3產兆‧掌握胎兒誕生時機
正常情況下,胎兒成長到37周即算足月(預產期指的是40周),黃文郁醫師表示,從此時開始,媽媽本身會出現一些徵兆,代表可能要開始做些生產的準備。

1 痛:如果是生第一胎的媽媽,平均5~10分鐘會出現規則陣痛,連續痛1~2個小時,最好到醫院來檢查;第二胎平均每10分鐘就有規則痛,痛1~2個小時,即代表進入產痛。如果疼痛後經姿勢改變和休息就能緩解,屬於假性陣痛,如果疼痛度愈來愈強、頻率愈來愈密集,就屬真的產痛。當至醫院經檢查子宮頸開口距離,符合生產標準時,就能辦理住院準備生產。
此外,如果懷孕已滿35、36周,胎兒的肺部已達成熟,體重、大小等一切也正常良好,當發生陣痛且子宮頸開口達4~5公分,雖然尚未足月,但也不需要特別安胎,順其自然生產即可。
2 水:只要一破水,無論是否為足月,都一定要就醫住院。足月破水的話,直接準備生產;當有早產的可能,黃文郁醫師說明,如果已達34周以上,通常會讓孕媽咪直接生產,如果未滿32周,則需視狀況而定,只要沒有感染的疑慮,醫師會幫忙進行安胎動作。而32~34周,需要觀察胎兒的狀況,如果發覺可能有感染的情況,醫師會儘量協助胎兒儘早娩出。
3 血:有些媽媽會先落紅,有痛感但不是很明顯,還帶點黏稠狀的分泌物,這代表子宮頸開始擴張,可能即將進入生產的準備階段,建議至醫院檢查,觀察子宮頸開口的情況,以評估是否有立即住院待產的必要。




 
第 9 個月 
‧快速成長時期

胎兒的活動力依舊充足,
整個身體也變得更有肉、更大隻,
幾乎可說是擠滿了整個子宮,
小心翼翼地,邁向成長的最後階段。
 急速增重‧小心血糖
愈往後期,胎兒和媽咪的重量就增加的愈快。提醒媽咪要多加留意,也要小心維持體內的各數值(如血糖)變化,以維持健康到產前。

第33周
鳳梨的重,約43cm
第三十三週,胎兒眼睛內的瞳孔,開始會對光產生反應。林珮瑩醫師表示,此時的胎兒的重量,大約像鳳梨的重。

第34周
哈密瓜的重,約45cm
第三十四週,胎兒長期累積的胎脂變得愈來愈厚、愈來愈多,而且他的活動力十足,時常在媽媽的肚子裡動來動去。林珮瑩醫師表示,這時候胎兒的重量像哈密瓜,身長大約45公分。

第35周
香瓜的重,約45cm多
第三十五周,胎兒的手臂和腿,都會變得比較有肉、肥肥的樣子。林珮瑩醫師表示,如果有的媽媽把自己吃得太胖或罹患妊娠糖尿病,更會覺得這時候的胎兒變胖好多。此外,從這一周開始到最後一個月,胎兒和媽咪都會快速地增加重量。

第36周
crenshaw甜瓜的大小,約46cm
進入最後一個月的前一周──三十六周,可說是胎兒的快速成長期。林珮瑩醫師表示,這時候的子宮內會愈來愈擁擠,由於胎兒占滿整個空間,因此有別於以往以「拳打腳踢」的方式展現活動力,胎兒多以伸展四肢或扭來扭去的方式活動,所以此時期的胎動仍然相當地頻繁。另外,胎兒的大小大概像國外進口的crenshaw melon(甜瓜的一種)。

 維生素A‧照顧眼睛&鞏固牙齒
維生素A幫助胎兒視覺正常發展,同時維持皮膚黏膜的完整性,避免皮膚乾燥而角質化;此外,亦有助於骨骼生長,使胎兒牙齒間的距離平均整齊。

李佩蓉營養師表示,如果母體中的維生素A過低,可能會影響胎兒視力,出現夜盲症或皮膚病變;而攝取過多,也有造成胎兒先天性缺憾的疑慮。
攝取量對胎兒的影響
攝取不足:夜盲症、乾眼症、精神疾病、皮膚病。

孕媽咪攝取注意事項
維生素A從許多日常食物中就可獲得,但建議孕媽咪酌量攝取肝臟類,雖然其富含營養,但也存在高膽固醇的問題。此外,維生素A、D、E、K是脂溶性維生素,不易受到光線、空氣及水分影響,且配合油脂才有較好的吸收效果,不妨在烹煮時灑點香油。
每日建議攝取量:初期至中期各500微克,後期則需增加為600微克。
攝取方式:搭配油脂,吸收最好。
攝取來源:起司、番茄、紅蘿蔔、南瓜、菠菜、蛋黃、肝臟。
 產檢:子癲前症(妊娠高血壓)&內診
1 子癲前症:黃文郁醫師表示,愈到懷孕後期,愈要小心妊娠高血壓的發生。然而,如果較前期就有此症狀,則要注意可能會對胎兒產生影響,促使胎兒不容易長大。當產檢或生產時的血壓大於140/90mmHg,甚至更高時,合併蛋白尿及明顯水腫,須給予媽媽硫酸鎂或降壓藥物的治療,以維持血壓穩定,預防抽筋及其他可能發生的危險,產後也還需要繼續追蹤。

2 內診:如果懷孕38~39周,已經發生一些不規則的疼痛,有時會擔心媽媽的子宮頸口已經擴張;因此到了後期的產檢,會一併做內診檢查,觀察並評估媽媽的產道狀況。
 
第 10 個月 
‧新生命的誕生

經過漫長的10個月,胎兒終於進入最後的階段。
為了能夠順利出生,胎兒開始轉換位置,
一步步下降至骨盆腔處。
 歡迎足月兒來到新世界
基本上,只要是第三十七周出生的胎兒,屬於安全穩定的足月兒。一路走來,胎兒經歷了一場神奇的旅行;但這不是結束,卻是另一個新旅程的開始。

第37周
菠菜,約48cm
第三十七周,胎兒已經算是足月的狀態。林珮瑩醫師表示,滿周數的胎兒擁有基本且完整的構造與功能。此時的胎頭會逐漸下降到媽咪的骨盆腔位置,而他的身長大約像菠菜的一樣。

第38周
青蒜,約49cm
第三十八周,胎兒的指甲長度已經長到可以修剪,小手也能緊握拳頭;從三十二周開始脫落的胎毛,此時也大部分掉得差不多,僅剩下肩膀、背的上面和脖子還比較多。林珮瑩醫師表示,滿周數胎兒平均約2.9~3公斤,有的較大有的較小,身長大約像青蒜一樣。

第39周
小玉西瓜的重,約50cm
第三十九周,胎兒差不多都已經完整成型。林珮瑩醫師表示,根據臨床經驗,大多數生第一胎的孕媽咪最慢在此周已經生產,而第二胎以上的孕媽咪可能會更快生出寶寶。

林珮瑩醫師表示,如果已經足月但尚未生產,很多孕媽咪常在此時期頻繁地爬樓梯或走路,希望能藉由多活動加快產程的進度;此外,如果經由超音波檢查,發現有羊水過多或過少等情況,醫師會評估是否需催生或做其他處置。此時期的胎兒重量,大約和小玉西瓜差不多
第40周
小型圓南瓜的重,約50cm多
第四十周,已經算是足月三周的情況,也就是所謂的「預產期」。林珮瑩表示,她常和孕媽咪說「四十周就是懷孕的保鮮期」,只要沒有問題,胎兒的狀態通常是穩定的;因此,只要已經超過四十周卻未生產,可能就要考慮是否要催生。這時候的胎兒,重量就像小的、圓形的南瓜。



 鐵‧協助製造紅血球
懷孕中後期,胎兒的器官等各方面持續發展著,尤其是血液循環系統更為完整,因此更需要大量的紅血球協助運輸,進而有助於供給寶寶所需營養。李佩蓉營養師說明,構成紅血球的主要成分為血紅素,而血紅素的核心元素就是「鐵」。由此可知,補充足夠分量的鐵,除了能幫助製造紅血球、輸送氧氣和產生熱量之外,還能促進胎兒的成長發育。

攝取量對胎兒的影響
攝取不足:流產、貧血。
孕媽咪攝取注意事項
李佩蓉營養師建議,保健食品以服用單一鐵劑為佳,因為綜合型的鐵劑,人體吸收率只有一半。此外,不要跟其他食物一併食用,避免被其他營養素所抗拮,需空腹吃才能達到吸收效果。但鐵劑也可能造成便秘或脹氣,要特別注意。
每日建議攝取量:初期至中期15毫克,後期增加為45毫克。
攝取方式:空腹吃,吸收效果佳。
攝取來源:蘋果、蛋、內臟、瘦肉。
 預防胎兒受感染‧了解生命跡象
 1 B型鏈球菌篩檢:如果媽媽打算採取自然生產,黃文郁醫師建議,最好先做B型鏈球菌檢查。根據統計,大約1/10~3/10媽媽的產道帶有此菌種,當胎兒經過產道時,可能因此受到感染。雖然機會不是很高,但一旦受到感染,後續發展的合併症並不少。

因此,建議自然產媽媽在懷孕35~37周,做B型鏈球菌的篩檢。如果篩檢後反應為陽性,醫師就能預先做好防護動作。黃文郁醫師表示,會在待產、即將生產時施打抗生素(因為抗生素需在血中保持濃度,才會有保護的效果)。基本上每4小時施打一次,打兩個劑量以上,胎兒也較能獲得完善的保護,減少被感染的機會,出生後也能避免被送進觀察病房的情況。
2 胎盤功能檢測:如果媽媽覺得胎動特別少、胎兒似乎不太愛動,或發覺其生長的狀況與速度較為緩慢,黃文郁醫師表示,此時擔心可能是胎盤功能變差,或其他可能胎兒窘迫情況,因此可藉此檢測來確定。
3 胎兒生理評估:如果擔心胎兒的發展會有問題(如窘迫現象),會進行生理評估的5項檢查(羊水量、胎兒呼吸運動、胎動、胎兒肌肉張力、非壓力試驗),以了解目前胎兒的狀況好壞,並決定生產時機。






 懷孕期40周超音波檢查

 

正確認識超音波
超音波檢查是準媽媽們最興奮、期待的事,不但可以看到子宮內的環境,更可以了解胎兒的健康情況,不過,超音波上密密麻麻的英文和數字又分別代表什麼意義?對超音波檢查又該有哪些正確的認知呢?

明暗深淺的影像大有來頭
萬芳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祝怡麟解釋,超音波檢查是指藉由超音波機器,經由聲波的迴聲,再藉著不同的明暗來呈現出肉眼可以看到的影像,一般超音波都是黑白色 系,但有些超音波呈現橘色或綠色,其實是另外加的顏色,並非實際的顏色。實際上超音波的影像是以明暗深淺來表現,就像畫素描一樣,有深有淺去呈現一個立體 的圖像。


祝怡麟醫師指出,通常早期(約5~6週)會經陰道超音波檢查(健保給付),主要是觀察胎兒心跳、胚胎著床的位置、檢查子宮或卵巢是否有腫瘤。
第20週(產檢給付)時是做腹部超音波檢查,祝怡麟醫師表示:「這次檢查會幫準媽咪從頭到腳仔細看,看看胎兒是否有兔唇或其他重大外觀異常。」
有些孕婦需在第22~24週時進行高層次超音波(需自費),察看胎兒的腦部結構、四肢手指、心臟、肺部、肝臟,她指出,需進行該檢查的情況如下:
‧ 第20週時的超音波檢查發現胎兒有部分異常需進一步確認。
‧ 孕婦本身有潛在性的疾病(如妊娠高血壓或妊娠糖尿病)。
‧ 孕婦有其他遺傳性疾病。
‧ 前一胎的寶寶有異常情況。
‧ 孕婦是34歲以上的高齡產婦。

然而隨著週數愈大,超音波檢查因胎兒愈來愈大、羊水愈來愈少,其準確率隨之下降,至於整個孕期究竟該照幾次超音波?祝怡麟醫師表示,應視孕婦的個別情況,來決定需進行幾次超音波檢查。








超音波檢查的能與不能
Q:很多人以為超音波是萬能的檢查工具,看到寶寶是正常健康的,就以為萬無一失了,然而,生出來的寶寶卻有異常狀況,因此衍生醫療糾紛。究竟超音波檢查可到什麼程度呢?
A:超音波檢查能做的事:從超音波檢查可以看出胎兒的數量,胎盤的位置,外觀是否有明顯異常,能預估胎兒體重,胎位正不正,羊水量夠不夠;亦可篩檢出嚴重的構造異常。
超音波檢查不能做的事:在胎兒心血管異常方面,只能看出外觀異常,例如少一個心室或心房、血管倒置或瓣膜有問題;但像心室缺損問題,若缺損的位置不容易看 到、或是洞太小,則無法看出;而心律不整的問題也是看不出來,超音波檢查仍有其極限;至於媽咪們最關心的「胎兒是否缺指」,因胎兒大多是握拳頭,因此,超 音波檢查無法數出胎兒的手指頭。
事實上,媽咪們應有正確的觀念,不管做多少次的超音波,基本上無法100﹪的確認胎兒是否正常,因為微小的異常是無法透過超音波檢查看到的。

超音波檢查 為「萬一」做準備
Q:有些媽咪不做超音波檢查,有些媽咪則是每週必做,甚至稍有異樣就請醫師再三詳細檢查,究竟是否有此必要性?做與不做之間該又如何拿捏呢?
A:祝怡麟醫師表示,照超音波的好處在於,若胎兒是異常的,父母在六個月前有權決定是否終止妊娠,然而,若是單純兔唇之類的小問題,父母提早知道,至少有心理準備面對寶寶可能會有的狀況,醫師也會提供產後寶寶顏面重建、手術的相關資料。
她強調,讓父母知道這些異常最大的目的,並非是為了終止妊娠,而是家人有時間去面對或考慮後續的處理問題。針對完全不做檢查的準媽媽,祝怡麟醫師認為, 「當她生出異常的寶寶時,其實不只家人和自己受到影響,就另外的角度來說,這也對社會造成一定程度的負擔,例如個人無力照顧孩子,而孩子又無自理能力時, 則需轉嫁至社會,這類型的孩子或許會很長壽,不論金錢或精神上都是一個很大的負擔,這樣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

胎兒體重估算存在10%誤差
Q:準媽咪們最在意的胎兒體重,確實可以透過超音波檢查估算,不過這些數據重要嗎?異常的評估標準何在?媽咪們應該如何看待?
A:醫師透過測量胎兒的頭圍、腹圍及大腿骨的長度,運用程式推估出胎兒 的體重(公克)。有時換算的頭圍、腹圍、腿長的週數不同,導致體重估算的數值略有誤差,誤差值約10%。對此,祝怡麟醫師強調,超音波得到的數據其實是一 個參考值,僅具參考與篩檢價值,若再加上「人為誤差」和「超音波機種不同」等因素,實際上是無法獲得非常精準的數字,只要沒有落差到4週以上,其實對胎兒 正常的成長並無影響。



 



0~6週‧喜迎新生命的形成
當精子與卵子相遇,結合成受精卵後,生命的奇蹟即將開始!透過超音波可了解從受精卵到胚胎,再到胎兒的發育狀況。就讓三軍總醫院婦產部的蘇河仰醫師一一細說孕期40週的胎兒發育狀況吧。
胎兒發育狀況
4週    已能確認受精卵是否床?著床的位置是在子宮內或子宮外?
5週    胚胎已有心跳;臍帶開始發育;大多數器官已開始發育;胚胎兩邊長著小小的肉芽,正是手腳的雛型。
6週    眼睛已出現;鼻孔正在形成;消化系統正要開始形成。

孕媽咪要知道的事
陰道超音波與腹部超音波的不同
超音波檢查有以下兩種方式:

陰道超音波:將探頭深入陰道檢查。蘇河仰醫師指出,在 早期懷孕(6w之前)時,胚胎雖已有心跳卻未必能透過腹部超音波看到,「這時多會請準媽咪晚一週再來接受超音波檢查」,但有時又基於特殊因素必須要盡快確 認胎兒狀況,而會採用此一檢查方式,如:是否子宮外孕,因其解析度夠,有清楚的偵測率,有助確診。
聖功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洪思齊補充,陰道超音波有時還會運用在「準媽咪脂肪層較厚,不利腹部超音波檢查的時候」。
腹部超音波:探頭經由腹部操作。洪思齊醫師表示,醫師一般檢查前需要喝水憋尿,讓膀胱脹起,以增加音波之穿透力;但自妊娠6~7週起,因胚胎囊已有明顯的羊水,即可取代尿液,不需要脹尿就能進行檢查。

早期超音波確認懷孕狀況
無論使用哪一種方式檢查,主要目的都在於確認以下事項:
1.確定懷孕狀況,包括:受精卵的著床位置、是否有子宮外孕情況。
2.妊娠週數評估,以做為胎兒生長發育參考依據,並校正預產期。
3.多胞胎絨毛膜及羊膜數評估,確認多胞胎的發育情況,是否雙絨毛膜雙羊膜,將來是否會「雙胞胎輸血症候群」。
4.子宮及卵巢評估,檢查是否有合併子宮肌瘤或卵巢囊腫。

7~12週‧器官成形重要階段
自第7週起,主要器官已架構成形,第10週起已可用「胎兒」稱之。

胎兒發育狀況
7週    主要器官已架構成形;四肢已開始發育;手指頭也開始發育;耳朵、眼睛和鼻子出現;臍帶開始成形。
8週    軟骨與骨頭形成;腸胃自臍帶外移進腹部;身體內臟分成腔室。
9週    身體已可上下移動;大部分關節已形成;指紋出現。
10週    寶寶的完整形狀已出現,可以「胎兒」稱之;胎盤功能已完備。
11週    幾乎所有的結構和器官已經成形;手指和腳趾已分開;頭髮與指甲開始生長;生殖器官開始發育;腎臟功能開始運作,羊水量日益增加(蘇河仰醫師表示,如羊水量少的話,可能有泌尿道的問題)。
12週    聲帶開始形成;兩眼逐漸靠攏;兩耳往臉部兩邊長;肝臟功能開始運作。
孕媽咪要知道的事
在未來的產檢過程中,超音波檢查的機會也許不只一次,準媽咪產檢時,盡量以兩截式穿著赴診,節省衣物穿脫的時間以方便檢查的進行。

穿兩截式衣物
1.兩截式的寬鬆穿著,方便穿脫。
2.因超音波檢查需要平躺,為避免躺下時,頭部不舒服,建議長髮孕媽咪不要綁馬尾,而是綁公主頭,起身後,稍加整理即可。
3.建議搭配穿脫方便的鞋子,節省醫護人員等待的時間。

檢查流程
1.躺下後,將上衣往上撩開,下半身衣物往下拉,露出腹部,護理人員會在露出部位以下鋪上消毒巾。
2.操作醫師擠一些凝膠在準媽咪肚皮上,增加超音波的傳導效果。
3.醫師來回操作探頭,以定位在最適合、正確的位置上,進而得到清楚、明瞭與可靠的影像。
4.醫師專注於操作儀器。
5.偶爾回答孕媽咪的問題。
6.檢查完畢,孕媽咪利用消毒巾擦去凝膠,慢慢起身並整理服裝。
7.醫師列印數張超音波照片給孕媽咪留做紀念,孕媽咪把握時間提問,醫師一次回答問題。

  13~20週‧性別已可確認,愈來愈像「人類」
開始由胎盤供給胎兒所有養分,孕媽咪要更注意自身的營養,不要忘記「均衡飲食」的重要喔!

胎兒發育狀況
13週    眼睛與耳朵繼續朝既定位置發展;胎兒開始練習呼吸;手指可活動;所有養分自胎盤供給。
14週    甲狀腺已經成熟,開始分泌荷爾蒙;胎兒可能已會吮吸大拇指;骨骼愈來愈堅硬;皮膚通透,胎毛涵蓋胎兒的身體,將繼續增長至26週。
15週    如果是第二胎,已可感覺到胎動;腿骨已經長大;眉毛開始增長。
16週    脂肪開始在皮膚下面形成;胎兒及胎盤此時的大小相同(之後,則是胎兒大於胎盤);性別已可確認;胎兒已經學會呼吸;開始有吸吮,吞嚥和眨眼的反射動作。
17週    胎兒已更像「人類」;由腸胃道分泌液與脫落細胞形成的胎便開始累積到最後;臍帶愈來愈粗;從軟骨發育至有硬度的骨頭,成為真的骨頭。
18週    皮膚上布滿胎毛與保護的胎脂;肺部已有肺泡形成;聲帶構造發育完成;胎兒的心臟已形成兩心房、兩心室。
19週    睡眠週期已形成;乳牙開始成形;若性別是女孩子宮開始發育,生殖器官就定位。
20週    器官快速增長的階段即將結束;心臟變得很強;對一般病毒的免疫功能已移轉到胎兒身上(出生後六個月消失);五感發育正在進行。


孕媽咪要知道的事
產檢給付的超音波檢查(又稱第一級超音波,Level I)於20週前後進行,洪思齊醫師指出,因此時的胎兒已定型,檢查內容包括胎兒大小、性別、胎兒數目、胎盤位置、羊水量、預估胎兒體重,以及較易看到的胎兒重大畸形。

中期能確認胎兒器官發育狀況
如果有特殊狀況,需要進一步檢查時,則需要自費接受高層次超音波檢查(又稱第二級超音波,Level II)。內容涵蓋:胎兒內臟器官、形態外觀,或成長發育中的評估檢查,此為高層次超音波檢查,產科醫師或操作員按照制式列表,依序做全面性評估(如胎位、 羊水量、胎盤……),再來是進行生物測量指標檢查(頭圍、最大橫徑……),最後,是器官內臟的檢查(頭顱中線、皮膚、四肢……)。檢查歷時約20分鐘,但 每人狀況不同。

高層次超音波非人人都要做
少子化趨勢下,很多人只打算生一個寶寶,因此,對於胎兒是否健康特別在意,為了放心,願意自費接受高層次超音波檢查。但蘇河仰醫師表示,「真的不是人人都 要做超音波檢查」,尤其礙於國內具有資格執行此一檢查的婦產科醫師並不多,真的很難滿足有此需求的孕婦,尤其在大型醫院,一星期能安排檢查的名額更是有 限。
他提醒,若一定要做,建議孕婦事先詢問產檢醫院是否有此檢查及名額限制,以把握20~24週的最佳檢查時間,不然,就請產檢醫師轉介至院外的超音波專科醫師受檢。

21~28週‧體重每隔四週增加一倍
當胎兒的器官發育到一定程度後,再來的主要變化就是重量的改變。蘇河仰醫師指出,「從20週起到28週止,胎兒的體重每隔四週大約會以雙倍的速度增加」。

胎兒發育狀況
21週    白血球細胞在生產;皮膚已經從通透變得不透明;舌頭完全形成。睡眠週期更加穩定;超音波所測量的長度為頭到腳底板的距離(因為胎兒的身體會彎曲)。
22週    胎兒的聽覺能力比以前更好;眼瞼和眉毛完全形成。大腦進入快速增長階段;如果胎兒性別是男寶寶,睾丸開始往下降落到陰囊。
23週    胎兒的身體比例與新生兒類似;已具有聽覺了(蘇河仰醫師提醒,不要忘記進行胎教);萬一現在出生,寶寶約有15%的生存機會。
24週    胎兒的骨骼肌肉重量約有六盎司(約186公克);味覺形成。
25週    脊椎開始形成;肺部支氣管及小肺泡開始形成;鼻孔打開了。
26週    脊柱變得更強大和更柔軟:肺部分泌表面張力素;眼睛可以張開;經由聽覺與視覺的刺激,有腦波的變化。腦電波活動的聽覺和視覺開始被察覺。
27週    胎兒的大腦將持續快速增長(不要忘了與胎兒分享音樂、聊天,或是念書給胎兒聽);肺部功能繼續增長,並且準備在子宮以外的功能。
28週    皮下脂肪層愈來愈厚,讓身體日益豐潤;眉毛和睫毛愈來愈明顯;頭髮愈來愈長;眼睛完全成形。


孕媽咪要知道的事
若按照產檢給付規定,20週做過唯一的一次超音波檢查後,除非經醫師專業判斷有醫療需求時,可由健保給付該次檢查之醫療費用,不然,就是自費檢查,或許會讓孕媽咪內心存疑,「真的不用每次產檢都要做超音波嗎?」

把握檢查最佳時機
與其每一次產檢都要做超音波檢查,不如在最佳時機仔細檢查一次。蘇河仰醫師表示,「19~20週是適合做胎兒全身性超音波檢查的時候,因為該有的都有,胎 兒大小適中,羊水量也充足」,不過,他強調,「超音波非萬能,萬一碰上孕婦的脂肪過厚、羊水過少或胎兒成趴臥姿勢及握拳,也是難以看清胎兒是否有問題」。
蘇河仰醫師說,隨著胎兒愈來愈大,其實超音波所能檢查的也有限,「如果沒有存在特殊問題,真的不必每次產檢都要做超音波檢查」。

無法100%偵測異常
洪思齊醫師強調,「再怎麼精密的檢查,都有其限制,如高層次超音波對於胎兒器官異常的偵測率約為60~80%,而且限於結構性的明顯嚴重異常或生長遲滯, 若是微小的胎兒缺陷,如較小的心室中膈缺損或動脈弓狹窄,則受限於超音波的解析度而不易查覺;又如習慣以「兔唇」稱之的唇顎裂,仔細看,或許可以看得出唇 裂,但顎裂因在嘴唇內部,就無法由超音波檢查而知;至於功能性異常則是「愛莫能助」,如代謝問題,要靠新生兒篩檢才能檢查是否蠶豆症等等。
他補充,甚至有些問題是妊娠後期才發生,也不是20~24週時的一次檢查就能檢查出來。


29~32週‧除肺部外,多數器官已發育完成
相較其他大多數的重要器官發育完成,肺部是唯一還未完全發育的器官,孕媽咪要多注意自身狀況,降低早產的發生機會。

胎兒發育狀況
29週    胎兒的頭部與身體的比例相當;繼續累積皮下脂肪;大腦可以控制呼吸和原始體溫;五感能力愈來愈越敏銳。
30週    腦部愈來愈大;早期的胎毛開始消失;腳趾甲生長進入最後階段;骨髓負責生產的紅血細胞;對外界的光線會有眨眼反應;眼淚形成。
31週    身體發育的速度稍微減慢;脂肪繼續積累;肺部是唯一還未發育完成的器官。
32週    胎動變得不那麼明顯;所有的五官都已開始運作;腳趾甲完全形成;胎兒有快速動眼期(REM)。

孕媽咪要知道的事
由於超音波的操作需要經驗累積,蘇河仰醫師與洪思齊醫師都表示,執行超音波檢查的醫師必須要有足夠的專業訓練與豐富經驗,他們提醒孕媽咪,在接受超音波檢查時,不要只在乎機器的新舊,而是要重視執行檢查者的專業訓練與是否具有豐富經驗。
蘇河仰醫師表示,孕媽咪在提問時,往往這樣問,「我的寶寶是否完全正常」,他說,每每面對這種問題,實在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孕婦才好?「因正常或異常,真的很難以一次檢查看清楚,有時構造正常,不代表功能正常」,他建議這樣問,「我這次檢查有沒有什麼問題?」

有「異常」時怎麼辦?
當超音波檢查有異常時,往往讓準媽媽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蘇河仰醫師建議,「不要緊張,先尋求第二意見再說」,畢竟超音波檢查屬於「篩檢性質」,主要 是看胎兒的構造及器官是否有異常或生長遲滯的問題,發現有狀況時,還需輔以其他檢查,才能「確診」。他說,有時在28週時發現胎兒有水腦、水腎問題,但追 蹤至32週時,就消失了,「準媽媽真的不要太緊張」!
洪思齊醫師則說,若看到胎兒異常,仍會轉介其他醫師再檢查,而不是「鐵口直斷」此胎兒異常,避免準媽媽因此有想要「拿掉的念頭」;洪思齊醫師指出,胎兒狀 況並非「非黑即白」,在正常與異常間,還存有許多的可能。他說,有時異常與否的界定是「個人觀點」,「這時會希望是自己看錯,會請孕婦再另請高明聽聽第二 意見,或是安排轉介其他專科,接受更精密的檢查」,例如:胎兒核磁共振等。

後期超音波為生產做準備
妊娠後期,為了生產做準備,洪思齊醫師建議,孕婦應再接受一次超音波檢查,最大的價值在於看出孕婦是否有前置胎盤的問題、判斷胎兒的狀況,以做最好的醫療準備。至於時間點的安排,可有以下考量:
‧妊娠30~32週
評估內容包括後期胎兒的解剖評估、生長評估(評估生長曲線及胎兒大小)、生理評估(含羊水量、胎兒呼吸運動、胎動、胎兒肌肉張力、非壓力試驗)、胎兒臍帶都卜勒血流評估與胎兒異常追蹤。
‧妊娠35~37週
除了上述內容以外,還多了胎盤功能評估、胎兒出生體重預測、胎位及胎盤位置等,以為生產做準備。尤其之前檢查有任何異常時,可藉由不斷地追蹤,並和新生兒科與相關科別密切聯絡,以在生產時達到最好的處置。


33~40週‧為出生做準備
胎兒的身體愈來愈大,子宮的空間已難以讓其自由活動,約從第36週起,胎位隨時會下降,通常,第一胎的下降時間比較早。

胎兒發育狀況
33週    羊水量達到最高,然後開始下降;如果胎兒性別是男孩,睾丸最慢在此時從腹部降入陰囊(蘇河仰醫師指出,若睪丸此時沒降陰囊,就要懷疑是否為隱睪症);神經元和突觸發展達到相當的數量。
34週    清醒時,眼睛會睜開,睡眠時則關閉;指甲到達最終位置;胎頭已經開始朝下。
35週    肺部已成熟,即使現在出生,大多數嬰兒沒有太大問題;脂肪堆積於雙臂和雙腿;這個星期的聽覺有充分發展;肺部已成熟,即使現在出生,大多數嬰兒沒有太大問題;脂肪堆積於雙臂和雙腿這個星期;聽覺有充分發展;子宮已變得很擁擠。
36週    肺部是繼續成熟的唯一器官;胎兒可能下降到真骨盆;四肢是脂肪最慢堆積的部位;皮膚愈來愈光滑。
37週    胎頭已朝子宮外。
38週    胎兒的腸子積累了大量的胎便;胎兒可能已有滿頭的頭髮了。
39週    胎毛幾乎完全消失,只留下足夠的量做為出生時潤滑產道之用;肺部已成熟,表面張力素正在增加,為出生做準備;已無太多的空間活動;身體繼續儲存脂肪,將有助於出生後的體溫調節。
40週    大部分的胎脂已經消失;肺部將繼續發展,直至分娩。

孕媽咪要知道的事
根據美國醫用超音波學會所發表的聲明,指出「即使長期暴露於診斷性超音波下,也無證據顯示細胞會受害」。因此,目前學者皆認為超音波檢查是一種相當安全的診斷工具,但並不代表「每次產檢都要做超音波檢查」。

聰明安排超音波檢查
依據婦產科醫學會的建議,孕期可做三次超音波檢查,時間點分別如下:12~13週:做一次基本結構與頸部透明帶篩檢。
20週:進行全身性的檢查。
32週:進行胎兒生長評估,尤其胎兒腦水腫的問題是在中期之後才會發生。
即使照著這樣的建議安排超音波檢查,萬一有的孕媽咪仍不放心時,該怎麼辦呢?蘇河仰醫師建議,「不妨試著跟產檢醫師溝通,讓他知道你的需求,共同找出讓孕媽咪安心的方法」!

請讓醫師專心做檢查
正因孕媽咪對超音波檢查有著超高標準的期待,執行超音波檢查的醫師無不戰戰兢兢,不希望自己的疏忽而漏看了什麼,但是孕媽咪受檢過程中不時會提出疑問,也 希望醫師能立即給予回覆,只是當全神貫注儀器鍵盤與螢幕時,難免疏忽了孕媽咪的心情,洪思齊醫師以自己為例,「自己專心時,真的沒有辦法一邊看螢幕,一邊 與孕媽咪講話」,他建議,孕媽咪不妨先想清楚問題,然後,在檢查結束時,一次提問,好讓醫師專心的回覆問題。


 

 胎兒成長40周3D 效果圖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