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意外傷害預防和急救手冊
燙傷處理急救
專家說法:
兒童醫院燒傷整形科劉銳主任醫師
兒童醫院燒傷整形科趙雄副主任醫師
被熱液燙傷的孩子在燒傷整形科比較常見,一般受傷害的孩子在4 歲以下, 其中剛學會走路的年齡是高危受害年齡,因為這個年齡的孩子對一切都很好奇, 對危險也沒有概念。熱水、 熱飲料這些生活中離不開的熱源都是燙傷孩子的源頭。造成孩子燙傷的主要原因是家長監管不力。因此家長提高安全意識,對孩子的加強看護是必不可少的。平時家長要養成一些“安全”的習慣,讓危險盡量遠離孩子,例如:將盛裝熱水、熱湯等熱液的“危險”容器放在孩子觸及不到的地方;給孩子洗澡、洗腳或是自己洗衣服時先放冷水,再加熱水。目擊者救助:一旦發現孩子被燙傷,要立即脫離熱源,馬上用大量冷水沖洗目擊者救助受傷部位,使傷處溫度降低,因為快速降溫能減輕燙傷深度,還有止疼的作用。用冷水沖洗的同時要盡快將被熱液打濕的衣物脫下,必要的時候可以將衣服剪開。受傷嚴重的要馬上送醫院治療。切忌:不要憑藉經驗為孩子搓揉燙傷部位,土法止疼,如搽鹽、肥皂、醬油、 牙膏等不僅會給治療帶來不便還有造成感染的危險。
呼吸道異物急救意外事件:
專家發言:
兒童醫院呼吸科主任陳志敏主任醫師
兒童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孫越峰副主任醫師
氣管異物是一種致死率很高的意外傷害事故, 一般三歲以下的小孩子容易發病。
花生、瓜子、等小孩子經常接觸的堅果類食品是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危險食品”。另外,小孩好奇心強,通常會把手裡玩的東西塞進嘴裡,如:棗核、圖釘、 鈕扣、小口哨、小玻璃珠等放入口中,當孩子邊吃邊玩時,家長與其說話、引逗其哭笑或是做劇烈活動時,很容易將口含物吸入氣管內致使氣管受到刺激,出現劇烈嗆咳、喘鳴,甚至引起氣管阻塞,導致窒息。出現這種情況家長要馬上把孩子送到醫院。因為一粒瓜子或是一塊果凍進入氣管導致窒息而喪命的孩子每年都會有幾例。而因為異物進入支氣管,沒及時取出來,很多孩子因此而感染致使肺炎等嚴重並發症。專家提醒:當意外發生時,及時採取一定的急救措施是至關重要的,患者能專家提醒夠得救也許就在這短短的幾分鐘裡。
目擊者救助措施: 目擊者救助措施
1. 讓孩子向左(右)側位躺下,頭向後仰。
2. 如果異物在喉部附近,可以用手指伸進口腔,刺激舌根催吐。切忌:手指不要在咽喉部亂動,以免將異物推向更深處。
3. 讓孩子趴在救護者膝蓋上,頭朝下,託其胸,按向頭部衝擊的方向拍其背部
4 下,讓孩子盡量咯出異物。
切忌:不要在孩子直立時拍打其後背,這樣可能把異物振到氣管的更深處; 如果上述方法在30 秒內未能奏效,必須以最快的速度將孩子送到醫院,切不可拖延。在等救護車時,如果孩子呼吸停止,應給予口對口人工呼吸。即使孩子咳出了異物恢復了正常的呼吸,或是一陣劇烈咳嗽後處於平穩狀態,仍需要帶他去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千萬不要心存僥倖。因為殘留異物碎屑, 沒及時被取出,孩子會因為感染引起肺炎等嚴重並發症;更可怕的情況是異物一旦移位還會引起孩子窒息。
意外事件:中暑
專家發言:
尤其是在陽光下戶外活動時間過專家發言每年的7 月份是中暑的高發期, 長的話很容易中暑。產生中暑的因素除了氣溫外,還與濕度、日照、高溫環境暴露時間、體質強弱、營養狀況等健康狀況有關。因為長時間在高溫和熱輻射的作用下,容易使機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散熱慢,導致體溫上升。會出現:頭痛、 眼花、耳鳴、頭暈、口渴等症狀,短時間休息這些症狀會得到緩解;如輕度中暑則會出現面色潮紅成蒼白、大汗、皮膚濕冷、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症狀;重度中暑則表現為:皮膚涼、出汗量大、甚至昏厥,昏迷,高熱甚至意識喪失。專家提醒: 注意收聽高溫預專家提醒:年輕父母應該重視和預防夏季孩子中暑的發生, 報,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時間。在高溫天氣,尤其是每天的11~14 點之間,盡量少帶孩子外出;如遇帶孩子外出活動則要注意為孩子補水,注意不要讓孩子在太陽下長時間曝曬,並儘量讓孩子在陰涼地方休息。
目擊者救助:
目擊者救助:
1.立即將其移到通風、陰涼、乾燥的地方,如走廊、樹蔭下,有條件的話可移到空調房間。
2、讓其仰臥,解開衣扣,脫去或鬆開衣服。
3、用冷毛巾敷頭部,或用30%的酒精擦身降溫。同時為其補充些淡鹽水, 或喝些清涼飲料。如救助後情況得不到緩解,患者出現神誌不清、面色蒼白、脈搏細弱、呼吸加快、抽筋或體溫過高而不出汗等症狀,應立即送往最近的醫院。
意外事件:被動物咬傷
專家說法: 專家說法:雖然咬的並不重,皮膚上也只留下印記,也不能麻痺大意。實際上留有牙印就有可能已經對皮膚造成肉眼無法覺察的損傷。而病毒可能通過細小的傷口進入人體。一旦狂犬病發作,患者會 100%死亡。採取必要的措施進行預防,發病率會大大降低,只有1%——2%的發病率。因此,被狂犬或動物咬傷後要立即採取積極措施。有盡專家提醒: 孩子的家庭養寵物, 可能不要讓孩子招惹寵物, 以免激怒寵物被咬傷。目擊者救助: 目擊者救助:狗咬傷後的緊急處理: 不管是瘋狗, 還是正常狗, 都應以最快速度,就地用大量清水沖洗傷口。然後送往醫院請醫生對傷口進行清創處理,並去疾控中心注射狂犬疫苗。意外事件:溺水每年暑假都會有學生溺水的事件發生, 溺水死亡已成為青少年意外死亡的頭號殺手。游泳技術不高卻到深水區游泳是溺水死亡的主要原因。會游泳的人因自身或外界因素變化也會發生意外,因此,讓每個人掌握溺水自救與急救知識是非常必要的。專家提醒: 溺水者如在水中肌肉痙攣,應保持沉著、冷靜的心態,深吸氣向水面浮身,雙手平劃,並用力曲伸使痙攣緩解;若溺水者被雜草拌住,嘗試改變方向遊,也許能化險為夷。岸邊人如不會游泳,可利用繩子、竹竿拋向溺水者將他拉上岸;如需下水救人主要不要從正面救人,以免被溺水者抱住手腳,無法獲救成功。一旦發生溺水事件,應分秒必爭地進行搶救,一定要注意現場搶救或者邊搶救邊轉送,千萬不要只注重送往醫院,而不進行現場急救,因而貽誤搶救的關鍵時機。
目擊者救助:
1、救出水面後,應立即傾倒出其體內的積水,尤其是呼吸道內的積水,疏通呼吸道。
2、若其尚有心跳呼吸,應立即撬開口腔,清除口鼻部的淤泥、爛草、嘔吐物等,保持呼吸道通暢,同時可用手掐其人中穴位人工呼吸、恢復心跳。
3、如果其呼吸、心跳停止,應立即口對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若現場有2 人,一人心臟按壓,另一人口對口呼吸;每分鐘吹15——20 次。
意外事件: 意外事件:誤吞有害物質
專家提醒:
專家提醒:對小孩錯服誤毒物時,要耐心細緻詢問,不要恐嚇、打罵孩子, 弄清藥物的名稱和量, 進行搶救治療。一旦發現誤食了可疑會中毒的毒物或食物, 在送醫院之前家長可先用手指刺激咽喉部,使滯留的胃內的毒物盡快嘔吐出來, 以減少毒物的吸收。
目擊者救助: 目擊者救助
1、讓患兒飲下整杯清水,刺激咽部使其反吐出來,嘔吐物及時清除,以免造成窒息。催吐必須及早進行,若超過三四小時,則毒物已進入腸道,催吐就失去了意義。切忌: 已昏迷、 誤服汽油和煤油的患兒不能進行催吐, 以防窒息發生。對於誤服強酸鹼性化學液體的患兒,不可給予清水及催吐急救,而是應該立即給予牛奶、豆漿、雞蛋清服下,以減輕酸鹼性液體對胃腸道的腐蝕。同時應立即送 往醫院急救。
2、對無呼吸心跳者,立即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並立即撥打999 急救中心救治。
燙傷處理急救
專家說法:
兒童醫院燒傷整形科劉銳主任醫師
兒童醫院燒傷整形科趙雄副主任醫師
被熱液燙傷的孩子在燒傷整形科比較常見,一般受傷害的孩子在4 歲以下, 其中剛學會走路的年齡是高危受害年齡,因為這個年齡的孩子對一切都很好奇, 對危險也沒有概念。熱水、 熱飲料這些生活中離不開的熱源都是燙傷孩子的源頭。造成孩子燙傷的主要原因是家長監管不力。因此家長提高安全意識,對孩子的加強看護是必不可少的。平時家長要養成一些“安全”的習慣,讓危險盡量遠離孩子,例如:將盛裝熱水、熱湯等熱液的“危險”容器放在孩子觸及不到的地方;給孩子洗澡、洗腳或是自己洗衣服時先放冷水,再加熱水。目擊者救助:一旦發現孩子被燙傷,要立即脫離熱源,馬上用大量冷水沖洗目擊者救助受傷部位,使傷處溫度降低,因為快速降溫能減輕燙傷深度,還有止疼的作用。用冷水沖洗的同時要盡快將被熱液打濕的衣物脫下,必要的時候可以將衣服剪開。受傷嚴重的要馬上送醫院治療。切忌:不要憑藉經驗為孩子搓揉燙傷部位,土法止疼,如搽鹽、肥皂、醬油、 牙膏等不僅會給治療帶來不便還有造成感染的危險。
呼吸道異物急救意外事件:
專家發言:
兒童醫院呼吸科主任陳志敏主任醫師
兒童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孫越峰副主任醫師
氣管異物是一種致死率很高的意外傷害事故, 一般三歲以下的小孩子容易發病。
花生、瓜子、等小孩子經常接觸的堅果類食品是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危險食品”。另外,小孩好奇心強,通常會把手裡玩的東西塞進嘴裡,如:棗核、圖釘、 鈕扣、小口哨、小玻璃珠等放入口中,當孩子邊吃邊玩時,家長與其說話、引逗其哭笑或是做劇烈活動時,很容易將口含物吸入氣管內致使氣管受到刺激,出現劇烈嗆咳、喘鳴,甚至引起氣管阻塞,導致窒息。出現這種情況家長要馬上把孩子送到醫院。因為一粒瓜子或是一塊果凍進入氣管導致窒息而喪命的孩子每年都會有幾例。而因為異物進入支氣管,沒及時取出來,很多孩子因此而感染致使肺炎等嚴重並發症。專家提醒:當意外發生時,及時採取一定的急救措施是至關重要的,患者能專家提醒夠得救也許就在這短短的幾分鐘裡。
目擊者救助措施: 目擊者救助措施
1. 讓孩子向左(右)側位躺下,頭向後仰。
2. 如果異物在喉部附近,可以用手指伸進口腔,刺激舌根催吐。切忌:手指不要在咽喉部亂動,以免將異物推向更深處。
3. 讓孩子趴在救護者膝蓋上,頭朝下,託其胸,按向頭部衝擊的方向拍其背部
4 下,讓孩子盡量咯出異物。
切忌:不要在孩子直立時拍打其後背,這樣可能把異物振到氣管的更深處; 如果上述方法在30 秒內未能奏效,必須以最快的速度將孩子送到醫院,切不可拖延。在等救護車時,如果孩子呼吸停止,應給予口對口人工呼吸。即使孩子咳出了異物恢復了正常的呼吸,或是一陣劇烈咳嗽後處於平穩狀態,仍需要帶他去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千萬不要心存僥倖。因為殘留異物碎屑, 沒及時被取出,孩子會因為感染引起肺炎等嚴重並發症;更可怕的情況是異物一旦移位還會引起孩子窒息。
意外事件:中暑
專家發言:
尤其是在陽光下戶外活動時間過專家發言每年的7 月份是中暑的高發期, 長的話很容易中暑。產生中暑的因素除了氣溫外,還與濕度、日照、高溫環境暴露時間、體質強弱、營養狀況等健康狀況有關。因為長時間在高溫和熱輻射的作用下,容易使機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散熱慢,導致體溫上升。會出現:頭痛、 眼花、耳鳴、頭暈、口渴等症狀,短時間休息這些症狀會得到緩解;如輕度中暑則會出現面色潮紅成蒼白、大汗、皮膚濕冷、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症狀;重度中暑則表現為:皮膚涼、出汗量大、甚至昏厥,昏迷,高熱甚至意識喪失。專家提醒: 注意收聽高溫預專家提醒:年輕父母應該重視和預防夏季孩子中暑的發生, 報,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時間。在高溫天氣,尤其是每天的11~14 點之間,盡量少帶孩子外出;如遇帶孩子外出活動則要注意為孩子補水,注意不要讓孩子在太陽下長時間曝曬,並儘量讓孩子在陰涼地方休息。
目擊者救助:
目擊者救助:
1.立即將其移到通風、陰涼、乾燥的地方,如走廊、樹蔭下,有條件的話可移到空調房間。
2、讓其仰臥,解開衣扣,脫去或鬆開衣服。
3、用冷毛巾敷頭部,或用30%的酒精擦身降溫。同時為其補充些淡鹽水, 或喝些清涼飲料。如救助後情況得不到緩解,患者出現神誌不清、面色蒼白、脈搏細弱、呼吸加快、抽筋或體溫過高而不出汗等症狀,應立即送往最近的醫院。
意外事件:被動物咬傷
專家說法: 專家說法:雖然咬的並不重,皮膚上也只留下印記,也不能麻痺大意。實際上留有牙印就有可能已經對皮膚造成肉眼無法覺察的損傷。而病毒可能通過細小的傷口進入人體。一旦狂犬病發作,患者會 100%死亡。採取必要的措施進行預防,發病率會大大降低,只有1%——2%的發病率。因此,被狂犬或動物咬傷後要立即採取積極措施。有盡專家提醒: 孩子的家庭養寵物, 可能不要讓孩子招惹寵物, 以免激怒寵物被咬傷。目擊者救助: 目擊者救助:狗咬傷後的緊急處理: 不管是瘋狗, 還是正常狗, 都應以最快速度,就地用大量清水沖洗傷口。然後送往醫院請醫生對傷口進行清創處理,並去疾控中心注射狂犬疫苗。意外事件:溺水每年暑假都會有學生溺水的事件發生, 溺水死亡已成為青少年意外死亡的頭號殺手。游泳技術不高卻到深水區游泳是溺水死亡的主要原因。會游泳的人因自身或外界因素變化也會發生意外,因此,讓每個人掌握溺水自救與急救知識是非常必要的。專家提醒: 溺水者如在水中肌肉痙攣,應保持沉著、冷靜的心態,深吸氣向水面浮身,雙手平劃,並用力曲伸使痙攣緩解;若溺水者被雜草拌住,嘗試改變方向遊,也許能化險為夷。岸邊人如不會游泳,可利用繩子、竹竿拋向溺水者將他拉上岸;如需下水救人主要不要從正面救人,以免被溺水者抱住手腳,無法獲救成功。一旦發生溺水事件,應分秒必爭地進行搶救,一定要注意現場搶救或者邊搶救邊轉送,千萬不要只注重送往醫院,而不進行現場急救,因而貽誤搶救的關鍵時機。
目擊者救助:
1、救出水面後,應立即傾倒出其體內的積水,尤其是呼吸道內的積水,疏通呼吸道。
2、若其尚有心跳呼吸,應立即撬開口腔,清除口鼻部的淤泥、爛草、嘔吐物等,保持呼吸道通暢,同時可用手掐其人中穴位人工呼吸、恢復心跳。
3、如果其呼吸、心跳停止,應立即口對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若現場有2 人,一人心臟按壓,另一人口對口呼吸;每分鐘吹15——20 次。
意外事件: 意外事件:誤吞有害物質
專家提醒:
專家提醒:對小孩錯服誤毒物時,要耐心細緻詢問,不要恐嚇、打罵孩子, 弄清藥物的名稱和量, 進行搶救治療。一旦發現誤食了可疑會中毒的毒物或食物, 在送醫院之前家長可先用手指刺激咽喉部,使滯留的胃內的毒物盡快嘔吐出來, 以減少毒物的吸收。
目擊者救助: 目擊者救助
1、讓患兒飲下整杯清水,刺激咽部使其反吐出來,嘔吐物及時清除,以免造成窒息。催吐必須及早進行,若超過三四小時,則毒物已進入腸道,催吐就失去了意義。切忌: 已昏迷、 誤服汽油和煤油的患兒不能進行催吐, 以防窒息發生。對於誤服強酸鹼性化學液體的患兒,不可給予清水及催吐急救,而是應該立即給予牛奶、豆漿、雞蛋清服下,以減輕酸鹼性液體對胃腸道的腐蝕。同時應立即送 往醫院急救。
2、對無呼吸心跳者,立即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並立即撥打999 急救中心救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