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圖:詹震寰
第壹流
毒奶粉和問題奶粉的分別
2013年02月21日 ~~ 第1198期 香港《壹周刊》
最近內地奶粉又出問題,這一次是從新西蘭入口的奶粉,內地檢驗機關驗出有問題物質。新西蘭政府證實其事,立即停售含問題物質產品,指問題物質不影響食品安全。有內地傳媒大肆報導事件,可能源頭是外國奶粉,證明外國食品也會出事,不過內地消費者未見出現恐慌。
這幾年,內地人對內地奶粉信心盡失,原因可追溯到 2008年爆發的毒奶粉事件。我相信居住在內地的中國人和外國人,負擔得起和有渠道的話,絕大部分買非內地奶粉。我預言,在可見將來,內地人對內地奶粉的信心不會改善,而不管外國奶粉出現多少問題,內地人也會繼續相信外國奶粉的品質。內地奶粉和外國奶粉出現的問題,本質上有很大分別——「很大」可能不夠嚴肅,應該說,分別是天與地。
外國出現的食物品質問題,性質是跟疏忽有關,應遵循的生產程序沒遵循,應做的安全措施沒做,肇事原因可追溯至大意、省錢、走捷徑、偷懶等。最近新西蘭問題奶粉事件,就是查出供應鏈上有單位的運作出現疏忽。外國食品問題有解決方法,政府加強檢驗規例或提高懲罰,生產商衡量過疏忽代價,便會自動加強安全措施。內地消費者繼續相信外國奶粉的品質,是因為他們了解外國奶粉出現問題的本質。
2008年毒奶粉事件主角是三鹿集團,事發時三鹿是內地規模最大奶粉生產商,受害嬰兒人數以萬計,這不是一小撮人策劃的個別事件。內地毒奶粉事件的性質是,有人在製造奶粉過程中,有意識地、有計劃地、有系統地、操作有序地,加進非法有毒物質。內地毒奶粉事件性質不是疏忽,而是故意投毒。
一個是疏忽,沒做應做的事,一個是故意,做了不應做的事,這是天與地的分別。內地食品安全問題,政府加強規例作用不大,因為生產商連投毒也做得出,還有什麼事做不出!規例加強與否,是賺錢過程中的障礙,而跨越障礙牽涉的,是多點腦汁,多點關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面對喪心病狂的犯罪者,單靠監管,成效有限。
內地毒奶粉問題,最令人心寒不是有人故意投毒(有人故意投毒不是最令人心寒,這句話已令人極之心寒),而是毒奶粉被揭發後發生的事。犯事後隱瞞我覺得不出奇,這行為可能是本性,如小孩打爛東西,第一個反應是跟他無關。三鹿想辦法隱瞞和卸責,以及後來地方政府參與隱瞞,是有牽涉直接利益,但內地毒奶粉事件加入隱瞞行動的其他單位,不只是直接和間接有份參與的人士,還包括一些沒關係的單位。
毒奶粉事件最後成為全國新聞,是因為三鹿股東之一,是新西蘭企業。新西蘭企業得知產品有毒,立即要求三鹿回收產品,但經過一個月,政府才進行全國回收。據聞最後要由新西蘭政府介入,直接通知中央政府才採取行動。毒奶粉事件發生在北京奧運期間,有多個政府單位早已獲悉事件嚴重性,但為了顧全國家面子,拖延到奧運結束後才處理。這些政府單位,跟毒奶粉事件無關,加入隱瞞是因為一種叫「全局意識」的概念,即是國家利益比人民生死更重要的概念。還不止,有內地知識分子認同這種「全局意識」,鼓勵受害者收聲,不要影響國家形象。當發生一些大是大非事情,價值觀分歧這麼大,我覺得心寒。
外國有沒有故意投毒事件?可能有,不過過程跟內地毒奶粉事件一定有分別,因為外國有自由傳媒和成熟公民社會,會聯手監察政府和企業的不當行為。毒奶粉事件爆發後,內地傳媒不得大肆報導;維權律師為受害者進行法律訴訟,卻受到打壓;受害者父母追討公道,更犯了尋釁滋事罪。毒奶粉事件觸發一連串事件,反映內地對道德的定義,跟我的相差這麼大,使我感到更心寒。
內地人不相信內地奶粉,是超越食品安全層次,內地人放心不下的,是要面對一種制度性的道德缺失。
這幾年,內地人對內地奶粉信心盡失,原因可追溯到 2008年爆發的毒奶粉事件。我相信居住在內地的中國人和外國人,負擔得起和有渠道的話,絕大部分買非內地奶粉。我預言,在可見將來,內地人對內地奶粉的信心不會改善,而不管外國奶粉出現多少問題,內地人也會繼續相信外國奶粉的品質。內地奶粉和外國奶粉出現的問題,本質上有很大分別——「很大」可能不夠嚴肅,應該說,分別是天與地。
外國出現的食物品質問題,性質是跟疏忽有關,應遵循的生產程序沒遵循,應做的安全措施沒做,肇事原因可追溯至大意、省錢、走捷徑、偷懶等。最近新西蘭問題奶粉事件,就是查出供應鏈上有單位的運作出現疏忽。外國食品問題有解決方法,政府加強檢驗規例或提高懲罰,生產商衡量過疏忽代價,便會自動加強安全措施。內地消費者繼續相信外國奶粉的品質,是因為他們了解外國奶粉出現問題的本質。
2008年毒奶粉事件主角是三鹿集團,事發時三鹿是內地規模最大奶粉生產商,受害嬰兒人數以萬計,這不是一小撮人策劃的個別事件。內地毒奶粉事件的性質是,有人在製造奶粉過程中,有意識地、有計劃地、有系統地、操作有序地,加進非法有毒物質。內地毒奶粉事件性質不是疏忽,而是故意投毒。
一個是疏忽,沒做應做的事,一個是故意,做了不應做的事,這是天與地的分別。內地食品安全問題,政府加強規例作用不大,因為生產商連投毒也做得出,還有什麼事做不出!規例加強與否,是賺錢過程中的障礙,而跨越障礙牽涉的,是多點腦汁,多點關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面對喪心病狂的犯罪者,單靠監管,成效有限。
內地毒奶粉問題,最令人心寒不是有人故意投毒(有人故意投毒不是最令人心寒,這句話已令人極之心寒),而是毒奶粉被揭發後發生的事。犯事後隱瞞我覺得不出奇,這行為可能是本性,如小孩打爛東西,第一個反應是跟他無關。三鹿想辦法隱瞞和卸責,以及後來地方政府參與隱瞞,是有牽涉直接利益,但內地毒奶粉事件加入隱瞞行動的其他單位,不只是直接和間接有份參與的人士,還包括一些沒關係的單位。
毒奶粉事件最後成為全國新聞,是因為三鹿股東之一,是新西蘭企業。新西蘭企業得知產品有毒,立即要求三鹿回收產品,但經過一個月,政府才進行全國回收。據聞最後要由新西蘭政府介入,直接通知中央政府才採取行動。毒奶粉事件發生在北京奧運期間,有多個政府單位早已獲悉事件嚴重性,但為了顧全國家面子,拖延到奧運結束後才處理。這些政府單位,跟毒奶粉事件無關,加入隱瞞是因為一種叫「全局意識」的概念,即是國家利益比人民生死更重要的概念。還不止,有內地知識分子認同這種「全局意識」,鼓勵受害者收聲,不要影響國家形象。當發生一些大是大非事情,價值觀分歧這麼大,我覺得心寒。
外國有沒有故意投毒事件?可能有,不過過程跟內地毒奶粉事件一定有分別,因為外國有自由傳媒和成熟公民社會,會聯手監察政府和企業的不當行為。毒奶粉事件爆發後,內地傳媒不得大肆報導;維權律師為受害者進行法律訴訟,卻受到打壓;受害者父母追討公道,更犯了尋釁滋事罪。毒奶粉事件觸發一連串事件,反映內地對道德的定義,跟我的相差這麼大,使我感到更心寒。
內地人不相信內地奶粉,是超越食品安全層次,內地人放心不下的,是要面對一種制度性的道德缺失。
蔡東豪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