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促進新陳代謝
脾腎虛弱是水腫中的主要病因,但水腫除了與臟腑功能運化失常有關之外,飲食習慣、居住環境及氣候因素也有莫大的影響,加上營養不均衡等內外因素,都會引起水腫。水腫還包括慢性腎炎、綜合性腎炎及肝硬化引起的腹水膨脹等。
別以為少喝水便不會出現水腫的情況,欠缺水分反而會令到體內的細胞保留更多水液,導致細胞水腫。另外,如果飲食不均衡,進食高鹽分、濃味、味精刺激等食物,在身體內便容易積存大量的水分,想要降低水分瀦留,平日應多做運動,加速新陳代謝,水腫才會有機會消失。
分陰水和陽水
中醫將水腫分為陰水和陽水,一般來說,陽水多是因脾臟虛弱,感受風邪、濕毒、濕熱等外來因素,而急驟發作,數日之間浮腫從上而下,從面目開始,水腫多在腰之上,皮膚光亮,按之下陷、放手皮層即彈起。陰水除脾臟虛弱,腎臟亦虧虛,發病較緩慢,水腫多由下而上,從足附小腿開始,腫勢多在腰以下,腫處皮膚鬆弛,按之下陷、放手後久久不能恢復。
以下一些中藥食療,有助去除小兒水腫的情況,大家不妨參考:
1 脾虛水腫
食慾不振、小便短少、肢體重倦。鯉魚赤小豆湯
材料 鯉魚一條、赤小豆三両、粉葛一斤、白朮三錢做法 將八碗清水連同材料以大火煮滾,加入鯉魚轉慢火煲約一小時三十分鐘。
功效 健脾祛濕利水消腫
2 脾腎兩虛
全身性水腫、頭面及下肢、精神疲憊、大便稀爛,胸腹脹悶。生鯪魚烏豆湯
材料 生鯪魚一條、烏豆三両、茯苓五錢、生熟薏仁各一両、黃瓜一個、陳皮一片、蜜棗四粒做法 將八碗清水連同材料以大火煮滾,加入生鯪魚轉慢火煲約一小時三十分鐘。
註:煩熱口渴可加白茅根二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