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croll Page | Stop Scrolling

常聽人提及位於屯門的鄉師自然學校(簡稱自校)。
這間全港首創的綠色小學,學生可赤腳在校園奔跑、趴着上課;甚少測驗考試,從不求學生有多少證書,更多是着重培養他們自主學習,把學習跟生活結合,並要他們多接觸大自然。
這樣的教育理念,跟主流教育模式南轅北轍,學校沒一條龍,學生畢業後,要回到主流傳統學校,能否適應?
答案在遇上黃亭陶時找到。
黃亭陶,「自校」創校學生,小四才入學,前年畢業,被派往西貢鄭植之中學,現讀中二。鄭 植之在區內只屬band 2頭,黃太仍很擔心:「講真,自校的學術水平,跟外面的學校確實有段距離。因為她本來已派了鄭植之中學,但都想讓她報考私立英文中學試試看,結果連 waiting list都唔入。心想,死啦,去到傳統學校點算好? 「點知,第一個學期,她考全級第二;第二個學期,考全級第一。操行A+。由最差的E班,升上精英班。老師在成績表上,讚她是『眾人典範』,要求她跟同學談 學習心得。 「當初返傳統學校,我只要求她交齊功課、不用見家長、不用留班。現在考第一,仲想點?」
問題學生
黃亭陶小一時,曾是 當時很出名的某私立小學學生。學校英文授課, 着重樂器培訓。 黃太卻說:「佢入學時,塊面脹卜卜,不夠一年,雙頰凹陷。每天放學回來,苦瓜乾咁臉,話老師日日鬧同學,佢無被鬧,都好驚。她開始欠功課,考試不合格,見 家長,老師經常投訴我們無好好管教,連帶返教會次數不夠,都被鬧。看到她這樣,好心痛,學校還是一條龍,11年點捱?決心斬纜。」在網上看到「自校」成 立,便幫女兒轉校。
無拘無束
黃亭陶形容「自校」的生活自由又開心。「都似傳統學校,會學中、英、數,內容一樣,教法不同。學水種植物,一般學校的老師會跟書教,或給同學看標本。我們會用密封瓶,放泥和水,學種水草,觀察它的生態。 「老師從不迫我們學習,學生可以圍着一隻螳螂,研究牠前臂為何長過後腿,直至討論夠了,老師才出現解答我們的問題。同學踩死一隻昆蟲,由老師和同學組成的生活法庭,會開庭審判他是對或錯,決定後才罰他。」 黃亭陶非常成熟,採訪時不用媽咪陪伴,時間、地點、想不想拍照,都由自己決定。媽咪接受訪問(但不肯上鏡)時,她會插嘴表達意見,主見十足。 黃太說:「自校強調自主學習。她愛看書,可以每天看兩、三本二百多頁的中文小說。」因為自校無給學生功課和考試壓力,他們可做自己喜歡的事。」 正因黃亭陶愛看書,故中文能力強,連中學老師都讚,但英文稍弱。
火車頭向前衝
黃亭陶形容自己中一時,如向前衝的火車頭。 她中一的班主任郭老師就形容她:「上堂時,兩眼像發光。」黃亭陶:「升中前,玩了咁多年,係時候要認真學習,故上堂特別專心,好想學多些。邊聽老師講又邊做筆記,漸漸發覺書本講的,我都明白,信心就返嚟 。」 真的無適應問題?黃太說,都有讓女兒每周三天,在屋邨青年中心上功課輔導,但導師說,都是亭陶自己做功課,沒教她甚麼。 亭陶續說:「因同學來自不同學校,老師開始會用淺白的方法,由頭到尾講解一次,只要留心聽,就會明白。而且唔明,我一定問。 「開始都擔心適應問題,但所謂適應困難,其實是態度問題,個個hea住讀,只求合格,就只會合格。若真心想攞好成績,專心聽書,就無問題。」 黃亭陶中一第一日上體育堂,老師叫全班跑,同學都hea住跑,只有她拼命地跑,結果,她被選為長跑校隊,去年更打破校內保持了數十年的長跑紀錄,還在元朗長跑區賽中,跟四、五十個同齡跑手比賽,拿了第七。 想起家長都擔心孩子輸在起跑點,故從小死谷爛谷,忽略孩子學習的終極目標,是培養學習動機和自學能力。黃亭陶的個案,很值得反思。
學校說
鄭植之校長李瑞雲:「她處事成熟,能多角度思考。」 亭陶中一時的班主任郭老師:「同學很崇拜她,覺得她體育、學術都叻。包容性亦高,不受其他同學歡迎的同學,她都可以做朋友。」 ####

亭陶習慣在大自然生活,回到現實社會,看到同學見到蝴蝶都尖叫彈開,嚇呆了。「她們會說因蝴蝶會動,對腳核突?咁人都會郁,你驚唔驚?蝴蝶對腳難看,看牠們對翼!會發覺很美。」

一年下來,全年成績是全班及全級第一。

老師評語:「眾人典範」、「Excellent」。

黃亭陶(前排左三)小學畢業露營時攝。據聞當中兩名同學亦同升上鄭植之中學,成績是全級首20名內。

「自校」要求學生多接觸大自然,把學到的應用於生活上。

自校是混齡教學,鼓勵學生接觸不同的人,故亭陶包容性高。

獲元朗區長跑第7名。

「自校」校長海星(右)經常勸亭陶唔好咁搏命,考首10名就好,留力遲些才發功,家長get到嗎?《壹周刊》圖片

在自校,經常看到學生就這樣圍着研究昆蟲動物。《壹周刊》圖片
黃亭陶,「自校」創校學生,小四才入學,前年畢業,被派往西貢鄭植之中學,現讀中二。鄭 植之在區內只屬band 2頭,黃太仍很擔心:「講真,自校的學術水平,跟外面的學校確實有段距離。因為她本來已派了鄭植之中學,但都想讓她報考私立英文中學試試看,結果連 waiting list都唔入。心想,死啦,去到傳統學校點算好? 「點知,第一個學期,她考全級第二;第二個學期,考全級第一。操行A+。由最差的E班,升上精英班。老師在成績表上,讚她是『眾人典範』,要求她跟同學談 學習心得。 「當初返傳統學校,我只要求她交齊功課、不用見家長、不用留班。現在考第一,仲想點?」
問題學生
黃亭陶小一時,曾是 當時很出名的某私立小學學生。學校英文授課, 着重樂器培訓。 黃太卻說:「佢入學時,塊面脹卜卜,不夠一年,雙頰凹陷。每天放學回來,苦瓜乾咁臉,話老師日日鬧同學,佢無被鬧,都好驚。她開始欠功課,考試不合格,見 家長,老師經常投訴我們無好好管教,連帶返教會次數不夠,都被鬧。看到她這樣,好心痛,學校還是一條龍,11年點捱?決心斬纜。」在網上看到「自校」成 立,便幫女兒轉校。
無拘無束
黃亭陶形容「自校」的生活自由又開心。「都似傳統學校,會學中、英、數,內容一樣,教法不同。學水種植物,一般學校的老師會跟書教,或給同學看標本。我們會用密封瓶,放泥和水,學種水草,觀察它的生態。 「老師從不迫我們學習,學生可以圍着一隻螳螂,研究牠前臂為何長過後腿,直至討論夠了,老師才出現解答我們的問題。同學踩死一隻昆蟲,由老師和同學組成的生活法庭,會開庭審判他是對或錯,決定後才罰他。」 黃亭陶非常成熟,採訪時不用媽咪陪伴,時間、地點、想不想拍照,都由自己決定。媽咪接受訪問(但不肯上鏡)時,她會插嘴表達意見,主見十足。 黃太說:「自校強調自主學習。她愛看書,可以每天看兩、三本二百多頁的中文小說。」因為自校無給學生功課和考試壓力,他們可做自己喜歡的事。」 正因黃亭陶愛看書,故中文能力強,連中學老師都讚,但英文稍弱。
火車頭向前衝
黃亭陶形容自己中一時,如向前衝的火車頭。 她中一的班主任郭老師就形容她:「上堂時,兩眼像發光。」黃亭陶:「升中前,玩了咁多年,係時候要認真學習,故上堂特別專心,好想學多些。邊聽老師講又邊做筆記,漸漸發覺書本講的,我都明白,信心就返嚟 。」 真的無適應問題?黃太說,都有讓女兒每周三天,在屋邨青年中心上功課輔導,但導師說,都是亭陶自己做功課,沒教她甚麼。 亭陶續說:「因同學來自不同學校,老師開始會用淺白的方法,由頭到尾講解一次,只要留心聽,就會明白。而且唔明,我一定問。 「開始都擔心適應問題,但所謂適應困難,其實是態度問題,個個hea住讀,只求合格,就只會合格。若真心想攞好成績,專心聽書,就無問題。」 黃亭陶中一第一日上體育堂,老師叫全班跑,同學都hea住跑,只有她拼命地跑,結果,她被選為長跑校隊,去年更打破校內保持了數十年的長跑紀錄,還在元朗長跑區賽中,跟四、五十個同齡跑手比賽,拿了第七。 想起家長都擔心孩子輸在起跑點,故從小死谷爛谷,忽略孩子學習的終極目標,是培養學習動機和自學能力。黃亭陶的個案,很值得反思。
學校說
鄭植之校長李瑞雲:「她處事成熟,能多角度思考。」 亭陶中一時的班主任郭老師:「同學很崇拜她,覺得她體育、學術都叻。包容性亦高,不受其他同學歡迎的同學,她都可以做朋友。」 ####

亭陶習慣在大自然生活,回到現實社會,看到同學見到蝴蝶都尖叫彈開,嚇呆了。「她們會說因蝴蝶會動,對腳核突?咁人都會郁,你驚唔驚?蝴蝶對腳難看,看牠們對翼!會發覺很美。」

一年下來,全年成績是全班及全級第一。

老師評語:「眾人典範」、「Excellent」。

黃亭陶(前排左三)小學畢業露營時攝。據聞當中兩名同學亦同升上鄭植之中學,成績是全級首20名內。

「自校」要求學生多接觸大自然,把學到的應用於生活上。

自校是混齡教學,鼓勵學生接觸不同的人,故亭陶包容性高。

獲元朗區長跑第7名。

「自校」校長海星(右)經常勸亭陶唔好咁搏命,考首10名就好,留力遲些才發功,家長get到嗎?《壹周刊》圖片

在自校,經常看到學生就這樣圍着研究昆蟲動物。《壹周刊》圖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