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師話學生可以電髮㗎。」
「我今日有屙便便,大到似烏龜。」
「媽媽,老師選了我做班長。」
小朋友講大話,家長當然怒不可遏。
不過,專家指出,小朋友講大話背後原因多多,其實只是想跟父母開玩笑、取悅父母、逃避責罵或得到某些東西,當懷疑或發現小朋友講大話,家長先不要責備處罰,反而應了解小朋友講大話的動機,對症下藥。
希望得到心頭好
● 葉韻怡 電台DJ ● 細女彥妡(7歲) 為了電髮,我居然在過去一年同囡囡展開一場角力賽,囡囡為了說服我讓她電髮,不斷搬出一堆似是而非的證據! 上年某日,我電了一頭鬈髮回家,就讀一年級的囡囡非常羨慕,就問:「點解你唔帶我去電髮?」我解釋說學校不許電髮,又指出小朋友頭皮和髮質幼嫩,容易受電 髮水傷害,拒絕了囡囡的請求。豈料囡囡有次遇到我的髮型師,竟向他求證,而對方話現今的電髮水質素高,小朋友電髮絕對無問題……但我以校規為由拒絕了。 囡囡居然鍥而不捨,翌日又拿出了學生手冊,話校規無寫明學生不可電髮,又聲稱已問明班主任,「老師話學生可以電髮!」我半信半疑,囡囡依然堅持,「如果你 唔信,就去問老師啦!」 數天後,囡囡又拿出新證據,說班中一位同學剛剛電了髮,於是我在接放學時也刻意留意一下那位同學,原來是個天生鬈髮的外籍小朋友,但囡囡依然堅持她真的有 電髮,我有懷疑她是講大話,不過見囡囡如此堅持,就決定相信她,但就事先聲明:「你要記住《狼來了》的故事,如果別人信任你,卻發現原來你呃人的話,下次 就不會再信你了。」
點解講大話:
彥妡因為貪靚,搬出各種「證據」,企圖推翻媽媽的判斷,讓她電髮。
拆解招數:
●當父母不能確定子女所講的是否謊言,就不應胡亂指責他們講大話,寧信錯勿寃枉;否則錯怪孩子,不但破壞彼此關係,亦影響孩子對人的信任。 ●拒絕囡囡要求的同時,讓她知道媽媽明白她因為愛美而想電髮,提出一些折衷選擇如買一條靚裙,以安撫情緒。 ●向囡囡解釋在生活上的小事情可自己選擇,重要的決定由大人作主;媽媽更應堅持立場,勿讓囡囡覺得爭拗會成功,以免日後要求更多。 專家意見提供:健苗軒註冊社工文珮琪
對付假話注意事項
1 不應直斥孩子「講大話」,令小朋友老羞成怒,拒絕說真話,結果雙方愈鬧愈無癮。如有懷疑應問「是真的嗎?」或說「媽媽只想聽真說話」、「以後要講真話,否則媽媽會不開心」、「媽媽喜歡誠實的孩子」等婉轉的說話,引導小朋友講真話。 2 注意語氣,不要動怒和過分緊張。 3 留意小朋友的神情動態,講大話時會眼神閃縮、逃避眼神接觸、不自然、緊張或前言不對後語。 4 如小朋友坦白說出真相,一定要原諒他,稱讚他勇於認錯,不要秋後算賬。 資料提供:臨床心理學家葉妙妍、健苗軒註冊社工文珮琪
吹噓「功績」取悅父母
● 羅太 ● 大仔Anson(7歲) 「媽媽,老師今日選我做班長,小息時要去搵老師攞功課簿。」Anson讀小一時,有一天放學回家說他做了班長,我讚他叻仔。雖然囝囝的成績不是名列前茅, 甚至有時被老師投訴上堂說話太多,不過我諗老師會找頑皮的小朋友做班長,讓他自覺有職責在身便會做好榜樣。由囝囝第一日做班長開始,他每天放學就跟我講 「工作」的細節,例如幫老師拎點名簿、功課簿等等,問他班長臂章在哪裡,他說放了在學校。如是者過了一星期,Anson有日突然同我講:「媽媽,其實我並 無做班長。」我嚇了一跳,問他為何呃我,他說:「因為如果我真的做了班長,你會覺得我好叻,會好開心。」原來囝囝為氹我開心而講大話,令我哭笑不得,唯有 向他解釋:「其實你不應該講大話,因為媽媽知道你講大話會不開心。」
點解講大話:
Anson忖測父母對自己的期望,想刻意迎合以取悅父母。
拆解招數:
●不要指責囝囝講大話,宜先表達諒解,例如說:「我明白你好想做班長,雖然老師無選你做,你好失望……但應該要說真話。」 ●鼓勵囝囝為下次班長選舉而努力做好自己。 ●虛構自己的「功績」,可能基於自尊心和自我形象低,父母應幫助孩子找出自己的優點,建立自信。 專家意見提供:臨床心理學家葉妙妍、健苗軒註冊社工文珮琪
應付父母壓力
●林盛斌 (阿Bob)電視節目主持 ●大女霏霏(4歲) 自從入讀幼稚園之後,太太和我想霏霏學習獨立,開始訓練她自己去便便。媽媽每日都會問霏霏:「今日喺學校有無poo poo(大便)?」有一次,霏霏答:「有呀!嚿poo poo好似隻龜龜咁大!」媽媽覺得奇怪,於是致電老師查問,才知道霏霏那天並沒有便便。被「揭穿」霏霏只是傻笑,我就跟她說:「有就有、無就無,有無都要 話俾媽媽知,不能夠講大話。」她就點頭說「知道」。 又有一日,霏霏放學回家時腳瘀了一塊,霏霏說是被某男同學打傷的。媽媽好緊張,立即打電話問老師。老師卻說:「應該不會,因為那男同學平時好乖好文靜,而 且好少同霏霏接觸。」收線後,媽媽同霏霏講:「如果霏霏無打人,但又俾人鬧,你會唔會唔開心?」然後再問一次是否被男同學打了,霏霏就承認了那男同學並沒 有打她,媽媽沒有再追究瘀青,但一再提醒囡囡不要說謊,「所以霏霏你唔可以講大話,如果男同學無辜俾老師話,他會好慘。」
五招防大話王
1 父母要以身作則,應承小朋友的事情就要做,做錯事亦要承認。 2 透過講故事,自小建立「誠實是美德」的價值觀。 3 跟小朋友保持良好關係,培養他們不論好事壞事都跟父母說。 4 父母和孩子凡事應有商有量和講道理的,太嚴厲會令子女生怯,因害怕被罰而講大話。 5 父母跟其他照顧者之間要保持溝通,管教標準要一致,避免小朋友利用「爸爸話……」、「婆婆話……」等方式來講大話。 資料:提供:臨床心理學家葉妙妍、健苗軒註冊社工文珮琪
點解講大話:
●「便便」事件霏霏可能為應付父母給予的壓力而說謊。 ●「打架」事件,則可能因為她年紀細,未必理解有些言語、行為可能帶來後果。
拆解招數:
●媽媽宜反思霏霏訛稱有便便的原因,會否因平時問得太多?或每次知道囡囡無大便時,出現失望、不開心的表情,令囡囡有壓力。 ●在「打架」事件中,老師沒有親眼目睹經過,媽媽不宜以老師的話下判斷,當事件沒有第三者作證時,父母可向孩子提問事情的細節,如受傷的時間、地點、經過,從中判斷事情的可信性,亦有助解釋問題。 ●媽媽以角色調換的方法,讓囡囡了解被寃枉感受,解釋講大話會連累無辜的男同學,值得參考。 專家意見提供:臨床心理學家葉妙妍、健苗軒註冊社工文珮琪
醒你
專家話,故事可以幫助年紀細的小朋友具體而形象化地明 白道理。「廉政公署德育資源網」提供大量有用教材,例如德育卡通短片、漫畫及電子故事書等,簡單教導誠實廉潔的道理,值得家長參考。網 址:http://www.me.icac.hk。 如何為孩子選好書?如何陪伴孩子閱讀?第一屆「台灣童書節」將於4月20至25日舉行,邀請黃春明、黃羿瓅等多位兒童文學作家來港分享揀童書和親子閱讀經 驗,並推介101本童書,詳情請瀏覽http://www.taiwaninfo.org/childrens_books.htm。 ####

彥妡一直好想電髮,每逢揭雜誌見到有鬈髮模特兒,都會大叫:「我鍾意呀!」訪問當天,彥妡戴起了假髮,對着鏡子滿意地笑。

彥妡揭開手冊同媽媽講:校規根本無寫明不准電髮!其實小學校規一般只概括列明學生應做或可做的事,反而沒清楚寫明什麼事不可以做。

健苗軒註冊社工文珮琪話,不少家長以誇大後果的方法來避免小朋友講大話,例如說「校長會踢你出校」、「警察叔叔會捉你」,反而會令他們過分受驚而缺乏安全感。

葉韻怡話,大仔鈺軒曾經試過瞞住媽媽私自用了學校的退款,不過當他願意坦白承認之後就原諒了他,並告誡他不要再犯,自此他甚少講大話。

想像力豐富的霏霏知道爸媽想她每日有便便,即使無,都話自己便便大如烏龜,令爸媽哭笑不得。

阿Bob細心檢查霏霏腳上的瘀傷,一邊教她誠實的道理。

臨床心理學家葉妙妍指出,小朋友三至四歲開始會講大話,不過由於認知能力未完全發展,多是想到什麼就講,或分不清現實與幻想所致,家長切勿動怒。
希望得到心頭好
● 葉韻怡 電台DJ ● 細女彥妡(7歲) 為了電髮,我居然在過去一年同囡囡展開一場角力賽,囡囡為了說服我讓她電髮,不斷搬出一堆似是而非的證據! 上年某日,我電了一頭鬈髮回家,就讀一年級的囡囡非常羨慕,就問:「點解你唔帶我去電髮?」我解釋說學校不許電髮,又指出小朋友頭皮和髮質幼嫩,容易受電 髮水傷害,拒絕了囡囡的請求。豈料囡囡有次遇到我的髮型師,竟向他求證,而對方話現今的電髮水質素高,小朋友電髮絕對無問題……但我以校規為由拒絕了。 囡囡居然鍥而不捨,翌日又拿出了學生手冊,話校規無寫明學生不可電髮,又聲稱已問明班主任,「老師話學生可以電髮!」我半信半疑,囡囡依然堅持,「如果你 唔信,就去問老師啦!」 數天後,囡囡又拿出新證據,說班中一位同學剛剛電了髮,於是我在接放學時也刻意留意一下那位同學,原來是個天生鬈髮的外籍小朋友,但囡囡依然堅持她真的有 電髮,我有懷疑她是講大話,不過見囡囡如此堅持,就決定相信她,但就事先聲明:「你要記住《狼來了》的故事,如果別人信任你,卻發現原來你呃人的話,下次 就不會再信你了。」
點解講大話:
彥妡因為貪靚,搬出各種「證據」,企圖推翻媽媽的判斷,讓她電髮。
拆解招數:
●當父母不能確定子女所講的是否謊言,就不應胡亂指責他們講大話,寧信錯勿寃枉;否則錯怪孩子,不但破壞彼此關係,亦影響孩子對人的信任。 ●拒絕囡囡要求的同時,讓她知道媽媽明白她因為愛美而想電髮,提出一些折衷選擇如買一條靚裙,以安撫情緒。 ●向囡囡解釋在生活上的小事情可自己選擇,重要的決定由大人作主;媽媽更應堅持立場,勿讓囡囡覺得爭拗會成功,以免日後要求更多。 專家意見提供:健苗軒註冊社工文珮琪
對付假話注意事項
1 不應直斥孩子「講大話」,令小朋友老羞成怒,拒絕說真話,結果雙方愈鬧愈無癮。如有懷疑應問「是真的嗎?」或說「媽媽只想聽真說話」、「以後要講真話,否則媽媽會不開心」、「媽媽喜歡誠實的孩子」等婉轉的說話,引導小朋友講真話。 2 注意語氣,不要動怒和過分緊張。 3 留意小朋友的神情動態,講大話時會眼神閃縮、逃避眼神接觸、不自然、緊張或前言不對後語。 4 如小朋友坦白說出真相,一定要原諒他,稱讚他勇於認錯,不要秋後算賬。 資料提供:臨床心理學家葉妙妍、健苗軒註冊社工文珮琪
吹噓「功績」取悅父母
● 羅太 ● 大仔Anson(7歲) 「媽媽,老師今日選我做班長,小息時要去搵老師攞功課簿。」Anson讀小一時,有一天放學回家說他做了班長,我讚他叻仔。雖然囝囝的成績不是名列前茅, 甚至有時被老師投訴上堂說話太多,不過我諗老師會找頑皮的小朋友做班長,讓他自覺有職責在身便會做好榜樣。由囝囝第一日做班長開始,他每天放學就跟我講 「工作」的細節,例如幫老師拎點名簿、功課簿等等,問他班長臂章在哪裡,他說放了在學校。如是者過了一星期,Anson有日突然同我講:「媽媽,其實我並 無做班長。」我嚇了一跳,問他為何呃我,他說:「因為如果我真的做了班長,你會覺得我好叻,會好開心。」原來囝囝為氹我開心而講大話,令我哭笑不得,唯有 向他解釋:「其實你不應該講大話,因為媽媽知道你講大話會不開心。」
點解講大話:
Anson忖測父母對自己的期望,想刻意迎合以取悅父母。
拆解招數:
●不要指責囝囝講大話,宜先表達諒解,例如說:「我明白你好想做班長,雖然老師無選你做,你好失望……但應該要說真話。」 ●鼓勵囝囝為下次班長選舉而努力做好自己。 ●虛構自己的「功績」,可能基於自尊心和自我形象低,父母應幫助孩子找出自己的優點,建立自信。 專家意見提供:臨床心理學家葉妙妍、健苗軒註冊社工文珮琪
應付父母壓力
●林盛斌 (阿Bob)電視節目主持 ●大女霏霏(4歲) 自從入讀幼稚園之後,太太和我想霏霏學習獨立,開始訓練她自己去便便。媽媽每日都會問霏霏:「今日喺學校有無poo poo(大便)?」有一次,霏霏答:「有呀!嚿poo poo好似隻龜龜咁大!」媽媽覺得奇怪,於是致電老師查問,才知道霏霏那天並沒有便便。被「揭穿」霏霏只是傻笑,我就跟她說:「有就有、無就無,有無都要 話俾媽媽知,不能夠講大話。」她就點頭說「知道」。 又有一日,霏霏放學回家時腳瘀了一塊,霏霏說是被某男同學打傷的。媽媽好緊張,立即打電話問老師。老師卻說:「應該不會,因為那男同學平時好乖好文靜,而 且好少同霏霏接觸。」收線後,媽媽同霏霏講:「如果霏霏無打人,但又俾人鬧,你會唔會唔開心?」然後再問一次是否被男同學打了,霏霏就承認了那男同學並沒 有打她,媽媽沒有再追究瘀青,但一再提醒囡囡不要說謊,「所以霏霏你唔可以講大話,如果男同學無辜俾老師話,他會好慘。」
五招防大話王
1 父母要以身作則,應承小朋友的事情就要做,做錯事亦要承認。 2 透過講故事,自小建立「誠實是美德」的價值觀。 3 跟小朋友保持良好關係,培養他們不論好事壞事都跟父母說。 4 父母和孩子凡事應有商有量和講道理的,太嚴厲會令子女生怯,因害怕被罰而講大話。 5 父母跟其他照顧者之間要保持溝通,管教標準要一致,避免小朋友利用「爸爸話……」、「婆婆話……」等方式來講大話。 資料:提供:臨床心理學家葉妙妍、健苗軒註冊社工文珮琪
點解講大話:
●「便便」事件霏霏可能為應付父母給予的壓力而說謊。 ●「打架」事件,則可能因為她年紀細,未必理解有些言語、行為可能帶來後果。
拆解招數:
●媽媽宜反思霏霏訛稱有便便的原因,會否因平時問得太多?或每次知道囡囡無大便時,出現失望、不開心的表情,令囡囡有壓力。 ●在「打架」事件中,老師沒有親眼目睹經過,媽媽不宜以老師的話下判斷,當事件沒有第三者作證時,父母可向孩子提問事情的細節,如受傷的時間、地點、經過,從中判斷事情的可信性,亦有助解釋問題。 ●媽媽以角色調換的方法,讓囡囡了解被寃枉感受,解釋講大話會連累無辜的男同學,值得參考。 專家意見提供:臨床心理學家葉妙妍、健苗軒註冊社工文珮琪
醒你
專家話,故事可以幫助年紀細的小朋友具體而形象化地明 白道理。「廉政公署德育資源網」提供大量有用教材,例如德育卡通短片、漫畫及電子故事書等,簡單教導誠實廉潔的道理,值得家長參考。網 址:http://www.me.icac.hk。 如何為孩子選好書?如何陪伴孩子閱讀?第一屆「台灣童書節」將於4月20至25日舉行,邀請黃春明、黃羿瓅等多位兒童文學作家來港分享揀童書和親子閱讀經 驗,並推介101本童書,詳情請瀏覽http://www.taiwaninfo.org/childrens_books.htm。 ####

彥妡一直好想電髮,每逢揭雜誌見到有鬈髮模特兒,都會大叫:「我鍾意呀!」訪問當天,彥妡戴起了假髮,對着鏡子滿意地笑。

彥妡揭開手冊同媽媽講:校規根本無寫明不准電髮!其實小學校規一般只概括列明學生應做或可做的事,反而沒清楚寫明什麼事不可以做。

健苗軒註冊社工文珮琪話,不少家長以誇大後果的方法來避免小朋友講大話,例如說「校長會踢你出校」、「警察叔叔會捉你」,反而會令他們過分受驚而缺乏安全感。

葉韻怡話,大仔鈺軒曾經試過瞞住媽媽私自用了學校的退款,不過當他願意坦白承認之後就原諒了他,並告誡他不要再犯,自此他甚少講大話。

想像力豐富的霏霏知道爸媽想她每日有便便,即使無,都話自己便便大如烏龜,令爸媽哭笑不得。

阿Bob細心檢查霏霏腳上的瘀傷,一邊教她誠實的道理。

臨床心理學家葉妙妍指出,小朋友三至四歲開始會講大話,不過由於認知能力未完全發展,多是想到什麼就講,或分不清現實與幻想所致,家長切勿動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