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物知多少
真食物?假食物?!
熱狗、香腸、火腿、可樂、鬆餅、海蜇皮、罐頭食物…,您家的孩子經常吃以上提到的食物嗎?家長請注意!上述這些東西幾乎已經不能算是食物,而是被添加了許多化學物質的“假”食物!
塑化劑事件的爆發,讓家長們不得不更加留意外食的食品添加情況;此外,近來新聞更出現好幾起與食品安全相關的案例。這些一不留意就可能被我們忽略的添加物,到底有哪些相關資訊,是家長可以深入了解的呢?
Class1 保色劑中的磷酸與硝酸鹽類
熱狗、火腿,是許多人早餐裡不可或缺的要角;烤香腸、培根高麗菜更是很多人喜歡在夜市或餐廳裡找尋的菜餚。這類肉品加工品裡,多半添加磷酸鹽或(與)硝酸鹽。
News
日 前台灣癌症基金會舉辦了「蔬果飲食調查報告」記者會,台中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於會中表示,他治療過最年輕的大腸癌病患只有14歲,且開刀4 個月後就病故。這名14歲就大腸癌過世的孩子,父母雙方家族都沒有腸癌病史,推測致癌原因,極可能就是從小到大,天天吃烤香腸,偏愛燒烤食物,幾乎不吃蔬 菜,而烤香腸正是集合高油脂、亞硝酸鹽、動物性蛋白的不利因子。台灣罹患大腸直腸癌人數的增加幅度,連續3年高居所有癌症之冠,而原因中與飲食相關的就占 3成,尤其在高油、亞硝酸鹽類添加物等肉食吃太多,蔬果攝取含量又過少的情況下,產生令人遺憾的結果。
Check
磷 酸鹽(磷酸鹽包括了磷酸鈣、磷酸鉀、磷酸鈉等)事實上在食品添加物裡很常見,攝取過多磷酸鹽時,就會影響鈣質的吸收,像可樂本身就含有碳酸和磷酸,汽水則 只有碳酸,就影響人體吸收鈣質這點來看,則可樂對此影響較大。不過,汽水和可樂含有碳酸、氣多等特點,容易影響消化;糖分很高,也不是非常健康的飲品選 項。
硝酸鹽的毒性比較低,但硝酸鹽容易受細菌分解而變成亞硝酸鹽,而亞硝酸鹽的毒性就高多了。像最近新聞中出現的某一社會案件,就是以亞硝酸鹽做 為毒害案的主角--因為亞硝酸鹽的量如果夠多,就會引起變性血紅素症。一般而言,少量但長期食用含有亞硝酸鹽的食品,較令人擔心的就是容易產生名為「亞硝 胺」的致癌物質,胺從哪裡來?就是來自含有亞硝酸鹽的肉製品(如香腸、火腿、臘肉、培根等等);亞硝胺的產生來自以下幾種情況:
1. 高溫加熱
2. 吃了含有亞硝酸鹽類的食品後,又吃進含有胺類的食品(例如:海產的乾類或零嘴,蝦乾、魚乾、魷魚乾);海產乾富含胺類物質,與含有亞硝酸鹽類的食品合吃,也容易產生亞硝胺
3. 不管是以硝酸鹽或亞硝酸(亞硝酸鹽類)保存的肉品,吃了以後,都可能經由腸胃道的細菌分解而產生亞硝胺
根據前年一項曾發表於國外醫學刊物, 由高雄醫學大學與哈佛大學所作的研究,發現孩童一週若食用(1次或1次以上)含有這類物質的產品,則其得到白血病的風險,會因此增加76%。本土研究也發 現,喜歡吃蔬菜和大豆製品的小朋友,相同情況下得到白血病的風險則會減少50%。所以火腿、臘肉、培根、香腸、熱狗這類的製品,尤其對孩童而言,還是建議 少吃為妙。
亞硝胺還會出現哪種情形呢?一些含有蛋白質且為醃漬的食品,像是大豆(黃豆)豆辦醬、豆腐乳、鹹魚等,因為在醃漬過程中常常會出現粗鹽,粗鹽中就含有硝酸鹽,硝酸鹽經由細菌分解就成為亞硝酸鹽,加上本身含蛋白質,經細菌分解後產生胺,因此兩者相加就會產生亞硝胺。
Hint
該 如何減少亞硝酸鹽釋出呢?長庚腎臟科系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提醒,火腿、臘肉等在烹調前要先煮過;煮過之後可使醃製物的亞硝酸鹽減少,則烹調時形成亞硝胺 的機會就會減少。此外,在吃這些食品的時候,與蔬菜同吃,則可抑制亞硝胺的產生;常聽到的臘肉炒蒜苗就是一例,且臘肉在正式烹調前通常都會先蒸過、煮過, 讓亞硝酸鹽含量減少,再加上蒜苗含有抗氧化物質,對抑制亞硝胺的形成達到雙重的幫助。農委會也曾作過研究,台灣的水果中以番石榴(芭樂)抑制亞硝胺的效果 最好。不過,多吃蔬菜的幫助會更大一些;高雄醫學大學的研究曾指出,多吃蔬菜可降低亞硝胺產生的機率達50%,對小朋友來說,多吃水果時,則同樣的風險並 無降低。
Note
幼兒階段儘量不要去接觸致癌物質,如前述之亞硝酸鹽;燒烤物或油炸物除了油 脂含量較高外,也會讓營養物質變性,使蛋白質類食物中的胺基酸變性成異環胺,異環胺則被認為和大腸癌有關,也會增加乳癌風險。同時,烹飪時將溫度控制在一 般溫度(即100度C,蒸或煮的方式),因為這種方式不會讓蛋白質變性成可能致癌的物質。
Class2 膨鬆劑中的鋁
多年前,鋁鍋因為有釋出鋁質而可能導致引發老年癡呆症的疑慮,一度讓大家談鋁色變。沒想到,很多人愛吃的開胃菜要角--海蜇皮、以及不少人早餐或點心的首選--鬆餅,日前也被驗出含有鋁的成份。
News
消 基會日前至雙北市地區的大賣場、傳統市場、連鎖速食餐廳及咖啡專賣店進行採樣,抽檢15件海蜇皮、10件鬆餅,結果發現,消基會抽樣的10件鬆餅中,除星 巴克樣品未驗出外,其他購自麥當勞、丹堤、怡客、伯朗等9件鬆餅樣本都驗出鋁含量100~500 ppm。消基會警告,倘若攝取過量的含鋁食品,將有失智的危機。 消基會秘書長陳智義指出,在大台北賣場、市場、速食店和咖啡店進行抽樣,其中15件海蜇皮,即使烹煮後,鋁含量還超過五百ppm(parts per million,百萬分之一濃度);至於鬆餅的部分,僅有一件鬆餅未檢出鋁,其餘9件鬆餅的鋁含量則介於100~500 ppm之間。
Check
鋁在食品上的運用很廣,像海蜇皮、鬆餅粉、膨鬆劑或某些奶精,成份裡都可能含有鋁。常用於涼拌菜的 海蜇皮在加工時會添加明礬,而明礬是鋁的複合物;以前對明礬的認識不足,會以明礬來淨水,至今也仍有人會用明礬來洗骯髒的東西,例如用明礬來清洗動物內臟 類的大腸等食物,但其實可用「小蘇打」來取代。
鋁的壞處最主要在於,對腎臟不好的人易造成負擔;對1歲以下、腎臟尚未發育成熟的幼兒而言,也要儘 量避免暴露在含鋁飲食之中。對腎臟好的人來說,其實 99%的鋁都可以藉由身體的正常運作來排泄出去。對腎臟不好的人來說,鋁則容易引起貧血,因為鋁會使鐵質的利用受到干擾;本來人體有一種蛋白質,稱為吸鐵 蛋白質,會將鐵帶到骨髓,以助其造血,若體內的鋁含量太多,則會讓此功能減退,就會出現類似缺鐵性貧血的症狀。不過,鋁在動物實驗上屬於神經毒的元素,還 是建議少吃。除了食品外,有些胃乳片也有很高的鋁含量,儘量少吃這類的胃乳片比較好。有些產品會在成份處標明「鋁」(Alumi/AL.),民眾可多加留 意。
Hint
不管是鋁鍋還是鋁箔紙,都儘量不要用在酸性食物、然後加熱;因為「酸性+熱」, 則器皿中的鋁元素會容易釋出。所以用鋁鍋煮白開水、煮飯其實是安全的,只是要注意不要在食物中加醋、加檸檬酸、加可樂一同烹調。燒烤時若習慣用鋁箔紙以避 免燒焦,則建議用來包裹未調味的食材,等烤熟離火移盤後再去沾調味料。至於鋁對腦細胞是否有影響、或是否會引起老年癡呆症,這在醫學上雖然仍有爭議,不過 擔心的話還是少碰為妙吧!
Class 3 食品中的肉毒桿菌
這回肉毒桿菌不用在美容上!若出現在食物中,很可能會致命!真空包裝、醃漬品,是最可能出現肉毒桿菌的食品,該怎麼選或怎麼吃,才能比較安全?
News
一直以來,出現民眾購買真空包裝豆製品、醃漬食品,在食用後出現視覺障礙、吞嚥困難等疑似肉毒桿菌中毒症狀,甚至死亡的案例可說時有耳聞。這都是肇因於肉毒桿菌!疾病管制局特別提醒,肉毒桿菌屬於厭氧的菌,因此真空包裝食品不等於滅菌食品,建議民眾加熱後再食用。
Check
食品中的肉毒桿菌可能對大家來說較為陌生,林杰樑醫師表示,大家都知道罐頭或瓶蓋若有突起就不要購買,其實,原因就是肉毒桿菌在作怪!以往發生疑似肉毒桿 菌中毒案件調查資料顯示,患者可能攝食的嫌疑食品包括真空包裝豆干製品、塑膠罐裝醃漬蔬菜、醃豬肉及香腸等,原因多因食品處理、裝罐或保存期間殺菌不完 全,肉毒桿菌的孢子在無氧且低酸性的環境中發芽增殖,並產生神經性毒素所導致。
然而,肉毒桿菌最容易為人所忽略的,同時也是最可怕的情況,就是家 中自製醃漬物的製作或保存過程不當所引起的食物中毒。林杰樑醫師很不希望孩童食用需經「長黴程序」而成的醃漬物,如鹹菜、梅乾菜、豆辦醬、豆腐乳,因為經 由長黴程序而來的食品常有黃麴毒素污染之虞,而黃麴毒素本身可能會引起肝硬化、肝炎、肝癌,因而降低我們的免疫力。孩童因為身體的解毒能力不好,所以更應 少吃這類的食品,最好能免則免。家庭醃漬物的種類很多,不管是肉類蔬菜或豆類,其實都是鹼性的,會很容易受到肉毒桿菌的污染;這裡所指的醃漬物,是指醃漬 過程需要好幾個月,甚至隔個冬天的食品(例如韓國泡菜),一般家庭淺醃即食的小菜(例如台式泡菜)則不包含在內。
Hint
不 過,在健康意識抬頭的情況下,醃漬品多半強調不使用高油高糖,這也使得肉毒桿菌更容易滋生。根據國外研究,這種肉毒桿菌70%~80%都是家庭製的醃漬物 所引起的,例如醃山豬肉,或之前新聞中出現的案例也是因為吃了家庭醃製、受肉毒桿菌污染的生薑而釀成悲劇。因此,林杰樑醫師建議,若不想在醃漬品加太多糖 和鹽,就要確定醃漬物是酸性的(pH值4.6以下、或者最好在4.0以下)除了可用市售的石蕊試紙來測試(有些藥局會賣),自己醃製食物時則可加入醋或檸 檬汁,或加化學的檸檬酸,如此才不會長肉毒桿菌。此外,對於不明來源的醃漬物,最好能夠煮沸10分鐘再吃,以破壞肉毒桿菌毒素;而且,若在煮沸過程中出現 任何異味,就不要食用。
所有真空包裝的產品,假設沒有「無菌填充」和「冷藏保存」的話,只要缺少上述任一條件,就不要馬上吃,而是需要先煮沸10 分鐘,才比較安全。若是無菌填充的包裝,要記得檢查上方是否有氣泡、是否有不明有色液體、打開後有無異味,檢查後若無異狀,吃起來才能比較安心。林杰樑醫 師並分析,以下幾種情況,將使肉毒桿菌無法生存:
1. 乾燥時
2. 溫度小於攝氏3度
2. 氧氣大於2%以上
3. pH值小於4.6%
4. 高鹽高糖保存
行政院衛生署則建議,要防止中毒事件,有以下幾點需留意:
1. 勿購買或食用來路不明的罐頭,或真空包裝常溫儲存的非乾燥食品。
2. 選購罐頭食品要注意有效期限與罐頭外觀的完整性。
3. 家庭於醃製或保存食品時,應將食物煮沸至少3分鐘且要攪拌,或將pH 值控制在4.5以下。
4. 食用真空包裝的煙燻或醃製食品,在食用前最好能充分加熱。
Class4 防腐劑&色素
防腐劑和色素用於食品的廣泛度相當驚人!人工色素可使食物保色或改色,有的甚至可能引起孩童過動;有的防腐劑則會引起過敏。
News
衛生署在海關抽驗發現,中國進口的可口可樂ZERO PM濃縮原液主劑飲料配料中驗出違規防腐劑「對羥基苯甲酸甲酯」,也驗出該原液中另外兩種防腐劑含量也超標,衛生署已下令禁止該批可樂原液進口。
國內規定,該防腐劑不能添加於碳酸飲料內,另外也驗出兩種防腐劑「苯甲酸」、「己二烯酸」也超標。按照規定,苯甲酸含量每公斤不得超過0.6公克,該批原液含有0.862公克;己二烯酸每公斤不得超過0.5公克,這件達1.595公克,超標兩倍多。
衛 生署指出,「苯甲酸」、「己二烯酸」是可添加於碳酸飲料的合法食品添加物,而「對羥基苯甲酸甲酯」雖然是合法食品添加物,可用於碳酸飲料以外其他飲料,以 及豆皮、豆乾、醬油、鮮果與果菜外皮,但因碳酸飲料業者未向衛生署申請,所以不得檢出「對羥基苯甲酸甲酯」。 台灣可口可樂表示,各國對羥基苯甲酸甲酯成分規定不同,這批並非台灣可口可樂公司採購,而是其他國家所購買,不小心誤送到台灣。
Check
從 這1、2年消基會檢測的食品當中,蛋餅、蘿蔔糕、可樂原液、蒟蒻、芋圓類產品都曾被點名含有過量防腐劑。雖然,加了防腐劑的東西不會有肉毒桿菌,但壞處 是,即使是法定用量,對孩童來說也可能產生不良影響。林杰樑醫師指出,常見的防腐劑己二烯酸與苯甲酸都容易引起小朋友的過敏反應(如異味性皮膚炎、氣喘發 作等,以皮膚過敏的形式最常見);對幼兒來說,接觸到苯甲酸更為不妥。在動物實驗上,兩者都會引起食慾不振。而「苯甲酸鹽」被添加在許多零食裡,這種防腐 劑容易引起生長遲緩,家長們更需留意。林杰樑醫師在此特別提醒,孕婦為了肚子裡的寶寶也要慎選食物,含有防腐劑的食品也儘量少吃。
News
消基會於近日檢驗商品圖示或文字是否吻合時發現,有3件樣品於品名中點出「草莓」,但實際上經檢視標示後,發現業者並未標明使用了草莓:「固力果草莓優格 捲心餅」在標示中並無任何草莓添加,其草莓味應是來自標示出的「香料」;「草莓夾心麵包」標示中出現草莓醬(食用色素紅色6號),未標明使用草莓果實或草 莓醬,以致於無法判別是否含有草莓原料;「百琪草莓棒」在標示中使用了香料與食用天然色素,無其他與草莓有關的成分。
另外,4件樣品於包裝上印有 新鮮水果圖案,也直接在品名中點出水果名稱,但經細看標示後,卻發現這些產品都沒有添加果肉或果汁:「盛香珍芒果布丁」,成分中完全無標示使用芒果肉或芒 果汁,僅有香料與食用色素黃色4號、5號;「晶晶荔枝椰果果凍」在包裝上印有大量新鮮荔枝圖案,但成分中並無使用荔枝,僅標示「天然香精(荔枝)」;15 號「義美葡萄冰棒」並未使用葡萄汁或果肉,而是在標示中點出「香料(葡萄)」;「活性乳酸菌發酵乳(蘋果)」,其標示中並無任何與蘋果有關的成分,其蘋果 味應是來自標示中出現的「天然香料」。消基會認為,業者應在包裝明顯處與品名標示處,註明屬「芒果口味」或「葡萄口味」等,才不會誤導消費者。
Check
例 如有些人工色素對小朋友來說特別不好,像藍色1號容易引發過敏;黃色4號、5號,紅色6號、40號,則容易引起小朋友的過動。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 (FDA)就規定,產品中若添加黃色4號、5號就要加註「可能使孩子過動」的警語。過動會使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以致影響學習,卻很少人將之與每天吃的東 西作聯想。《最敢揭發加工食品的真相報告》一書中指出,很多孩子在出生後的幾年裡,都在忍受許多不必要的症狀和疾病:中耳炎、感冒、皮疹、行為障礙、消化 功能紊亂等都被點名。另外,林杰樑醫師也建議孩童最好不要飲用含有咖啡因的東西,例如茶、可樂及咖啡等,巧克力也含有咖啡因,所以也需要限制攝取量,否則 夜晚容易睡不著。
Clss5 此糖非彼糖
人工糖分的添加常出現在強調零熱量的食品當中;有個人工甜味劑甚至有毒性,日前竟然爆發某豆漿業者在豆漿中添加甜精代替砂糖。
News
新 北市衛生局6月份針對市內傳統市場、早餐店及連鎖餐飲業等,進行豆漿抽驗,檢驗項目為防腐劑(己二烯酸、去水醋酸及苯甲酸)及甜味劑(糖精及環己基代磺醯 胺酸鹽),檢驗結果15件中有1家深坑早餐店的豆漿檢出違法添加甜精,違規添加的製造業者,將依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15萬以下罰鍰。 衛生局也提醒消費者,豆漿富含蛋白質及水分,容易酸壞,民眾購買後不要置放太久,沒有馬上喝完的,要冰在冷藏低於7度c的環境中,以免變質。
Check
甜 精是一種人造甜味劑,甜度比一般蔗糖高約30到40倍,所以常被添加在梅子或是李子類的蜜餞產品,但豆漿內絕不可添加;而根據衛生署「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 及限量」規定,甜精可用在瓜子及蜜餞用量在1.0g/Kg以下,碳酸飲料是0.2 g/Kg以下;過量的甜精會引起口乾、腸胃道不適、噁心及嘔吐,長期食用更可能致癌。林杰樑醫師指出,甜精的毒性比糖精更強,在法定使用上的規定很嚴格, 只限於使用在蜜餞和碳酸飲料,能添加的量也比糖精來得少。現在原物料上漲,有些業者為了節省糖的成本而選擇使用甜精,對消費者的健康來說實在很沒保障。
此 外,大部分的人對於糖分來源侷限在糖果和蛋糕等甜食上;不過,每天吃糖可能讓人體力欠佳。別忘了,許多精製食品裡都含有糖,包括了以精製麵粉製成的麵包、 麵條等,還有果醬和含糖優酪乳,飲料中含有的高果糖玉米糖漿也是糖量驚人。對於這些有額外添加糖分的食品,在食用時更應注意攝取量;若是化學人工的糖分來 源,最好還是不吃或少吃。
Class6 遠離加工物
「成份標示」代表著進步、「現代化」,也代表著食物由原始演變到加工的歷程。到底這樣的現代化是好是壞?現代爸媽可要睜大眼睛,用心想想。
cause&effect
《最 敢揭發加工食品的真相報告》一書提醒,天然與新鮮的食物,本身含有的養分屬於完整無缺的狀態,包含所有原始的酵素、生命力和營養,因此對人體有維持、強健 和滋養的作用。相較於新鮮食物,加工食品已經失去許多、有時甚至是全部的重要元素,以至於它們不但無法提供完整的營養,還需要身體用加倍的氣力去處理它 們,反而間接掠奪了身體中的養分,導致身體衰竭或退化。
儘量吃生鮮食物,不吃加工品;多吃新鮮蔬果,果汁則要現打(最好自己打、打完後儘速飲用),超商內買到的果汁常常不是百分之百的純果汁,若是百分之百的,也有可能被添加防腐劑,所以審視標示是很重要的。林杰樑醫師衷心建議,「為了保護身體,標示要看清楚。」
很 多時候,我們會被加工食品上的標籤誤導,但其實不少加工品已失去大部分對身體有益的酵素和纖維質,而且,很多大品牌的加工食品也都含有化學添加劑,即使符 合法定含量,但仍含有毒性,若不謹慎食用,很容易引發許多症狀和疾病。誠如《最敢揭發加工食品的真相報告》書封上一針見血的文字:「現代人吃進肚子裡的東 西大部分都不是食物,而是被分解、合成、再製,以及添加許多化學物質的假食物。」這種食物是否跟飼料沒什麼兩樣?儘量讓孩子遠離加工品,也許才是上上策!
林杰樑
現職:長庚腎臟科系臨床毒物科主任、長庚腎臟科系教授
長庚大學醫學院教授、教育部部定教授
學歷:台北醫學院
經歷:長庚腎臟科研究員
長庚腎臟科系主治醫師
參考資料/
行政院衛生署網站
《最敢揭發加工食品的真相報告》台灣廣廈出版
熱狗、香腸、火腿、可樂、鬆餅、海蜇皮、罐頭食物…,您家的孩子經常吃以上提到的食物嗎?家長請注意!上述這些東西幾乎已經不能算是食物,而是被添加了許多化學物質的“假”食物!
塑化劑事件的爆發,讓家長們不得不更加留意外食的食品添加情況;此外,近來新聞更出現好幾起與食品安全相關的案例。這些一不留意就可能被我們忽略的添加物,到底有哪些相關資訊,是家長可以深入了解的呢?
Class1 保色劑中的磷酸與硝酸鹽類
熱狗、火腿,是許多人早餐裡不可或缺的要角;烤香腸、培根高麗菜更是很多人喜歡在夜市或餐廳裡找尋的菜餚。這類肉品加工品裡,多半添加磷酸鹽或(與)硝酸鹽。
News
日 前台灣癌症基金會舉辦了「蔬果飲食調查報告」記者會,台中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於會中表示,他治療過最年輕的大腸癌病患只有14歲,且開刀4 個月後就病故。這名14歲就大腸癌過世的孩子,父母雙方家族都沒有腸癌病史,推測致癌原因,極可能就是從小到大,天天吃烤香腸,偏愛燒烤食物,幾乎不吃蔬 菜,而烤香腸正是集合高油脂、亞硝酸鹽、動物性蛋白的不利因子。台灣罹患大腸直腸癌人數的增加幅度,連續3年高居所有癌症之冠,而原因中與飲食相關的就占 3成,尤其在高油、亞硝酸鹽類添加物等肉食吃太多,蔬果攝取含量又過少的情況下,產生令人遺憾的結果。
Check
磷 酸鹽(磷酸鹽包括了磷酸鈣、磷酸鉀、磷酸鈉等)事實上在食品添加物裡很常見,攝取過多磷酸鹽時,就會影響鈣質的吸收,像可樂本身就含有碳酸和磷酸,汽水則 只有碳酸,就影響人體吸收鈣質這點來看,則可樂對此影響較大。不過,汽水和可樂含有碳酸、氣多等特點,容易影響消化;糖分很高,也不是非常健康的飲品選 項。
硝酸鹽的毒性比較低,但硝酸鹽容易受細菌分解而變成亞硝酸鹽,而亞硝酸鹽的毒性就高多了。像最近新聞中出現的某一社會案件,就是以亞硝酸鹽做 為毒害案的主角--因為亞硝酸鹽的量如果夠多,就會引起變性血紅素症。一般而言,少量但長期食用含有亞硝酸鹽的食品,較令人擔心的就是容易產生名為「亞硝 胺」的致癌物質,胺從哪裡來?就是來自含有亞硝酸鹽的肉製品(如香腸、火腿、臘肉、培根等等);亞硝胺的產生來自以下幾種情況:
1. 高溫加熱
2. 吃了含有亞硝酸鹽類的食品後,又吃進含有胺類的食品(例如:海產的乾類或零嘴,蝦乾、魚乾、魷魚乾);海產乾富含胺類物質,與含有亞硝酸鹽類的食品合吃,也容易產生亞硝胺
3. 不管是以硝酸鹽或亞硝酸(亞硝酸鹽類)保存的肉品,吃了以後,都可能經由腸胃道的細菌分解而產生亞硝胺
根據前年一項曾發表於國外醫學刊物, 由高雄醫學大學與哈佛大學所作的研究,發現孩童一週若食用(1次或1次以上)含有這類物質的產品,則其得到白血病的風險,會因此增加76%。本土研究也發 現,喜歡吃蔬菜和大豆製品的小朋友,相同情況下得到白血病的風險則會減少50%。所以火腿、臘肉、培根、香腸、熱狗這類的製品,尤其對孩童而言,還是建議 少吃為妙。
亞硝胺還會出現哪種情形呢?一些含有蛋白質且為醃漬的食品,像是大豆(黃豆)豆辦醬、豆腐乳、鹹魚等,因為在醃漬過程中常常會出現粗鹽,粗鹽中就含有硝酸鹽,硝酸鹽經由細菌分解就成為亞硝酸鹽,加上本身含蛋白質,經細菌分解後產生胺,因此兩者相加就會產生亞硝胺。
Hint
該 如何減少亞硝酸鹽釋出呢?長庚腎臟科系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提醒,火腿、臘肉等在烹調前要先煮過;煮過之後可使醃製物的亞硝酸鹽減少,則烹調時形成亞硝胺 的機會就會減少。此外,在吃這些食品的時候,與蔬菜同吃,則可抑制亞硝胺的產生;常聽到的臘肉炒蒜苗就是一例,且臘肉在正式烹調前通常都會先蒸過、煮過, 讓亞硝酸鹽含量減少,再加上蒜苗含有抗氧化物質,對抑制亞硝胺的形成達到雙重的幫助。農委會也曾作過研究,台灣的水果中以番石榴(芭樂)抑制亞硝胺的效果 最好。不過,多吃蔬菜的幫助會更大一些;高雄醫學大學的研究曾指出,多吃蔬菜可降低亞硝胺產生的機率達50%,對小朋友來說,多吃水果時,則同樣的風險並 無降低。
Note
幼兒階段儘量不要去接觸致癌物質,如前述之亞硝酸鹽;燒烤物或油炸物除了油 脂含量較高外,也會讓營養物質變性,使蛋白質類食物中的胺基酸變性成異環胺,異環胺則被認為和大腸癌有關,也會增加乳癌風險。同時,烹飪時將溫度控制在一 般溫度(即100度C,蒸或煮的方式),因為這種方式不會讓蛋白質變性成可能致癌的物質。
Class2 膨鬆劑中的鋁
多年前,鋁鍋因為有釋出鋁質而可能導致引發老年癡呆症的疑慮,一度讓大家談鋁色變。沒想到,很多人愛吃的開胃菜要角--海蜇皮、以及不少人早餐或點心的首選--鬆餅,日前也被驗出含有鋁的成份。
News
消 基會日前至雙北市地區的大賣場、傳統市場、連鎖速食餐廳及咖啡專賣店進行採樣,抽檢15件海蜇皮、10件鬆餅,結果發現,消基會抽樣的10件鬆餅中,除星 巴克樣品未驗出外,其他購自麥當勞、丹堤、怡客、伯朗等9件鬆餅樣本都驗出鋁含量100~500 ppm。消基會警告,倘若攝取過量的含鋁食品,將有失智的危機。 消基會秘書長陳智義指出,在大台北賣場、市場、速食店和咖啡店進行抽樣,其中15件海蜇皮,即使烹煮後,鋁含量還超過五百ppm(parts per million,百萬分之一濃度);至於鬆餅的部分,僅有一件鬆餅未檢出鋁,其餘9件鬆餅的鋁含量則介於100~500 ppm之間。
Check
鋁在食品上的運用很廣,像海蜇皮、鬆餅粉、膨鬆劑或某些奶精,成份裡都可能含有鋁。常用於涼拌菜的 海蜇皮在加工時會添加明礬,而明礬是鋁的複合物;以前對明礬的認識不足,會以明礬來淨水,至今也仍有人會用明礬來洗骯髒的東西,例如用明礬來清洗動物內臟 類的大腸等食物,但其實可用「小蘇打」來取代。
鋁的壞處最主要在於,對腎臟不好的人易造成負擔;對1歲以下、腎臟尚未發育成熟的幼兒而言,也要儘 量避免暴露在含鋁飲食之中。對腎臟好的人來說,其實 99%的鋁都可以藉由身體的正常運作來排泄出去。對腎臟不好的人來說,鋁則容易引起貧血,因為鋁會使鐵質的利用受到干擾;本來人體有一種蛋白質,稱為吸鐵 蛋白質,會將鐵帶到骨髓,以助其造血,若體內的鋁含量太多,則會讓此功能減退,就會出現類似缺鐵性貧血的症狀。不過,鋁在動物實驗上屬於神經毒的元素,還 是建議少吃。除了食品外,有些胃乳片也有很高的鋁含量,儘量少吃這類的胃乳片比較好。有些產品會在成份處標明「鋁」(Alumi/AL.),民眾可多加留 意。
Hint
不管是鋁鍋還是鋁箔紙,都儘量不要用在酸性食物、然後加熱;因為「酸性+熱」, 則器皿中的鋁元素會容易釋出。所以用鋁鍋煮白開水、煮飯其實是安全的,只是要注意不要在食物中加醋、加檸檬酸、加可樂一同烹調。燒烤時若習慣用鋁箔紙以避 免燒焦,則建議用來包裹未調味的食材,等烤熟離火移盤後再去沾調味料。至於鋁對腦細胞是否有影響、或是否會引起老年癡呆症,這在醫學上雖然仍有爭議,不過 擔心的話還是少碰為妙吧!
Class 3 食品中的肉毒桿菌
這回肉毒桿菌不用在美容上!若出現在食物中,很可能會致命!真空包裝、醃漬品,是最可能出現肉毒桿菌的食品,該怎麼選或怎麼吃,才能比較安全?
News
一直以來,出現民眾購買真空包裝豆製品、醃漬食品,在食用後出現視覺障礙、吞嚥困難等疑似肉毒桿菌中毒症狀,甚至死亡的案例可說時有耳聞。這都是肇因於肉毒桿菌!疾病管制局特別提醒,肉毒桿菌屬於厭氧的菌,因此真空包裝食品不等於滅菌食品,建議民眾加熱後再食用。
Check
食品中的肉毒桿菌可能對大家來說較為陌生,林杰樑醫師表示,大家都知道罐頭或瓶蓋若有突起就不要購買,其實,原因就是肉毒桿菌在作怪!以往發生疑似肉毒桿 菌中毒案件調查資料顯示,患者可能攝食的嫌疑食品包括真空包裝豆干製品、塑膠罐裝醃漬蔬菜、醃豬肉及香腸等,原因多因食品處理、裝罐或保存期間殺菌不完 全,肉毒桿菌的孢子在無氧且低酸性的環境中發芽增殖,並產生神經性毒素所導致。
然而,肉毒桿菌最容易為人所忽略的,同時也是最可怕的情況,就是家 中自製醃漬物的製作或保存過程不當所引起的食物中毒。林杰樑醫師很不希望孩童食用需經「長黴程序」而成的醃漬物,如鹹菜、梅乾菜、豆辦醬、豆腐乳,因為經 由長黴程序而來的食品常有黃麴毒素污染之虞,而黃麴毒素本身可能會引起肝硬化、肝炎、肝癌,因而降低我們的免疫力。孩童因為身體的解毒能力不好,所以更應 少吃這類的食品,最好能免則免。家庭醃漬物的種類很多,不管是肉類蔬菜或豆類,其實都是鹼性的,會很容易受到肉毒桿菌的污染;這裡所指的醃漬物,是指醃漬 過程需要好幾個月,甚至隔個冬天的食品(例如韓國泡菜),一般家庭淺醃即食的小菜(例如台式泡菜)則不包含在內。
Hint
不 過,在健康意識抬頭的情況下,醃漬品多半強調不使用高油高糖,這也使得肉毒桿菌更容易滋生。根據國外研究,這種肉毒桿菌70%~80%都是家庭製的醃漬物 所引起的,例如醃山豬肉,或之前新聞中出現的案例也是因為吃了家庭醃製、受肉毒桿菌污染的生薑而釀成悲劇。因此,林杰樑醫師建議,若不想在醃漬品加太多糖 和鹽,就要確定醃漬物是酸性的(pH值4.6以下、或者最好在4.0以下)除了可用市售的石蕊試紙來測試(有些藥局會賣),自己醃製食物時則可加入醋或檸 檬汁,或加化學的檸檬酸,如此才不會長肉毒桿菌。此外,對於不明來源的醃漬物,最好能夠煮沸10分鐘再吃,以破壞肉毒桿菌毒素;而且,若在煮沸過程中出現 任何異味,就不要食用。
所有真空包裝的產品,假設沒有「無菌填充」和「冷藏保存」的話,只要缺少上述任一條件,就不要馬上吃,而是需要先煮沸10 分鐘,才比較安全。若是無菌填充的包裝,要記得檢查上方是否有氣泡、是否有不明有色液體、打開後有無異味,檢查後若無異狀,吃起來才能比較安心。林杰樑醫 師並分析,以下幾種情況,將使肉毒桿菌無法生存:
1. 乾燥時
2. 溫度小於攝氏3度
2. 氧氣大於2%以上
3. pH值小於4.6%
4. 高鹽高糖保存
行政院衛生署則建議,要防止中毒事件,有以下幾點需留意:
1. 勿購買或食用來路不明的罐頭,或真空包裝常溫儲存的非乾燥食品。
2. 選購罐頭食品要注意有效期限與罐頭外觀的完整性。
3. 家庭於醃製或保存食品時,應將食物煮沸至少3分鐘且要攪拌,或將pH 值控制在4.5以下。
4. 食用真空包裝的煙燻或醃製食品,在食用前最好能充分加熱。
Class4 防腐劑&色素
防腐劑和色素用於食品的廣泛度相當驚人!人工色素可使食物保色或改色,有的甚至可能引起孩童過動;有的防腐劑則會引起過敏。
News
衛生署在海關抽驗發現,中國進口的可口可樂ZERO PM濃縮原液主劑飲料配料中驗出違規防腐劑「對羥基苯甲酸甲酯」,也驗出該原液中另外兩種防腐劑含量也超標,衛生署已下令禁止該批可樂原液進口。
國內規定,該防腐劑不能添加於碳酸飲料內,另外也驗出兩種防腐劑「苯甲酸」、「己二烯酸」也超標。按照規定,苯甲酸含量每公斤不得超過0.6公克,該批原液含有0.862公克;己二烯酸每公斤不得超過0.5公克,這件達1.595公克,超標兩倍多。
衛 生署指出,「苯甲酸」、「己二烯酸」是可添加於碳酸飲料的合法食品添加物,而「對羥基苯甲酸甲酯」雖然是合法食品添加物,可用於碳酸飲料以外其他飲料,以 及豆皮、豆乾、醬油、鮮果與果菜外皮,但因碳酸飲料業者未向衛生署申請,所以不得檢出「對羥基苯甲酸甲酯」。 台灣可口可樂表示,各國對羥基苯甲酸甲酯成分規定不同,這批並非台灣可口可樂公司採購,而是其他國家所購買,不小心誤送到台灣。
Check
從 這1、2年消基會檢測的食品當中,蛋餅、蘿蔔糕、可樂原液、蒟蒻、芋圓類產品都曾被點名含有過量防腐劑。雖然,加了防腐劑的東西不會有肉毒桿菌,但壞處 是,即使是法定用量,對孩童來說也可能產生不良影響。林杰樑醫師指出,常見的防腐劑己二烯酸與苯甲酸都容易引起小朋友的過敏反應(如異味性皮膚炎、氣喘發 作等,以皮膚過敏的形式最常見);對幼兒來說,接觸到苯甲酸更為不妥。在動物實驗上,兩者都會引起食慾不振。而「苯甲酸鹽」被添加在許多零食裡,這種防腐 劑容易引起生長遲緩,家長們更需留意。林杰樑醫師在此特別提醒,孕婦為了肚子裡的寶寶也要慎選食物,含有防腐劑的食品也儘量少吃。
News
消基會於近日檢驗商品圖示或文字是否吻合時發現,有3件樣品於品名中點出「草莓」,但實際上經檢視標示後,發現業者並未標明使用了草莓:「固力果草莓優格 捲心餅」在標示中並無任何草莓添加,其草莓味應是來自標示出的「香料」;「草莓夾心麵包」標示中出現草莓醬(食用色素紅色6號),未標明使用草莓果實或草 莓醬,以致於無法判別是否含有草莓原料;「百琪草莓棒」在標示中使用了香料與食用天然色素,無其他與草莓有關的成分。
另外,4件樣品於包裝上印有 新鮮水果圖案,也直接在品名中點出水果名稱,但經細看標示後,卻發現這些產品都沒有添加果肉或果汁:「盛香珍芒果布丁」,成分中完全無標示使用芒果肉或芒 果汁,僅有香料與食用色素黃色4號、5號;「晶晶荔枝椰果果凍」在包裝上印有大量新鮮荔枝圖案,但成分中並無使用荔枝,僅標示「天然香精(荔枝)」;15 號「義美葡萄冰棒」並未使用葡萄汁或果肉,而是在標示中點出「香料(葡萄)」;「活性乳酸菌發酵乳(蘋果)」,其標示中並無任何與蘋果有關的成分,其蘋果 味應是來自標示中出現的「天然香料」。消基會認為,業者應在包裝明顯處與品名標示處,註明屬「芒果口味」或「葡萄口味」等,才不會誤導消費者。
Check
例 如有些人工色素對小朋友來說特別不好,像藍色1號容易引發過敏;黃色4號、5號,紅色6號、40號,則容易引起小朋友的過動。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 (FDA)就規定,產品中若添加黃色4號、5號就要加註「可能使孩子過動」的警語。過動會使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以致影響學習,卻很少人將之與每天吃的東 西作聯想。《最敢揭發加工食品的真相報告》一書中指出,很多孩子在出生後的幾年裡,都在忍受許多不必要的症狀和疾病:中耳炎、感冒、皮疹、行為障礙、消化 功能紊亂等都被點名。另外,林杰樑醫師也建議孩童最好不要飲用含有咖啡因的東西,例如茶、可樂及咖啡等,巧克力也含有咖啡因,所以也需要限制攝取量,否則 夜晚容易睡不著。
Clss5 此糖非彼糖
人工糖分的添加常出現在強調零熱量的食品當中;有個人工甜味劑甚至有毒性,日前竟然爆發某豆漿業者在豆漿中添加甜精代替砂糖。
News
新 北市衛生局6月份針對市內傳統市場、早餐店及連鎖餐飲業等,進行豆漿抽驗,檢驗項目為防腐劑(己二烯酸、去水醋酸及苯甲酸)及甜味劑(糖精及環己基代磺醯 胺酸鹽),檢驗結果15件中有1家深坑早餐店的豆漿檢出違法添加甜精,違規添加的製造業者,將依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15萬以下罰鍰。 衛生局也提醒消費者,豆漿富含蛋白質及水分,容易酸壞,民眾購買後不要置放太久,沒有馬上喝完的,要冰在冷藏低於7度c的環境中,以免變質。
Check
甜 精是一種人造甜味劑,甜度比一般蔗糖高約30到40倍,所以常被添加在梅子或是李子類的蜜餞產品,但豆漿內絕不可添加;而根據衛生署「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 及限量」規定,甜精可用在瓜子及蜜餞用量在1.0g/Kg以下,碳酸飲料是0.2 g/Kg以下;過量的甜精會引起口乾、腸胃道不適、噁心及嘔吐,長期食用更可能致癌。林杰樑醫師指出,甜精的毒性比糖精更強,在法定使用上的規定很嚴格, 只限於使用在蜜餞和碳酸飲料,能添加的量也比糖精來得少。現在原物料上漲,有些業者為了節省糖的成本而選擇使用甜精,對消費者的健康來說實在很沒保障。
此 外,大部分的人對於糖分來源侷限在糖果和蛋糕等甜食上;不過,每天吃糖可能讓人體力欠佳。別忘了,許多精製食品裡都含有糖,包括了以精製麵粉製成的麵包、 麵條等,還有果醬和含糖優酪乳,飲料中含有的高果糖玉米糖漿也是糖量驚人。對於這些有額外添加糖分的食品,在食用時更應注意攝取量;若是化學人工的糖分來 源,最好還是不吃或少吃。
Class6 遠離加工物
「成份標示」代表著進步、「現代化」,也代表著食物由原始演變到加工的歷程。到底這樣的現代化是好是壞?現代爸媽可要睜大眼睛,用心想想。
cause&effect
《最 敢揭發加工食品的真相報告》一書提醒,天然與新鮮的食物,本身含有的養分屬於完整無缺的狀態,包含所有原始的酵素、生命力和營養,因此對人體有維持、強健 和滋養的作用。相較於新鮮食物,加工食品已經失去許多、有時甚至是全部的重要元素,以至於它們不但無法提供完整的營養,還需要身體用加倍的氣力去處理它 們,反而間接掠奪了身體中的養分,導致身體衰竭或退化。
儘量吃生鮮食物,不吃加工品;多吃新鮮蔬果,果汁則要現打(最好自己打、打完後儘速飲用),超商內買到的果汁常常不是百分之百的純果汁,若是百分之百的,也有可能被添加防腐劑,所以審視標示是很重要的。林杰樑醫師衷心建議,「為了保護身體,標示要看清楚。」
很 多時候,我們會被加工食品上的標籤誤導,但其實不少加工品已失去大部分對身體有益的酵素和纖維質,而且,很多大品牌的加工食品也都含有化學添加劑,即使符 合法定含量,但仍含有毒性,若不謹慎食用,很容易引發許多症狀和疾病。誠如《最敢揭發加工食品的真相報告》書封上一針見血的文字:「現代人吃進肚子裡的東 西大部分都不是食物,而是被分解、合成、再製,以及添加許多化學物質的假食物。」這種食物是否跟飼料沒什麼兩樣?儘量讓孩子遠離加工品,也許才是上上策!
林杰樑
現職:長庚腎臟科系臨床毒物科主任、長庚腎臟科系教授
長庚大學醫學院教授、教育部部定教授
學歷:台北醫學院
經歷:長庚腎臟科研究員
長庚腎臟科系主治醫師
參考資料/
行政院衛生署網站
《最敢揭發加工食品的真相報告》台灣廣廈出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