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ica M誘惑
手機、單反相機愈出愈勁,幾乎任何人都可以影到質素不錯的相片。
但對於真正的攝影迷來講,點都要擁有一部 Leica,先稱得上是攝影達人。
當中 Leica M系列,部部 Made in Germany,全人手打磨、裝嵌,製作過程一絲不苟,相機已同追求高質素之道掛鈎,難怪福山雅治、 Brad Pitt、 Christian Bale及周潤發等型男都鍾情 Leica M。
識得玩,不單只可以提升品味,仲可以保值,無得輸。
但對於真正的攝影迷來講,點都要擁有一部 Leica,先稱得上是攝影達人。
當中 Leica M系列,部部 Made in Germany,全人手打磨、裝嵌,製作過程一絲不苟,相機已同追求高質素之道掛鈎,難怪福山雅治、 Brad Pitt、 Christian Bale及周潤發等型男都鍾情 Leica M。
識得玩,不單只可以提升品味,仲可以保值,無得輸。
Leica MP
1960年左右生產的經典機款, MP意思為「 M for Professional」,最大特徵有專為記者而設的手動快速上片底蓋。由於產量不多,所以極具收藏價值。早前於香港拍賣會中, Leica MP就以$826,000成交價售出。
M味道
Leica一百年來推出多個相機系列,其中有可更換螺絲鏡頭系列、單鏡反光 R系列、數碼單反 S系列以及 M系列。不過,問十個 Leica fans,九個都會話 M系才是神級,皆因機身設計夠 classic,而且以換鏡相機來講,機身細部,拎出街非常型格。
玩得 Leica,就是追求相片的「顆粒」味道,無論用菲林機抑或新數碼相機,拍攝黑白或彩色相片,對比度、銳利度十足,令影像感覺真實,好有「立體感」,一般相機做不到同樣的感覺。
玩得 Leica,就是追求相片的「顆粒」味道,無論用菲林機抑或新數碼相機,拍攝黑白或彩色相片,對比度、銳利度十足,令影像感覺真實,好有「立體感」,一般相機做不到同樣的感覺。
M神話
第一部 Leica相機( Ur-Leica)早於 1913年面世,之後推出過多款可換鏡頭款式,例如 Leica I、 II、 IIIg等,其中於 1954年首次在德國 Fotokina展覽會發布的第一代 M系相機「 M3」最受歡迎,其後直至 1966年間總共生產多達 22萬部,銷量相當驚人。直至 2003年, Leica推出最後一款以菲林拍攝的 M7相機,加入不少電子輔助功能,例如電子快門及光圈優先拍攝模式,將 M系相機數碼化。
真 正完全數碼化的 M系相機,就是於 2006年推出的 M8,雖然影像質素不錯,但仍有一些不足,由於它配搭的 APS-H感光元件較 35mm菲林底片細一點( APS-H尺寸為 27× 18mm, 35mm菲林為 36× 24mm),所以鏡頭焦距需要乘大 1.33倍,以 35mm焦距鏡頭為例,實際焦距會變成約 46mm。直至 2009年推出全片幅感光元件的 M9,接駁鏡頭就再沒有焦距倍大問題。而上年年尾推出自家首部加入拍片功能的 Leica M,到現在仍然因為產量不足,由原價六萬幾炒上八萬幾,甚為搶手。
M鏡群
不單機身各有故事,鏡頭亦有不少學問。 Leica熱門鏡頭主要是 35mm以及 50mm焦距為主,但不同大細光圈、以及不同年代推出的鏡頭,拍攝效果都有好大分別,要逐支細心研究,先可摸通其個性。例 如 Leica鏡頭組最出名的 Summicron 35mm F2鏡頭「三姊妹」,各具特色:第一代由八片鏡片製成,俗稱「八枚玉」(「八妹」),用上極高質素的螢石鏡片,雖然顏色偏淡,但成像質素十分高, Leica fans特別推崇;第二代為節省成本將鏡片數量減至六片,俗稱「六枚玉」(「六妹」),影像質素差一點,但勝在售價平,新手必玩;第三代改良至七片鏡片 組,俗稱「七枚玉」(「七妹」),光學及散景表現非常突出,被 fans稱之為「散景王」。
Leica由來
今年剛好是 Leica第一台相機 100周年紀念,當年是由
Leitz光學工廠( Ernst Leitz Optische Werke)一位機械工程師 Oskar
Barnack所研發。由於他見當時相機笨重,需要腳架固定先可以拍攝,難以流動拍攝,所以他以 35mm影片攝錄機為基本,於
1913年研發出第一台擁有固定 42mm鏡頭焦距的輕便菲林相機 Ur-Leica。而 Leica的名字,是由 Leitz以及
Camera兩字合併而成。
要識名詞
玩相機而不識 Leica,抵打;就算無 Leica,都要認識以下基本術語,以免同攝影迷吹水時𤓓爆。連動測距( Rangefinder)
相機並非透過鏡頭取景,而是另設觀景器,透過三角測距原理決定對焦距離,再以重疊兩個影像來對焦, Leica之中只有古董螺絲鏡頭系列及 M系列相機才使用的手動對焦系統。
Leitz Wetzlar
位於德國 Wetzlar的光學工廠,研發 Leica相機,八十年代改名為 Leica。
Black paint
以前 Leica相機會給予前線軍人及記者使用,為防戰場因相機反光洩露行蹤,出廠時機身會塗上黑色油漆。由於這些 Black paint版本數量不多,所以價值比一般銀色版高幾倍。
Made in Canada
七十年代, Leica曾經在加拿大設立 Midland Elcan工廠,原因是有傳當年加拿大出產質量非常高的「螢石」(製作鏡頭主要原料之一),不過因為禁止出口, Leica先在當地設廠生產鏡頭。 1998年賣掉加拿大工廠後,就回復到只得 Made in Germany。
七十年代, Leica曾經在加拿大設立 Midland Elcan工廠,原因是有傳當年加拿大出產質量非常高的「螢石」(製作鏡頭主要原料之一),不過因為禁止出口, Leica先在當地設廠生產鏡頭。 1998年賣掉加拿大工廠後,就回復到只得 Made in Germany。
識搵參考
想研究 Leica, Edison建議上討論區爬文,再參考三本由知名 Leica鑑定專家「 James L. Lager」所編寫的天書《 Leica An Illustrated History Vol I、 II、 III》(整套網上約售$5,000),就可成為 Leica達人。同聲同氣
Hong Kong Leica Fans Club
香港最出名的 Leica玩家討論區,同聲同氣,易搵知音。
網址: http://www.hklfc.com
德國原地
L.Camera Forum
德國 Leica官方討論區,按機款分區討論。
網址: http://www.l-camera-forum.com/leica-forum
傳統討論
Rangefinder Forum
以連動測距相機為主題的討論區,除 Leica M外,亦有其他品牌的古董相機。
網址: http://www.rangefinderforum.com
以 M會友
鍾情攝影的 Edison,玩
Leica的理由同好多人一樣,就是貪「型」,「睇到好多荷李活巨星都玩 Leica,無理由唔買番部看門口。」誰知買了第一部
M3之後,發現原來要玩得好並不容易,「每部相機同鏡頭都有好多獨特的元素,影出來有唔同味道,愈研究愈上癮。」
通過互聯網, Edison認識更多 Leica玩家,「早幾年識咗一位新加坡收藏家,大家雖然只係電郵來往,但傾傾吓都變成好友。之後見佢想放部 MP,我又好想買,佢最後就用友情價十三萬賣俾我(當時市價約四十萬,最近拍賣價高達八十萬),真係好開心。」
通過互聯網, Edison認識更多 Leica玩家,「早幾年識咗一位新加坡收藏家,大家雖然只係電郵來往,但傾傾吓都變成好友。之後見佢想放部 MP,我又好想買,佢最後就用友情價十三萬賣俾我(當時市價約四十萬,最近拍賣價高達八十萬),真係好開心。」
熟讀執寶
執到寶的經驗不止一次,「早兩年我行本地相機易手鋪,竟然俾我發現一部
極罕有、編號 019嘅 M3(第 19部製造,頭批次生產)。頭批次 M3喺機身上嘅細緻位同之後推出嘅唔同,價值比較高;因為當時我差唔多本本
Leica專書都睇勻,又成日請教外國
Leica專家,所以知道好多『刁鑽』隱藏價值,好多時連易手鋪老闆都未必知,所以當佢開一般市價俾我(約三十幾萬),梗係即刻俾錢買。」其後有買家開價
一百萬收購, Edison都決定不賣,寧願留番囡囡 19歲時送給她作生日禮物,更有意思。
易手有價
Leica可玩性高,就連易手價都非常硬淨。尖沙咀 Leica易手專門店「 C9.99」的老闆阿 Ming亦認同 Leica相機同鏡頭都好有投資價值,「就好似早排 Leica相機喺香港拍賣會上,部部熱門機款都破估值成交,例如上年先推出嘅 Hermès M9-P三鏡頭限量版,推出時開價 40,000歐元(約港幣$403,000),但拍賣成交價高達$590,000,愈炒愈有。」想尋寶,阿 Ming建議要留意以下三點,「第一,搵產量少的款式,可以睇外國 Leica參考書,大都會列出每部機及鏡嘅大約生產數量,呢啲款式如果落入收藏家手上,就好難會再放番出來,只會買少見少;第二,揀鏡頭要專搵熱門嘅焦距 款式,例如 35mm或 50mm標準鏡,較易甩手;第三,機身愈新淨愈好,因為新舊嘅易手價格差距可達兩、三倍。」
入門好鏡
新手玩 Leica,阿 Ming建議先以價錢較平的 M6菲林機「熱身」,約七、八千蚊就有交易,又有內置電子測光,易用。鏡頭,就有以下選擇。
Summicron 35mm F2六枚玉
Leica fans公認「神級」 35mm「八枚玉」鏡頭的姊妹作品,雖然拍攝出來的影像不及八枚玉,但勝在質素平均,價錢相宜。
參考價:$8,000至$12,000
Leica fans公認「神級」 35mm「八枚玉」鏡頭的姊妹作品,雖然拍攝出來的影像不及八枚玉,但勝在質素平均,價錢相宜。
參考價:$8,000至$12,000
Elmar 50mm F3.5
三十年代推出的 50mm鏡頭,四片鏡組,質素相當不錯。輕巧之餘,又可以將支鏡收入機身內,夠慳位。
參考價:$3,000至$6,000
必炒熱鏡
Summilux-M
35mm F1.4 Aspherical AA
用上雙非球面鏡片,入光量夠平均,減少影像變形;而且因為產量少(只有約 2000支),熱炒之作。
參考價:$80,000至$130,000
35mm F1.4 Aspherical AA
用上雙非球面鏡片,入光量夠平均,減少影像變形;而且因為產量少(只有約 2000支),熱炒之作。
參考價:$80,000至$130,000
Summaron
35mm F2.8 Black paint
一般 35mm 2.8光圈鏡頭只得銀色選擇,此黑色塗層特別版更顯珍貴,多年來只出產數十支,是阿 Ming的鎮店之寶。
參考價:$100,000至$130,000
35mm F2.8 Black paint
一般 35mm 2.8光圈鏡頭只得銀色選擇,此黑色塗層特別版更顯珍貴,多年來只出產數十支,是阿 Ming的鎮店之寶。
參考價:$100,000至$130,000
QR code this page
免責聲明. 本網站所載資料只供一般參考之用。我們會竭力提供一個方便、實用而且資料豐富的網站,並確保一般的資料準確無誤。但並不對該等資料的準確性作出任何明示或隱含的保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