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評論今年的財政預算案前想先說一個12年前的故事。2001年小布殊險勝戈爾入主白宮。當時美國聯邦政府開始轉虧為盈,有些預測更估計盈餘會不斷增加,
令政府可以在10年內還清幾萬億國債。少數經濟學者主張把盈餘累積起來,以應付人口老化、退休金及醫療開支大增的需要。小布殊政府則力主減稅,找來聲望如
日中天的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為減稅站台。格老斬釘截鐵的向國會說,盈餘太多及過早還清國債可能打亂市場秩序,製造不穩定因素,還是減稅比較合適。在格老一
錘定音下,小布殊的四萬億減稅大計得以落實。可惜,美國經濟無復90年代中的輝煌,稅收大跌,軍費開支卻因兩場中東戰爭大增,再加上08年來一場金融海
嘯,美國國債12年間從4萬億飛升至超過16萬億,財政危機更像沒完沒了的恐怖長劇。
香港的經濟規模當然不可能跟美國比,但如何在經濟表現良好時管好財政,堅守 財政紀律;如何及早開始為人口老化作準備卻是兩個地方以至任何發達經濟體都不能迴避的問題。假若香港像12年前的美國那樣手鬆,只管眼前好處胡亂派錢或增 加開支,不為人口老化籌謀,那麼盈餘很快變成赤字,巨額儲備也可在10年內消失殆盡,令香港陷入比現時美國更大的財政危機。
在政府有600多億盈 餘、7,000多億儲備的情況下大談財政危機好像有點不合時宜,實情是目前亮麗的財政狀態包含了不少水份及周期性因素,根本不可能長期持續下去。首先應當 看到,香港正處於資產泡沫特別是樓市泡沫頂峯,企業利得稅、印花稅及賣地收入近兩、三年大幅上升都跟這個樓市泡沫不斷膨脹有密切關係。只是,泡沫不可能長 期持續,未來一、兩年大有可能因利息轉勢而收縮甚至爆破,到時候政府收入便會大幅下跌,盈餘登時變成赤字,而且久久不能回復平衡。97回歸後樓市大幅逆轉 就令特區政府一再出現嚴重財赤,令財政儲備迅速從4,000多億跌至2,000億元左右。從這個可怕的經驗可以看到,政府的收入並不穩定,隨時有大幅下跌 的危機。
不幸的是,政府開支增加卻成了必然的趨勢,而且速度及幅度只會越來越快,越來越大。別的不說,單是梁振英大筆一揮引入長者生活津貼已令社 會福利的經常開支至少增加80多億元,而且將會隨着老年人口上升而快速增加,很快就會突破100億元的水平。假若梁振英的民望持續低迷,他大有可能再次開 出政治支票,增加更多福利津貼及開支,增加更多服務,令政府的經常開支像脫韁野馬般不受控制狂飆。
換言之,政府收入必然隨着泡沫爆破萎縮,開支卻因為兌現政府期票而必然增加。這樣的財政前景怎能不小心應付呢?
更 不能忽視的是人口老化這個誰也逃避不了的問題。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先生在預算案演辭中花了一些篇幅勾劃了未來20多年的人口老化情況。2012年長者人口 98萬,到2041年長者數目將多達256萬,佔總人口三成;因應有關變化而新增的社福、醫療開支將會以倍數計。另一方面,工作人口跟長者人口的比例不斷 下降,2011年是5.3比1,2041年則跌至1.8比1。也就是說,在20多年後,香港每兩名勞動人口就要供養一名退休長者。這樣的比例意味經濟活動 減少,增長率大幅下降,政府各項收入包括稅收萎縮。當政府長期收入趨跌時,它有甚麼能力支持人口老化帶來的龐大額外開支呢?
顯而易見,不管是從中短期或長期來看,特區政府都面對開支大增收入萎縮的困局,而當前的盈餘則不過是泡沫經濟的產物,根本不足恃。假若繼續要求大幅增加經常開支,令政府體積不斷膨脹,7,000億財政儲備很快就會報銷,令香港跌入比歐美更惡劣的財政危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