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croll Page | Stop Scrolling

繼去年威廉大婚後,英國舉國上下再度迎接更大的一場慶典──伊利沙伯二世登基六十周年鑽禧大典。
過去六十年,風雲變幻,英女皇默默引領皇室走上蛻變之路,率先摘除皇室神秘光環,拉近與民眾距離,在宮廷內部進行連串改革,由改變皇位繼承制度到塑造皇室的「形象」與「品牌」,都親力親為,皇冠之下,她是女皇,更是一位CEO。


伊利沙伯二世於一九五二接位,五三年六月二日正式加冕,皇冠一戴就是六十年,拍得住清朝的康熙(六十一年)與乾隆(六十年),也是英國在位時間第二長君主 之一,在位最長的是維多利亞女皇,十九世紀在位六十四年之久,而世界上在位最長的君主為泰王蒲眉蓬,至今在位六十六年。
一甲子的女皇之路,也是皇室過去半世紀的歷史寫照。與半世紀前相比,今天的溫莎皇朝更富時代感,最新民調顯示,超過八成的英國人愛戴英女皇,創下她登基以來的最高紀錄,QEⅡ已成為英國人維繫愛國的價值象徵。
一般認為,女皇在現行君主立憲制中具備諮詢權、褒獎權及警告權,但實際上,在重視不成文傳統和先例的英國,君主的責任和權利非常模糊。女皇研究過憲法,她認為在君主和立憲之間必須保持微妙平衡,她把自己視為「體現民眾對國家熱愛的工具」,成為人民心目中勤政的典範。
女皇的生活每天都被各種會議、會見、官式訪問所佔據。每天早上她用過簡單的麥片早餐後,開始處理信件和國事。皇宮的官網如此形容:「通常,白金漢宮的最後一盞燈會在女皇處理完國事後熄滅。」

英國國民感情善變,對英女皇時愛時恨,戴妃意外身亡時,民調顯示逾半國民希望取消君主立憲、女皇退位,如今世局紛亂,卻有八成國民擁戴伊利沙伯二世,希望女皇一人能夠維繫這「日漸沒落」的帝國。
拉近與民眾距離
女皇至今出訪海外三百多次,在英各地視察二萬五千次,主持超過一百次國宴,收過三百五十萬封信件,頒授了四十萬個榮譽頭銜和獎項。她每周與首相舉行一次會晤,討論國事,但沒有刻意影響政治。女皇一直身體力行使皇室適應時代變化,她一生中有無數次率先打破傳統。登基後不久首次在皇宮舉行午餐聚會,招待民間人士;首次製作並公開皇室生活的紀錄片《皇室家庭》;首次公開展覽皇室的收藏品。
這些開放措施拉近了與國民之間的距離,但與此同時不知不覺又在過度曝光和低調之間失去平衡。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媒體披露王儲查理斯與王妃戴安娜的不和,此後,女皇與子女們的婚姻問題不斷見諸報端。

皇室生活、形象有規有矩,英女皇即使是一顰一笑,感情表達與流露都要有分寸,不過,私下的她其實也是一個「普通人」,偶爾亦有真情流露的一刻。

經濟國力不斷下滑的英國,國民渴望從女皇登基的慶典追憶昔日的「盛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