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嘩!頂帽大到裝住大笨象呀!」
「大灰狼爬落煙囪燒親個屁股!」
簡單情節,足以令小朋友發笑,幼兒學者指出,小朋友最愛幻想,書本可以帶他們進入奇幻世界;而爸爸媽媽講故事,可令小朋友得到關注而產生安全感, 從而建立自信。可惜,教育學院最新調查,四成家長每週講故事時間不足三十分鐘。講故事不只學語文如此簡單,請來奉行親子共讀的家長,分享如何講故事教仔, 為子女灌輸正能量。
講古爸爸
梓謙 社工
囝囝淯圖4歲
實行親子共讀一年多,成為兩仔爺寶貴親子時光。
梓謙在囝囝淯圖三歲開始就扮演「講古佬」角色,每星期總有 四至五晚,抽二十分鐘同囝囝分享一本好書。訪問當日,梓謙隨手拿出一本從公共圖書館借來的故事書《啊!腳變長了!》,講述小朋友發夢腳變長可以餵長頸鹿, 爸爸未開口,淯圖已急不及待說:「呢個女仔對腳好長呀!」然後淘氣地躲在簾子後面,拿着電筒探出頭來:「繼續講啦!」兩仔爺邊講邊玩,場面溫馨。
死過翻生
梓 謙有先天性心臟病,兩年前心衰竭面臨生死邊緣,幸好及時換心保命。死過翻生,他說:「囝囝是我們的唯一,要好好愛護,珍惜在一起的時間。」梓謙之前覺得親 子共讀不重要,「以前認為讀書只是哄囝囝入睡的工具,或者幫他認生字,與其花時間共讀,不如多帶囝囝四處遊玩。」 直至一年前參加大會堂舉行的親子共讀工作坊,先領略真諦,「以前買中英對照書,以為可以『一雞兩味』,參加工作坊後先發現原來出發點有問題,其實共讀是我 和圖圖溝通的橋樑,最重要是共同體會書中深層意義,一起成長。」因此,他寧願犧牲下班後娛樂,花時間與囝囝共讀,亦堅持用廣東話說故事,揀書亦以中文繪本 為主。完成工作坊,梓謙選了日本著名兒童繪本作家宮西達也的《我是霸王龍》,講述「霸王龍」與「小翼龍」如何建立友誼,他首次體會前所未有的滿足感,「圖 圖好專心,無東張西望。」自此圖圖更成了宮西達也的粉絲,「每逢生日或節日,都會送宮西達也的繪本,圖圖識得分,知道買回來的書不用還,會一看再看。」
試出口味
不過,並非每次親子共讀都成功,梓謙檢討,「主要是揀書問題,太淺,圖圖無興趣;太深,有時聽到瞓着。」要 找出囝囝口味,須不斷嘗試,他總結經驗,「起初一定要揀有趣的題目,例如《我是霸王龍》,就是看出圖圖偏愛怪獸和兇猛動物的特質,而且書中情節有趣,圖圖 每次聽到龍噴火燒爛東西,或者妖怪害怕自己的影子,都會咯咯大笑,漸漸會搶住講出情節,甚至扮霸王龍。」 上「軌道」後,就要揀與生活經驗相關題材。梓謙舉例,「有次圖圖在沙灘見到傷殘人士坐輪椅,他問什麼是輪椅,又說自己好想坐,我於是到圖書館找到《大象男 孩與機器女孩》,故事講述經鼻插胃喉的男孩和坐輪椅的女孩,從而喚起小朋友的愛心,圖圖未必完全接收到所有意義,但起碼知道坐輪椅是因為小女孩有病,走不 動先會坐。」仔女未明書中意義,梓謙囑家長不用心急,「小朋友長大會逐漸明白,圖圖一本書可以看十次以上,每次都有不同得着。」
揀書心得
單一語言 最好是純中或英文,令小朋友易掌握;家長講完一段中文又用英文重複,難以一氣呵成。 簡單色彩 令孩子容易分辨角色和掌握故事發展 生活體驗 圍繞生活,幼兒通常對怕黑、昆蟲和小動物等主題感興趣。 視乎能力 每個小朋友能力不同,只要看得懂便毋須拘泥建議年齡。 富幻想力 避免說教,情節最好有留白讓小朋友思考;故事訊息亦要正面。 官能刺激 一歲前可揀無字書,或者特別質感、pop up等書本,刺激感官。 資料來源:香港教育學院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黃國成博士、親子共讀工作者菜姨姨、共讀家長伍梓謙
梓謙推介
講古女孩
Cat 保險業文職 囡囡芷澄10歲 女兒七歲時開始親子共讀,薰陶下芷澄極喜歡講故事。
雙職媽咪Cat就算幾忙,都會擠出時間給囡囡講故事,「囡囡洗 澡時,我便在浴簾後講故事。」浸淫三年,芷澄講故事很有條理,記者邀請下,她一口氣說了三個故事,其中最動聽的《大腳丫跳芭蕾》,「故事講述一個擁有大腳 板的小女孩想加入芭蕾舞團,卻被評審批評,只好到餐廳兼職,但她總會不自覺地在餐廳翩翩起舞,得到好多客人,甚至之前批評她的評審賞識。故事教導我們做人 要有自信,不要因少少挫折而放棄。」
參加故事會
芷澄讀書題材廣泛,她從書架拿出一本兒童食譜《Secret To a Smile》,然後指住招呼記者的朱古力蛋糕,「我跟書中食譜製作,味道如何?」被讀書氛圍感染的芷澄,不但經常與媽咪共讀,亦會出席不同機構舉辦的故事 分享會,她興奮地說:「原來商務(印書館)有個Blooming Club,不時有姐姐講故事,有次講到《團圓》,書中一家人整湯圓,竟然即場派麵粉團一齊搓!」 不過,芷澄說媽咪未學識親子共讀之前,看書是苦差,「主要是認字,好似溫書,覺得好悶,現在媽咪會同我一齊討論書中情節,有時會叫埋爸爸一齊玩角色扮 演。」共讀之餘,芷澄亦開始自己看書,雖然如此,Cat仍保留親子共讀的時間,「只要囡囡願意,我都會做,希望保持我們的親密關係。」
講古技巧
共讀時,父母要七情上臉,聲線要抑揚頓挫,更要留意下列幾點:
發問
指住圖畫問:「你見到什麼?」、「你猜會發生什麼事?」,增加互動。較年長的小朋友可問:「你是書中角色將會如何?」,啟發深層次思考。
扮演
鼓勵小朋友模擬角色動作和對話,令小朋友更投入。
吊癮
每天約二十分鐘,如果故事長,可拆開幾部分,講到戲肉便下回分解。
強化
帶小朋友到書本相關情節地方,例如講完昆蟲故事,可帶小朋友到公園看螞蟻,或者唱相關兒歌。
資料來源:香港教育學院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黃國成博士、親子共讀工作者菜姨姨
芷澄推介
醒你
台灣是世界各地翻譯童書的大本營,亦有不少本地作品。想找這類繪本,可到香港城邦書店(http://www.cph.com.tw/service.htm)或讀者人書店有限公司(http://www.readersbookshop.com.hk)。 香港公共圖書館每月舉行故事坊,詳情可參考網址:http://www.hkpl.gov.hk/tc_chi/kids_teens/kids_teens.html keyword圖書館活動→兒童活動;而芷澄提及的Blooming Club( http://www.blooming-club.com),亦會定期舉行故事會,費用全免。 ####

一邊講,一邊玩,自從梓謙從親子共讀工作坊學識講古技巧,囝囝淯圖聽得更投入。

淯圖最愛日本繪本作家宮西達也的作品,畫風線條粗獷,色彩鮮明,主題亦天馬行空。

問淯圖最愛哪一本書,他立即將所有珍藏拿出排好,表示每本都鍾意。

每逢逛書展、書店和圖書館,梓謙都會細心將書看一次,評估是否適合與囝囝共讀。

推廣親子共讀十二年的菜姨姨,近日出席台灣童書節活動,吸引過百小朋友聽她講故事。

《生氣湯》(4至6歲) 作者/插圖:貝西.艾芙瑞(美國) 有幾好:媽咪教小男孩對住湯鍋尖叫,以化解心中憤怒,透過繪本可教小朋友,甚至自己如何處理情緒。

《禮物》(2至6歲) 作者/插圖:賴馬(台灣) 有幾好:一般教顏色的書本似教科書,非常死板,此書利用插圖鼓勵小朋友猜猜動物拿着什麼顏色的東西,活潑生動。

Cat認為親子共讀最大收穫是建立親子關係,囡囡語文能力提升只是副產品。

共讀之餘,芷澄開始自己看字多圖少的過渡書,平時亦會看司徒華的散文集,逐漸習慣看純文字書。

跟住食譜整好蛋糕,芷澄為作品影相留念。

芷澄小時候,Cat為囡囡買了幾本pop up書,「當時覺得幾吸引,現在看繪本居多。」

《團圓》(4至8歲) 作者:余麗瓊 插圖:朱成梁(中國) 有幾好:一位到外面打工的中國爸爸,每年只能於新年回家與家人團圓。小朋友最後將湯圓裡的幸運幣送給爸爸保平安,講一家人互相關懷,情節感動。

《傻鵝皮杜妮》 (5至9歲) 作者/插圖:羅傑.杜佛辛(瑞士) 有幾好:傻鵝終日拿着書,以為自己好有智慧,豈料遇到重重問題不懂解決,先知讀書的重要。故事不但教人要努力讀書,亦不可像傻鵝一樣驕傲自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