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宅文化
我總希望有朝一日,有人會寫一本香港豪宅發展史。那一本書不是要介紹香港有哪些豪宅,而是認真研究豪宅這個概念是如何在過去二、三十年裏逐步形成,並且成為了香港人的生活概念。嚴肅一點來說,這是編寫香港社會史的一個重要題目。
我當然明白,所謂豪宅並無一套客觀標準;它是一個地產物業界的售樓概念,再由地產經紀發揚光大,旨在推銷某些社會階層所嚮往的居住環境(及該物業的 投資價值、轉手販賣的增值能力),吸引買家。它並非大眾一致理解的符號,更非一個學術概念,但在內容頗有可塑性的情況下,於香港的庶民社會裏廣泛流傳,並 且長期以來塑造着香港人對置業的想法。我們都知道,所謂豪宅也不是一個不變的概念(雖然價格是一個重要指標,但在市民心目之中,它又不完全由樓價來定 義)。在過去多年裏,何之謂豪宅,其內容一直在變。
我之所以對豪宅這個概念產生好奇,事源於農曆新年期間到何文田某海景豪宅,向朋友拜年。該豪宅之保安安排,可謂極度煩厭。駛入停車場泊好車後,必須乘升降機到平台的那一層,再而找到適當的座號,向管理員登記(雖然之前已有幾組管理員問過我要探訪哪個單位),方可登門入屋。
先談那部連接停車場與平台的升降機。在該豪宅裏,升降機分兩類:一種只供住客使用,而另一種則訪客亦可操作。在安排泊車的過程中,有管理員指示訪客 車位所在地點。豈料把車泊好,還未趕及問那管理員如何可到平台,他已快速消失。找到升降機入口,但它卻只供住客專用,需要有住客卡才能按鈕。於是,兜兜轉 轉回到起點,走到停車場收費處查問,才知道要另找適當的升降機。
上到平台及找對座號之後,要向管理員交代我想探訪哪一個單位的住客,再由他來撥電聯絡該住戶,核對清楚後他才打開大門。但升降機要由管理員來按掣,他要插卡來指揮它到哪一樓層,訪客不能自行按鈕。
從某個角度來看,這是保安嚴密。但想深一層,其實不同組別的管理員並無聯繫,每次查詢(除了最後把關的那一位之外)都是例行公事,百分百形式主義。 從某個角度來看,這是服務周到──因為我連按掣乘升降機的動作也可省卻。但當一次普通探訪卻要令訪客不斷跟不同的管理員溝通,這並不見得對訪客特別友善。
記得那豪宅的告示板上貼出通告,除通知調整管理費之外,還諮詢住客對保安、大廈管理的意見。我當時心想,最好不要將保安搞得那麼煩,並且減低管理費。
究竟這是誰想出來的主意(雖然這也可能反映豪宅住客的態度)?這是甚麼樣的豪宅生活?這反映出怎樣的生活方式?
是時候應該認真研究一下香港的所謂豪宅生活、文化。
我當然明白,所謂豪宅並無一套客觀標準;它是一個地產物業界的售樓概念,再由地產經紀發揚光大,旨在推銷某些社會階層所嚮往的居住環境(及該物業的 投資價值、轉手販賣的增值能力),吸引買家。它並非大眾一致理解的符號,更非一個學術概念,但在內容頗有可塑性的情況下,於香港的庶民社會裏廣泛流傳,並 且長期以來塑造着香港人對置業的想法。我們都知道,所謂豪宅也不是一個不變的概念(雖然價格是一個重要指標,但在市民心目之中,它又不完全由樓價來定 義)。在過去多年裏,何之謂豪宅,其內容一直在變。
先談那部連接停車場與平台的升降機。在該豪宅裏,升降機分兩類:一種只供住客使用,而另一種則訪客亦可操作。在安排泊車的過程中,有管理員指示訪客 車位所在地點。豈料把車泊好,還未趕及問那管理員如何可到平台,他已快速消失。找到升降機入口,但它卻只供住客專用,需要有住客卡才能按鈕。於是,兜兜轉 轉回到起點,走到停車場收費處查問,才知道要另找適當的升降機。
上到平台及找對座號之後,要向管理員交代我想探訪哪一個單位的住客,再由他來撥電聯絡該住戶,核對清楚後他才打開大門。但升降機要由管理員來按掣,他要插卡來指揮它到哪一樓層,訪客不能自行按鈕。
從某個角度來看,這是保安嚴密。但想深一層,其實不同組別的管理員並無聯繫,每次查詢(除了最後把關的那一位之外)都是例行公事,百分百形式主義。 從某個角度來看,這是服務周到──因為我連按掣乘升降機的動作也可省卻。但當一次普通探訪卻要令訪客不斷跟不同的管理員溝通,這並不見得對訪客特別友善。
記得那豪宅的告示板上貼出通告,除通知調整管理費之外,還諮詢住客對保安、大廈管理的意見。我當時心想,最好不要將保安搞得那麼煩,並且減低管理費。
究竟這是誰想出來的主意(雖然這也可能反映豪宅住客的態度)?這是甚麼樣的豪宅生活?這反映出怎樣的生活方式?
是時候應該認真研究一下香港的所謂豪宅生活、文化。
呂大樂
大學教授,在報刊撰寫評論,亦曾主持電台節目。寫作題目多屬下午茶閒聊過程之中想出來,所以每日咖啡不可少。
大學教授,在報刊撰寫評論,亦曾主持電台節目。寫作題目多屬下午茶閒聊過程之中想出來,所以每日咖啡不可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