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的特性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心情低落、感到悲傷、沮喪的時候,這是正常的。但若個人的情緒失控、反應過 度,甚至影響到生活,就是得到一種精神性的疾病了。高千雅醫師表示,在特定期間出現許多不同向度的症狀,且達到功能損害。除了一段時間(長期)的情緒低 落,生理和行為也會改變。憂鬱症的表現症狀是很極端的,有的人會大吃大睡;有的人會不吃不睡;有的人表達情緒很激動;有的人完全將情緒隱藏;有些的人行為 會改變等等。這些差異很大的表現,都有可能是憂鬱症的一部份。
憂鬱症患者的特性:
1. 長期情緒低落(至少持續兩星期),這是最大的危險因子。
2. 認為自己沒有價值、覺得沒有希望等負面想法居多。
3. 常聯想到死亡。
4. 影響到日常生活、人際關係。
罹患憂鬱症高風險群
1. 家族史:家族中有人曾經罹患過憂鬱症,比起未罹患過的家族,容易遺傳到這種體質,會有較高的機率得到憂鬱症。
2. 個人性格:許多研究顯示,事事追求完美或悲觀的人對許多事情都往不好的地方想,或是怪罪自己,因此較容易得到憂鬱症。
3. 環境因素:外界環境劇變,例如:車禍、失業、親朋好友亡故等,造成心理無法承受的打擊。
4. 壓力:適當的壓力可讓一個人成長,但若長期累積壓力,可能就會變成疾病。
5. 疾病因素:有甲狀腺疾病者容易罹患憂鬱症,因甲狀腺是調節代謝的荷爾蒙,若甲狀腺分泌過低,經常會出現憂鬱症狀。另外罹患心臟疾病、癌症等疾病的病患也較容易罹患憂鬱症。
6. 藥物造成:長期使用某些藥物者(例如:心臟或血壓用藥、抗癌藥物等)或突然停藥者。
臺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治醫師高千雅說明,憂鬱並非單一因素造成,必須有上述前四項原因交互作用,才會有憂鬱的症狀產生。
憂鬱症的種類
依症狀的嚴重程度區分如下:
低落性情感疾患:
長期且經常的沮喪、沒有活力等,只有些許特徵和常人不同,但可以照顧自己,不會嚴重到影響日常生活的每個層面。
重度憂鬱症:
*情緒低落:悲傷、沮喪、絕望等。
*喪失活力:對很多事都提不起勁、對任何事都失去興趣、容易疲倦等。
*胃口改變:大吃、不吃、體重大幅增減等。
*睡眠習慣改變:失眠、難以入睡、整天幾乎都在睡等。
*行為改變:日常的個人行為突然產生變化或是生活習慣改變。
*情緒起伏大:情緒激動、哭泣等。
*精神錯亂:很難集中注意力、精神遲緩等。
*內咎:覺得自己沒有用、沒有價值、過度的罪惡感等等。
*死亡念頭:常想到自己的死或他人的死等。
聯 合諮商所心理師邱惠瑄說明,可用頻率來區分輕度和重度憂鬱症。輕度憂鬱症患者在一星期中可能只有2~3天才出現這種症狀一次,重度憂鬱整患者可能長期、一 整天都處於這些狀態下。高千雅醫師指出,若以上九項特徵符合五項,而五項中又有涵蓋情緒悲觀和喪失活力這兩項,即符合重度憂鬱症的病徵。不過孕媽咪要注 意,上述幾個項目中,有些是孕期所產生的生理現象,為了以防混淆,若有疑慮要進一步請醫師評估。
依現實感是否完整區分如下:
官能性的憂鬱:對於現實的感知是完整的,但心中感到強烈不安,很多事情都往負面思考,身體伴隨疾病症狀。
精神病性的憂鬱:會產生幻覺或妄想,負向思考甚至脫離現實(例如:覺得已經往生的人要將自己一起帶走)。
孕期憂鬱
高 千雅醫師和邱惠瑄心理師皆表示,孕媽咪得到憂鬱症和一般人的機率和症狀是相同的,只是孕媽咪得到憂鬱症的原因是和生產這件事相關。邱惠瑄心理師表示,甚至 有些人在產前就有憂鬱症的傾向。高千雅醫師認為,懷孕這件事對孕媽咪來說就是一種壓力,生理上的改變、孕期的不適感、孕期產生的症狀等,心理層面所帶來的 影響也會容易有憂鬱傾向(例如:配偶關係不佳、懷孕不順利、有過流產或畸胎經驗、對未來的不確定過於擔心等)。邱惠瑄心理師說明,非預期中懷孕、遇到重大 事件、生第一胎者、較神經質的人也會容易感到情緒憂鬱。
產後憂鬱
產後媽咪體內的荷爾蒙會急速 下降,加上身體變得較虛弱,但必須馬上面臨照顧新生兒的問題,無論在生理和心理都承受著重大壓力。高千雅醫師表示,壓力對上一個脆弱體質,會使得人容易受 到疾病入侵。產後憂鬱症是一種常見的病症,陳菁徽醫師指出,產後媽咪除了體內的生理變化,許多其他因素也會造成產後媽咪容易罹患憂鬱症,像是產前就有憂鬱 症狀、非預期懷孕、低社經地位、支持系統少、哺餵母乳不順利、擔心無法照顧好寶寶、婆媳衝突、另一半不關心自己或小孩以及身材走樣等。媽咪在生產完一週內 就可能會有憂鬱的情況,或覺得如釋重負就大哭,產後有這種現象是正常的。邱惠瑄心理師說明,約七~八成的產婦都會有憂鬱的情況,但是罹患憂鬱症約只有一 成。罹患憂鬱的機率很高的原因是因為產後媽咪馬上必須面對新生兒的誕生,要如何照顧新生兒、寶寶哭了怎麼辦、餵奶(睡眠被剝奪)等問題,若加上寶寶有一些 身體狀況(例如:早產兒)、沒有家人及旁人的協助等,非常容易走向無助、憂鬱等狀態。
產後情緒障礙的分類
名稱 -- 盛行率 -- 發生時間 -- 病症長短-- 症狀 -- 處理方式
產後情緒低落(postpartum blues) 約三到八成左右。 產後3~4天內。 情緒低落現象,通常幾天便會消失。 焦慮、心情低落、脾氣暴躁、疲憊、容易流累、失眠、頭痛、作噩夢等。 ●屬暫時性症狀:通常不需治療即可自行緩解,但家人需要多給予心理支持。
●若症狀持續超過兩星期,便需要尋求進一步之醫療協助急診斷。
產 後憂鬱症(postpartum depression) 約一成。 產後6週內。 症狀會持續數週至數個月。 憂鬱、情緒低落、脾氣暴躁、疲憊、失眠;常有罪惡感或無價值感;飲食障礙、容易流淚、無法專心、對週遭生活及喜歡事物失去興趣或常覺得無法應付生活;覺得 自己無法照顧好嬰兒等情形;嚴重者甚至有自殺的想法。 需要接受醫療協助及照護。
產後精神病(postpartum psychosis) 一千名產婦中,約1~2位。 產後2個月內。 症狀持續數週至數月。 情緒激動不穩定、哭泣、失眠、個性行為改;出現妄想或幻覺現象,如:媽媽可能誤認嬰兒已死亡或被掉包;症狀嚴重者,可能會有傷害自己或家人的妄想等。 需要接受醫療照護及住院觀察治療。
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
憂鬱和焦慮差異
焦慮的症狀 是個體感受到沒有安全感以及過度擔心的,包括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擔心、恐懼等,生理表現上來說,會有心跳加速、心悸及呼吸困難等情況,嚴重的話甚至會引發恐 慌,認為自己快瘋了或死亡。憂鬱是一種沮喪、低落感、沒有活力、對任何事物失去興趣、絕望等,有短暫或長期的情緒表現,嚴重會影響到日常生活及人際關係。
邱惠瑄心理師叮嚀,雖然現在很提倡母乳哺育,但要注意的是,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有些媽咪在哺餵上會有困難或無法哺餵,沒有必要責怪自己,或太在意別人的想法。母乳哺餵只是照顧寶寶的一環,媽咪的身體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如此寶寶才能獲得妥善的照顧。
預防孕期、產後憂鬱16招:
1. 定期產檢,可減少孕期的焦慮、不安。
2. 不同孕期的狀況可以事先透過不同管道瞭解。
3. 找合格的婦產科診所,以防臨時遇到問題沒有完善醫療照護。
4. 懷孕後如有繼續工作,建議可和主管討論一些減輕壓力的方法(例如:減少工作量)。
5. 擁有家人、親友的支持、陪伴,另外要關心多孕媽咪、產婦的狀況,有時會陷在情緒中而不自覺,旁人要多加留意。
6. 和親朋好友分享喜怒哀樂,若有疑慮或問題要表達出來。
7. 懷孕後,日常及社交生活等都會改變,自己要有心理準備。
8. 從計畫懷孕時或孕期就開始學習如何照顧寶寶,無論是看書、向有經驗的人詢問、上社交網站交流等,預先瞭解可預防產後的束手無策。
9. 和另一半討論照顧小孩的職責或分配工作(另一半的支持非常重要)。
10. 坐完月子建議可出門走走、曬太陽,適度和外界再次連結。
11. 自己發現情況不對要尋求支援(例如:看精神科醫生)。
12. 寫心情日記,將所有發生的事情都紀錄下來。
13. 增加自信心,相信自己一定可以順利生產及有能力照顧寶寶。
14. 當自覺被很多事情壓得喘不過氣時,想辦法暫停手邊的事,短暫的放鬆一下。
15. 適度的運動有助提振精神、紓解壓力。
16. 作息正常、均衡飲食。
日照可紓緩低落情緒
大腦中的松果體會分泌褪黑激素它主要的功用是調節身體,是維持人體生理時鐘的動力。當體內的褪黑激素過多時,會導致心情壓抑、鬱悶。陽光可以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適當的日曬可以讓抑鬱的心情消失,是最好的天然藥劑。
高千雅醫師叮嚀,媽咪為了胎兒的健康會去醫院做產檢,更應該要為自己的健康去尋求專業醫師協助。若孕期發現有憂鬱傾向或罹患憂鬱症,應及早看精神科醫生,孕媽咪健康才能生出健康的寶寶。
憂鬱症的治療
要先評估個體罹患憂鬱症的程度,再依個別不同的情況去給予治療。一般來說,有四種治療方式:
心理諮詢:向專業心理師做諮商,找出主要原因,試著去解決問題。
藥物治療:目前沒有任何一種藥物可以保證對胎兒無害,因此孕期不會以藥物為主要治療方式,但若病症情況嚴重影響到孕媽咪的生命,則會先考量利弊得失之後,再去用藥。
親朋好友的支持:不論在孕期或產後,身旁有親友的陪伴,可以減輕負擔,有支持、鼓勵的作用。
光照治療:以光療機連續照強光一小時,連續照十週(因台灣為高日照國家,因此這種方法以國外居多)。
憂鬱程度可以自我檢測?
高 千雅醫師表示,一般臨床常採用量表去評估自己的憂鬱程度,例如「貝式憂鬱量表」。邱惠瑄醫師和陳菁徽醫師皆說明,,另外一種常被採用在產後或產前的量表為 「愛丁堡憂鬱量表」。這些量表都具備很好的信效度。高千雅醫師叮嚀,雖然這些量表都是很值得信賴的,但它只是一種輕重程度的描述,並非診斷工具。重度憂鬱 症患者也有可能經由量表測出來的結果是輕度憂鬱。因此若有疑慮,還是必須要給專業醫師評估。
結論
孕媽咪的身體為了提供胎兒一個舒適成長的環境,會有很大的改變;當寶寶離開母體後,也會造成身體的負擔。 生理的變化是我們無法控制的,但藉由自我的心理調適、從各方吸收知識等方法,可以稍微緩解心中的不安及沮喪的心情。若另一半付出關懷,加上週遭有親人、好 友的陪伴與鼓勵,相信可以安然度過危機。
高千雅
學歷:
高雄醫學院醫學系
經歷:
國軍高雄總醫院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現任:臺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治醫師
邱惠瑄
學歷: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心情低落、感到悲傷、沮喪的時候,這是正常的。但若個人的情緒失控、反應過 度,甚至影響到生活,就是得到一種精神性的疾病了。高千雅醫師表示,在特定期間出現許多不同向度的症狀,且達到功能損害。除了一段時間(長期)的情緒低 落,生理和行為也會改變。憂鬱症的表現症狀是很極端的,有的人會大吃大睡;有的人會不吃不睡;有的人表達情緒很激動;有的人完全將情緒隱藏;有些的人行為 會改變等等。這些差異很大的表現,都有可能是憂鬱症的一部份。
憂鬱症患者的特性:
1. 長期情緒低落(至少持續兩星期),這是最大的危險因子。
2. 認為自己沒有價值、覺得沒有希望等負面想法居多。
3. 常聯想到死亡。
4. 影響到日常生活、人際關係。
罹患憂鬱症高風險群
1. 家族史:家族中有人曾經罹患過憂鬱症,比起未罹患過的家族,容易遺傳到這種體質,會有較高的機率得到憂鬱症。
2. 個人性格:許多研究顯示,事事追求完美或悲觀的人對許多事情都往不好的地方想,或是怪罪自己,因此較容易得到憂鬱症。
3. 環境因素:外界環境劇變,例如:車禍、失業、親朋好友亡故等,造成心理無法承受的打擊。
4. 壓力:適當的壓力可讓一個人成長,但若長期累積壓力,可能就會變成疾病。
5. 疾病因素:有甲狀腺疾病者容易罹患憂鬱症,因甲狀腺是調節代謝的荷爾蒙,若甲狀腺分泌過低,經常會出現憂鬱症狀。另外罹患心臟疾病、癌症等疾病的病患也較容易罹患憂鬱症。
6. 藥物造成:長期使用某些藥物者(例如:心臟或血壓用藥、抗癌藥物等)或突然停藥者。
臺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治醫師高千雅說明,憂鬱並非單一因素造成,必須有上述前四項原因交互作用,才會有憂鬱的症狀產生。
憂鬱症的種類
依症狀的嚴重程度區分如下:
低落性情感疾患:
長期且經常的沮喪、沒有活力等,只有些許特徵和常人不同,但可以照顧自己,不會嚴重到影響日常生活的每個層面。
重度憂鬱症:
*情緒低落:悲傷、沮喪、絕望等。
*喪失活力:對很多事都提不起勁、對任何事都失去興趣、容易疲倦等。
*胃口改變:大吃、不吃、體重大幅增減等。
*睡眠習慣改變:失眠、難以入睡、整天幾乎都在睡等。
*行為改變:日常的個人行為突然產生變化或是生活習慣改變。
*情緒起伏大:情緒激動、哭泣等。
*精神錯亂:很難集中注意力、精神遲緩等。
*內咎:覺得自己沒有用、沒有價值、過度的罪惡感等等。
*死亡念頭:常想到自己的死或他人的死等。
聯 合諮商所心理師邱惠瑄說明,可用頻率來區分輕度和重度憂鬱症。輕度憂鬱症患者在一星期中可能只有2~3天才出現這種症狀一次,重度憂鬱整患者可能長期、一 整天都處於這些狀態下。高千雅醫師指出,若以上九項特徵符合五項,而五項中又有涵蓋情緒悲觀和喪失活力這兩項,即符合重度憂鬱症的病徵。不過孕媽咪要注 意,上述幾個項目中,有些是孕期所產生的生理現象,為了以防混淆,若有疑慮要進一步請醫師評估。
依現實感是否完整區分如下:
官能性的憂鬱:對於現實的感知是完整的,但心中感到強烈不安,很多事情都往負面思考,身體伴隨疾病症狀。
精神病性的憂鬱:會產生幻覺或妄想,負向思考甚至脫離現實(例如:覺得已經往生的人要將自己一起帶走)。
孕期憂鬱
高 千雅醫師和邱惠瑄心理師皆表示,孕媽咪得到憂鬱症和一般人的機率和症狀是相同的,只是孕媽咪得到憂鬱症的原因是和生產這件事相關。邱惠瑄心理師表示,甚至 有些人在產前就有憂鬱症的傾向。高千雅醫師認為,懷孕這件事對孕媽咪來說就是一種壓力,生理上的改變、孕期的不適感、孕期產生的症狀等,心理層面所帶來的 影響也會容易有憂鬱傾向(例如:配偶關係不佳、懷孕不順利、有過流產或畸胎經驗、對未來的不確定過於擔心等)。邱惠瑄心理師說明,非預期中懷孕、遇到重大 事件、生第一胎者、較神經質的人也會容易感到情緒憂鬱。
產後憂鬱
產後媽咪體內的荷爾蒙會急速 下降,加上身體變得較虛弱,但必須馬上面臨照顧新生兒的問題,無論在生理和心理都承受著重大壓力。高千雅醫師表示,壓力對上一個脆弱體質,會使得人容易受 到疾病入侵。產後憂鬱症是一種常見的病症,陳菁徽醫師指出,產後媽咪除了體內的生理變化,許多其他因素也會造成產後媽咪容易罹患憂鬱症,像是產前就有憂鬱 症狀、非預期懷孕、低社經地位、支持系統少、哺餵母乳不順利、擔心無法照顧好寶寶、婆媳衝突、另一半不關心自己或小孩以及身材走樣等。媽咪在生產完一週內 就可能會有憂鬱的情況,或覺得如釋重負就大哭,產後有這種現象是正常的。邱惠瑄心理師說明,約七~八成的產婦都會有憂鬱的情況,但是罹患憂鬱症約只有一 成。罹患憂鬱的機率很高的原因是因為產後媽咪馬上必須面對新生兒的誕生,要如何照顧新生兒、寶寶哭了怎麼辦、餵奶(睡眠被剝奪)等問題,若加上寶寶有一些 身體狀況(例如:早產兒)、沒有家人及旁人的協助等,非常容易走向無助、憂鬱等狀態。
產後情緒障礙的分類
名稱 -- 盛行率 -- 發生時間 -- 病症長短-- 症狀 -- 處理方式
產後情緒低落(postpartum blues) 約三到八成左右。 產後3~4天內。 情緒低落現象,通常幾天便會消失。 焦慮、心情低落、脾氣暴躁、疲憊、容易流累、失眠、頭痛、作噩夢等。 ●屬暫時性症狀:通常不需治療即可自行緩解,但家人需要多給予心理支持。
●若症狀持續超過兩星期,便需要尋求進一步之醫療協助急診斷。
產 後憂鬱症(postpartum depression) 約一成。 產後6週內。 症狀會持續數週至數個月。 憂鬱、情緒低落、脾氣暴躁、疲憊、失眠;常有罪惡感或無價值感;飲食障礙、容易流淚、無法專心、對週遭生活及喜歡事物失去興趣或常覺得無法應付生活;覺得 自己無法照顧好嬰兒等情形;嚴重者甚至有自殺的想法。 需要接受醫療協助及照護。
產後精神病(postpartum psychosis) 一千名產婦中,約1~2位。 產後2個月內。 症狀持續數週至數月。 情緒激動不穩定、哭泣、失眠、個性行為改;出現妄想或幻覺現象,如:媽媽可能誤認嬰兒已死亡或被掉包;症狀嚴重者,可能會有傷害自己或家人的妄想等。 需要接受醫療照護及住院觀察治療。
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
憂鬱和焦慮差異
焦慮的症狀 是個體感受到沒有安全感以及過度擔心的,包括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擔心、恐懼等,生理表現上來說,會有心跳加速、心悸及呼吸困難等情況,嚴重的話甚至會引發恐 慌,認為自己快瘋了或死亡。憂鬱是一種沮喪、低落感、沒有活力、對任何事物失去興趣、絕望等,有短暫或長期的情緒表現,嚴重會影響到日常生活及人際關係。
邱惠瑄心理師叮嚀,雖然現在很提倡母乳哺育,但要注意的是,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有些媽咪在哺餵上會有困難或無法哺餵,沒有必要責怪自己,或太在意別人的想法。母乳哺餵只是照顧寶寶的一環,媽咪的身體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如此寶寶才能獲得妥善的照顧。
預防孕期、產後憂鬱16招:
1. 定期產檢,可減少孕期的焦慮、不安。
2. 不同孕期的狀況可以事先透過不同管道瞭解。
3. 找合格的婦產科診所,以防臨時遇到問題沒有完善醫療照護。
4. 懷孕後如有繼續工作,建議可和主管討論一些減輕壓力的方法(例如:減少工作量)。
5. 擁有家人、親友的支持、陪伴,另外要關心多孕媽咪、產婦的狀況,有時會陷在情緒中而不自覺,旁人要多加留意。
6. 和親朋好友分享喜怒哀樂,若有疑慮或問題要表達出來。
7. 懷孕後,日常及社交生活等都會改變,自己要有心理準備。
8. 從計畫懷孕時或孕期就開始學習如何照顧寶寶,無論是看書、向有經驗的人詢問、上社交網站交流等,預先瞭解可預防產後的束手無策。
9. 和另一半討論照顧小孩的職責或分配工作(另一半的支持非常重要)。
10. 坐完月子建議可出門走走、曬太陽,適度和外界再次連結。
11. 自己發現情況不對要尋求支援(例如:看精神科醫生)。
12. 寫心情日記,將所有發生的事情都紀錄下來。
13. 增加自信心,相信自己一定可以順利生產及有能力照顧寶寶。
14. 當自覺被很多事情壓得喘不過氣時,想辦法暫停手邊的事,短暫的放鬆一下。
15. 適度的運動有助提振精神、紓解壓力。
16. 作息正常、均衡飲食。
日照可紓緩低落情緒
大腦中的松果體會分泌褪黑激素它主要的功用是調節身體,是維持人體生理時鐘的動力。當體內的褪黑激素過多時,會導致心情壓抑、鬱悶。陽光可以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適當的日曬可以讓抑鬱的心情消失,是最好的天然藥劑。
高千雅醫師叮嚀,媽咪為了胎兒的健康會去醫院做產檢,更應該要為自己的健康去尋求專業醫師協助。若孕期發現有憂鬱傾向或罹患憂鬱症,應及早看精神科醫生,孕媽咪健康才能生出健康的寶寶。
憂鬱症的治療
要先評估個體罹患憂鬱症的程度,再依個別不同的情況去給予治療。一般來說,有四種治療方式:
心理諮詢:向專業心理師做諮商,找出主要原因,試著去解決問題。
藥物治療:目前沒有任何一種藥物可以保證對胎兒無害,因此孕期不會以藥物為主要治療方式,但若病症情況嚴重影響到孕媽咪的生命,則會先考量利弊得失之後,再去用藥。
親朋好友的支持:不論在孕期或產後,身旁有親友的陪伴,可以減輕負擔,有支持、鼓勵的作用。
光照治療:以光療機連續照強光一小時,連續照十週(因台灣為高日照國家,因此這種方法以國外居多)。
憂鬱程度可以自我檢測?
高 千雅醫師表示,一般臨床常採用量表去評估自己的憂鬱程度,例如「貝式憂鬱量表」。邱惠瑄醫師和陳菁徽醫師皆說明,,另外一種常被採用在產後或產前的量表為 「愛丁堡憂鬱量表」。這些量表都具備很好的信效度。高千雅醫師叮嚀,雖然這些量表都是很值得信賴的,但它只是一種輕重程度的描述,並非診斷工具。重度憂鬱 症患者也有可能經由量表測出來的結果是輕度憂鬱。因此若有疑慮,還是必須要給專業醫師評估。
結論
孕媽咪的身體為了提供胎兒一個舒適成長的環境,會有很大的改變;當寶寶離開母體後,也會造成身體的負擔。 生理的變化是我們無法控制的,但藉由自我的心理調適、從各方吸收知識等方法,可以稍微緩解心中的不安及沮喪的心情。若另一半付出關懷,加上週遭有親人、好 友的陪伴與鼓勵,相信可以安然度過危機。
高千雅
學歷:
高雄醫學院醫學系
經歷:
國軍高雄總醫院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現任:臺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治醫師
邱惠瑄
學歷: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心理諮商碩士
經歷:
全人發展中心
大專院校諮商中心心理師
現任:
聯合心理諮商所心理師
陳菁徽
學歷: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台大EMBA碩士班
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博士班
經歷:
台灣婦女健康學會秘書長
現任:
經歷:
全人發展中心
大專院校諮商中心心理師
現任:
聯合心理諮商所心理師
陳菁徽
學歷: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台大EMBA碩士班
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博士班
經歷:
台灣婦女健康學會秘書長
現任: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諮詢/臺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治醫師 高千雅、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陳菁徽、
聯合諮商所心理師 邱惠瑄
諮詢/臺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治醫師 高千雅、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陳菁徽、
聯合諮商所心理師 邱惠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