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
35 歲的惠文,雖然已經結婚5年,卻直到去年才成功懷孕,在今年3月生下兔寶寶,惠文出院後回家坐月子,不過,滿心期待寶寶到來的好心情,並沒有持續太久,原 本個性開朗的她,情緒突然低落,連平常最愛看的韓劇也不想看,食欲下降、注意力無法集中,雖然老公個性溫柔體貼,總會幫忙分擔惠文的辛勞,但惠文還是會擔 心自己無法勝任媽媽的角色,甚至害怕有了女兒後,老公的注意力會轉移到寶寶身上,不再關愛自己了,回想兩人世界的甜蜜,惠文忍不住掉下眼淚,照顧寶寶時也 總心不在焉,她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
搞懂「產後沮喪」
為什麼會產後沮喪?這是正常的嗎?
大 約有30%~75%的產婦,在產後的3~5天時,可能會沒來由地開始出現情緒低落、心情不佳、食欲不振、失眠等症狀,甚至無緣無故掉眼淚,為什麼會這樣 呢?萬芳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邱一航指出,這一切可能都是「荷爾蒙」在作祟,媽咪們因產後荷爾蒙劇烈改變,再加上承受的身體不適與種種壓力,或是初為人母的 責任感與壓力,角色的轉換及適應,都可能讓媽咪過於煩惱,導致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一般而言,在產後2週內,沮喪症狀會慢慢消失,媽咪們不用太擔心!
為什麼會產後沮喪?這是正常的嗎?
大 約有30%~75%的產婦,在產後的3~5天時,可能會沒來由地開始出現情緒低落、心情不佳、食欲不振、失眠等症狀,甚至無緣無故掉眼淚,為什麼會這樣 呢?萬芳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邱一航指出,這一切可能都是「荷爾蒙」在作祟,媽咪們因產後荷爾蒙劇烈改變,再加上承受的身體不適與種種壓力,或是初為人母的 責任感與壓力,角色的轉換及適應,都可能讓媽咪過於煩惱,導致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一般而言,在產後2週內,沮喪症狀會慢慢消失,媽咪們不用太擔心!
5Tips 向產後沮喪說BYE BYE
Tips1 找出心情沮喪的原因
大多數的產婦都會出現沮喪、憂鬱的情況,但導致原因各有不同,可能因為體重增加、外貌改變、婆媳問題等,媽咪們可以找出問題癥結,對症下藥,才能徹底改善症狀!
而 大部分引起產後沮喪的原因,以「育兒的壓力」佔頗大比重,尤其對於新手媽媽而言,「媽媽」這個稱謂和責任,就像心頭上的大石頭,常常壓得她們喘不過氣,此 時最重要的是要有能照顧好孩子的自信心,建議能透過育兒網站、雜誌手冊,或是找有經驗的媽媽們分享育兒資訊,慢慢地,隨著知識的累積,心中的不安感覺也會 逐漸消失。
Tips2尋求親友的支持力量
家人、朋友不間斷的關懷,是一股很重要的力量,其實很多產後沮喪,都只是一時的情緒失調,適當、正面的調適,往往就能不藥而癒!
多與家人和朋友聊天大 部分的產婦透過聊天,都能適時緩解壓力並使心情好轉,與其掩蓋沮 喪的心情,不如多與朋友、家人分享心情,取得親友的理解、支持,並建議可參加有生育經 驗的媽媽聚會,互相交流經驗,另外,家人也要適時幫忙分擔照顧寶寶的辛勞,產婦才不會因身體無法負荷,導致疲累、壓力的惡性循環,讓病情加重!老公應積極給予幫助妻 子因為生產而苦,身為另一半的丈夫應該要更體諒對方,更積極給予幫助,像是幫忙做些家事,或是到市場買菜、下廚,學習為寶寶換尿布等,這些貼心的舉動,不 僅可以分擔妻子的辛勞,也會讓她感覺內心安定些,減少負面情緒及想法,另外,偶爾幫妻子按摩,也是一種好方法,在疼痛的肩膀、腰部溫柔地輕按,或是妻子失 眠的時候,用溫熱的水幫她按摩腳部,都能達到不錯的效果!
Tips3 和專業醫生進行交談
如 果家人、朋友的幫助,仍無法改善情況,建議可尋求專業醫師協助!邱一航醫師表示,許多人都會忌諱去找精神科醫生,其實,精神科醫師會依個案的情況給予建 議,並非所有個案都需要接受藥物治療,大家要拋開錯誤的觀念,因為專業醫生能告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許多可以調整情緒的方法,進而讓產婦的心情更安 定,如果媽媽們覺得害羞,可以先從寫信、打電話和專業人員諮商開始,另外,看醫生時則最好有家人的陪伴,一同了解治療方法,能更快幫助產婦恢復心情!
如 果家人、朋友的幫助,仍無法改善情況,建議可尋求專業協助!邱一航醫師表示,許多人都會忌諱去找精神科醫師尋求協助。其實,精神科醫師會依個案的情況給予 建議,並非所有個案都需要接受藥物治療,。大家可以拋開傳統的觀念,因為專業醫生能告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許多可以調整情緒的方法,進而讓產婦的心情 更安定,如果媽媽們覺得害羞,可以先從寫信、打電話和專業人員諮商開始,另外,看醫生時則最好有家人的陪伴,一同了解治療方法,能更快幫助產婦恢復心情!
Tips4建立舒適的生活環境
產後的身體不適、育兒的辛苦,是媽媽們的大考驗,若能在產前打造舒適乾淨的空間,心情自然變好,照顧起寶寶也更加得心應手,當然,產後調理身體,保持正常生活作息,媽媽有了健康的身體,才有力氣好好照顧寶寶,進而擁有正面的思考!
乾淨溫馨的空間
邱 一航醫師表示,產前準備好一個乾淨、溫馨的房間,讓產婦能在舒適的環境休息、照顧寶寶,能讓媽媽們有安心感,可以避免媽媽心情起伏過大、易怒等情況,產後 所需的生活起居用品、嬰幼兒用品,如尿布及奶瓶,建議要提早準備齊全,並井然有序地放置房間內,避免媽媽總在匆忙、緊張的情緒下照顧孩子!
飲食均衡
產後要坐好月子,把握調整體質的黃金時間,回復比孕前更健康的身體,注意飲食上的健康均衡外,媽媽們不妨多攝取含有豐富維生素C、礦物質如鎂、鋅的食物及深海魚等,藉由飲食的調整來達到抗壓及抗憂鬱的功效,另外,適度的甜食也有助於消除壓力。注重睡眠品質
大 部分的媽媽為了照顧小孩,半夜還得爬起來餵奶,常常造成睡眠時間不夠或睡眠中斷,因而身心疲累,其實媽咪的情緒也會影響到小孩。建議媽咪可將餵奶間隔拉 長,或是前後調整餵奶時間,媽咪就不會那麼累,可能原本只睡了3個小時,調整後可以睡到5~6小時,就會明顯感受到差別,另外,就是希望「產婦可以多躺」 比較好,把握時間休息,最好也是側躺著餵奶,不僅身體可以放鬆,也能避免子宮下垂,心情上也會有放鬆的效果。
Tips5 適時紓壓很重要
每個媽媽都希望給小孩最好的,擔心這個、擔心那個,讓自己一直處在焦慮的心情,所以建議媽咪,「吃好、睡好、勤休息」,身體才會好,並要適時紓解壓力,才能保持心情愉快,當個快樂的媽媽!
凡事量力而為
部 分哺餵母乳的媽媽,有「奶水不足」的問題,乳汁明顯分泌不足,但擔心寶寶肚子餓,就強迫自己每小時都要餵奶,惡性循環下,媽媽容易覺得身心疲累,對此,邱 一航醫師建議,媽媽照顧寶寶都要量力而為,如果母乳不足,可以搭著配方奶餵寶寶,同樣能獲得所需的營養,另外,媽媽若是體力不堪負荷,可將寶寶託付給信任 的家人、婆婆或保母,別把自己累壞了!
努力轉換心情
每個人轉換心情的方法不同,像吃吃美食、逛街、化個漂亮的妝、欣賞音樂,或是到美髮院享受一下,做自己平時喜歡做的事情,都有助於轉換心情,媽媽們感到心情煩悶時,不妨試一下。
和緩按摩與運動
媽 媽心情沮喪,又擔心到睡不著,就會有「失眠」問題,這樣一來就會產生惡性循環,因此必須先消除沮喪、憂鬱的症狀,平日可做些和緩的運動,可解除身體痠痛、 不適症狀,並分散注意力,晚上睡覺前,可喝杯牛奶緩和情緒,或用薰衣草精油,輕緩按摩頭部、小腿等位置,有助於媽媽入睡。
作者:文/于靜芳
出處:媽媽寶寶雜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