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節到了,市面上的粽子種類琳瑯滿目,讓人看了忍不住食指大動。然而,對於許多講求養生的民眾來說,如何能夠在大快朵頤之際又兼顧健康,已成為生活上重要的課題。
一
般而言,粽子的熱量會隨其大小、內餡不同而有所差別。郭佳穎中醫師指出,普通市售肉粽約有450至600大卡的熱量,相當於一碗半至兩碗的白飯;至
於粿粽每個則約為210至250大卡,鹼粽沾糖後是約120至150大卡,若是餡料豐富的荷葉粽,其熱量更高達1200大卡。因此可以說,多數的市售粽子
是屬於高油、高鹽、低纖維的高熱量食物。
民
眾應如何選擇市售粽子?郭佳穎中醫師認為,目前一般市售粽子多已有熱量標示,因此除了選購熱量較低或較小的綜子,以控制熱量的攝取之外,可在食用時搭配添
加中藥材的茶飲去油膩,促進消化。若是民眾自已動手做粽子時,郭佳穎中醫師強調,重點在於低油、低熱量。他建議改用瘦肉、白肉取代肥肉;同時,對於消化功
能較差的人,則應選擇較好消化的圓糯米取代長糯米,食用後較不易脹氣。至於胃易脹氣的人,他則建議可以配合一些酸性食物以助消化,如:醋、檸檬、烏梅等。
由
於糯米黏度高、不易消化,且缺乏纖維質,郭佳穎中醫師建議,可再添加各種穀類、雜糧,如薏仁、燕麥、紅豆等,並搭配如燙青菜、涼拌新鮮蔬果食用,不僅可增
加纖維質含量,減少腸胃負擔,更有益於健康。另外他也提醒,吃粽子時常使用的番茄醬、甜辣醬等醬料,鈉含量頗高,故建議也應以原味為主。
針
對患有慢性病的民眾,郭佳穎中醫師建議,糖尿病患者應選擇以五穀雜糧米為主材料所製作的高纖粽,再搭配以蔬菜類取代高油的五花肉、鹹蛋黃、花生等餡料;至
於心血管病患者,應首重烹調方法與調味,內餡以蒸、煮等方式,避免油炒過,同時調味要清淡,可多利用天然的蔥、蒜、薑、檸檬來調味。
郭佳穎中醫師說,若是痛風患者,應避免餡料中的花生或以花生粉當沾料,並避免攝取過多海鮮類造成痛風發作;對於腸胃功能不佳的民眾,粽子蒸熟後會釋放出一種膠性物質,不易消化,需限量食用,並細嚼慢嚥,以免產生消化不良、便祕、腹脹、腹痛等症狀。
醫院營養師陳淑美表示,現代人生活忙碌,大多直接購買市售粽子,建議在購買粽子時,儘量挑選有標示餡料內容及營養成份,通常選擇一個約含250~350大卡者份量較適合。而對於慢性病病友吃粽的禁忌,則可以參考如下:
‧糖尿病病友
需控制每餐總醣量,一個粽子約含40~60克醣量(約相當於2/3~1碗飯的醣量)。若能選雜糧粽(如糙米、五穀米、燕麥、薏仁)則更佳。當餐建議搭配蔬果,增加飽足感,減緩血糖上升。
而像是鹼粽沾的糖粉、果糖等,都會增加熱量來源,且影響血糖、血脂,可以使用代糖或果寡糖來替代。還有常見的桂圓紫米粽,乍聽之下很健康,但其實也有60克醣量,亦要酌量食用。
‧高血脂病友
高血脂病友最重要的是控制避免吃下高膽固醇、高油脂的食材,在粽子的選擇上,應以內餡是包瘦肉、乾魷魚、蒟蒻、豆乾等取代五花肉、鹹蛋黃,另外,搭配少油烹調的菜色(可以選擇多點杏包菇、猴頭菇等菇類食材),控制總油脂及飽和脂肪攝取。
‧高血壓病友
特別注意要低鹽、勿過度重口味。可先注意內餡是否有蘿蔔乾、筍干、鹹蛋等高鈉食材的粽子,並減少沾甜辣醬,或參考營養標示選擇含鈉量較低的粽子,例如燕麥五穀粽,搭配青菜水果,增加鉀攝取,也有助控制血壓。
‧減重病友
若屬重度以上肥胖的人,最重要的還是控制每餐總熱量,當餐建議搭配蔬果,可增加飽足感。每餐以不超過一顆為宜,若攝取熱量超過,則可以適度增加運動量來消耗,或是在下一餐減半。
‧消化不良病友
例如手術後、或是腸胃系統較差的人,因為粽子含糯米較難消化,建議依據個人身體狀況淺嘗即可,或是可以選擇小米入粽,較不會引起脹氣不適。
醫院營養師陳淑美表示,現代人生活忙碌,大多直接購買市售粽子,建議在購買粽子時,儘量挑選有標示餡料內容及營養成份,通常選擇一個約含250~350大卡者份量較適合。而對於慢性病病友吃粽的禁忌,則可以參考如下:
‧糖尿病病友
需控制每餐總醣量,一個粽子約含40~60克醣量(約相當於2/3~1碗飯的醣量)。若能選雜糧粽(如糙米、五穀米、燕麥、薏仁)則更佳。當餐建議搭配蔬果,增加飽足感,減緩血糖上升。
而像是鹼粽沾的糖粉、果糖等,都會增加熱量來源,且影響血糖、血脂,可以使用代糖或果寡糖來替代。還有常見的桂圓紫米粽,乍聽之下很健康,但其實也有60克醣量,亦要酌量食用。
‧高血脂病友
高血脂病友最重要的是控制避免吃下高膽固醇、高油脂的食材,在粽子的選擇上,應以內餡是包瘦肉、乾魷魚、蒟蒻、豆乾等取代五花肉、鹹蛋黃,另外,搭配少油烹調的菜色(可以選擇多點杏包菇、猴頭菇等菇類食材),控制總油脂及飽和脂肪攝取。
‧高血壓病友
特別注意要低鹽、勿過度重口味。可先注意內餡是否有蘿蔔乾、筍干、鹹蛋等高鈉食材的粽子,並減少沾甜辣醬,或參考營養標示選擇含鈉量較低的粽子,例如燕麥五穀粽,搭配青菜水果,增加鉀攝取,也有助控制血壓。
‧減重病友
若屬重度以上肥胖的人,最重要的還是控制每餐總熱量,當餐建議搭配蔬果,可增加飽足感。每餐以不超過一顆為宜,若攝取熱量超過,則可以適度增加運動量來消耗,或是在下一餐減半。
‧消化不良病友
例如手術後、或是腸胃系統較差的人,因為粽子含糯米較難消化,建議依據個人身體狀況淺嘗即可,或是可以選擇小米入粽,較不會引起脹氣不適。
糯米(浸泡一夜)、肋排(切3-4厘米的塊)、老抽、生抽、黑胡椒粉、鹽、糖、蠔油。做法:1、肋排焯水,加老抽,生抽,黑胡椒粉,鹽,糖,蠔油拌勻,醃製半天,過夜更好。2、醃好的排骨與瀝乾水的糯米拌勻。3、如圖包粽身加長的龍舟粽。注意放米的位置,更加偏向圖中的右邊。同樣是一勺米,一塊排骨,一勺米蓋住排骨,包起即可。4、水開後加粽子,大火半小時,中火1、5小時。
若要細講起來,包粽子也是頗有學問的。1、粽葉。很多葉子可包粽子,比如竹葉,箬葉,蘆葦葉,芭蕉葉,以及荷葉。北方可選比較少。我們市場上大多為乾箬葉,這種葉子買回來煮一煮或者用水浸泡幾個小時就可以用了。偶爾有真空包裝的鮮箬葉,但因為有傳JS會利用化學藥劑返青葉子,所以,自己也不好分辨,買到什麼樣子的,就要看運氣了。還有一個辦法,就是直接網購鮮粽葉吧。沒辦法,誰讓我們當地不產。2、糯米。長粒與圓粒糯米都可以,若糯米為主料或者全部是糯米,還是少量添加一些粳米,避免煮好的粽子太Q。糯米要提前一天浸泡,但因為端午時節溫度都比較高,所以浸泡時最好放冷藏,避免滋生細菌變質。若做八寶粽,放豆類的材料,更要延長浸泡和煮的時間。3、餡料。若是做肉粽子,肉要提前加調料醃製,可以提前一夜。醃製時的調料最後正好可以拌泡好的糯米。餡料的選擇上並無定論,可以隨自己的口味海闊天空。4、包法。南方可以買得到馬蓮葉,用來捆粽子更加多了一份傳統樣子。若買不到,則選用稍粗的棉線,更好用一些。包法正確的粽子,只攔腰捆一根繩即可。我記得前年第一次包粽子時,每個都是五花大綁,最後還是有露餡的。去年稍微有些長進,包的有些樣子了,但仍舊有漏網之魚。而今年,稱不上駕輕就熟,也已經非常熟練,每個粽子標準的小蠻腰,煮了N鍋,一個不漏。可見,這並不需什麼技術,完全就是熟練問題。但粽子不易包裹太緊,煮的時候米會膨脹。得留出空 間。5、煮法。煮粽子沒有什麼可說,水開後下粽子,往死裡煮就行。不怕煮過,就怕煮不熟。普通的鍋子,大火煮一會,轉中火至少1、5小時。若是八寶粽, 至少要2小時以上,3小時也是可以的。而且,整個煮的過程,水要完全沒過粽子。若中途水少了,要添足熱水。煮好的粽子,關火後,不要急於撈出。繼續在熱水里燜1-2小時,這樣粽子的口味更加軟糯。6、保存。煮好的粽子晾涼後,若是1-2天內吃完,則保存在冰箱冷藏室即可。若一時吃不完,則直接冷凍。下次吃時提前化凍,或者直接上蒸鍋加熱即可。還要記住的是糯米不易消化,所以粽子不能多吃,尤其是晚上。講了這麼多,也不過都是我個人的小小經驗而已,無權威可談,供大家借鑒。畢竟,我只包了3年的粽子,比起從小包粽子長大的親們,小巫見大巫。粽子,非要親自包一下方可體會其中的美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