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談到左撇子現象時,我們不斷提到大腦的結構,特別是右腦的功能,因為左撇子的生理基礎可能就存在於人類的大腦之中,與人類大腦的左右半腦分工有關。這裡,我們專門介紹一下大腦的結構與大腦功能分區的理論。大腦功能分區理論人類的腦和一般動物的腦有本質的不同。人類的腦不僅是肢體運動和身體各系統生理活動的控制中樞,更是思維和語言的器官,正是後者使人類脫離了動物界。反映在腦的結構上,人類的腦和一般動物的腦也存在巨大的差異。人類的大腦由大腦縱裂分成左、右兩個大腦半球,兩半球經胼胝體,即連接兩半球的橫向神經纖維相連。大腦的奇妙之處在於兩半球分工不同。美國斯佩里教授通過割裂腦實驗,證實了大腦不對稱性的“左右腦分工理論”,並因此榮獲1981年度的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按照這一理論,人的左腦支配右半身的神經和器官,是理解語言的中樞,主要完成語言、分析、邏輯、代數的思考、認識和行為。也就是說,左腦進行的是有條不紊的條理化思維,即邏輯思維。與此不同,右腦支配左半身的神經和器官,是一個沒有語言中樞的啞腦。但右腦具有接受音樂的中樞,負責可視的、綜合的、幾何的、繪畫的思考行為。觀賞繪畫、欣賞音樂、憑直覺觀察事物、縱覽全局這都是右腦的功能。左右腦的分工,使左腦抽象思維的功能較發達,而右腦形象思維功能較發達,右腦在大腦思維中起著獨特的作用。右腦的情報容量比左腦大百萬倍根據最新的研究結果發現,腦中所儲存的信息量絕大部分是存在右腦中,並在右腦中正確的加以記憶。人的記憶大多數是以形象的形式記錄下來的,就像錄相帶一樣,對某些事物的形像在右腦中留下痕跡。由於左右腦分工不同,右腦的情報容量比左腦大百萬倍。形象的說,右腦如同一個書架,書架上放著許多本錄相帶,並由左腦給這些錄相帶一一貼上不同的標籤。回憶即是根據標籤從眾多的錄相帶中找到自己所需的內容並同時連同前後相關內容一起回憶。思考的過程是左腦一邊觀察提取右腦所描繪的圖像,一邊將其符號化、語言化。也就是說,右腦儲存的形象的信息經左腦進行邏輯處理,變成語言的、數字的信息。作為被記憶的材料,文字是由語言中樞所管理的,記憶在左腦中。但是,左腦中所能存儲的文字情報的總量是非常有限的,而右腦存儲的形象資料是左腦的百萬倍。我們處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一個人今天掌握的知識是古代人的幾千倍幾萬倍。因此如何在如此龐大的信息庫中有效的將蒐集的信息儲存是人的潛能開發的關鍵,而這正是右腦的功能。當然,必須同時運用左腦的處理信息的功能,在左右腦中將記憶相互結合、加工,才能把個人的思維以創意的形式反映出來。右腦是遺傳信息的寶庫右腦與左腦的另一個重大區別是,左腦儲存和掌管的是近期的和即時的信息,而右腦則是遺傳信息的寶庫。從進化的角度看,低等動物只有右腦,沒有左腦,高等動物才分化出左右腦。左腦是人的“本生腦”,記載著人出生以來的知識。右腦則是人的“祖先腦”,儲存從古至今人類進化過程中的遺傳因子的全部信息。初生嬰兒左腦受損,可以照常吃母親的奶,若右腦受損,就不會吃奶,喪失了人的本能。左腦和右腦儲存的信息量是大不一樣的,如果說人生短短幾十年積累的知識是一滴水的話,右腦存儲的祖先千百萬年遺留給我們的遺傳信息則是一片汪洋大海!正確使用右腦,人生才能更加充實美好。儘管人人都得使用左腦,因為左腦掌管語言功能。但以左腦為中心的生活方式卻是單色調的,因為左腦是以利害得失和愉悅感情統治的世界,用非常狹隘的視野觀察人生和社會,人們難免迷失於紛紛擾擾的現實社會。右腦是人類遺傳信息的巨大寶庫,學會用右腦思考,你會基於人類億萬年遺傳信息考慮問題,因而更豁達,視角更寬廣。用右腦思考,你會發現,原來生活可以更美好。正因為右腦是人的“祖先腦”,它具有一些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比如說右腦具有直覺功能-預感。許多成年人都有這樣的經歷,有時煩躁不安,總感到有什麼事要發生,而往往特別的事也就真的發生了。有一些人在夢中出現將來發生的某種變故的夢兆,更是屢見不鮮。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原來,在睡夢中(包括開始入夢-熟夢-夢醒等幾個階段),由於人們有意識的思維處於抑制狀態,白天佔統治地位的左腦在休息中,而主管形象思維、想像力的右腦這時十分活躍,並能在入夢和夢醒階段將意識貫通。因此日有所思,夜有所悟,夢醒時分常常對即將發生的事作出準確的預知。同樣,在心情極度平靜時,即脫離平常的生活環境,獨自沉寂之時,往往也出現知覺預知準確的事情。在海邊垂釣、在沐浴後休息、在與朋友神聊時,往往久困心頭的迷惑或似是而非的感覺會不期而遇的浮現在腦海,得到明晰的預知。
右腦的知覺預感力十分神奇,儘管有許多預感的成功案例至今尚無法用科學的邏輯原理加以解釋,但已經發生的直覺預感不得不引起人們的關注。如何利用右腦的直覺是每一個企業家成功的重要因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