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croll Page | Stop Scrolling

有五十多年歷史的中環港中醫院,終要結業。本週一,高等法院頒令,港中醫院業主聖公會可收回醫院,港中須於三個月後遷出。
這邊廂,港中結業;但那邊廂,霍英東兒子、中環仁德醫務中心董事霍文遜已經如箭在弦,早早和聖公會秘密會面,商量合作大計,預算投資超過十億,將港中大變身,在原址興建一幢十四層高、有二三百張床位的「精品醫院」(Boutique Hospital)。
五十五歲的外科醫生霍文遜,奉行其父的家訓,行事為人一直低調,但今次有點不同,因為近日中環醫生之間,已瘋傳霍醫生正積極「進軍」港中,更有消息指他的醫務中心因為經常「book唔到病床」,令霍醫生十分苦惱,要四出物色「新地盤」。 記者約霍文遜做訪問,他一口答應。他一開始就慨嘆近年旗下醫生難搵床位,「book養和醫院做一個癌症手術,要等三個星期。」他承認自己早已「吼住」港中醫院,更指港中的「歷史任務」已經完結,是時候開創新天地。
港中任務完結
「港 中照顧好多資深醫生,這是醫院當初成立的使命(港中原址為Stanton House,戰後聖公會為照顧由廣東逃難而來的一批內地醫生,供地方給他們避難,後來發展成為港中),但這個歷史任務已經完結。」他認為,以醫院所在的優 質中環地段,「可以做得更好。」原來,他早已寫了六頁紙給聖公會,提出他的改建藍圖,更見了聖公會教省秘書長管浩鳴牧師,商談醫院發展。 管浩鳴牧師向本刊說:「我同霍醫生就醫院呢方面傾過偈,大家都係基督徒,理念一樣,搞醫院最緊要係透明度高,引入公平的收費方法,幫到貧苦大眾。」記者問 既然要發展新醫院,為何不選擇保留港中而另覓他人?他說:「我哋唔係唔想幫港中,而係我哋都需要發展,我會同新政府傾,等佢哋有個地方繼續服務。」 霍文遜要搞醫院並不是空談,就連將來醫院的設計,他都已經想好。現時他位於皇后大道中九號四樓的仁德醫務中心以外科為主,分心肺外科、泌尿外科、腦外科、 耳鼻喉外科、小兒外科及整形外科等,共有醫生二十三名,中心有多間小型手術室、病人休息室及醫生房等,佔地一萬四千平方呎,是霍文遜於○九年七月用公司名 義,以一億六千萬元買入。這中心由楊道禮建築事務所設計,「Omar(楊的洋名)同我合作多年,澳門霍英東專科醫學大樓,都係由佢同我設計。」他不諱言, 將來港中醫院要重建起新醫院都會找他,「相信佢會幫到手。」楊道禮去年曾捲入澳門歐文龍貪污案被控洗黑錢,最終判無罪。 「我想將港中變為一間Boutique Hospital(精品醫院),集中做外科手術,因為醫院地方太細,唔可以好似養和咁有五六百張病床做全科醫院、咩病人都收,要入院住幾個星期嘅長期病患 就唔適合,但就可以集中做外科,例如微創、心臟手術等。而家日本、韓國同大陸都有精品醫院,有啲專割痔瘡同前列腺,走單一專科路線。而醫院設計會以舒適為 主,令病人在做手術前輕鬆啲,好多病人嚟之前好鬼驚㗎。」
失意澳門
構思中的新醫院樓高十四層,比現時港中的七層升高一倍,投資金額超過十億,聖公會出資不超過一億,其餘要由 霍醫生孭起,「我會積極籌錢,或者搵其他財團一齊合作,最重要是做好品牌,令醫院可以踩入社區,將來成個主教山地段,除咗有新醫院,仲有幾座社區大樓,中 間有一個大廣場,可以做健康預防及宣傳活動,配合聖公會保育的發展。」 其實霍文遜一直恨搞醫院,一○年、造價五億元的鏡湖專科醫學大樓成立,他任醫院副院長,但大樓落成一年,卻因權力鬥爭被踢出董事局,還被勒令三星期內執包 袱離職,之後轉投澳門科技大學,擔任健康科學院院長,集中做醫生培訓工作,近年一直四處找機會,希望東山再起搞醫院。
劉國霖最後希望
港 中要執包袱,該院執行董事劉國霖聽到霍醫生的鴻圖大計,大不認同:「霍醫生係有心搞醫院,但管理一間醫院同一間診所係完全兩回事。未來新嘅私院,係會依照 新的發牌條件去經營,即係三成病人要提供套餐收費,一半病人要係港人等等,比而家嘅條款辣好多。你拆咗成間醫院再起新嘅,可能要五年,到時個環境係點無人 知。精品醫院要有好多新儀器,醫院成本會好貴,收費亦唔會平,我認為做收費唔貴嘅社區醫院先至最適合。」 他又指,為了百多名員工的未來,他會想盡方法令港中繼續生存,包括向港府要求租用贊育醫院予港中營運下去,「呢段日子我實在好唔開心,個心好唔舒服,港中 做咗五十幾年,已經有一個好成熟嘅管理文化同團隊,大家感情好好,如果要轉另一個環境,其實好唔容易!」 ####

霍文遜一直想發展精品醫院,解決旗下診所醫生找不到病床的問題,現在時機出現,港中勢將遷出,他顯得甚為興奮。

若果精品醫院搞得成,仁德醫務中心的醫生亦會過檔。包括前瑪麗外科教授黎卓先(左一),泌尿科醫生羅光彥(右二)及耳鼻喉科醫生許由(右一)。

港中醫院佔地三萬平方呎,近年集中做墮胎手術,又投資過千萬搞腸鏡中心,以往一直與業主聖公會每兩年簽一次租約,如今租約期限已過近一年,高院法官週一要求醫院在三個月後把醫院交回聖公會。(郭永強攝)

港中醫院執行董事劉國霖表示,正想辦法為港中找出路,希望可以租用政府贊育醫院繼續經營。
五十五歲的外科醫生霍文遜,奉行其父的家訓,行事為人一直低調,但今次有點不同,因為近日中環醫生之間,已瘋傳霍醫生正積極「進軍」港中,更有消息指他的醫務中心因為經常「book唔到病床」,令霍醫生十分苦惱,要四出物色「新地盤」。 記者約霍文遜做訪問,他一口答應。他一開始就慨嘆近年旗下醫生難搵床位,「book養和醫院做一個癌症手術,要等三個星期。」他承認自己早已「吼住」港中醫院,更指港中的「歷史任務」已經完結,是時候開創新天地。
港中任務完結
「港 中照顧好多資深醫生,這是醫院當初成立的使命(港中原址為Stanton House,戰後聖公會為照顧由廣東逃難而來的一批內地醫生,供地方給他們避難,後來發展成為港中),但這個歷史任務已經完結。」他認為,以醫院所在的優 質中環地段,「可以做得更好。」原來,他早已寫了六頁紙給聖公會,提出他的改建藍圖,更見了聖公會教省秘書長管浩鳴牧師,商談醫院發展。 管浩鳴牧師向本刊說:「我同霍醫生就醫院呢方面傾過偈,大家都係基督徒,理念一樣,搞醫院最緊要係透明度高,引入公平的收費方法,幫到貧苦大眾。」記者問 既然要發展新醫院,為何不選擇保留港中而另覓他人?他說:「我哋唔係唔想幫港中,而係我哋都需要發展,我會同新政府傾,等佢哋有個地方繼續服務。」 霍文遜要搞醫院並不是空談,就連將來醫院的設計,他都已經想好。現時他位於皇后大道中九號四樓的仁德醫務中心以外科為主,分心肺外科、泌尿外科、腦外科、 耳鼻喉外科、小兒外科及整形外科等,共有醫生二十三名,中心有多間小型手術室、病人休息室及醫生房等,佔地一萬四千平方呎,是霍文遜於○九年七月用公司名 義,以一億六千萬元買入。這中心由楊道禮建築事務所設計,「Omar(楊的洋名)同我合作多年,澳門霍英東專科醫學大樓,都係由佢同我設計。」他不諱言, 將來港中醫院要重建起新醫院都會找他,「相信佢會幫到手。」楊道禮去年曾捲入澳門歐文龍貪污案被控洗黑錢,最終判無罪。 「我想將港中變為一間Boutique Hospital(精品醫院),集中做外科手術,因為醫院地方太細,唔可以好似養和咁有五六百張病床做全科醫院、咩病人都收,要入院住幾個星期嘅長期病患 就唔適合,但就可以集中做外科,例如微創、心臟手術等。而家日本、韓國同大陸都有精品醫院,有啲專割痔瘡同前列腺,走單一專科路線。而醫院設計會以舒適為 主,令病人在做手術前輕鬆啲,好多病人嚟之前好鬼驚㗎。」
失意澳門
構思中的新醫院樓高十四層,比現時港中的七層升高一倍,投資金額超過十億,聖公會出資不超過一億,其餘要由 霍醫生孭起,「我會積極籌錢,或者搵其他財團一齊合作,最重要是做好品牌,令醫院可以踩入社區,將來成個主教山地段,除咗有新醫院,仲有幾座社區大樓,中 間有一個大廣場,可以做健康預防及宣傳活動,配合聖公會保育的發展。」 其實霍文遜一直恨搞醫院,一○年、造價五億元的鏡湖專科醫學大樓成立,他任醫院副院長,但大樓落成一年,卻因權力鬥爭被踢出董事局,還被勒令三星期內執包 袱離職,之後轉投澳門科技大學,擔任健康科學院院長,集中做醫生培訓工作,近年一直四處找機會,希望東山再起搞醫院。
劉國霖最後希望
港 中要執包袱,該院執行董事劉國霖聽到霍醫生的鴻圖大計,大不認同:「霍醫生係有心搞醫院,但管理一間醫院同一間診所係完全兩回事。未來新嘅私院,係會依照 新的發牌條件去經營,即係三成病人要提供套餐收費,一半病人要係港人等等,比而家嘅條款辣好多。你拆咗成間醫院再起新嘅,可能要五年,到時個環境係點無人 知。精品醫院要有好多新儀器,醫院成本會好貴,收費亦唔會平,我認為做收費唔貴嘅社區醫院先至最適合。」 他又指,為了百多名員工的未來,他會想盡方法令港中繼續生存,包括向港府要求租用贊育醫院予港中營運下去,「呢段日子我實在好唔開心,個心好唔舒服,港中 做咗五十幾年,已經有一個好成熟嘅管理文化同團隊,大家感情好好,如果要轉另一個環境,其實好唔容易!」 ####

霍文遜一直想發展精品醫院,解決旗下診所醫生找不到病床的問題,現在時機出現,港中勢將遷出,他顯得甚為興奮。

若果精品醫院搞得成,仁德醫務中心的醫生亦會過檔。包括前瑪麗外科教授黎卓先(左一),泌尿科醫生羅光彥(右二)及耳鼻喉科醫生許由(右一)。

港中醫院佔地三萬平方呎,近年集中做墮胎手術,又投資過千萬搞腸鏡中心,以往一直與業主聖公會每兩年簽一次租約,如今租約期限已過近一年,高院法官週一要求醫院在三個月後把醫院交回聖公會。(郭永強攝)

港中醫院執行董事劉國霖表示,正想辦法為港中找出路,希望可以租用政府贊育醫院繼續經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