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dgets




facebook twitter weibo
Register Logout Forget Password

懷孕,每一位女性最期待、最渴盼的幸福時光,擁有一生中最驕傲、最美麗的曲線。 當獲知自己體內有一個小生命開始孕育的那個時刻起,一種由衷而生的激情,一種莊嚴神聖的感覺便會湧上心頭。從此,心頭上有了一份牽掛,生活中有了一種希冀。從此,身體的每一根神經都牽掛于那個在肚子裡慢慢成長的神奇生命。懷孕女人的內心,驚喜和驚愕同在 — 驚喜于一個生命的到來,驚愕于對自己身體的無知。在這美麗動人的 40 周歷程中,相伴准媽媽的不僅是將為人母的喜悅和驕傲,還有很多麻煩和疑慮時時在困擾。怎樣輕鬆、平安、順利地走過孕育小寶貝的生命歷程?這是每一位將為人母者所迫切想知道的。嬌姐伴隨准媽媽從妊娠第一周到最後一周。告訴准媽媽自身的變化、胎兒的生長髮育、准媽媽的日常飲食營養以及在生活中應該注意的事項,全方位細心呵護准媽媽和寶寶一起成長的每一天,伴隨准媽媽和寶寶在妊娠中的每一分鐘。 嬌姐將告訴准媽媽在孕期中不知道的、想知道的、應該知道的一切,打消您在孕育過程中的全部顧慮,使您輕鬆愉快地度過一段奇妙之旅。相信從懷孕到初為人母的這段經歷必將成為您一生中最美妙的回憶。 不一樣的孕育,不一樣的未來! GITZEL GIULITTE FACEBOOK 專頁,同時會有好多各形各色的資訊從中西醫護到格價 和8卦 0野睇嫁任妳選擇, 你一定唔會覺得悶呢 !.... 如果讀者對嬌姐部落格blog尚算滿意, 懇請大家高抬貴手,幫幫手按 LIKE 同時分享比你嘅朋友; 嬌姐從事陪月多年, 擁有各前僱主的推薦信,推薦信內容同時可為閣下提供愚蒙在性格特徵​​技能上的側寫作為參考,可讓閣下作出評估 ,希望取得共識和合作機會。丞蒙閣下賞識與敝人聯絡面談, 定會是敝人的榮幸 。OUR WEBSITE : http://tiny.cc/gitzelgiu PLEASE HELP AND SHARE GITZEL GIULIETTE 。 唔該晒. 嬌姐支持要求政府維護本港醫療、福利及教育資源 。 祝妳快樂!歲歲平安,安居樂業。業和邦興,興旺發達。大吉大利。遊刃有餘,青春永駐。嬌陪月團隊專線 +852-61596793 ! Start | Stop
懷孕 (91) 孕期 (97) 孕初期 孕中期 (31) 孕晚期 (50) 注意項 (124) 分娩 (13)坐月 (46) 孕期检查 (26) confinement recipes (30) 孕前準備 (62)
寶寶 (50) 寶寶照顧 (81) 育兒百寶箱 (70) 親子 (38) Chinese Medicine (18) ADHD (28) 母乳餵養 (3) 人工受孕 (4)食譜 (237)
TOOLS
fertility tools Track ovulation with our fertility chart Find your fertile days with our ovulation calculator Create a TTC ticker and count down to ovulationDue Date Calculator
Pregnancy Tools Create a personalized pregnancy ticker. Track your contractions with our contraction counter. From poppyseed to papaya, watch baby grow! Pregnancy Weight Gain Tracker
大肚婆完美懷孕[月] BALLPOINT CHECKLIST 準媽媽的40週 [週 ] BALLPOINT CHECKLIST 注意事項 : 懷孕期40周280 天 25 孕期檢查項目 CHECKLIST
胎兒 280天 孕婦必備分娩寶典 新生嬰兒必備用品清單 1 TAKE 孕期營養補充品 CHECKLIST


產前講座課堂
產前概述總覽 初生嬰兒護理及奶瓶餵飼 產前及產後飲食與營養 產前孕婦運動 產後護理、健康、情緒轉變、母乳哺飼及月子

Loading



2012年4月16日 星期一

新生兒照護 食衣住行+常見疾病












哺乳計畫的預先準備---
醫院新生兒加護病房暨嬰兒室護理長李奕儒表示,一旦決定哺餵母乳,請新手媽咪先選擇支持哺餵母乳的產科機構,在懷孕期間就要預先 做好準備,可請教母嬰親善醫院的醫護人員,或從民間團體所舉辦的聚會、諮詢專線,學習母乳哺育的正確資訊,首先了解乳房結構、變化,以及基本的哺餵姿勢。 除此之外,媽咪也可先選購好哺乳衣、哺乳內衣、溢乳墊、儲奶器及餵奶揹巾等產品,讓哺餵更愉快、更順利!
餵母乳的好處---
李奕儒護理長表示,母乳是上天賜予寶寶最健康、最營養的食物,含有千種以上的營養素,尤其是蛋白質、脂肪及多種維他命,並可抵抗外來病菌,建議媽咪可餵到寶寶1歲半~2歲間。以下歸納出3大好處,讓媽咪知道喝母乳的寶寶最頭好壯壯!
天然營養
母乳含豐富的乳清蛋白、脂肪酸、乳糖及礦物質等成分,其中乳清蛋白較牛奶中的酪蛋白來得容易吸收,不會引起腸胃過敏,母乳另含豐富氨基乙磺酸、DHA等營養素,對於寶寶腦部發展極為重要,這些成分難以被其他食物取代。
而母乳成分也會隨懷孕週數、餵食時間而有變動,如果是早產兒,媽咪所分泌的乳汁會含較高的蛋白質、脂肪、鈉、鎂等成分,最適合早產寶寶的營養需求,而同一次餵奶中,後奶會較前奶吸收來得高,可使寶寶飽足而自動停止吸吮,這就是母乳神奇的力量!
增強抵抗力
母乳含有生物活性因子,包括多種免疫球蛋白、乳鐵、溶菌素等對抗多種感染的保護因子,影響成長的賀爾蒙,及調節免疫系統的物質和抗發炎成 分,尤其是出生頭幾天的初乳,可以說是寶寶的第一劑預防針,可減少細菌滋生,增強寶寶的抵抗力!根據不少已開發國家的研究,喝母乳的寶寶,其呼吸道感染、 中耳炎、腹瀉、過敏性疾病及肥胖的機率會大大減少!
經濟便利
母乳是最經濟、最便利的食物,李奕儒護理長說明,一般而言,新生兒每天需要喝6~8餐的乳量,如果是選擇配方奶,約3~5天就會喝掉一小罐 奶粉,是一筆龐大的費用,因此喝母乳就相對地非常經濟且便利,且在哺乳過程中,也能同時增進與寶寶之間的關係,奠定寶寶未來生理、心理的發展!
輕鬆學會哺乳技巧---
哺餵母乳是很自然的一件事,但是對於新手媽咪而言並不容易,剛開始,媽咪可能會覺得自己的動作很笨拙,這時候不宜過度著急,慢慢運用正確的 姿勢和技巧,能讓哺餵更上手,也能避免日後的破皮、痠痛困擾!李奕儒護理長表示,媽咪的姿勢必須是舒服而放鬆的,可先準備好ㄇ字枕、靠墊,或多利用椅子等 相關輔助工具,讓哺乳的時候,肌肉可以放鬆不費力,才不會造成肩膀或脖子痠痛。
正確的哺乳姿勢---
李奕儒護理長指出,目前有臥躺式、橄欖球式、搖籃式共3種姿勢,可提供媽咪參考,如果是自然產的媽咪,可自行選擇喜歡的姿勢,而剖腹產的媽咪,顧慮到肚子傷口仍未復原的情況,建議先選擇比較方便、舒服的臥躺式,待寶寶出生1~2個星期後,再視身體情況變化其他姿勢。
臥躺式
這是最舒服且方便的姿勢,可以讓餵奶變得更輕鬆!媽咪的身體側躺在床上,膝蓋微彎曲,可放一些枕頭在頭下、兩腿間及背後,同側的手放在頭 下,用對側的手來支撐寶寶的頭和背部,或是將同側的手放在寶寶的頭下,並支撐他的背部。先餵躺下那一側的乳房,要餵另一邊乳房時,媽咪可以稍微將身體往前 傾,讓乳房靠近寶寶的嘴巴。
橄欖球式
媽咪盤腿而坐,並在腳上放輔助的枕頭,接著,像抱著橄欖球一樣,媽咪用手托著寶寶的頭,並用手臂支撐寶寶的身體,讓寶寶的腳在背後,或是以枕頭墊在寶寶的身體下方,媽咪用手臂將寶寶夾在腋下,讓寶寶的頭靠近媽咪乳房,
這個姿勢可以清楚看見寶寶是否有含到乳房。
搖籃式
讓寶寶的頭枕在媽咪的手肘,以媽咪的前臂支撐寶寶的身體,讓寶寶的肚子緊黏著媽咪胸腹,寶寶的一隻手繞到媽咪背後,一隻手放在媽咪的胸前, 要注意的是,要讓寶寶的下巴、胸、腹部都緊貼著媽咪的身體。抱緊的時候,手臂托著頭,輕壓著寶寶臀部和肩膀即可,不要強壓寶寶的頭,以免造成寶寶不舒服!
正確哺餵Tips
.擦拭乳房:將紗布巾用水沾濕,將乳頭周圍擦拭乾淨,用手臂托住寶寶的頭部,並準備好肚兜,墊在寶寶的下方。
.哺乳前這樣做:用中指和食指夾住乳頭,擠出一點乳汁滴在寶寶嘴唇上,如果寶寶朝乳頭張開嘴巴,便可準備哺乳。
.哺乳:哺餵時,要讓寶寶靠近媽咪、面對乳房,寶寶的臉、胸及腹部須在同一平面,在寶寶嘴巴張很大的時候,讓他含住一大口乳房,下唇儘可能含住大部分的乳暈,下巴貼著乳房,媽咪不需移動乳房去靠近寶寶,但新生兒的身體還很軟,媽咪的手要托著寶寶的頭部、肩膀及臀部。
.抽出乳頭:媽咪先將小指頭伸進寶寶口中,引導寶寶頭部轉向,再慢慢地抽出。
.擠出剩下的乳汁:使用吸奶器將剩下的乳汁都擠出,媽咪利用手掌推擠腋窩下方部位,就能擠出乳汁。
.放入溢乳墊:擠出乳汁後,即使一陣子不哺餵,乳汁也會經常流出,最好放置溢乳墊。
觀察寶寶喝奶時機---
「什麼時候該餵寶寶喝奶?」這是很多新手媽咪的疑惑,李奕儒護理長表示,媽咪一開始還抓不著寶寶喝奶的頻率,通常新生兒約1~2小時就要喝 奶,每天約要喝8次,所以寶寶哭的時候,通常判斷他應該是肚子餓或尿布濕了,不過漸漸地,媽咪要注意寶寶喝奶的時間,儘量不要等到寶寶餓到大哭才餵奶,
因寶寶會著急而快速喝奶,容易嗆到且吸入太多空氣,建議媽咪可以觀察寶寶,如果有張嘴、轉頭尋乳及伸出舌頭的動作,代表寶寶肚子餓了,就要準備哺餵,並記錄哺餵的頻率。

選購奶粉奶瓶計畫
如果無法哺餵母乳,媽咪可選擇使用和母乳的成分最接近的奶粉來餵寶寶,但是要學習如何正確沖泡牛奶,並挑選優質奶瓶、奶嘴,注重清潔消毒的步驟!尤其面琳瑯滿目的產品,總讓人傷透腦筋,新手媽咪現在可以拿出筆記,詳細記錄各類型奶瓶奶嘴的功能與特性,做出好選擇!
如何挑選適合奶粉?
市面上有進口奶粉、標榜豐富營養素的奶粉,產品眾多,該怎麼挑選呢?李奕儒護理長表示,奶粉是將牛奶加工成寶寶容易消化的狀態,再添加鐵、 維他命等成分,隨著奶粉製造商的不同,種類也就特別多,建議媽咪可以選擇大品牌,品質控管會較佳。其實,每家產品並不會出現太大差異,重要的是選擇寶寶愛 吃,且不會引發異常症狀的產品,建議可先從試用包開始嘗試。媽咪也可延續寶寶出生醫院所使用的廠牌,但若是寶寶產生輕微腹瀉、便秘、嘔吐等症狀,則有可能 是因為奶粉不適合寶寶體質,要特別注意。
如何挑選新生兒奶瓶?
李奕儒護理長表示,目前市面上的奶瓶共分為玻璃、PES、PPSU、PP等材質,每種材質各有其優缺點,可斟酌其材質特性及使用需求去選 購,建議媽咪可以掌握幾個要素,首先要挑選大廠牌,並且是不會因為加熱而變形、損害的奶瓶,避免塑化劑影響寶寶的發育,此外,最好也能選擇透明的奶瓶,這 樣才能確認牛奶的狀態,方便調配奶粉,而材質輕便、堅固,能讓寶寶拿在手中的奶瓶也很重要!
PES、PPSU奶瓶
PES及PPSU塑膠奶瓶,是目前市面上詢問度很高的商品,而PPSU是較PES更頂級的材質,這一類奶瓶的特性是輕巧、耐摔,沖泡熱水及 高溫消毒時不會產生化學毒素雙酚A,耐熱度可達到180℃,能用蒸氣消毒、紫外線消毒,使用上很安全,因此相對單價也比較高。兩者差異在於PPSU材質較 PES高級,所以較耐刮,壽命也就更長,溶水性也較PES來得佳。
玻璃奶瓶
玻璃材質的奶瓶最讓媽咪放心,優點是使用壽命長、易清洗、耐熱度高及導熱快等,也較不易產生化學物質,因此磨損率也比塑膠奶瓶來得低,價格 上,也比PES、PPSU材質來得便宜,不過,傳統的玻璃奶瓶很重,不大適合寶寶練習手拿,近幾年開始研發出「超輕薄玻璃奶瓶」,握拿很輕巧,不過也因為 玻璃較薄,所以缺點就是更容易不小心敲碎,使用上要更加注意!


PP奶瓶
PP材質的奶瓶柔軟輕巧,但是耐熱度都只到120℃,受到高溫時容易變形,此外,PP瓶身採霧狀設計,容易看不清楚內容物,但能避免光線照射影響   品質,還能放到冰箱冷凍,常建議用PP奶瓶來做暫時儲存母奶之用。
新生兒需要幾隻奶瓶?
李奕儒護理長表示,寶寶長得很快,甚至很多發育較好的寶寶,滿月就已經能喝到100c.c,因此不需另外添購小奶瓶,給媽咪的建議是準備6~8支250ML的大奶瓶即可,視情況準備2個125ML的裝水小奶瓶,最好是3個月更換一次,讓寶寶維持最佳喝奶品質。
奶嘴的種類及挑選方法
李奕儒護理長說明,奶嘴有不同材質、孔洞類型,媽咪應該根據寶寶月齡去選擇奶嘴,最好選擇寶寶最愛吸吮的類型,餵奶粉的奶嘴需和餵副食品的 奶嘴區分開來,每天應消毒一次。至於奶嘴的數量,基本上應和奶瓶的個數相對應,建議可另外多準備2~3個,因為與奶瓶相比,奶嘴更容易破損!
矽膠V.S乳膠 怎麼選?
˙矽膠奶嘴:顏色透明,無色無味。耐熱度約120℃,可放到消毒鍋消毒,不過使用一段時間後,原本的透明色會變成濁濁的,大概2~3個月左右就建議需要更換。
˙乳膠奶嘴:顏色為黃色,是由天然橡膠製成,質地較矽膠奶嘴柔軟,富彈性及韌 性,吸起來有媽媽乳頭的觸感,不過帶有橡膠的味道,有些寶寶無法接受,且大約使用1個半月,乳膠奶嘴會開始變得黏黏的、變白、變硬,最好就要立即更換。還 有乳膠奶嘴是不耐高溫的,容易因溫度過高而變質,也提醒媽咪消毒方式用熱水稍微燙過即可。
奶嘴的孔洞設計
奶瓶的孔洞有許多類型提供選擇,以「圓孔」、「十字孔」較為廣泛使用,隨著寶寶年齡成長,孔洞也需要跟著換大,奶瓶上的奶嘴通常2~3個月 就建議更換一次,以達到最佳衛生品質,其實媽媽平常就可以觀察寶寶喝奶的狀況,像是「寶寶喝奶是否很費力」、「喝奶容易生氣」,或是「餵奶的時間變長 了」,若是有這些情況,代表寶寶需要更換更大的孔洞,購買時可以特別注意。另外,若是用奶瓶哺餵副食品,因為粒子較牛奶、果汁等液體來得粗大,因此孔洞也 需要挑選更大一點的。
˙圓孔:圓孔設計的奶嘴,倒置入寶寶嘴裡時,奶水就會源源不絕流出,吸食比較容易,適合吸吮力較弱的新生兒,而圓孔又有大、中、小之分,新生兒多會選擇小、中圓孔的奶嘴,隨著喝奶量增加,再換成大圓孔奶嘴。
˙十字孔:與母乳供應的方式相同,需要透過寶寶吸吮、咬合才會出現孔洞,供應奶水,因此有調節流量及防止倒置外漏的作用,但相對地寶寶吸吮較費力,適合吸吮能力強、個性急躁的寶寶。
˙一字孔:和十字孔、Y字孔的作用相同,不過一字孔奶嘴上會有1、2、3不同程度的標示,可讓流量調節性達到最大,也因此又有「變速奶水」之稱,更方便調整孔洞餵食寶寶。
沖泡牛奶的正確步驟
1. 準備工作:用洗手乳搓洗雙手、沖洗乾淨,準備好消毒殺菌後的奶瓶。
2. 計算水量:於奶瓶內先倒入冷開水,再倒入熱開水,以手腕內側貼近瓶身測試水溫,須調至適合沖泡牛奶的溫度。 
3. 加入奶粉:依罐上的說明,了解每湯匙奶粉的加水量。取正確匙數的奶粉放入奶瓶內,每匙奶粉須以奶粉罐內的附刮板刮平。
4.沖泡牛奶:將奶瓶、奶嘴固定圈和奶瓶蓋套在奶瓶上,雙手握瓶身,以旋轉方式,左右搖晃,並由瓶底檢視奶粉是否確實沖泡均勻。
5.餵奶:以手托住瓶身,待奶水充滿奶嘴後再餵食,餵奶過程與寶寶說話互動,餵完奶後,須輕拍寶寶背部,將胃內空氣排出。
6.清洗奶瓶、奶嘴:用大刷子刷洗奶瓶內、外側和奶瓶螺紋,並用清水沖洗乾淨。用小刷子刷洗奶瓶蓋的內側、外側,奶嘴的內側、外側及凹痕。
7.消毒奶瓶:洗淨的玻璃奶瓶放入鍋內,加水蓋過奶瓶後,將鍋子放置於瓦斯爐上加熱,待水開後煮沸10分鐘。將奶嘴、奶嘴固定圈、奶瓶蓋一起放入,繼續加熱煮沸5分鐘後熄火,放置冷卻。




寶寶皮膚特性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陳怡伶表示,剛出生不久的寶寶,皮膚尚未發育完成,表皮及真皮的厚度大約只有成人的三分之一,加上汗腺發 育並不是很完整,所以除了怕冷之外,排汗功能也不像成人一樣順暢;此外,寶寶的皮下脂肪尚未足夠,當寒冷的冬季報到時,需要特別加強注意衣物的保暖。不 過,如果讓寶寶穿上太多衣物,很有可能會因為過度保暖而產生悶熱,導致寶寶罹患熱疹,也就是所謂的「痱子」,因此,保暖但不能過熱,是爸爸媽媽在照顧寶寶 時要特別留意的事。
肌膚保養原則
陳怡伶醫師表示,爸爸媽媽若要妥善照顧寶寶的白嫩肌膚,平時切記秉持「清潔」及「保濕」兩大原則,大部分的寶寶在春夏兩季,都不用特別塗抹乳液,除了有些皮膚特別容易乾燥的寶寶,或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寶寶,在冬季才需要定時擦拭嬰兒保濕乳液,為他們的皮膚加強一層防護膜。
寶寶洗澡有訣竅
新生兒出生後2~3週之內,肚臍還尚未脫落,媽咪可以先用擦澡的方式幫他清潔身體,等肚臍掉落之後,再使用盆浴的方式幫寶寶洗澡。由於寶寶 的皮膚層數少,極為脆弱,所以媽咪在為他擦澡時,力道須避免過大,以免將寶寶的肌膚搓紅;此外,還有許多為寶寶洗澡過程需要切記注意的重點,媽咪們不妨試 著回想看看自己平時有無確實做到。
事前準備須齊全
在幫寶寶洗澡的過程中,切記雙手不能離開寶寶,更要避免獨留寶寶一人在澡盆內,媽咪如果突然想起忘了準備浴巾而離開片刻,就算澡盆的水位很 淺,都會為寶寶帶來致命危險,所以在幫寶寶洗澡之前,媽咪必須先找到一塊適合放浴盆的空間,並將浴巾鋪好,寶寶的衣物及清潔肚臍的棉棒則放置在一旁,除了 讓方便媽咪拿取,過程中也不會讓寶寶離開自己的視線範圍內,一旦完成事前的準備工作,媽咪就能安心幫寶寶洗澡了。
勿將衣物全脫下
寶 寶是很怕冷的,所以不管是夏季或冬季,當媽咪幫他擦澡的時候,不用馬上將寶寶的衣物全部脫掉,例如擦拭到胸部時,只需將胸前的鈕扣打開即可,如此一來,就 可避免寶寶在擦澡過程中不小心著涼。陳怡伶醫師表示,冬季時,許多家長會讓寶寶穿上2~3件家居服,媽咪可以先將這些衣服套在一起,等寶寶洗好澡,就能省 下穿衣服的時間,不讓寶寶的身體長時間曝露在冷空氣中。
清潔先後有順序
寶寶的臉部是全身上下最乾淨的地方,所以洗澡時,要從臉部開始用溫水清洗,不需特別使用洗面乳,等媽咪將寶寶的臉部清洗完畢之後,接著可以 用嬰兒肥皂或洗髮乳沖洗頭部,待頭皮稍乾,就能進行身體及四肢的清潔了。陳怡伶醫師表示,寶寶的沐浴乳以中性成分為佳,媽咪須避免選購含有皂鹼、香精類及 化學添加物的沐浴乳,且兩天洗一次即可,否則肌膚水分容易散失,造成寶寶皮膚乾燥,並建議沐浴乳及清水交替使用,以免造成過多刺激。此外,寶寶的耳朵後 方、腋下、胯下和屁股,需要特別注意清潔,因為這些部位很容易藏污納垢,稍不注意可能就會遭受細菌感染。
安全第一為優先
陳怡伶醫師特別提醒,幫新生兒洗澡時,媽咪可以用其中一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固定在寶寶的頭部兩側,中指則繞過寶寶其中一邊的腋下,通常都能順利撐起寶寶,而媽咪的另一手也能清潔寶寶的身體,這是為了避免身體還很柔軟的寶寶,不小心掉落澡盆或地面所必須做到的安全保護。
寶寶穿衣原則
除了在寶寶洗澡前,將他需要穿的衣物先套在一起,節省時間之外,冬季來臨時,有些媽咪為了怕寶寶感冒,一下子就買了許多保暖的衣服讓他穿, 結果反而讓寶寶感到不舒服,甚至罹患熱疹,也造成寶寶情緒不易安定。陳怡伶醫師建議,平時在家的時候,只要讓寶寶穿著紗布衣及連身包屁衣,再加上一件棉質 外衣,就能達到保暖效果;如果需要外出,讓寶寶加上一件背心及外套即可,過多衣物反而會造成負擔。室內溫度則建議維持在攝氏26度左右,若察覺寶寶臉部有 潮紅現象,媽咪就要趕快摸摸寶寶的背部,如果出現汗氣,就表示寶寶穿太多了;相反的,寶寶穿得不夠暖,手腳就會看起來比較蒼白,甚至發紫,媽咪必須幫他添 加衣物、戴上手套禦寒,並隨時觀察寶寶的生理反應,調整衣服多寡。此外,由於寶寶很容易吐奶、排泄及流汗,所以平常媽咪就要準備5~6件預備的衣服,放在 方便拿取的地方,以便順利替換,如果沒有勤於更換衣物,也會因為排汗等因素,使寶寶膚質受到影響,並注意不要在床緣替寶寶更換衣服,避免寶寶翻身,不慎跌 落地面。
衣物選購重點
陳怡伶醫師表示,對某些寶寶來說,套上衣物的過程,感覺會相當不舒服,很多爸爸媽媽在為寶寶套衣服時,寶寶就會立刻放聲大哭,所以建議購買 衣物時,儘量挑選鈕扣式的服裝,並避免選擇綁帶過多與配件繁複的衣服,單純樸素即可,以免纏到寶寶的脖子或手腳,或不小心造成寶寶誤食,導致危險發生。衣 物材質方面則以棉質為佳,寶寶的貼身衣物不要選購毛料,以免造成刺激。


嬰兒房布置要點
陳怡伶醫師表示,寶寶如果與成人同床,很可能在睡夢中會被爸爸媽媽壓到,對脆弱的身體造成傷害,且成人的棉被過於厚重,加上寶寶力氣不足, 無法推開,就會發生窒息危險!為了確保安全,寶寶一定要有自己專屬的小床及寢室,因此把握嬰兒房的布置重點,不只能讓寶寶睡得安穩,爸爸媽媽也能安心守護 著他!
通風
放置嬰兒床的寢室一定要有窗戶,如果沒有窗戶,也須避免讓房門處於24小時都緊閉的狀態,因為過熱或過冷的室溫,都容易造成嬰兒猝死,對寶 寶來說都是不安全的。至於窗簾材質,可選購百葉窗款式,能夠降低塵螨肆虐的機會,而針對月齡較大、已能自己爬行的寶寶,窗簾的繩子一定要打結固定在上方, 不能使繩子垂墜至地面,讓寶寶碰到,以免寶寶在玩耍時不小心纏到脖子。
寢具
為了讓寶寶能充分享受睡眠過程,不少爸爸媽媽會購買高級毛毯或寢具,為寶寶保暖。陳怡伶醫師特別提醒,床墊要有一定的厚度及硬度,避免過度 鬆軟,否則寶寶一旦陷入床墊,可能會造成呼吸道阻塞;棉被也不能過大,以蓋到肩膀為原則,如果棉被過長,很容易就蓋住寶寶的臉部,導致窒息情況發生。此 外,寢具也須因應不同季節做調整,時逢春季和夏季時,使用毛巾或薄被即可;冬季才需要幫寶寶準備較厚的棉被,不過一定要注意重量與厚度,安全第一。
玩具
陳怡伶醫師表示,新生兒的視覺有限,只能看到約30公分以內的物品,如果要在嬰兒床周圍擺放玩具,位置不要太遠,否則寶寶是看不到的;如果 有懸吊式的玩具,切記須避免掛在寶寶的頭部正上方,建議掛在寶寶的身體上方,以免若不慎掉落時造成危險。爸爸媽媽在購買寶寶的玩具時,務必選擇安全玩具, 且不需有太多小配件,以鬆軟材質為佳,讓寶寶可以觸摸、啃咬,也方便家長清洗,還能達到刺激視覺的效果。此外,家中若有絨毛布偶,兩週內一定要固定清洗一 次,並將室內溼度維持在50%~60%之間,才能避免孳生塵螨。
牆面
有些爸爸媽媽會自行挑選顏色粉嫩的油漆,親自粉刷牆面,希望帶給寶寶溫馨的感覺,但是剛粉刷完的嬰兒房,可能還殘存著有機溶劑的味道,除了造成嗅覺刺激,寶寶吸入後也會造成傷害,所以建議想使用粉刷方式布置牆面的爸爸媽媽,要在寶寶出生之前就完成這項工作。
避免寶寶日夜顛倒
寶寶還在媽咪肚子裡的時候,並沒有日夜分別,所以出生後需要成人為他建立正確的睡眠時間,才不會影響到日後的生活作息。一天當中,寶寶的睡 眠佔了一半以上的時間,但白天的時候,爸爸媽媽還是必須將門窗打開,讓陽光照進屋內,也不用因為怕吵醒寶寶,就將所有談話及物品碰撞的聲音降到最小,因為 窗外的光線及家人活動的聲音,都能給予寶寶刺激,讓他知道這個時段就是該活動的時候,並感受週遭動靜變化;除此之外,避免讓寶寶在白天擁有完整睡眠,也有 助於晚上的睡眠品質,如果白天睡太飽,到了半夜寶寶就容易睡得斷斷續續,一旦睡眠時間日夜顛倒,爸爸媽媽就得花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幫寶寶調整回來。
如何安撫寶寶睡覺
寶寶哭鬧的原因,通常都是身體不適或需要成人安撫,雖然能反映出他的需求,但寶寶的哭聲都有情緒,若寶寶在睡前常常情緒不穩,哭聲卻不會太 宏亮,有可能是想對爸爸媽媽撒嬌;有些寶寶則是到了該睡覺的時候,顯得特別精力旺盛,這時父母就需要慢慢幫寶寶建立一套睡眠儀式了。媽咪可以在寶寶睡前幫 他洗澡,讓他聽些柔和的輕音樂,或是說故事、唱首謠籃曲,久而久之,寶寶就會將這些事與睡眠連結在一起。陳怡伶醫師表示,爸爸媽媽不用一直抱著寶寶,直到 入睡才放開他,一旦寶寶湧現睡意,就可以將他放回床上,並用手掌輕拍他的胸口,讓他有安定的感覺,爸爸媽媽只需要陪伴即可,讓寶寶感覺有人在身旁,他也能 安穩睡著。
睡姿要注意
陳怡伶醫師表示,寶寶不像成人,睡眠中若感到呼吸困難,是無法自行調整睡姿的,為了避免寶寶睡著時,不小心因睡姿不當而造成窒息,爸爸媽媽要協助寶寶保持仰躺的姿勢,不要讓寶寶側睡或趴睡,以免壓到呼吸道或減少呼吸空間而造成遺憾。



新生兒階段的成長發育
0~1個月的寶寶,大部分的時間仍在睡眠中,每天約可睡上20個小時左右,隨著寶寶成長,睡眠時間會逐漸減少,這個時期的寶寶,雖然無法正 常地支撐住身體,但是肌肉卻會不斷地發展。出生後快滿1個月時,寶寶的頸部會變硬,他們能朝著出現光亮的地方或發出聲音的方向轉動頭部。
而這個時期能看出寶寶是否健康成長的方法,就是觀察寶寶的體重變化,寶寶在出生的第1個月裡,最大的特徵就是體重明顯增加。新生兒出生後3~4天內,體重 會出現暫時性地減少,這是因為胎便排出和皮膚中水分的流失,寶寶對吸乳還沒適應,吸乳量較少而引起的。但是在7~10天過後,寶寶會恢復至出生時的體重, 滿一個月時,體重會增加1公斤左右,所以媽咪不必擔心,如果體重正常增加,則說明寶寶的健康狀態和營養情況都很良好!
新生兒的5種反射反應
新生兒會有與生俱來的原始反應,媽咪此時可檢查寶寶的運動能力是否異常,這些反射性的動作會隨著寶寶身體機能的發展,在寶寶出生後的5個月左右會自然消失。
握持反射
如果碰觸新生兒的手掌,寶寶會無意識地將對方的手指緊緊抓住,雖然是新生兒,但是抓握的力氣卻比想像中強得多,這可能是因為寶寶想要牢牢抓住媽媽,尋求安全感的緣故。
邁步反射
如果將新生兒微微向前傾斜,寶寶就會抬起腳做出想學走路的動作,而抓住寶寶的手臂,讓寶寶的雙腳放在平坦的地板上,直立起來時也會出現這種現象。
覓食反射
用手指刺激寶寶的嘴唇,即使沒有人教導,寶寶也會抿抿嘴唇、吐吐舌頭,表現出想要吃東西的樣子,尤其肚子餓的時候,這種反射反應會表現得更強烈,一般在5~6個月後才會逐漸消失。
起身反射
抓住躺臥著的寶寶雙手,假裝輕輕地要起身的樣子,此時寶寶會無意識地做出用力想要起身的反射反應。
擁抱反射
觸碰寶寶,寶寶手臂和腿部會張開,突然像擁抱一樣,雙手都縮在胸前,如果沒有出現這種反應,或者只用一隻手做出反應時,建議要帶寶寶做進一步的檢查。
寶寶出門去!
出生3~4週的寶寶,可以開始打開窗戶,讓寶寶呼吸一會兒外面的新鮮空氣,而等到寶寶出生約1個月時,可以在天氣好的日子裡抱著寶寶或是用揹巾帶著寶寶外出,但外出前,媽咪們應準備好寶寶睡覺時需要的小被子、嬰兒車,以及寶寶肚子餓時所需餵食的奶粉、尿布及濕紙巾等物品。
乘坐不同交通工具的方法
當乘坐公車或捷運等大眾交通工具時,抱著寶寶或使用揹巾會較放在嬰兒車裡來得方便,因為需要上下台階,所以拿著嬰兒車反而會有負擔。若是平 常開車出門,建議可攜帶方便摺疊、輕便的嬰兒車,逛街、走路會比較方便,而出遠門時,所需的時間較長,因此揹巾、嬰兒推車都需要攜帶,可交替使用。除了寶 寶的必須用品,媽咪也要提前準備好玩具、音樂CD等安撫用品,讓寶寶在路途中的情緒保持穩定。
使用揹巾的正確步驟
1. 將吊環位置放在習慣的一邊肩上
每個人的慣用手不同,以最方便、最穩定的一邊為主,吊環位置約在肩膀下數公分的肩窩處。
2. 將揹巾一端穿過吊環
將揹巾末端穿過吊環,形成可靈活運用的半固定帶子,再將位於胸前的揹巾攤開,整理成一個袋狀,調整適合寶寶體型的鬆緊度。
3. 輕輕將寶寶抱入
將寶寶放入位置內,新生兒的脖子尚未成熟,抱的時候要特別注意,最後將揹巾調整到合適且舒服的長度即可。
寶寶乘坐汽車請坐安全座椅
乘坐汽車時,一定要讓寶寶養成乘坐安全座椅的習慣,目前汽車安全座椅有分為提籃型與雙向型,提籃型針對較小嬰兒設計,頭部後方有支撐點,包 覆較完全,但使用期限較短,建議媽咪可直接購買雙向型的安全座椅,當寶寶的體重未滿9公斤時,應該朝後坐固定好,而體重在9公斤以上的寶寶,應將安全座椅 放置在汽車後座,一旁須有大人陪乘,才能真正達到安全目的。
善加利用育嬰措施
國內百貨公司、捷運站、機場、醫院等公共空間,多附設有哺乳室、育嬰室等措施,提供尿布檯讓媽咪替寶寶更換尿布,而熱開水、洗手槽是基本配備,可提供媽咪沖泡牛奶,有的哺乳室甚至還有雜誌櫃、沙發區,簡單的沙發和小桌子,獨立的空間讓媽媽餵奶不受打擾。
媽媽包的內容重點
媽咪外出時,除了要攜帶隨身物品,更少不了寶寶的出門用品,這時候容量大、收納多元的媽媽包,一定要準備好,幾個重點分享給媽咪:
帶有平常外出時的必需品
李奕儒護理長表示,媽媽包的內容要有尿布、濕紙巾,裝有冷開水、熱開水的保溫瓶,需準備至少2個奶瓶,一個用來沖泡牛奶,一個裝開水,還有 裝滿適當分量的奶粉盒。另外,要準備適合新生兒的吊環揹巾、大毛巾,以防寶寶睡著時可使用,而蚊蟲藥、退燒藥及健保卡也要隨身攜帶,以備不時之需。
清楚分類收納
每個物品的收納,最好要分類清楚,將相同的物品歸成一類,並將其放入一個袋子裡與其他物品分隔。因此,媽咪平常可以準備多個收納袋,或是挑選有有分格層的媽媽包。
採直立式擺放
建議媽咪物品應採用「直立式擺放」,這樣打開媽媽包就會一目了然,才不會緊急需要時,東西卻找不到,導致媽咪手忙腳亂!


Q:如何判斷寶寶是否不舒服?
A:李 奕儒護理長表示,新生兒雖然不會說話,卻會透過哭聲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因此,從哭聲中可以分辨出寶寶的身體狀況,一般而言,寶寶若是因為肚子餓才哭,通常 多是長長地吸一口氣後,哭聲清脆、婉轉,而有節奏感;如果是因為痛苦而發出的哭聲,會在從突然開始哭泣至持續哭泣的過程中,會出現屏住呼吸等變化,當寶寶 屏住呼吸,發出刺耳的哭聲時,很可能是由於腹痛、尿布過緊、過熱或突然出現噪音受到驚嚇所引起的,此時,媽咪要抱起寶寶安撫,如果哭聲持續30分鐘以上, 代表寶寶真的很不舒服,有生病的徵狀,需立即尋求醫師治療。
隨 著寶寶健康狀態的不同,大便的形狀和顏色也會有所不同。首先,大便的顏色會隨著吃過的食物和腸胃運轉、膽汁的分泌程度而變化,如果寶寶的大便呈現黑色、灰 色、紅色時,是不正常的,應該到醫院就診,而寶寶沾了便便的尿布上,水氣較多且呈現綠色,則可能是腸胃疾病的信號,若是伴隨腹瀉或嘔吐,很容易就會脫水, 最好儘快到醫院就診。
Q:我的寶寶發燒了,該怎麼處理?
A:常 見的發燒原因,多是呼吸道、泌尿道或腸胃道等病毒感染,除了感染外,也可能是衣服穿太多,因此,若發現寶寶體溫超過38度,可先移除過多的衣物,並幫寶寶 洗個澡,因為體溫條件能力尚未成熟的新生兒,稍熱或稍冷的溫度會使其體溫出現變化,但調適好溫度,體溫又會恢復正常。而新生兒出現熱的症狀,通常會伴隨著 不吃東西等症狀,所以寶寶精神和食欲若都還正常,只要多補充水分即可,再觀察溫度變化。若寶寶發燒溫度仍高於39度,就要看醫生或是服用退燒藥物,2個小 時後再觀察。
Q:新生兒是不是容易出現黃疸,會有什麼症狀?
A:如 果出生7天內,寶寶的臉色變黃,很可能罹患新生兒黃疸,黃疸是由於新生兒體內膽紅素突然增高而引起的皮膚變黃現象。紅血球遭到破壞時所產生的膽紅素必須經 過肝,再經由大便排出才屬於正常現象,但是出生後的寶寶,肝還屬於尚未成熟的狀態,所以無法將膽紅素排出,而膽紅素累積過多在體內,就會引發黃疸現象,並 會伴隨著發熱或身體寒冷的狀況,因此,當寶寶出現活動力減少或精疲力盡等症狀,一定要到醫院就診。









Gitzel Giuliette Car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