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BB呱呱墮地的一刻起,無論是BB的體格發育還是學走路的進度,父母總會有很多疑問和憂心。就好像剛為人母的小敏,
她的BB雖然只有幾個月大,還未屆學走路之齡,但她一天憂心忡忡地來問我,BB的腿看起來有點O形,會否影響他日後學走路。或許你心中都有着和小敏一樣的
擔憂,就讓我來講解一下BB的O形腳之種種知識吧!

嬰兒剛出生時,小腿會呈現內彎的現象,形成O字的形態(如左圖),至兩至三歲左右便會回復筆直(如右圖)。
自動矯正
很多BB從出生起到兩歲期間都有O形腳的現象,這是因為胎兒在母親體內時就已經自然地蜷縮着雙腿,再加上生產過程的壓力,所以小腿會呈現內彎的現 象,形成O字的形態。這種O形腳還會隨着BB學習站立和走路而漸趨明顯,不過父母不用太過擔心,因為若情況不太嚴重的話,一般會在BB兩至三歲左右便自動 矯正過來。太早學行
雖說大部分O形腳都可隨BB成長而自動矯正過來,但有些因素卻可使O形腳變得嚴重,其中最常見的原因是過早學走路。由於不少父母都急於要BB學曉走 路,於是不理BB的平衡力和肌肉力量不夠,過早強迫BB練習走路,或讓BB乘坐學行車,使BB因走路姿勢不當而加劇O形腳的情況。其實父母根本毋須急於要BB學走路,因為BB在十八個月大前學曉走路都屬正常。而且父母亦不需讓BB乘坐學行車來加快學習進度,父母只需扶着BB腋 下,讓BB赤腳在平地上走,或是用玩具吸引BB前進就可以了。而BB走累了便自然會休息,父母不應強迫BB繼續練習,以免令關節肌肉過度疲勞。
若BB的O形腳情況嚴重,或小腿到了三歲仍無法自動矯正回筆直狀態,父母便需要帶子女看醫生。一般來說,醫生可讓兒童佩戴托足矯正板一段時間和配合 家居復康運動去改善腿形。有些特別嚴重或由軟骨病、骨髓炎、先天性骨骼構造異常、營養不良、骨折等原因造成的病理性個案,就需要以石膏矯正、手術或藥物治 療。
留意發展
O形腳除了使兒童外形不好看之外,更會影響走路的姿勢,增加關節肌肉的負荷,使兒童走路容易疲倦和疼痛。若兒童沒有在發育期完成前將O形腳矯正,當骨骼定形以後便難以回復腿形筆直,容易造成腰腿疼痛,甚至行動不便的後果,所以父母必須小心留意BB腿形的發展。正常來說,BB的小腿天生會有點向內彎,若父母讓BB仰卧並自然伸直雙腿,當兩個腳跟合併時,雙膝之間的空隙應少於三根成人手指的寬度。若超過這個寬度,父母便應帶BB往看醫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