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乳喂養新生兒
新生兒一出生就需要合理的餵養,而母乳是最能滿足嬰兒生長發育所需要的天然營養品。任何一位學識淵博的營養學家,都不可能創造出比母乳更適合於新生兒需要的代乳品。
初乳母乳分初乳,過渡乳與成熟乳。一般所指母乳為成熟乳,初乳一般指產前及產後5天的乳汁。呈灰黃色,含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較多,含脂肪與乳糖比成熟乳較少,初乳長鏈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比成熟乳高。含鈉、氯、鋅、碘多,有利新生兒的成長。初乳含有豐富的牛磺酸,可促進小兒生長發育,尤其是含抗體豐富的蛋白質(IgA及乳蛋白),估計初乳除免疫、營養作用外,還有清理新生兒腸道的作用。初乳雖然稀薄,但有較多的特點。蛋白質的測定,產後第一天的初乳,平均每100毫升,含蛋白質8.84克,第二天5.96克,至第六天穩定在1.40克。產後的初乳蛋白質含量較高,以後逐日下降。產後第2~3天的初乳平均含蛋白質2.38克,遠遠超出成熟乳1.2克的含量。
免疫球蛋白,初乳中含量較高,特別是免疫球蛋白A和乳鐵蛋白,據測產後第1~2天最高,到第6天穩定。這些免疫球蛋白不易被腸道吸收,而是附在腸粘膜內,結合或中和病毒及毒素,避免了微生物與腸粘膜表皮細胞的接觸,阻止了感染的發生。所以新生兒早餵奶,可獲得較多的營養免疫物質。 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在初乳中所含量較豐富,均有防止感染、增強免疫的功能。微量元素,初乳中銅、鐵、鋅、碘的含量較高,以後逐漸減少。
可見初乳中免疫物質含量高,能防止稚嫩的新生兒胃腸道和呼吸道感染。應鼓勵母親儘早餵奶,以保證新生兒的營養健康。
餵食注意,
必看!
迎接新生命,除了要為即將到來的寶寶準備衣、食、住、行等用品外,父母雙方也要在寶寶來臨前學會照護寶寶的種種方法,以免寶寶出生後手忙腳亂,不知所措。
哺餵母奶或配方奶
小叮嚀
新生兒在餵食完後,拍打嗝的動作相當重要,可以有效地降低新生寶寶吐奶與溢奶的發生率。
“吸吮”是寶寶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一,通過吸吮,寶寶即可獲取成長所需的營養。無論是哺餵母乳或是配方奶的新手父母,都應該有基本的哺餵觀念,才能讓你的寶貝吃得順利又健康。
Tips
哺餵母乳:約每2個小時哺餵1次。
哺餵配方奶:約每4個小時哺餵1次。
4姿勢正確餵母乳
媽媽在哺餵母乳時,可嘗試不同的姿勢讓寶寶吸奶。
1、坐姿(搖籃抱法)
姿勢提醒:以舒適的姿勢坐在床上,或找一個有椅背及扶手的椅子靠著椅背坐下。
2、斜倚
姿勢提醒:以舒適的姿勢斜倚床上,腿部及背部墊枕頭,使寶寶的頭部躺在手臂上。
3、橄欖球抱姿
勢提醒:此姿勢適用於雙胞胎、嬰兒含乳有問題、乳腺管阻塞或是剖宮產的媽媽。媽媽的手臂環繞在寶寶身體的下方,用手掌及腕部拖住寶寶身體的下方,用另一隻手掌及腕部拖住嬰兒頭部,以整雙手臂支撐嬰兒的身體。
4、側躺(晚上哺乳或剖腹產後最好的姿勢)
姿勢提醒:媽媽側臥,與寶寶面對面,媽媽的腹部接觸寶寶的腹部,寶寶頭部靠近媽媽的乳房。
5步驟正確沖泡配方奶
在餵食寶寶配方奶時,建議新手父母遵循以下5步驟,會讓寶寶吃得衛生又安心。
1、準備器具
消毒器及有蓋的大鍋、奶瓶、奶嘴、奶蓋,宜準備6~8支奶瓶、洗奶瓶用毛刷(1支)、鑷子(夾奶瓶、奶嘴用)。
2、消毒方法
先用肥皂清洗雙手,用乾淨的消毒鍋加8分滿的水,準備加熱。耐熱的玻璃奶瓶、鑷子等器具於冷水時放入鍋內煮10分鐘,再將較不耐熱的器具包括奶嘴、奶蓋、奶圈等用紗布包著一起放入煮5~10分鐘。再將消毒好的奶瓶放置於乾淨的地方晾乾,以備使用。
3、溫開水沖泡奶粉
在奶瓶裡倒入需要的溫開水(煮沸過的熱開水冷卻至40℃左右)。不要用滾燙開水沖泡奶粉,易結成凝塊,引起寶寶消化不良。
4、溶入奶粉
用湯匙舀起奶粉,舀起的奶粉需鬆鬆的,不可緊壓,再用“D形罐口”刮平,對準奶瓶口倒入。
5、套上奶嘴並檢查溫度及流速
手不要碰到奶嘴,把它裝上去並試試牛奶滴出的情形。在手內側滴一滴,確定適當的溫度。
嬰兒的哺餵次數時刻安排
對於嬰兒哺餵次數的安排,母乳喂養與人工餵養是不盡相同的。目前的研究表明,母乳喂養嬰兒沒有定時的哺餵安排,哺餵次數取決於嬰兒的要求,什麼時候餓了,就可以什麼時候哺餵。
怎樣安排嬰兒的哺餵次數
換句話說,就是按需哺乳。新生兒一般每隔3小時左右就有哺乳的要求,這與母乳裡的蛋白質易消化、蛋白質含量適中有密切的關係。隨著新生儿期的結束,嬰兒要求哺餵的時間便逐漸具有一定的規律了。在滿4個月以後,開始增加輔助食品時,一般可考慮安排4次哺餵時間,在2次餵奶的間隔中,可添加蛋黃、米湯、菜汁等輔助食品。在11個月左右,可將餵奶時間減少為3次,再增加餵輔食的次數。
如果是人工餵養兒,由於牛奶不如人乳易消化,一般可考慮每日安排6-7次餵哺時間。每次餵奶間隔約為3。5-4小時,在餵奶間隔中,還應給小兒餵1次水。人工餵養的小兒在2個月以後就應加菜汁了,一般在餵奶的間隔中每天加1次,以補充牛奶中維生素的不足。小兒在4個月以後,基本與吃母乳的孩子一樣加輔食,餵奶次數也同樣的可減少至每日4次,減下的餵奶次數用輔食補充。
寶寶在吃奶時睡著了??
新生寶寶愛睡覺,大家都知道。有的寶寶在媽媽懷裡吃奶的時候都會睡著,這是每個哺乳的媽媽經常遇到的事情。這是怎麼回事呢?
寶寶為什麼愛睡覺
新生兒由於大腦發育尚不完善,大腦皮層和神經細胞興奮性低,耐勞力差,容易疲勞,所以決定了新生兒總的睡眠時間較長,而睡眠時間和次數又與寶寶的年齡呈正比,年齡越小睡眠的時間和次數就越多,這也就是我們經常看到新生兒一天中除了餵奶、換尿布、洗澡時間外,基本上有20~22個小時都在睡眠中。
有人統計,出生第一周的寶寶一天裡有90%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睡眠能使寶寶免受外界的干擾,使機體的各項生理功能不斷完善,得到充分發育,這是寶寶正常的、生理性的自我保護現象,保護寶寶脆弱的大腦細胞不受外界過度的刺激。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有一部分寶寶為了滿足自己睡眠的要求,連吃奶時也會偷著睡一會兒。
吃奶對寶寶來說是項勞動,加上餵奶時寶寶都依偎在媽媽的懷中,既溫暖又舒適還安全,寶寶確實會享受良好的睡眠環境,但這時的睡眠常不是完全的安靜睡眠,當你把乳頭或奶嘴拔出,寶寶就醒了。
如何讓寶寶不在吃奶時睡著
一個有經驗的媽媽在餵奶時會不斷刺激寶寶的吸吮,當感覺到寶寶停止吸吮了,就輕輕動一下乳頭或轉動一下奶嘴,寶寶又會繼續吸吮了,必要時還可輕捏寶寶的耳廓或拍拍寶寶的臉頰、彈彈足底,給他一些覺醒刺激,延長興奮時間,使寶寶吃夠奶。只在寶寶吃飽後才讓他好好睡一覺,培養寶寶養成良好的餵養習慣。
新生兒餵食母乳五大宜忌
新生兒出生後,很快就要吃東西,如何餵養初生小寶寶是每個新媽媽都提心吊膽的事。其實也不用過於擔心,一般醫院護士都會教你如何母乳喂養寶寶的。但是回家後,很多細節和突發情況都需要媽媽自己來處理了。本文我們為新媽媽在餵養方面的問題上提個醒,願能有所幫助。新生兒母乳喂養的五個宜忌 PART1 母乳喂養的五個宜忌 新生兒需要的營養素人體的六大營養素有蛋白質、脂肪、糖(碳水化合物)、無機鹽(礦物質)、維生素和水。現在有人把膳食纖維看作第七類營養素。新生兒所需的營養素不僅要維持身體的消耗與修補,更重要的是要供給新生兒生長和發育之用。 母乳喂養五宜 一 宜半小時內開奶新生兒出生後30分鐘以內就要開始與母親肌膚接觸30分鐘以上,同時幫助新生兒吸吮乳頭。新生兒出生後半小時內,其覓食反射最強,以後逐漸減弱,24小時後又開始恢復。 及早開奶的好處:1 有利於母乳分泌,不僅能增加泌乳量,而且還可以促進奶管通暢,防止奶脹及乳腺炎的發生。2 新生兒也可通過吸吮和吞嚥促進腸蠕動及胎便的排泄。3 新生兒的吸吮動作,還可以反射性地刺激母親的子宮收縮,有利於子宮的盡快復原,減少出血和產後感染的機會,更有利於產婦早日康復。4 早餵奶使小兒得到更多的母愛,能盡快滿足母嬰雙方的心理需求,使嬰兒感受到母親的溫暖,減少了嬰兒來到人間的陌生感。 TIPS: 開奶前乳房的清潔:孕時、產後乳房會分泌出一些潤液或乳汁,加上出汗等原因,可能乳頭上會積有垢痂。在第一次給嬰兒哺乳前,應該用食用植物油塗抹在乳頭的干垢痂上,使垢痂變軟,然後用溫開水洗淨乳頭。 二 宜前奶、後奶都餵在每次餵奶當中,乳汁的成分也隨之變化。一般將乳汁分為前奶和後奶,兩者所含營養成分有所不同。 前奶解釋:餵奶時,先吸出來的奶叫“前奶”。營養成分:前奶外觀較稀薄,富含水分、蛋白質。吃了大量的前奶,就得到了所需要的水分和蛋白質,因而純母乳喂養的寶寶,在出生後4個月內一般不需要額外補充水。 後奶解釋:前奶以後的乳汁,稱為“後奶”。營養成分:後奶外觀色白並比較濃稠,富含脂肪、乳糖和其他營養素。提供許多熱量,使嬰兒有飽腹感。因此,哺乳時不要匆忙,切不可將開始的前乳擠掉,也不可未餵完一側又換另一側,應該允許嬰兒盡量吃,既吃到前奶又吃到後奶,這樣才能為嬰兒提供全面的營養。 TIPS:腹瀉的嬰兒應該哺乳兩側乳房的前半部分,也就是前奶;而後半部分應棄去,使嬰兒吃不到含脂量較多的後奶。 三 宜按需哺乳 為什麼提倡按需哺乳母乳喂養過程中不要嚴格地限制餵奶的間隔時間,尤其在孩子出生後的頭幾週。新生兒每次吃到的奶量不盡相同,因此有時孩子吃奶後1小時就餓了,而有時孩子間隔達3小時都似乎還不那麼想吃。這些情況都很自然的,而且每個寶寶都是獨一無二的,食量也不盡相同,所以按所需哺乳為宜。 按需哺乳的好處這種按需哺乳的方法,既可使乳汁及時排空,又能通過頻繁的吸吮刺激腦下垂體分泌更多的催乳素,使奶量不斷增多,同時也可避免母親不必要的緊張和焦慮(過度的緊張和焦慮可通過反射機制,抑制乳腺分泌)。 怎樣做到按需哺乳只要嬰兒想吃,就可以隨時哺餵;如果母親奶陣到了,而孩子肯吃,也可以餵,而不要拘泥於是否到了“預定的時間”。剛剛出生不久的新生兒胃容量只有30毫升,每次能吸吮到的奶量也只有20毫升左右。奶量少,加上在胃中停留時間短,孩子很快容易餓了。所以,兩小時左右餵一次奶很正常。 TIPS:出生頭兩週每天餵奶8~12次是我們推薦的餵奶次數。大致要到第2個月,寶寶才會延長至2。5~3小時餵一次奶,這時他的胃容量已達100毫升以上,攝入的奶在胃中存留的時間延長了。
四 宜口乳含接到位 含接不良的影響會造成嬰兒無效吸乳,媽媽乳汁不能順利排空,乳房膨脹,最終使乳汁分泌減少。寶寶吃不到乳汁,因而經常性哭鬧。嬰兒吸不到奶時會拼命吸,口腔後半部分形成負壓,將乳頭擠扁。時間一長,會造成乳頭皸裂,甚至引起細菌感染。 口腔正確的含接嬰兒乳房中吸吮出乳汁的過程是一個咀嚼、吸吮的過程:嬰兒口含母親乳暈的大部分,將乳暈下的乳房組織(包括儲存乳汁的乳竇部位)也含入口內。寶寶的小嘴巴密密地封住乳暈部分,在他吸吮的時候,舌頭將乳頭拉至硬腭。這樣,乳汁就在有節奏地吸吮和擠壓的過程中被吸了出來。嬰兒吸吮的勁兒很大,只有嬰兒向乳暈後面的乳管施加壓力,他才能吸吮乳汁;只有將乳頭放進他的嘴裡去他才能有效地關閉乳管的開口處,不會使奶水溢出。 五 宜保護乳房 乳頭皸裂開始餵奶的頭幾天,母親會覺得乳頭有些刺激,持續幾秒後就會消失,這是正常現象。但如果感覺乳頭疼痛始終不退,逐漸加重,說明乳頭上可能有裂口。乳頭是人體敏感的部位,一旦出現裂口,會感覺異常疼痛,有的母親則會因忍受不了疼痛而放棄母乳喂養。 預防乳頭皸裂的方法 ●不要在嬰兒特別飢餓時餵養。 ●注意正確的餵哺姿勢。●經常按摩乳房,刺激噴奶反射。●餵哺時,一定要把大部分乳暈塞到嬰兒口中。●每次哺乳之後將乳頭晾乾後擠幾滴奶均勻地塗在乳頭上,可起到保護乳頭的作用。 ●在乳頭上面不能使用肥皂。●哺乳完畢後切勿從嬰兒口裡強拉出乳頭,可用手指輕壓嬰兒下巴,阻止嬰兒吸奶後再輕輕退出乳頭。●母親應穿寬鬆的棉製品內衣並戴胸罩,當胸罩潮濕時,應及時更換。 乳房腫脹開始哺乳的第四天左右,母親乳房一般能分泌出大量乳汁,乳房明顯變硬,新生兒這時會覺得乳房太硬,難以適應,甚至吸吮不住乳頭。而新媽媽因為乳汁無法排出而腫脹得難受。 減輕腫脹的方法●新生兒吃奶前,先用一塊溫毛巾敷乳房幾分鐘,使乳房變軟。 ●站著淋浴,用溫水淋乳房。●用手輕輕按摩乳房,試著壓出一些乳汁,以減輕腫脹。並幫助新生兒把乳頭放入口中,過一會兒嬰兒就會吸吮奶了。●把新生兒放到乳房前,將乳房輕輕往上推,這樣能使乳頭突出,新生兒即可吸到乳汁;同時也緩解了媽媽的乳房腫脹,消除不適。
母乳喂養五忌 一 忌丟棄初乳 什麼是初乳初乳是產婦分娩後一周內分泌的乳汁,顏色淡黃色、黏稠,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初乳分泌量雖然少,但對正常嬰兒來說是足夠了。 初乳的作用初乳,含有嬰兒所需的全部營養,它能保護寶寶免受細菌和病毒的感染。此外,初乳中含有大量的抗體和白細胞,是新生兒抵抗各種疾病的保護傘,它還含有新生兒不可缺少的鐵、銅、鋅等微量元素,鋅是各種細胞、器官的組成成分之一。初乳具有營養和免疫的雙重作用,還能幫助孩子排出體內的胎糞、清潔腸道。據相關資料顯示,新生兒最初的一個小時吃到初乳,將有效降低新生兒的死亡率。 初乳一定要餵有些媽媽不知道初乳得好處,認為初乳量少,且顏色不好,就棄之不用,這是錯誤的。因此,即使母乳再少或者準備不餵奶的母親,也一定要把初乳喂給孩子。 二 忌哺乳前餵養 什麼是哺乳前餵養?在母親第一次餵母乳前給新生兒糖水或配方奶,稱為“哺乳前餵養”。 哺乳前餵養的嚴重性 1、新生兒不願吃媽媽的奶哺乳前餵養會使新生兒產生“乳頭錯覺”(奶瓶的奶頭比母親的奶頭容易吸吮),另一方面,因為奶粉衝制的奶比媽媽的奶甜,也會使新生兒不再愛吃媽媽的奶,造成母乳喂養失敗。一方面,新生兒得不到具有抗感染作用的初乳;另一方面,人工餵養又極易受細菌或病毒污染而引起新生兒腹瀉。 2、母親將身心受損新生兒減少對母乳的吸吮,可使母親產生一種錯覺,誤認為自己奶水不夠,造成心理壓力。一旦新生兒抵制母乳,母親很容易形成失落感和挫敗感,且新生兒不願吃母乳,乳母易發生奶脹和乳腺炎。 三 忌輕易放棄哺乳 母乳,母嬰之間的血脈紐帶母乳的好處人盡皆知,媽媽們也都清楚母乳喂養對孩子的發育是有極大幫助的。況且從親子關係上,母乳喂養是寶寶從你身體裡出來後唯一連接母子的血脈紐帶。也許剛剛開始的哺乳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但不一定都是媽媽無乳,有些是由客觀原因造成的,媽媽們千萬不要輕易就放棄母乳喂養。 寶寶拒絕母乳的可能性:1、患病:新生兒除了拒絕吃奶外,還伴有嘔吐、腹瀉、黃疸、痙攣等。解決辦法:這時應將新生兒帶到醫院就診。2、鼻腔或口腔有問題:如新生兒感冒引起鼻塞,或口腔內患鵝口瘡。解決辦法:鼻塞應該疏通鼻腔;鵝口瘡可用制黴菌素或龍膽紫塗在小兒口腔內,每日3次。3、吸乳能力差:體重低於1800克的新生兒,可能發生吸吮困難。解決辦法:可以將擠出來的奶用杯和匙餵給新生兒,直到新生兒吸吮能力增強為止。4、新生兒和母親分開過:新生兒出生後由於母親生病或上班,使母嬰分開一段時間,可能會出現新生兒拒奶情況。解決辦法:根據寶寶的脾性,以媽媽的耐心和愛心,嘗試在各個時間段、各種環境中喚起孩子對母乳的渴望。
四 忌餵奶時間過長 每次哺乳時間多長為宜正常嬰兒哺乳時間是每側乳房10分鐘,兩側20分鐘已足夠了。從一側乳房餵奶10分鐘來看,最初2分鐘內新生兒可吃到總奶量的50%,最初4分鐘內可吃到總奶量的80%~90%,以後的6分鐘幾乎吃不到多少奶。 TIPS:雖然一側乳房餵奶時間只需4分鐘就夠了,但後面的6分鐘也是必須的。通過吸吮刺激催乳素釋放,可增加下一次的乳汁分泌量,而且可增加母嬰之間的感情。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它還能滿足新生兒在口慾期口唇吸吮的需求。 每次哺乳時間過長的不利影響1 從一次餵奶的成分來看,先吸出的母乳中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低,以後蛋白質含量逐漸降低,脂肪含量逐漸增高,容易引起嬰兒腹瀉。2 餵奶時間過長,新生兒會吸入較多的空氣,容易引起嘔吐、溢奶、腹脹等不適。3 新生兒含乳頭時間過長,媽媽的乳頭皮膚容易因浸漬而糜爛,而且也會養成寶寶日後吸吮乳頭的壞習慣。 如何讓寶寶吃奶加速度如果遇到新生兒邊吃邊睡或含奶頭而不吸乳時,可用手指輕揉幾下小兒的耳垂,輕拉新生兒的小手指或小腳趾,試試取出乳頭等方法,以刺激新生兒加快吃奶速度。 五 忌生氣時哺乳 為什麼媽媽生氣時不能哺乳人體在生氣發怒時,可興奮交感神經系統,使其末梢釋放出大量的去甲腎上腺素,同時腎上腺髓質也過量分泌腎上腺素。這兩種物質在人體如分泌過多,就會出現心跳加快、血管收縮、血壓升高等症狀,危害乳母健康。母親經常性地生氣發怒後,體內就分泌出有害物質。若“有毒” 乳汁經常被嬰兒吸入,會影響其心、肝、脾、腎等重要臟器的功能,使孩子的抗病能力下降,消化功能減退,生長發育遲滯。還會使孩子中毒而長癤瘡,甚至發生各種病變。 盛怒過後,如何哺乳在哺乳期母親盡量不要發怒生氣。母親一旦發怒生氣,切勿在生氣時(或剛生完氣)給孩子餵奶,以免不利於兒童健康。如要哺乳,最少要過半天或一天,還要擠出一部分乳汁,再用乾淨的布擦乾乳頭後再哺乳。
10種餵奶情況 妨礙寶寶發育
母親體味有助於嬰兒吸奶,如果濃妝豔抹,陌生的化妝品氣味掩蓋了熟悉的母體氣味,可使寶寶難以適應而致情緒低落,食量下降而妨礙發育。
妨礙BB發育的10種餵奶情況
為了寶寶的健康成長,以下10種餵奶情況是母親們要注意的:
穿工作服餵奶
醫護、實驗室工作的媽媽穿著工作服餵奶會給寶寶招來麻煩,因為工作服上往往粘有很多肉眼看不見的病毒、細菌和其它有害物質。所以媽媽無論怎麼忙,也要先脫下工作服(最好也脫掉外套)洗淨雙手後再餵奶不遲。
生氣時餵奶
美國生理學家愛爾馬的實驗顯示,人在生氣時體內可產生毒素,此種毒素可使水變成紫色,且有沉澱。由此提示,媽媽切勿在生氣時或剛生完氣就餵奶,以免寶寶吸入帶有“毒素“的奶汁而中毒,輕者生瘡,重者生病。
運動後餵奶
人在運動中體內會產生乳酸,乳酸瀦留於血液中使乳汁變味,寶寶不愛吃。據測試,一般中等強度以上的運動即可產生此狀,故肩負餵奶重任的媽媽,只宜從事一些溫和運動,運動結束後先休息一會再餵奶。
躺著餵奶
寶寶的胃呈水平位置,躺餵易導致寶寶吐奶。正確之舉是媽媽取坐位或中坐位,將一隻腳踩在小凳上,抱好寶寶,另一隻手以拇指和食指輕輕夾著乳頭餵哺,以防乳頭堵住寶寶鼻孔或因奶汁太急引起嬰兒嗆咳、吐奶。
餵奶時逗笑
寶寶吃奶時若因逗引而發笑,可使喉部的聲門打開,吸入的奶汁可能誤入氣管,輕者嗆奶,重者可誘發吸入性肺炎。
香皂洗乳
為保持乳房清潔,經常清洗確有必要,但不可用香皂來清洗。因為香皂類清潔物質可通過機械與化學作用除去皮膚表面的角化層,損害其保護作用,促使皮膚表面“鹼化”有利於細菌生長。時間一長,可能招來乳房炎症。為避此害,最好用溫開水清洗。
著濃妝餵奶
母親身體的氣味(又稱體臭)對寶寶有著特殊的吸引力,並可激發出愉悅的“進餐“情緒,即使剛出娘胎,也能將頭轉向母親氣味的方向尋找奶頭。換言之,母親體味有助於嬰兒吸奶,如果濃妝豔抹,陌生的化妝品氣味掩蓋了熟悉的母體氣味,可使寶寶難以適應而致情緒低落,食量下降而妨礙發育。
常穿化纖內衣
化纖內衣的最大危害,在於其纖維可脫落而堵塞乳腺管,造成無奶的惡果,這是日本東京公立女子大學泉谷川教授的最新發現。他研究了部分無奶母親,從其乳汁中找到了大量的繭絲狀物,這些繭絲狀物是因乳房在內衣或乳罩內做圓周運動時脫落而侵入乳腺管的。故餵奶母親暫時不要穿化纖內衣,也不要佩戴化纖類乳罩,以棉類製品為佳。
餵奶期減肥
產後大多肥胖,不少女性急著減肥而限吃脂肪。但脂肪乃是乳汁中的重要組成成分,一旦來自食物中的脂肪減少,母體就會動用儲存脂肪來產奶,而儲存脂肪多含有對寶寶健康不利的物質。故為寶寶的安全起見,須待斷奶以後再減肥不遲。
餵奶期食譜不當
餵奶母親要講究食譜的科學性。一不可吃素,因為寶寶發育所必需的優質蛋白、不飽和脂肪酸、微量元素以及A、D、E、K等脂溶性維生素,皆以葷食為多,如果吃素勢必導致乳汁的營養質量降低;二不宜大量吃味精,味精對成人是安全的,但其主要成分谷氨酸鈉可滲入乳汁而進入寶寶體內,導致孩子鋅元素缺乏,妨礙體格與智能發育;三不宜大量飲用麥乳精。因麥乳精有回奶作用,可能造成寶寶缺“糧”。
寶寶從出生到百日餵養秘訣
核心提示:寶寶出生後三個月是最需要注意的。很多新手爸媽,特別是長輩不在身邊的,都會不知所錯。下面給新手爸媽們介紹寶寶出生到百日的各項指標和餵養方法。
一、頭三十天
(一)身體狀況:
滿月時,男嬰體重2.9-5.6千克,身長49.7-59.5厘米;女嬰體重2.8-5.1千克,身長49.0-58.1厘米。
(二)怎麼做:
1、母乳喂養,按需哺乳。母乳喂養不必加餵水;
2、混合餵養及人工餵養可選擇配方奶、鮮牛奶、全脂奶粉。注意奶瓶的消毒,配好的奶寶寶一次沒吃完,不可留到下一次喝;
3、保證每天約20個小時的睡眠;
4、多擁抱、愛撫寶寶,撫摩寶寶全身的皮膚,與寶寶說話;經常用微笑、歌聲、鮮豔的有聲具逗引寶寶;
5、寶寶出生14天開始常規服用維生素D。
6、2-3週左右注意寶寶接種卡介苗的反應,出現紅腫硬塊並形成小膿包是正常反應;
7、寶寶不要睡太軟的床和大而軟的枕頭,最好單睡一張床,防止窒息;
8、餵牛奶、洗澡時,防止燙傷;
(三)發育指標:
滿月時俯臥抬頭,下巴離床三秒鐘;能注視眼前活動的物體:啼哭時聽到聲音會安靜;除哭以外能發出叫聲;雙手能緊握筆桿;會張嘴模仿說話。
(四)注意事項:
1、確定寶寶的氣質是活潑型、安靜型,還是一般型,對於寶寶的養育非常必要;
2、奶水不足的母親不要急於加代乳品,多吃些能下奶的食物,如鯽魚、鰱魚、豬蹄、黃花菜、絲瓜、芝麻、酒糟;
3、給寶寶拍照時,不用閃光燈。
二、第二個三十天
(一)身體狀況:滿兩個月時,男嬰體重3.5-6.8千克,身長52.9-63.2厘米;女嬰體重3.3-6.1千克,身長52.0-63.2厘米。
(二)怎麼做:
1、逐步建立起吃、玩、睡的規律生活;
2、盡量多地與寶寶說話、唱歌、逗樂,培養良好的母子感情。讓寶寶醒的時候處在快樂中;在不同方位用不同聲音訓練寶寶的聽覺;
3、天氣好時帶寶寶到室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觀看周圍環境,進行適當的日光浴。可以讓寶寶俯臥片刻;
4、懸吊鮮豔、能動的玩具,給寶寶看、觸摸、抓握;
(三)發育指標:
逗引時會微笑;眼睛能夠跟著物體在水平方向移動;能夠轉頭尋找聲源;俯臥時能抬頭片刻,自由地轉動頭部;手指能自己展開合攏,能在胸前玩,會吸吮拇指。
(四)注意事項:
1、在陽光下曬寶寶屁股,可治療“紅臀”;
2、母親發燒38度以上時應停止哺乳,發低燒(37.5℃-38℃)時是可以繼續哺乳的;
3、別讓寶寶過胖。
三、第三個三十天
(一)身體狀況:滿三個月時,男嬰體重4.1-7.7千克,身長55.8-66.4厘米;女嬰3.9-7.0厘米,身長54.6-64.5厘米。
(二)怎麼做:
1、給寶寶豐富的感覺刺激,經常變換寶寶的位置,使他能從多方面來熟悉周圍環境,獲得不同的視覺經驗;
2、通過讓寶寶俯臥、豎抱寶寶,幫助寶寶練習抬頭的動作,鍛煉寶寶頸椎的支撐力;
3、用玩具逗引寶寶發音;
4、訓練聽力,初步培養追踪聲音來源的能力,感受聲音遠近的能力;
5、鍛煉寶寶的皮膚,只要寶寶的心臟沒有毛病,就可以經常洗澡;
6、寶寶不會爬,但可能從大床上掉下來,大人離開時,別忘了把寶寶放在有欄杆的小床上;
7、寶寶的玩具不能比嘴小;
8、寶寶還小,母親躺著哺乳有發生窒息的危險;
9、只吃牛奶的嬰兒可加果汁,母乳喂養的嬰兒如果喜歡喝,也可以加果汁。
(三)發育指標:
俯臥時,能抬起半胸,用肘支撐上身;頭部能夠挺直;眼看雙手、手能互握,會抓衣服,抓頭髮、臉;眼睛能隨物體180度;見人會笑;會出聲答話,尖叫,會髮長元音。
(四)注意事項:
1、多數寶寶此時應該補鈣;
2、帶寶寶到公共場所為時尚早;
3、儘早讓寶寶品嚐各種味道,為以後加輔食作準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