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king the Cut
亞洲婦女剖腹產的比例呈現上升趨勢,雖然有些是因應緊急狀況,非得動手術不可,但更多案例卻是純粹出於產婦的選擇。《讀者文摘》亞洲英文版編輯劉欣欣去年七月生下第二個寶寶,在此她為您詳細分析選擇性剖腹產與自然分娩之間有何差異,以及其中的風險。
劉欣欣 撰

二○○九年十一月,歷經十六小時的分娩過程,並且在無痛生娩和真空抽吸術的協助下,我終於生下了一個三點五公斤重的男嬰。陰道分娩和我想像的一模一 樣,當然,不是每位產婦都能夠自然分娩,有很多情況可能導致她們不得不接受剖腹產,譬如:分娩時間過長,孩子卻還生不出來;胎盤前置(指胎盤在子宮頸口的 位置異常地低);胎位異常(指胎位不正);臍帶脫垂(指臍帶比胎兒先進入產道),以及母親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心髒病、卵巢或子宮囊腫等病癥。在上述情況 下,產科醫師都可能要求進行剖腹產,以保障產婦和胎兒的生命。
至於選擇性剖腹產,則是指產婦和胎兒在分娩時並沒有非動刀不可的醫療或健康問題。雖然現在咸認剖腹產已經安全多了(更重要的是,麻醉的技術和監控方 式進步了,多少也降低了剖腹產出現重大風險和併發癥的機率),不過,剖腹產仍舊是一項重大的腹部外科手術,可能引發各種相關的危險性。
媽媽們之所以會選擇剖腹產,理由林林種種。新加坡安微尼亞山醫院的婦產科顧問兼婦科醫生何漢國說,其中有心理上的理由:譬如對於分娩的恐懼感;也有 生理上的理由:像是擔心骨盆底部受傷,日後可能引發子宮脫垂和尿失禁,或是怕性生活的愉悅感降低,甚至消失。還有一些媽媽安排剖腹產,只不過是為了能在良 辰吉時生下孩子而已。
在某些案例中,則是醫生偏好並建議孕婦進行剖腹產,原因在於剖腹產手術可提前規劃,又可避免順產過程中的突發狀況。
以上就是導致亞洲和世界各地剖腹產比率竄升的部分原因。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統計,中國大約有一半的孕婦選擇剖腹產,其中百分之二十五其實毫無醫學上的必要。世界衞生組織在調查了亞洲各國十萬餘個分娩案例之後,發現越南和泰國等國家的剖腹產比率也越來越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