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的大時大節,尤其是農曆新年期間,許多人都吃得特別多,尤其與家人吃團年飯,飯餸份量都要乘二,甚至乘三。
事實上,我們必須正視香港人的肥胖問題,因為,我們已有追英趕美的勢頭。原因是我們除傳統的煎炸肥膩食品之外,亦已習慣了大吃西方的牛扒、漢堡包、薯條、甜品、汽水、雪糕等高卡路里食品,完全將食物營養金字塔拋諸腦後!

家長應讓小朋友多吃蔬果五穀,並盡量少吃肉類及煎炸油膩食物,以免過早出現肥胖問題。

陳以誠
著
名兒科醫生,在港大醫科畢業後,於蘇格蘭格拉斯哥及愛丁堡取得專業資格,並在英國牛津及倫敦受訓成為兒童腦神經專家。現為香港醫務委員會委員、香港醫學會
副會長、香港新生兒服務、促進防疫注射服務公私融合等委員會主席及社區醫療網中央聯絡主任,亦是香港大學兒童及青少年醫學系之榮譽臨牀助理教授。
多菜少肉
知識高水平的民主社會如美國,人民也是繼續迷失於美食迷宮裏:三分一美國人,六分一美國兒童過重。研究二○○九至二○一○年之間的美國兒童,16.9%有肥胖問題(男孩18.6%,女孩15%)愈接近成年,肥胖率就愈高。香港也不遑多讓,兒童肥胖率已超過一成。
肥胖的兒童將來有更大機會成為肥胖的成年人,並有更高的機會患上心臟病、糖尿病。事實上,預防這些新陳代謝綜合症,應由兒童時期開始讓他們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而家長與幼稚園就是最重要的地方。
兒童,特別學前兒童,是由家長及幼稚園提供食物的,我們提供甚麼,就可能影響他們一生。所以筆者曾作了一首兒歌,將健康飲食要素寫成歌詞,譜上易唱好聽的曲調,孩子們反覆地唱就將健康飲食譜進他們思維裏!
還記得食物營養金字塔?最重要的訊息,就是五穀、蔬菜及水果的份量要食最多,比奶類肉類還要多,而調味的食物如鹽、糖、油,以至煎炸食物及甜品就應食最少。在兒童來說應怎樣實踐呢?就需要家長和幼兒園提供多點蔬菜水果及五穀類食物,多於蛋白質豐富的肉類。
究竟「正餐」應如何提供?去年十二月廿八日的美國臨牀營養期刊,就登了一篇文章,報告了一個兒童餐的研究。賓夕凡尼亞州立大學的教授發現,正餐的主碟份量愈大(包括漢堡包及芝士),他們吃的蔬菜水果「配菜」就愈少,變得太側重於蛋白質與脂肪質,蔬菜水果、纖維便會較少。
實際上這研究發現孩子吃少一點主碟份量,才有胃口,有空間進食足夠的蔬菜水果,才能有真正均衡的食物營養。長期來說,他們才會少點肥胖傾向。當然,家長亦不需因此擔心他們營養不良。
兒歌效益
家長總是害怕孩子不夠飽、不夠營養,亦以為必須要孩子肥肥白白才健康,所以蛋白質(同時令脂肪和澱粉質過多)豐富的食物,便多加了給孩子。誰不知這就令孩子過早肥胖,將來便易有心臟病、中風和糖尿早發的危險,真是「愛佢變成害佢」。正因為此,筆者作的兒歌〈食物真有益〉便是讓爸媽用歌曲來潛移默化的幫助孩子認識並養成健康飲食的習慣。有家長曾告訴我,孩子本來不吃菜,但因常聽〈食物真有益〉,後來竟自動自覺吃菜了。
其中一段歌詞是:「食物真有益,飯麵生果蔬菜,我每天都愛,豆豆蛋蛋奶奶魚魚,我每餐都愛。肥油多無益,糖、雪糕、朱古力,全部應少食,減少煎煎炸炸、糖糖,健康身體壯。」
別輕看聽兒歌的功效,當孩子常常聽,甚至一起唱,它可以幫助孩子,有行為改良的效用。曾有小朋友很喜歡唱這歌,之後別人給他糖果,他竟然大聲說:「我不吃這糖果了。」你說多神奇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