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第一天需注意的12件大事
分娩過程讓每個新媽媽耗盡了體力,除了要多休息外,還有好多的注意事項,如出血量是否過多、體溫是否正常等。所以從產房出來的那一刻起,你就應該聽從醫生的安排,把產後的第一天安全的度過。
一、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
產後第一天應該吃些稀軟但有豐富營養的食物,如肉、蛋、魚和豆腐之類。有湯水的東西,像雞湯、排骨湯,對下奶是有效的。而富含膳食纖維的新鮮蔬菜和水果,不僅增加維生素的攝入,而且對防止便秘也有説明。總之要葷素搭配,開胃口,多樣化。貧血的產婦要多吃些豬肝、鴨血和菠菜。抽筋和關節痛的產婦更要繼續服用鈣片。為了保證泌乳的需要,晚上也可以再加一次半流質或點心一類的夜宵。
如果是順產產婦,那麼下了產床後可要多多地喝水喲。
因為在生產過程中,胎頭下降會壓迫膀胱、尿道,使得膀胱麻痹以及產後腹壁肌肉鬆弛,而排不出尿。而膀胱過度充盈會影響子宮的收縮,也會導致產後出血。
此外,由於產程中失血,以及進食過少也會導致體液丟失,因此要注意多喝水補液。一般來說,媽媽在順產後4~6小時內就可以自己小便了,但是由於外陰創傷,媽媽懼怕疼痛而不敢用力排尿,極易導致尿瀦留。一旦發生了尿瀦留或尿不徹底,則可能讓細菌侵入,引發尿路感染。如果在分娩6~8小時後甚至在月子中,仍然不能正常地將尿液排出,並且膀胱還有飽脹的感覺,那麼,你就可能已經患上尿瀦留了。
因此,儘快排第一次小便很重要。除了多喝水,還有一些輔助方法:
聽流水聲。利用條件反射解除排尿抑制,使病人產生尿意,促使排尿。
熱水治療法。可用溫水沖洗外陰;也可以用開水熏下身,讓水汽充分熏到會陰部,注意要保持身體不接觸水,以免燙傷;或者可在下腹正中放熱水袋刺激膀胱收縮。這些方法都可以促進膀胱肌肉的收縮,有利於排尿。
總之,產後6~8小時是最易出狀況的時間,如果怎麼都尿不出,就得找大夫幫忙了。
二、觀察出血量
產後出血是產婦第一天最需要注意的問題,因此,不管再疲乏、再虛弱,觀察自己的出血量可是新媽媽最重要的功課。
目前,在我國導致孕產婦死亡的第一原因仍是產後出血,產婦在分娩後兩小時內最容易發生產後出血,產後2小時出血400毫升,24小時內出血500毫升都可診斷為產後出血。
產婦出血過多可導致休克、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甚至死亡。所以分娩後仍需在產房內觀察。此時要注意子宮收縮乏力也會引起產後出血。
因此,產婦在上廁所時應注意把衛生護墊等收集起來,不要丟棄,如出血量較多,或陰道排出組織都應及時告知大夫。
三、定時量體溫
產後發燒是大事,不要以為只是頭痛腦熱而等閒視之。新媽媽在產後一定要養成定時量體溫的好習慣,如果發現體溫超過38oC就要當心嘍。
產婦在剛生過孩子的24小時內,由於過度疲勞,可能會發燒到38oC,但這以後,體溫都應該恢復正常。如有發燒,必須查清原因,適當處置。個別媽媽乳脹可能發燒,但隨奶汁排出,體溫將會下降。如果奶汁排出後仍不退燒,就可能是別的原因。
發燒的最常見的原因是產褥感染,也就是俗稱的“產褥熱”。引起產褥熱的原因很多,有產道感染、泌尿系感染、乳房感染等。女性在產後體力要比平時差很多,又伴有流血,子宮口鬆弛,陰道本來有的細菌或外來的細菌容易在此時滋生,並漫延到生殖道或側切傷口。這時惡露有味,腹部有壓痛,如果治療不及時,可能轉為慢性盆腔炎,長期不愈。毒性大的細菌,還可能引起危險的腹膜炎或敗血症。
因此,媽媽要注意觀察自己的體溫,多喝水,注意攝入營養,如果高燒連續不退就得趕緊找大夫了。
四、坐一坐,走一走
很多媽媽在產後第一天基本上是躺著度過的。這樣可不好。
其實,順產產婦可以在產後6~8小時坐起來;剖宮產的產婦在術後24小時可以坐起。要多坐少睡,不能總躺在床上。躺在床上不僅不利於體力的恢復,還容易降低排尿的敏感度,這就有可能阻礙尿液的排出,引起尿瀦留,並可能導致血栓形成。
因此,如分娩順利,產後可根據體力恢復情況下床,適當活動。產後24小時可以隨意活動,但要避免長時間站立、久蹲或做重活,以防子宮脫垂。產後8周可逐漸恢復正常工作。並且產後嘗試做做輕緩的體操,這有助於形體恢復。
五、關注初乳
初乳不可浪費。一般來說,當寶寶臍帶處理好後,媽媽就可以嘗試給孩子餵奶了。母親第一天有少量黏稠、略帶黃色的乳汁,這就是初乳。初乳含有大量的抗體,從而保護嬰兒免受細菌的侵害,所以這個時候應盡可能地給嬰兒喂初乳,減少新生兒疾病的發生。
其次,哺乳的行為可刺激大腦,大腦發出信號增加乳汁的分泌,因此,在產後第一天儘早地給孩子哺乳,可形成神經反射,增加乳汁的分泌。媽媽也可多吃一些增加乳汁分泌的食物,如花生煲豬蹄、魚湯等。
不過,新媽媽還應該隨時關注自己的乳房的溫度和硬度。如果乳房摸上去有紅腫熱痛的硬塊,伴有熱感,同時體溫升得較快,甚至到了39oC以上,則很有可能患上了乳腺炎。開始可行熱敷,用中藥和在醫生指導下適當採用抗菌素。如已化膿,就可能要手術治療。
乳腺炎往往是乳汁分泌不暢,在乳腺內鬱積成塊,再加上乳頭有裂口,細菌襲入惹起的禍患。所以產前就應洗乳頭,產後要揉散“奶塊”治療乳頭裂口,也可用吸奶器説明排乳,“防患於未然”。
六、調理飲食,加強營養
即使是平素健康的婦女在分娩後也消耗了大量精力和體力,應及時調理飲食,加強營養,原則是選擇富有營養、易消化的食物。
一般產後第一天,要吃些稀的食物,以後便可吃普通飯,但要有豐富的營養,如肉、蛋、魚和豆腐之類。有湯水的東西,象雞湯、排骨湯,對下奶是有效的;但說雞湯比雞肉還好,那就過分了。還要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不僅增加維生素的攝人,而且對防止便秘也有説明。總之要葷素搭配,開胃口,多樣化。貧血的產婦要多吃些豬肝、鴨血和菠菜。抽筋和關節痛的產婦要繼續服用鈣片。為了保證泌乳的需要,晚上也可以再加一次半流質或點心一類的夜宵。對於生冷、辛辣食品應暫時放在禁忌之列。
七、注意建立良好的環境
從產房轉至病房後,房間要注意衛生,室內溫度適宜(一般控制在18~20℃),空氣新鮮,通風良好。即使在冬季也要有一定時間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但要注意避免直接吹風。居室內要清潔舒適,在房間內不要吸煙。由於剛分娩後的產婦需要靜養以恢復體力,親友最好不要在此時來探望。有慢性病或感冒的親友更是最好不要來探視產婦及新生兒,以免引起交叉感染。
八、注意個人衛生
產後衣著應清潔、舒適,冷暖適宜,不能與氣溫相差太遠。夏季注意涼爽,冬季注意保暖。過分“捂”的不良習俗是不科學的。不分寒冬臘月,還是炎熱的酷暑,捂得嚴嚴的,穿得厚厚的,只露出手和臉,這樣使汗液不能蒸發,影響體內散熱。尤其在炎熱的夏天,容易造成產後中暑。
產後一定要注意個人衛生,應該像平時一樣刷牙、洗臉、洗腳、梳頭,飯前便後洗手,餵奶前洗手。產後第一天,產婦身體比較虛弱,不宜洗澡,可用溫水擦浴。
九、分娩後好好休息
分娩過程耗盡了產婦的體力,第一天最重要的是休息,以確保體力的恢復。
現在很多都是母嬰同室,寶寶與母親在一起,大約每隔3-4小時就要哺乳了,又要給孩子換尿布,孩子一哭鬧,母親就更沒時間睡覺,所以母親應爭取時間休息。
十、產後儘快排小便
自然分娩的產婦應多喝水,儘快排第一次小便。一般在分娩後4小時即可排尿。少數產婦排尿困難,發生尿瀦留,其原因可能與膀胱長期受壓及會陰部疼痛反射有關,應鼓勵產婦儘量起床解小便。如仍不能排尿,應進行導尿。
因為在生產過程中,胎頭下降會壓迫膀胱、尿道,説明膀胱功能的恢復,憋尿時間太長,膀胱過度充盈會影響子宮收縮,導致產後出血。
少數媽媽排尿困難,發生尿瀦留,其原因可能與膀胱長期受壓及會陰部疼痛反射有關,可請醫生針刺,或藥物治療,如仍不能排尿,應進行導尿。
十一、儘快排氣
剖宮產的新媽媽應儘快排氣。手術容易使腸道受刺激而使得腸道功能受到抑制,腸蠕動減慢,腸腔內有積氣,因此,術後會有漲腹感。
剖宮產媽媽6小時後可以飲用一些排氣類的湯,如蘿蔔湯等,以增強腸蠕動,促進排氣,減少肚脹,同時也可以補充體內的水分。
十二、私密清潔
注意會陰部衛生。醫院裡的護士每天會定時用專用的清洗液護理會陰部,給會陰部消毒。
注意私密病症。產後會有護士來查看情況,並會按壓新媽媽子宮底部,説明促進宮內淤血排除。新媽媽的下腹部會在隨後的幾天內感到不適。產後24小時內若感到會陰部,或肛門有下墜不適感、疼痛感,應請醫生診治,以防感染和血腫發生。
除了上面的12件事,其實媽媽在產後的第一天還有不少事要注意。
1.分娩過程耗盡了新媽媽的體力,因此,第一天最重要的還有休息,以確保體力的恢復。現在很多都是母嬰同室,寶寶與母親在一起,大約每隔3~4小時就要哺乳了,又要給孩子換尿布,孩子一哭鬧,母親就更沒時間睡覺,所以母親應爭取時間休息。
2.在產後24~28小時內,常會有產婦感到心慌、胸悶、不能平臥、氣急等。這是因為妊娠時,隨著胎兒逐漸長大,子宮也跟著增大,從而使得橫膈上升,將心臟推向上方。而在妊娠期間,心臟的工作量逐漸加大,心臟會略有肥大和心率加快。等到了臨產時,每一次子宮收縮都會增加心臟的負擔。而胎兒娩出後,胎盤排出,子宮又驟然縮小,原來與胎盤建立起來的血迴圈也一下子停止,這時子宮內的血液突然都進入母體的血迴圈。這一系列的變化,都是對新媽媽心臟的嚴峻考驗。
愛心提示:產後媽媽如果發現心臟不適等異狀,一定要及時告訴醫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