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厭奶怎麼辦
寶寶到了3、4個月及1歲左右的學步期階段,常會出現厭奶現象,一整天喝不了多少奶,這可讓爸媽急壞了,擔心寶寶長不大,更擔心是否生病了!這時該怎麼辦呢?
寶寶為何厭奶?
◎是正常的生理調適過程
大人也不是靠「奶」作為主食的,所以寶寶漸漸長大之後,自然會有個生理調適過程。人類及其他哺乳動物都一樣,在成長的過程中,漸漸會「斷奶」,而「厭奶」只是執行斷奶的必經之路罷了!
最 重要的原因是,隨著身體的成長、茁壯,「奶」所能提供的熱量相對而言就顯得不足,大約每30公克的「奶水」只能提供20大卡的營養,而每公克的肉類(蛋白 質)卻可提供4大卡、每公克的飯類(澱粉)也可提供4大卡,每公克的脂肪更可提供高達9大卡的熱量。所以「奶水」只是用來養育初生的嬰兒,當寶寶較大,活 動力增加了以後,需要更多的熱量與營養時,就會想吃其他營養熱量較高的食物。
◎表示寶寶該吃副食品囉!
所以當寶寶出現厭奶現象時,表示寶寶已經需要開始接受副食品了,父母此時除了餵奶時間不宜過長外,可以視寶寶月齡增加副食品,提供孩子充份的營養。到1歲時,寶寶喝奶量應減為早晚兩次就已足夠了。
也有專家認為,若嬰兒出生時因為胎內環境「太補」,使得寶寶的體重百分位高於其遺傳應有的百分位,也會在出生後慢慢經由「厭奶」,使其百分位回到該在的位置。
◎可能是「喝奶罷工」
另 外,有一種特別的厭奶,會在某些時期發生,而後又恢復。例如有些小寶寶可能連續幾天不愛喝奶,但之後又漸漸恢復奶量,這段時間我們有時不稱為「厭奶」,而 戲稱為「喝奶罷工」,通常是因為身體不適(腹脹、排便困難、長牙、生病、打完預防針)、心情不佳(搬家、媽媽生病、家中不和諧、太多訪客或雜務等等)或換 奶不習慣等,並不是真的不想喝奶,只是跟大人一樣,不舒服就不想吃罷了!
厭奶的兩大高峰期
◎3、4個月左右
正常的新生兒,在剛出生的時候喝奶通常很專注,餓了就哭、飽了就睡,體重快速增加,前2個月每個月可長1公斤,爸媽通常都會很有成就感。
但到3個月大之後,大部分的寶寶開始會吃吃玩玩,邊吃邊看,有時還發出聲音,一點都不專心。這時候的寶寶對周遭環境有很強的好奇心,只要周遭有聲響、有人走動,就停止吸奶,顯然其他事情對寶寶說來,比喝奶有趣多了。
同時,大於3個月的寶寶,其成長速度已較趨緩和,對營養與熱量的需求減低,也不再像新生兒時期那麼愛吃了。所以3~4個月大左右,很多家長就會面臨到寶寶的第一個「厭奶」高峰期。另外,有些寶寶也會開始長牙,咬東西會比較舒服,相對的也就不愛吸奶了。
◎學步期(大約1歲時)
此 外,學步期(又稱離乳期)是第二個厭食高峰期。這個時期的寶寶,大概一天喝2次奶即可,固體食物漸形重要。發生厭食的原因,多是孩子可能過晚添加副食品, 或副食品添加方式不當(加入奶中而非調成糊狀餵食),使得咀嚼能力未能有效訓練,而不習慣吃固體食物,所以仍以配方奶為主食,而排斥固體食物。所以,爸媽 最好按照副食品建議添加的時間,慢慢幫寶寶添加,並且逐漸減少配方奶的量。
哪種情況必須就醫?
一般若「厭奶」沒有影響到正常的身高或體重曲線,大多是不要緊的;但若是厭奶期過長,且對其他食物亦無興趣,造成身高或體重生長遲滯時,就需請小兒科醫生檢查是否有其他病理性的問題存在。
◎0~3個月寶寶厭奶要特別留心
越 小的寶寶發生厭奶的狀況越是要小心。0~3個月的小寶寶發生嚴重厭奶,通常表示小寶寶可能有某些身體不適,或可能有代謝上的疾病,而且因為小寶寶的營養來 源完全來自母乳或配方奶,所以一旦進食量過少,就可能導致脫水,進一步可能併發休克、腎衰竭等,必須積極就醫檢查治療。
◎有伴隨身體不舒服的徵兆
由於厭奶也可能是一個伴隨急性、慢性疾病的徵兆,所以若厭奶伴隨有臉色不好、活力減低、煩躁不安、昏昏欲睡、呼吸急促或喘息、發燒或低體溫、呼吸道(鼻塞、鼻涕) 或腸胃道(哭鬧不安、腹脹、腹瀉等)症狀,就需立刻帶給醫師做進一步的檢查。
◎不要小看奶垢
小寶寶舌頭上或口腔的白點,可能是鵝口瘡(黴菌感染),會造成口腔疼痛,使寶寶食量突然變少。需要請醫師開藥塗抹或服用,且要將所有的奶嘴或奶嘴頭換掉,母乳哺育亦要注意母親乳頭是否有被感染。
◎生長遲滯
若 厭奶期超過一個月以上,雖然精神不錯,但其奶量少於每天每公斤體重100㏄,或生長曲線的體重百分位已經掉到兩個區間以上,甚至小於3個百分位,就要帶小 朋友給醫師做進一步的營養評估。建議家長應該於每次健檢時帶小朋友到醫院健檢,同時記錄其身高、體重及頭圍於生長曲線表上,以便早期發現寶貝是否有生長遲 滯的現象。
結語
「厭奶」是絕大部份寶寶都會有的過渡期,如果孩子的活動力和發育正常,無需過度憂慮,可用上述的方法試試。反之,若厭食期拖得太長,體重曲線下滑太多,或伴有其他生病的跡象時,則應該立即就醫,不可輕忽。希望每個小寶貝都能快快樂樂,好好吃(奶)飯長大喔!
小家5個月大的寶貝歆歆,最近突然一反常態變得很不喜歡喝奶,每當小卉抱著她要餵奶的時候,歆歆就會別過頭放聲大哭,這樣的行為讓小卉一方面開始考慮是不是要添加副食品,另一方面也很擔心厭奶會影響到孩子的健康狀況……
Easy度過厭奶期
7妙招
你家寶寶正在經歷厭奶,或者才剛度過厭奶的危機嗎?其實,厭奶在1歲以下的寶寶身上並不少見,甚至可說是成長發育過程中的自然現象,爸媽只要多用點耐心呵護,就可以幫助寶貝順利度過厭奶期。
什麼是厭奶期?
小 寶寶從出生以後,就開始以奶類為主食的生活,等到4~6個月大時,不少寶寶的每日飲奶量會突然下降一半,陸續顯現出明顯的厭奶症狀。臺中大里仁愛醫院小兒 科主任劉芳青表示,門診中常遇上爸媽帶孩子注射預防針,順道提及孩子最近一反常態變得不愛喝奶,甚至看到大人吃東西卻盯著食物直流口水,對奶類以外的食物 展現出高度的興趣,這正代表寶寶正在經歷人生中第一次的厭奶期!
厭奶期一點也不稀奇!
多數寶 寶在4~6個月大的時候,會出現人生中第一次的厭奶期,而厭奶期會維持兩個星期左右後逐漸改善。之後直到1歲左右,部分小朋友會出現第二次的厭食期,此一 階段的孩子多半已經能吃固體食物,但孩子厭食卻會只肯喝奶而排斥吃固體食物,與父母過晚替孩子添加副食品、餵食方式不正確有關。
厭奶期3大特徵
當寶寶正在經歷厭奶期的時候,會出現下列4項明顯特徵:
1 .抗拒喝奶
厭奶期的孩子無論精神、活動力都和往常一樣好,可是每到餵奶時,就會放聲大哭或別開頭極力抗拒,就連強迫餵食仍不願意乖乖吞嚥。另外,如果大人不小心讓孩子嚐到有味道的食物,也可能導致在這個階段進入厭奶期。
2 .喝奶不專心
成長到4~6個月大的階段,視力與聽力比剛出生時更好更清楚,頸部的肌肉張力也越來越好,懂得如何自行抬頭張望身邊事物,所以喝奶時只要有人在一旁走動,或是附近有玩具、電視、廣播等聲光刺激,就很容易因此分心沒辦法專心吃奶。
3 .半夢半醒反而吃得下
寶寶大部分的時候不願配合乖乖喝奶,只有到了睡前,在半夢半醒的迷糊狀態反而能順利餵食。
突然不愛喝奶的可能原因
小寶貝突然間拋開對「ㄋㄟㄋㄟ」的依賴,主要可能受生理性與病理性兩方面的原因影響:
生理性厭奶》進入厭奶期、受副食品的影響、其他
「其實我們不妨換個角度想想,如果每天只能吃同一種食物,或許我們連一個禮拜都無法忍受,更何況小寶寶4個月以來只以奶類為主食呢?」劉芳青主任表示。寶寶長期每天只有單一食物,久而久之自然主觀性對喝奶感到厭惡,所幸多數孩子只會短暫持續一兩週,之後胃口又會逐漸改善。
病理性厭奶》慢性疾病、鵝口瘡、咽喉炎、生長遲緩、其他
身體不舒服會連帶影響食慾,因此當寶寶出現厭奶症狀,首先必須排除鵝口瘡、咽喉炎等疾病的可能。
若 寶寶的厭奶屬於病理性(因為疾病導致),出現症狀的時間點將不會侷限於4~6個月大,舉例來說,胃幽門狹窄在出生後兩個禮拜即可能顯現,而敗血症的寶寶也 可能一下子食量銳減,換句話說,如果寶寶提早在4個月以前出現厭奶、嘔吐、腹脹等異狀,家長就應該意識到潛在疾病的可能。
只會短暫持續一兩週,之後胃口又逐漸改善
寶寶的飲奶量如何計算?
在寶寶尚未開始食用副食品以前,可以以此公式簡單計算寶寶一天的正常奶量:體重×每日平均餵食量=正常奶量
一般來說,寶寶平均每餐的餵食量大約在120~140c.c.之間,以一個體重5公斤的寶寶為例,每天應該要能吃到600~700c.c.,但一天最低的 總奶量下限是500c.c.。劉芳青主任也提醒,厭奶的寶寶雖然不愛喝奶,但也不見得每餐都喝很少,寶寶或許這一餐食慾佳喝120c.c.,但下一餐卻只 喝90c.c.,有「大小餐」進食量不均等的狀況。但整體來說,只要寶寶一天的進食量能達到「公斤×100c.c.」,短期之內不至於會對健康造成影響。
厭奶會不會影響健康?
基 本上只要屬於生理性厭奶,而體重生長曲線並未在短期內偏離太多(超過兩條曲線),通常不至於對健康造成重大的影響。只是,厭奶有時也必需考量是否已屆添加 副食品的時機,畢竟副食品是除了奶類以外,供給寶寶營養和熱量的重要來源,關係到寶寶的健康與成長,我們在下一段將有較詳細的說明。
是否需要服藥治療
一般來說,厭奶期的寶寶雖然吃得少,卻不至於影響體重太多,通常也會優先採取添加副食品的方式嘗試改善。但這個階段的孩子因為胃和食道尚未發育健全,偶爾還會在餵完奶後溢吐奶,這時醫師會視情形酌量給予幫助消化和腸蠕動的藥物,間接促進寶寶的食慾。
7妙方輕鬆對抗厭奶期
當寶寶突然開始極力拒絕喝奶,爸媽的心情想必會既緊張又擔心,劉芳青主任提供了7個聰明小妙方,如果你家寶貝也正面臨相同的問題,也不妨跟著我們的腳步嘗試看看唷!
1.不可強迫寶寶喝奶
有 時照顧者因為擔心厭奶影響寶寶成長,所以會刻意強迫進食,但這麼做反而容易讓寶寶對「喝ㄋㄟㄋㄟ」心生畏懼,在邊喝邊哭極力抗拒的情況下,更容易導致嗆 奶。如果寶寶這餐的奶量減少,肚子餓的間隔時間便會縮短,所以下一餐記得要多增加奶量,通常大約兩星期左右,就可以度過這段難熬的厭奶期!
2.定時少量餵食
厭 奶期寶寶的食量通常會減少3分之1至2分之1,但照顧者仍要維持原來的餵奶習慣、固定餵食的時間與長度,舉例來說,若原先餵一餐需要20分鐘,那麼照顧者 約餵20分鐘即可停止,不必因寶寶不肯吃而拉長餵奶時間,之後再隨需求增加奶量,並且避免在非習慣時間餵奶,可以幫助寶寶調整喝奶的步調。
3.改變餵食方式
長 輩們總說「七坐、八爬、九發牙」,但現在的孩子營養充足,通常提前在6個月大左右就會冒出小白牙了,而且,這個階段的孩子都很喜歡將東西往嘴裡送,一方面 是因為好奇,另一方面則是藉著咬磨牙齦的動作舒緩長牙不適,所以變得不喜歡喝奶。建議此時照顧者可以替寶寶改變餵食方式,比方說用兒童湯匙或小杯子餵食, 寶寶會因為感覺有趣新奇而重燃「吃飯」的樂趣。
4.消耗體力增加飢餓感
隨著年紀增長,寶寶白天醒著的時間越來越長,照顧者可以趁寶寶清醒時多陪伴他遊戲、唱歌、說說話、進行嬰幼兒按摩等活動消耗體力,能增加飢餓感並改善進食狀況。
5.在單純的環境哺餵
餵奶時應選擇燈光柔和、溫度適中、安靜(也可以撥放一些輕柔音樂)的環境,盡量減少周遭的刺激,因為這個階段的寶寶好奇心旺盛,所以照顧者切忌一邊餵奶一邊跟寶寶玩耍,或者在餵奶的同時看電視,才能避免聲響或影音吸引寶寶注意力,使他一心想玩耍而不願意吃東西。
6.適時添加副食品
寶寶的第一次厭奶多發生在4~6個月大,這時只要家族無過敏史而寶寶又嚴重厭奶,可嘗試一天餵一餐米糊(最多不超過兩餐),而最晚給予副食品的時機不要超過6個月,否則將導致1歲左右的厭食問題更加嚴重。
至 於爸媽們很擔心添加副食品會導致過敏問題,劉芳青主任表示,以小兒科醫師的角度,因為現在過敏體質的孩子不在少數,建議先從幼童的家人(父母或其他兄弟姐 妹)著手了解有無過敏病史,再來決定給予副食品的時間──如果家族具遺傳性過敏體質,建議6個月大後再開始添加副食品。
一開始可先嘗試米糊,或是以新鮮天然的食材親自烹調副食品,並以「流質、糊狀、固體、塊狀」循序添加,不但能訓練吞嚥功能的協調,還能補足成長中的營養需求。但為了避免發生過敏,照顧者應謹記「1週添加1種副食品」的基本原則,才能在過敏發生時快速釐清真正元兇。
7.奶嘴孔適中,不可頻繁換奶粉
1秒1滴為原則
新 生兒使用的奶嘴孔小、流出奶量較少,但隨寶寶成長胃容量逐漸增加,對奶量的需求越來越高,若奶嘴孔過小將導致無法順暢吸吮,還會吸入過多空氣感到飽足而飲 奶量銳減。劉芳青主任建議,照顧者可試著將奶瓶騰空倒置,若奶水能以「1秒1滴」的速度滴下,就代表孔洞大小適中(反之,孔洞過大吸吮時易嗆到)。
奶粉一匙一匙代換
寶寶6個月大前都是使用嬰兒階段奶粉,6個月過後是否需要換第二階段奶粉,其實必須視發育程度而異──能否適應另一種奶粉取決於腸道消化酵素是否成熟,冒然完全更換奶粉易產生腹脹、拉肚子等不適,而頻繁更換奶粉更是會增加過敏機率,可能演變成多重原因的厭奶。
如果考慮更換它款奶粉,建議新款奶粉一匙一匙替換掉舊款,倘若過程中孩子拉肚子或是皮膚起紅疹,就代表腸胃暫時沒辦法接受新款奶粉、應暫時維持原樣,但更換後持續觀察一週內排便狀況無異常,就表示腸胃適應良好。
劉芳青
學歷: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經歷:臺北馬偕紀念醫院小兒部住院醫師
臺中榮民總醫院小兒部兒童感染科總醫師及臨床研究醫師
中華民國小兒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感染症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感染管制學會會員
醫用超音波學會會員
現任:仁愛醫療財團法人臺中大里仁愛醫院小兒科主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