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孩「手機」不離手,也時時到facebook與朋友溝通,facebook更是家長與子女溝通的大好工具。有調查便指,六成家長被子女
加入社交網絡facebook的「朋友」名單中,三成受訪者更稱主要利用facebook了解子女的社交生活;而被子女加入為朋友的父母,自認親子關係融
洽。
基督教協基會去年10至11月,訪問約1,300名小一至中三學童家長,了解他們在facebook中和子女 溝通的情況。調查指約600名受訪家長開設facebook戶口,最多家長表示開設戶口主要用作了解自己朋友狀況,達六成;也有約三成家長稱,會利用 facebook了解子女的社交生活;25%人更指欲藉此拉近親子關係。不過,只有7.3%受訪者稱會利用facebook和子女在網上溝通。
留言回應子女問題
調 查發現,約六成家長會被子女列入「朋友」名單,同時有六成受訪者表示,若發現子女在facebook吐露心事,他們會靜觀其變,然後主動和子女溝通,約 25%受訪者稱會在facebook留言回應子女問題,約7%受訪家長則會「扮唔知」。若發現子女在facebook批評自己,七成受訪父母會找子女了解 事件。 約220人在稱受訪期間過去七日,曾到訪子女facebook;約50名家長幾乎日日睇子女facebook。被子女加入為「朋友」的家長,自認為親子關 係較好;而無被子女加入為「朋友」的家長,認為自己和子女親子關係一般。 負責調查的協基會社工鄭子華認為, 現時港孩多用電子產品作為社交主流溝通工具,父母可多採用facebook、Whatsapp等途徑和子女談天說地,更易接近子女的生活,但認為 facebook等社交網絡不能代替傳統「同枱食飯」、面對面傾談等溝通方式。
父母開設facebook目的
目的:了解自己朋友的生活 百分比:60.3% 目的:維繫自己的社交網絡 百分比:59.6% 目的:找舊朋友 百分比:31.9% 目的:了解子女的社交生活 百分比:28.9% 目的:拉近親子關係 百分比:25.3% 目的:表達個人意見 百分比:15.7% 目的:玩線上遊戲 百分比:13.3% 目的:與子女在網上溝通 百分比:7.3% 註:被訪者可有多於一項選擇 資料來源:基督教協基會

社工鄭子華(中)建議,父母不應在facebook上公開批評子女,以免破壞親子關係。 受訪者提供圖片
基督教協基會去年10至11月,訪問約1,300名小一至中三學童家長,了解他們在facebook中和子女 溝通的情況。調查指約600名受訪家長開設facebook戶口,最多家長表示開設戶口主要用作了解自己朋友狀況,達六成;也有約三成家長稱,會利用 facebook了解子女的社交生活;25%人更指欲藉此拉近親子關係。不過,只有7.3%受訪者稱會利用facebook和子女在網上溝通。
留言回應子女問題
調 查發現,約六成家長會被子女列入「朋友」名單,同時有六成受訪者表示,若發現子女在facebook吐露心事,他們會靜觀其變,然後主動和子女溝通,約 25%受訪者稱會在facebook留言回應子女問題,約7%受訪家長則會「扮唔知」。若發現子女在facebook批評自己,七成受訪父母會找子女了解 事件。 約220人在稱受訪期間過去七日,曾到訪子女facebook;約50名家長幾乎日日睇子女facebook。被子女加入為「朋友」的家長,自認為親子關 係較好;而無被子女加入為「朋友」的家長,認為自己和子女親子關係一般。 負責調查的協基會社工鄭子華認為, 現時港孩多用電子產品作為社交主流溝通工具,父母可多採用facebook、Whatsapp等途徑和子女談天說地,更易接近子女的生活,但認為 facebook等社交網絡不能代替傳統「同枱食飯」、面對面傾談等溝通方式。
父母開設facebook目的
目的:了解自己朋友的生活 百分比:60.3% 目的:維繫自己的社交網絡 百分比:59.6% 目的:找舊朋友 百分比:31.9% 目的:了解子女的社交生活 百分比:28.9% 目的:拉近親子關係 百分比:25.3% 目的:表達個人意見 百分比:15.7% 目的:玩線上遊戲 百分比:13.3% 目的:與子女在網上溝通 百分比:7.3% 註:被訪者可有多於一項選擇 資料來源:基督教協基會
社工鄭子華(中)建議,父母不應在facebook上公開批評子女,以免破壞親子關係。 受訪者提供圖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