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鴻基地產(016)聯席主席郭炳江和郭炳聯,以及前政務司司長許仕仁,涉嫌貪污被廉政公署拘捕,成為全球注視的新聞。這宗新聞有很多分析角度,包括家族管理、政府官員操守、地產長遠發展等,而我看新地的投資價值。
郭 氏兄弟被拘捕前,新地股價110元,現股價96元,以「撈底」來形容新地情況,似乎誇張了。新地過去一年最低是85元,2008年最低是55元,現價跟所 謂「底」相距甚遠。這案件將會困擾新地一段長時間,可肯定的是,新地在未來一段時間會成為新聞多多的股票,短期內新地股價難免就案件的進展而波動。我嘗試 看遠一點,跨越案件的審判進度和結果,分析新地的長遠前景。 新地跟其他華資地產股不同,第一沒有大舉進軍內地地產,第二沒有刻意把業務多元化。新地是血統純正的香港地產股,它的命運跟香港地產前途緊扣。
廉 署拘捕郭氏兄弟後,我留意到普羅股民跟專業投資者對事件的態度相差甚遠,普羅股民對新地有深厚感情,新地過往不論在樓宇質素和企業管治,都得到普羅股民認 同,因此普遍認為新地股價下跌是暫時性,雨過天青後又一條好漢。至於專業投資者,他們不喜歡不確定,特別是一段長時間的不確定,因此有人先沽貨離場,在場 邊靜觀其變。 認為新地無事的人,論點是新地不是概念股,不是依靠幾個人的魅力,而是資產雄厚的磚頭股,三幾個高層的官司事件是始終會過去的風波,對新地資產值影響輕 微。這些人特別提出一點,新地收租收入超越發展收入,其實是收租股。沒有人會因為新地主席被拘捕,而減少光顧沙田新城市廣場和IFC。收租股的吸引力就是 穩陣,及不受管理層短期變動所影響。
假如「無事」是指新地會否崩潰,答案當然是不會,原因正是新地資產雄厚,特別 是擁有大量優質收租物業。但假如「無事」的範圍擴闊,情況卻不一樣,因為市場過往沒有把新地視為收租股,它的股票估值遠高於收租股。市場對新地管理層推崇 備至,給予一個溢價,是看中新地點石成金的能力,同一塊地,若果落在新地手上,發展出來的物業售價和租金都比同業高一截。新地「無事」因為新地可退守為收 租股,這論點不成立,假如新地變收租股對投資者屬大件事,因為股價立即不見一大截。 新地是不折不扣的華資家族企業,創辦人的妻子年屆八十多歲,據聞仍是主要決定最後話事人。郭氏兄弟共同管理新地多年,一直是集團執行者,沒有刻意部署繼承 計劃,高層管理人員充斥親屬好友,以新地規模之大,其專業管理人員之薄弱,屬少見。專業管理不是靈丹妙藥,對於投資者,捉到老鼠就是好貓,拘捕前沒有投資 者質疑新地欠缺專業管理層,因為郭氏兄弟在。
假如郭氏兄弟因案件不能繼續領導新地管理層,新地不可能以可用專業管 理取代的藉口,減低對新地的衝擊。20年,投資者買新地就是買郭氏兄弟,兩人不在,立即搬出郭氏兄弟不重要的理由,不可能吧。 投資要接受這一點,新地之所以是新地,不是因為它是穩陣收租股,而是因為它在地產發展的能力,特別是跨越地產周期起跌,低買高賣,發展出一個又一個叫好叫 座的物業項目。在香港,發展物業是一個處處跟不同政府部門交手的工程,大部分交手是閉門進行,透明度不高。我肯定,不管郭氏兄弟官司事件下場如何,由這刻 開始,整個政府系統為求避嫌,會以最高格調「招呼」新地,矯枉過正在所不計。利益輸送當然不可能,連「五五波」、擦邊球等新地也不用妄想。從此之後,新地 猶如一名黃牌在身的足球員,踢出來的味道是一個「怯」字。
華資地產商過去藉着香港的地產賺大錢,入市眼光準是原因之一,它們能夠有效地在最適當時間跟政府周旋,爭取政策上和規管上最大優勢,是另一個原因。在政府關係這重要一環,新地的身份由資產變成負債,是實質兼沉重打擊。 郭氏兄弟被拘捕後,新地不再是以前的新地,復元要很大力量及長時間,而且是一個未知數。我認為這段時候投資新地風險太高。
郭 氏兄弟被拘捕前,新地股價110元,現股價96元,以「撈底」來形容新地情況,似乎誇張了。新地過去一年最低是85元,2008年最低是55元,現價跟所 謂「底」相距甚遠。這案件將會困擾新地一段長時間,可肯定的是,新地在未來一段時間會成為新聞多多的股票,短期內新地股價難免就案件的進展而波動。我嘗試 看遠一點,跨越案件的審判進度和結果,分析新地的長遠前景。 新地跟其他華資地產股不同,第一沒有大舉進軍內地地產,第二沒有刻意把業務多元化。新地是血統純正的香港地產股,它的命運跟香港地產前途緊扣。
廉 署拘捕郭氏兄弟後,我留意到普羅股民跟專業投資者對事件的態度相差甚遠,普羅股民對新地有深厚感情,新地過往不論在樓宇質素和企業管治,都得到普羅股民認 同,因此普遍認為新地股價下跌是暫時性,雨過天青後又一條好漢。至於專業投資者,他們不喜歡不確定,特別是一段長時間的不確定,因此有人先沽貨離場,在場 邊靜觀其變。 認為新地無事的人,論點是新地不是概念股,不是依靠幾個人的魅力,而是資產雄厚的磚頭股,三幾個高層的官司事件是始終會過去的風波,對新地資產值影響輕 微。這些人特別提出一點,新地收租收入超越發展收入,其實是收租股。沒有人會因為新地主席被拘捕,而減少光顧沙田新城市廣場和IFC。收租股的吸引力就是 穩陣,及不受管理層短期變動所影響。
假如「無事」是指新地會否崩潰,答案當然是不會,原因正是新地資產雄厚,特別 是擁有大量優質收租物業。但假如「無事」的範圍擴闊,情況卻不一樣,因為市場過往沒有把新地視為收租股,它的股票估值遠高於收租股。市場對新地管理層推崇 備至,給予一個溢價,是看中新地點石成金的能力,同一塊地,若果落在新地手上,發展出來的物業售價和租金都比同業高一截。新地「無事」因為新地可退守為收 租股,這論點不成立,假如新地變收租股對投資者屬大件事,因為股價立即不見一大截。 新地是不折不扣的華資家族企業,創辦人的妻子年屆八十多歲,據聞仍是主要決定最後話事人。郭氏兄弟共同管理新地多年,一直是集團執行者,沒有刻意部署繼承 計劃,高層管理人員充斥親屬好友,以新地規模之大,其專業管理人員之薄弱,屬少見。專業管理不是靈丹妙藥,對於投資者,捉到老鼠就是好貓,拘捕前沒有投資 者質疑新地欠缺專業管理層,因為郭氏兄弟在。
假如郭氏兄弟因案件不能繼續領導新地管理層,新地不可能以可用專業管 理取代的藉口,減低對新地的衝擊。20年,投資者買新地就是買郭氏兄弟,兩人不在,立即搬出郭氏兄弟不重要的理由,不可能吧。 投資要接受這一點,新地之所以是新地,不是因為它是穩陣收租股,而是因為它在地產發展的能力,特別是跨越地產周期起跌,低買高賣,發展出一個又一個叫好叫 座的物業項目。在香港,發展物業是一個處處跟不同政府部門交手的工程,大部分交手是閉門進行,透明度不高。我肯定,不管郭氏兄弟官司事件下場如何,由這刻 開始,整個政府系統為求避嫌,會以最高格調「招呼」新地,矯枉過正在所不計。利益輸送當然不可能,連「五五波」、擦邊球等新地也不用妄想。從此之後,新地 猶如一名黃牌在身的足球員,踢出來的味道是一個「怯」字。
華資地產商過去藉着香港的地產賺大錢,入市眼光準是原因之一,它們能夠有效地在最適當時間跟政府周旋,爭取政策上和規管上最大優勢,是另一個原因。在政府關係這重要一環,新地的身份由資產變成負債,是實質兼沉重打擊。 郭氏兄弟被拘捕後,新地不再是以前的新地,復元要很大力量及長時間,而且是一個未知數。我認為這段時候投資新地風險太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