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對補血都很重視,貧血或者血氣不足的人,臉青唇白,精神不振,嚴重會頭痛頭暈,不能忽視。
早前科大公布了一項關於古方補血湯的研究成果,簡單兩味常用中藥當歸和黃芪,只要分量調配和煎煮方式得宜,能發揮莫大的補血功效。
補血食療更可由日常三餐入手,輕鬆吃出紅潤臉。
中、西醫對補血的看法不同的是,西醫集中血液,中醫除了血液,還包括脾胃運化生成、滋養各臟腑的營養物。 註冊營養師胡凱恩說,補血等於補充鐵質,主要用於患貧血的人,但貧血也分「缺鐵性」、缺乏葉酸和維他命B12的「惡性貧血」和遺傳性的「地中海貧血」三 類,只有第一類缺鐵性貧血可由吸收鐵質改善病情。要知道自己是哪類貧血便要進行驗血。
營養師:補血 = 補鐵
「貧血 患者一般會出現疲倦、頭痛、暈眩、食慾不振及臉色蒼白等徵狀,成因可能是日常鐵質吸收不足,或患上胃炎致腹瀉影響鐵質吸收;另外女性月經,或餵哺母乳的婦 女都會流失鐵。所以女性每日需要的鐵質會較男士多一倍以上,成年女性每日需18毫克鐵,男士只需8毫克便足夠。」 胡凱恩說貧血情況不太嚴重的人,由三餐中進食鐵質豐富的食物便可得到改善,不過要確定貧血水平是否嚴重,應由醫生驗血確定。日常食物中,肉類以豬肝和牛肉 鐵質含量最多,不吃肉的人也可進食一些鐵質豐富的蔬菜,包括菠菜、西蘭花、紅腰豆等。「不過蔬菜因為含葉酸和磷酸,會阻礙鐵質吸收。例如鐵含量差不多的牛 肉和菠菜,相同的分量,菠菜內的鐵只可吸收到5%,而牛肉內的鐵則吸收到20-30%。」 另外加工或精製食物內普遍含有一種「EDTA」防腐劑,亦會阻礙鐵質吸收。「想鐵質吸收得好,可在三餐加入一個水果,維他命C是可幫助鐵質吸收增量2至4 倍。」
高鐵質食物(每100g所含鐵質)
豬肝17.9mg 芝麻14.6mg 菠菜3.6mg 牛肉3.5mg 鴕鳥肉2.3mg 沙甸魚2.3mg 紅腰豆2.2mg 雞蛋1.8mg 豬肉1.0mg 西蘭花0.7mg
補鐵餐單
補血誤區 紅色食物可補血?
盛傳吃紅色食物可補血,例如車厘子。營養師胡凱恩說,食物的鐵質含量與顏色沒有太大關係,例如車厘子每百克鐵含量其實只 0.2mg、棗0.9mg,加上蔬果都含葉酸等酸性物質,會妨礙鐵吸收。不過若食物本身含豐富維他命C,則有助鐵吸收,以上述兩款食物為例,雖然車厘子鐵 含量比棗少,但最終被人體吸收到的鐵,兩者可能差不多。
飯後呷茶助消化?
很多人都習慣飯後喝茶,認為可助消化,但胡凱恩說,茶葉一樣含葉酸,會妨礙鐵質吸收,長期在飯後飲茶,久而久之鐵吸收得不好,有機會導致貧血。應在飯後30至45分鐘才飲茶。
菠菜與豆腐同吃有害?
蔬菜中菠菜鐵含量最豐富,但流傳不可與豆腐同吃,原因是豆類含豐富葉酸,與菠菜同吃,會妨礙鐵質吸收,但兩種食物同吃卻不會對身體有害。
中醫:補血同時要補氣
中 醫認為氣與血,關係就像爐火和鍋裏的油,火再猛,燒得鍋再紅,若不放油,也不會成事。註冊中醫師邱穎琳說:「所以補血要同時補氣,由於兩者均由脾胃生化而 成,因此還要健脾。」中醫說的血虛,就像西醫的貧血,脾虛的人,以及婦女月經流失,都會導致血虛。不過血虛也分心血虛、肝血虛等不同臟腑的血虛情況,最好 經醫師辨證後,針對不同臟腑進行補理。
要小心服用的補血品
流傳很多食物和中藥都有補血作用,包括紅棗、當歸、黑豆等,但不是任何體質的人均適宜服用。 紅棗 須先去核,但性質較熱,且易滯脾。 當歸 有補血和活血功效,但補而不留,即會使血不留於身體,單服會令女生月經血量增多,孕婦不宜。 黑豆 補肝腎養血,性質平和,適合任何血虛的人,但脾胃不好的不宜多吃。 豬肝 可補血,但較難消化,脾胃虛弱的人不宜。另外膽固醇含量也高,膽固醇過高或尿酸過高的人均不宜。 車厘子 能補氣血,滋潤皮膚,但多吃容易上火,容易熱氣的人不宜。
人人合適的補血品
烏雞:容易消化吸收,能補血,特別適合脾胃虛弱的人。
補氣血安神茶
材料:杞子15g、南棗20g、龍眼肉20g、紅棗(去核)60g、紅參3片。 使用:泡水飲用。 功效:杞子可補肝腎,有助補血;南棗有補脾胃作用;龍眼肉可養血安神;紅棗可補血,而紅參則可補氣。 ####
晚餐
西蘭花炒牛肉 + 白飯 + 橙
牛肉是肉類中鐵含量最豐富的,每日吃一餐牛肉,同時加一個水果,已能吸收每天所需一半以上鐵質。
胡凱恩
10/4/2012《蘋果日報》
很多人都抗拒紅肉和內臟,沙甸魚含鐵豐富,是很好的替代品。
果仁之中,芝麻的鐵質最豐富,也是不吃肉的人的好選擇。
蔬菜以外,紅腰豆的鐵含量亦不錯,素食者可多吃。
早餐 脫脂奶燕麥片 + 雞蛋 燕麥鐵含量每100克有4.2mg。
午餐 豬肝粥 + 菠菜 + 奇異果 奇異果含豐富維他命C,可助鐵質吸收。
邱穎琳
桑寄生:可補肝腎,補血功效好,人人合宜。每次用10g桑寄生,加水煲15分鐘便可飲用。
阿膠:滋陰補血,能養顏,性質平和而不燥,也是人人合用,但價錢昂貴。將阿膠磨粉後沖泡便可,每次6g,可每天飲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